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村的變遷

我的家鄉是汶上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

這裡是我生命的起點, 有過我苦澀的童年和少年時光。 小村不大, 卻見證了許多東西——爺爺奶奶的回憶,

父親母親的愛情, 還有家鄉一步步的變遷。

記憶中, 我小時候村裡的人們很窮, 家家吃的是地瓜面窩窩, 喝的是稀薄得照出人影的玉米粥。 一棟棟土坯房, 每逢雨天屋內昏暗而潮濕, 到了冬天卻冰涼透骨。 一條崎嶇不平的土路彎彎曲曲的通向村外, 晴天時塵土飛揚, 雨天時一片泥濘。 每到秋收夏種時, 村裡的老老少少便靠人拉肩挑才把地裡的莊稼運回家。

改革開放後, 小村面貌發生了巨變。 特別是近五年, 一切變得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模樣。 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樓房, 冰箱、液晶電視、洗衣機、空調和電腦也走進了普通農家。 大街上鋪上了水泥路, 路兩旁安裝了一排排的路燈, 燈下紅紅綠綠的花草在晚風中散發著淡淡的芳香。

一輛輛小轎車在寬闊的馬路上穿梭不斷。 到了傍晚, 村裡的年輕媳婦和小夥個個穿的花枝招展, 三五成群的來到村門口的廣場上跳起了舞, 就連過去最保守的二嬸也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跟隨著年輕人學起了舞蹈。 看著二嬸如此快樂, 二叔總是笑著說:“都是黨的政策好, 咱農民的日子越來越美了。 ”是啊, 現在的農村不再是貧窮和落後的代名詞, 家鄉的變化讓城裡人都羡慕不己。 每到春秋季節和雙休日, 那些城裡人還會帶著孩子來到村裡, 盡情享受鄉下田間清新的空氣, 迷人的風景和幽雅的農家生活。

前年春天, 富裕後的哥哥在城裡買了樓房, 想把母親接到城裡去。 可母親說啥也不樂意, 還笑著說:“咱鄉下多好啊,

空氣新鮮, 環境美, 每月都有養老金, 有病住院能報銷, 咱農村一點也不比城裡差。 "

聽了母親的話, 我沉思良久。 是啊, 看看村裡這幾年的變化, 咱農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這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呀!

現在, 我有時還會想起童年時小村莊, 卻成為遙遠的記憶了。

作者簡介:

馬銀生, 出生於1968年, 山東汶上人。 忙時種地, 閒時看書, 偶爾寫寫字。 汶上作協會員, 常有文字發表於多家報刊電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