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饒秦峰:一場火焰映山紅,一盤薯片暖心窩

週末, 開車到城郊秦峰溜溜, 往路邊的山上無目的行走, 穿過茶樹林, 翻過一個山頭, 暮春的田地, 油菜花已謝幕;而現眼前的山野, 杜鵑如火焰般, 閃亮登場。 不經意間, 遇上滿山火紅的杜鵑, 原來美的景色一直在, 只是沒有被發現而己。

圖文/詹愛玉

山坡上, 樹叢裡, 一團團、一簇簇, 花瓣密密匝匝, 蕊靠著蕊, 瓣貼著瓣, 相互依偎竟相輝映, 開得絢麗, 開得熱烈;紅的如火焰似彩霞, 讓人目不暇接。 想問下這是什麼山?“火焰山”?可四顧無人, 只有我一人獨享, 感覺有點奢華。 還好鳥兒鳴唱, “布穀布穀”、“啾啾唧唧”, 是否杜鵑鳥提醒人們, 春耕時節趕快播種呢?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相傳古代的蜀國皇帝杜宇, 看到人們樂而忘憂, 心急如焚。 為了不誤農時, 每到春播時節, 他就四處奔走, 催促人們把握春光, 不忘播種。 可是人們養成了習慣, 於是杜宇不來就不播種了。 杜宇由於積勞成疾告別了他的百姓。 他的靈魂化為一隻小鳥, 每到春天, 發出聲聲啼叫:布穀, 布穀。 直叫得嘴裡流出鮮血,

血滴灑落在漫山遍野, 化成一朵朵美麗的杜鵑。 原來杜鵑花是用鮮血染的, 刺眼的殷紅, 如璀璨的玫瑰, 淒靜的綻放。

圖文/詹愛玉

杜鵑花不僅給人們鮮豔的色彩, 更多的是激勵人們勤勉。 雖然它們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但它們居住山坡或崖壁, 不擇土地,

無論貧瘠與肥沃;不需要刻意栽種, 隨遇而安, 年復一年, 勤勞努力, 用一身的繽紛, 點綴山野樹林;以一生的熱血, 渲染揮酒人間。

圖文/詹愛玉

杜鵑花又名滿山紅。 宋代楊萬里的一首“何須名苑看春風, 一路山花不負儂。 日日錦江呈錦樣, 清溪倒照映山紅。 ”頌揚滿山紅的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圖文/詹愛玉

杜鵑花以火一樣熱情,勤奮不輟的精神,潛移默化中感染著身旁的同伴,如給山林穿了一件樸素雅潔花裙子的白色小花,樹叢裡的山莓花,還有不知名的小花,它們既不懶惰,也不膽怯,腳踏實地,跟上杜鵑花的節拍,歡快歌唱。不管是主角還是平淡的配角,也一樣活得瀟灑與精彩。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生活的精彩如山中茶籽樹,虯勁的樹枝,在大陽光照耀下,留下斑駁的光影。老茶樹發出新技,新芽吐露出嫩紅嫩紅的葉片,那紅的顏色如玫紅又像桔紅,自然真是個高級的調色師,調出清新又而浪漫的色澤。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而樹梢上的“茶苞”,又名“茶菇”,這是生長在茶樹上的果實,一道兒時的美食,摘一片,放入口中,酥鬆厚厚的表皮,肉皮脆而多汁,甘甜爽口,有點茶油的清香。品味自然的恩賜,回想夥伴們在茶樹林,捉迷藏,摘茶苞,撿茶籽的場景,細爵年少時的快樂。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帶著茶苞的甜味,走進小村莊,樹林鬱鬱蔥蔥,掩映房屋,毛竹與樟樹交錯地生長著,伸展身姿好似比賽般,閃著綠色的光芒,一陣風吹過,清涼舒爽,登山的疲勞暫態無影無蹤。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鵝在水裡戲鬧,雞在屋邊散步。路旁水田,農夫忙著牽著水牛耕田,而農婦曬醃乾菜,老人站在門口對我微笑。與老人聊天,問起村莊後面的山叫什麼名字時,老人說,牛肩頭。我問,是不是山形像牛頭呢?“牛肩頭”上滿山紅,老人慈祥的笑著說,山上的花很多,現在是滿山紅,五月的油桐花,十月的茶籽花。老人思路清晰,真佩服老人的記憶力。

圖文/詹愛玉

老人今年91歲,有4個女兒,和大女兒生活在一起,女兒每天讓她吃兩個雞蛋。老人的大女兒端來葵花瓜子與油炸薯片,薯片是她家過年時自己炸的,她的熱情如豔紅的滿山紅,讓我感受鄉間的溫暖與質樸。雖然老人已高齡,但眼不花耳不聾牙不掉,或許這兒環境清幽,加上女兒孝順等原因吧。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踏上一段路程,登一座未知的山崗,走一條鄉村小徑,收穫的是一場意外的“火焰;一股溫暖的感動!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頌揚滿山紅的質樸、頑強的生命力。

圖文/詹愛玉

杜鵑花以火一樣熱情,勤奮不輟的精神,潛移默化中感染著身旁的同伴,如給山林穿了一件樸素雅潔花裙子的白色小花,樹叢裡的山莓花,還有不知名的小花,它們既不懶惰,也不膽怯,腳踏實地,跟上杜鵑花的節拍,歡快歌唱。不管是主角還是平淡的配角,也一樣活得瀟灑與精彩。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生活的精彩如山中茶籽樹,虯勁的樹枝,在大陽光照耀下,留下斑駁的光影。老茶樹發出新技,新芽吐露出嫩紅嫩紅的葉片,那紅的顏色如玫紅又像桔紅,自然真是個高級的調色師,調出清新又而浪漫的色澤。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而樹梢上的“茶苞”,又名“茶菇”,這是生長在茶樹上的果實,一道兒時的美食,摘一片,放入口中,酥鬆厚厚的表皮,肉皮脆而多汁,甘甜爽口,有點茶油的清香。品味自然的恩賜,回想夥伴們在茶樹林,捉迷藏,摘茶苞,撿茶籽的場景,細爵年少時的快樂。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帶著茶苞的甜味,走進小村莊,樹林鬱鬱蔥蔥,掩映房屋,毛竹與樟樹交錯地生長著,伸展身姿好似比賽般,閃著綠色的光芒,一陣風吹過,清涼舒爽,登山的疲勞暫態無影無蹤。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鵝在水裡戲鬧,雞在屋邊散步。路旁水田,農夫忙著牽著水牛耕田,而農婦曬醃乾菜,老人站在門口對我微笑。與老人聊天,問起村莊後面的山叫什麼名字時,老人說,牛肩頭。我問,是不是山形像牛頭呢?“牛肩頭”上滿山紅,老人慈祥的笑著說,山上的花很多,現在是滿山紅,五月的油桐花,十月的茶籽花。老人思路清晰,真佩服老人的記憶力。

圖文/詹愛玉

老人今年91歲,有4個女兒,和大女兒生活在一起,女兒每天讓她吃兩個雞蛋。老人的大女兒端來葵花瓜子與油炸薯片,薯片是她家過年時自己炸的,她的熱情如豔紅的滿山紅,讓我感受鄉間的溫暖與質樸。雖然老人已高齡,但眼不花耳不聾牙不掉,或許這兒環境清幽,加上女兒孝順等原因吧。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踏上一段路程,登一座未知的山崗,走一條鄉村小徑,收穫的是一場意外的“火焰;一股溫暖的感動!

圖文/詹愛玉

圖文/詹愛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