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個徽派小村莊幽居深山老林,明清柱礎石雕亂堆街頭

從宣城到毛竹、宣紙之鄉涇縣, 需要一個多小時;再從涇縣乘坐一個多小時的鄉鎮公車到查濟古鎮。 這座起源于隋朝的徽派古建古鎮,

是查姓聚居的地方, 四面山巒全是毛竹和丘陵望不到盡頭, 一條許溪把查濟分成了三個村莊, 明清古建隨處可見, 甚至還有宋元時期的房子, 四五百年甚至六七百年的柱礎石雕堆砌沿街的巷口, 任憑風吹雨曬。

“這些東西太多了, 不知道放哪兒。

”當地一位老人如是說, 因為這裡的木雕(含根雕)、石雕、竹刻都非常出名, 不同石材、不同雕刻手藝層出不窮, 有些老的、過去的門頭石雕漸漸被換上精美的獅子、玉石雕刻;而被替換的石雕不知道堆放哪兒, 棄之可惜, 索性就放在了門口的屋簷下或巷口。

據筆者觀察, 這些被“廢棄”的石雕往往都有些年歲, 有些已經因為太舊了而有所破損。 村民說, 有些石雕精細、栩栩如生, 現在的手藝都很難模擬, 但因為太舊了就被擱置一旁。

這些被擱置一旁的柱礎石雕上的花紋栩栩如生, 就像過去生活的再次呈現,

不禁驚歎!

有些柱礎石雕比較珍貴, 雖然也是亂堆放, 不過也會被穩妥的放好。 有些是宋代就存在的石雕, 現在已經斑駁不堪了, 更多的是明清時期的石雕, 堅硬無比。

圖為某祠堂外面的礎石, 上面紋路清晰, 卻滿是苔蘚, 叢林荊棘。

這塊被墊起來的石雕,描繪了幾個人物,應該是查姓祖先重要的石雕作品。

這排石雕雖然“整齊”,但已經歪歪斜斜了。

這對龍雕頗有文心雕龍的味道,不過已經所有損壞了。

被隨街堆放的石碑石刻。

石礎,看似新的石材,卻也有年頭了。

石屏,在徽派建築中很是常見。

看樣子,這塊被扔到許溪的圓磨已經被徹底的放棄了。

這塊被墊起來的石雕,描繪了幾個人物,應該是查姓祖先重要的石雕作品。

這排石雕雖然“整齊”,但已經歪歪斜斜了。

這對龍雕頗有文心雕龍的味道,不過已經所有損壞了。

被隨街堆放的石碑石刻。

石礎,看似新的石材,卻也有年頭了。

石屏,在徽派建築中很是常見。

看樣子,這塊被扔到許溪的圓磨已經被徹底的放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