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堅強媽媽一直守護星星的孩子

有很多關於自閉症的案例, 都告訴我們自閉症的孩子應該要得到更多的關愛, 在這樣的情況下, 應該要去一個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 自閉症的孩子, 其實都是星星的孩子, 這些孩子雖然身處黑暗但是依然散發著光芒。 下面來看看一個關於自閉症孩子的案例, 看看每個自閉症孩子的家裡是如何幫助孩子一步步走向康復的。

簫簫的每一點進步, 都讓趙靜梅很欣慰。

繼首映禮之後, 12月, 《來自星星的少年》開啟了全國各地的點映, 作為國內首部關愛自閉症兒童的電影, 《來自星星的少年》的票房號召力也許遠趕不上各路大片, 但卻因真情演繹了一個自閉症兒童的經歷, 而引起無數相似家庭的共鳴, 趙靜梅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心痛!片中的小明無疑是幸運的, 雖然遭遇家庭變故, 可是有幸遇到願意幫助他的人們!這種幫助不是一次捐助, 一次陪伴,

而是長久的堅持, 試問有多少親生父母也想過放棄!”每每看到有宣傳自閉症兒童的作品, 趙靜梅心中有感動, 但也有擔憂, “我不知道可以陪孩子走多遠?希望有更多守護星星的天使, 在自閉症宣傳和康復的道路上, 不爭名利地堅持!”

“自閉症”讓一個家庭重新定義“幸福”

2009年, 趙靜梅和所有的新媽媽一樣, 懷著忐忑和激動的心情迎來了自己的寶貝兒子, 新生兒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 初為人母的趙靜梅和老公舒了一口氣, 開始暢想著一個幸福三口之家的日常。

希望兒子的生命能如歌一般生動, 趙靜梅給兒子取名簫簫, 而簫簫也在家裡兩代長輩的呵護下, 享受著眾星捧月的待遇。 簫簫的到來, 讓趙靜梅升級為一個累並快樂著的媽媽,

“新生兒護理”“輔食添加”“讀懂寶寶的身體語言”……趙靜梅感覺自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節奏, 付出的是辛苦, 但收穫的都是希望。 然而, 所有對未來的暢想在簫簫兩歲半的時候迎來了一次重創。

起初, 趙靜梅發現兒子已經到了開口說話的年齡, 但似乎並不願與人交流, 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不同, 趙靜梅覺得兒子可能是學說話慢, 並沒往心裡去。 但孩子的早教老師提出了疑問, “孩子對他人的召喚往往無應答”, 並建議趙靜梅帶著孩子去兒童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一系列的檢查結束, 趙靜梅最不希望得到的結果被擺在了眼前——“自閉症”。

這時的趙靜梅深刻領悟了那句關於幸福的解讀, “幸福就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不知道等待著這個家庭和孩子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對自閉症一知半解的趙靜梅產生了無數的疑問?自閉症不是成年人的心理疾病嗎?兩歲的孩子怎麼會得自閉症?這個病吃藥能好嗎?

趙靜梅帶著孩子做了所有努力, 辭職、傾盡所有, 她的生活裡只剩下孩子和自閉症, 她的社交圈子也慢慢縮小到自閉症兒童家長群裡。 在這個同病相憐的群體裡, 除了主流的康復辦法, 家長們分享著所有能找得到的新嘗試, “按摩、針灸, 甚至幹細胞移植, 每一個家庭都為孩子做著最大的努力。 ”但是趙靜梅漸漸明白, 所有的辦法都是輔助, 對孩子進行個體化的教育和訓練, 讓他慢慢學會基本的自理能力, 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其實關於上面的這個狀況, 就應該去一個專業的醫院接受治療。 選擇南京仁康醫院, 專業治療精神疾病, 對於孩子自閉症的治療可以早日的康復, 讓每個孩子都能有個健康快樂成長的童年。 真誠的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 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童年然後展望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