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DT

Д-18T是前蘇聯伊伏琴柯設計局(現烏克蘭紮波羅日“進步”機械製造設計局)研製的一種大型大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該發動機採用Д-36發動機設計、研製和使用過程中獲得的新技術。

Д-18T研製工作於1979年開始, 首先研製一種單轉子核心機。 後來, 研製一種雙轉子核心機, 並於1980年實現全尺寸發動機的首次運轉。 1982年在伊爾-76T飛行試驗臺上首次飛行。 1982年12月24日在安-124上首次飛行。

1991年, 開始在Д-18T基礎上研製一種改型Д-18TM,

推力提高到24500~29400daN, 並被選為安-218運輸機的動力。 它將裝一個更大的風扇、用三維流計算的單晶渦輪葉片和全權數位式電子控制系統。 Д-18T三轉子渦輪風扇發動機, 是前蘇聯時代唯一的20噸以上推力的發動機。 和RR的RB211當然沒法比, D18T比JT9D晚了許多年。

(Д-18T)參數

起飛推力(daN) 22980(保持至ISA+13°)

最大巡航推力(H=11000m, M=0.75, daN) 4767

起飛耗油率[kg/(daN·h)] 0.367

巡航耗油率[kg/(daN·h)] 0.581

推重比 5.72

空氣流量(kg/s) 765

涵道比 5.6

總增壓比 25(起飛)

27.5(巡航)

長度(mm) 5400

風扇直徑(mm) 2330

品質(kg) 4100

如能引進D-18T將極大提高我國發動機的製造水準實現跨躍式發展, 或同時再自行設計一款雙轉子的20~30噸推力的高涵道比發動機,

以完善我國的發動機譜系。 就目前所瞭解的情況, 乙太行為核心機研發的高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將成為我國各種機型的主力發動機(運20、C919、C929), 60噸級的C919配備2台, 200噸級的運20和C929各配4台。 這樣的好處是通用性好、後勤保障便利、效益高;但也有其風險:我國發動機的穩定運行時數還遠不及西方產品, 在使用過程中一旦出現某種設計或品質問題, 將面臨各種機型全面趴窩的嚴重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