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有幸成為《教育時報》的特約編輯

結識《教育時報》, 是因為我不斷閱讀。 2002年春天, 《教育時報》向讀者徵求意見時, 我將自己閱讀報紙的思考和建議寄給了過去, 不久我在報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並得到了報社贈送的一本書。 這番接觸, 我對時報就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從2003年8月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教育時報》上發表後, 我陸陸續續在時報發表了近40篇教育教學文章。 時報後來編輯出版了三輯“中原教育崛起叢書”, 每一輯中關於教師專業成長的書——《誰是最具成長力教師》《影響中原》《教師專業·成長力》——都有關於我的文章入選, 記錄著我的專業成長。

現在我在各類報刊發表了近300篇教育教學文章, 從內心而言, 非常感謝時報搭建的平臺, 感謝時報促進我智慧地思考和成長。

宋君在第二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頒獎典禮上

在與時報結緣的日子裡, 我開始快速成長, 每次報社組織的選題策劃,

我都認真思考或參與, 像有關“後教學模式”等主題的研討, 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引領著我對教學的思考, 讓我不斷前行。

2010年, 《教育時報》記者代修鵬對我進行了採訪, 我有幸被評為第二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 燃起了我專業發展的火把。 在以後的教學裡, 我先後榮獲中原名師、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 時報先後在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頒獎典禮、河南教師成長學院的研修中給我搭建平臺, 讓我與更多的優秀教師一起前行。

宋君老師和孩子們在一起

2011年, 我有幸成為《教育時報》的一名特約編輯, 走進了報社的編輯室。 與那些未曾謀面、心中敬仰的編輯一起工作, 我感覺特別幸福。 在這裡, 我真切體會到了編輯工作的不簡單——不僅要外出採訪, 還要有很強的文字功底、敏銳的新聞視角, 真正讓報紙在“三審三校”中擁有思想。 一個版面, 從文章選定、插圖繪製, 到版面設計等都需要精心考慮, 大到文章修改, 小到標點符號, 都凝聚著編輯的心血。

我讀到的是文章, 讀懂的卻是文字背後編輯辛苦的付出。 這段人生閱歷讓我學到了一些辦報的技能, 更讀懂了一張教育報的情懷。

在《教育時報》舉辦的“河南最具影響力教師公益巡講”活動中上觀摩課

時報不但引領著我成長, 而且引領著我身邊人的成長。

2012年8月, 我們名師工作室的王銀娜老師在“魅力教師”欄目展示自己的風采。 2014年4月, 名師工作室的穆桂鶴老師參加了第五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評選, 榮獲優秀獎;2017年3月, 我區的王玨老師參加第八屆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評選, 榮獲優秀獎……感受到時報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強大引領, 我多次帶領名師工作室成員參加時報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 2017年7月, 我帶領名師工作室團隊參加河南成長學院的高端研修, 劉英傑老師寫的研修收穫刊登在時報上……一份報紙, 溫暖了我身邊的那麼多人, 她關注教育的獨特思考和視角, 喚醒了教師成長的熱情, 引領著教師一起自覺自願地成長。

時報用專業魅力、智慧思考、樸實精神引領著我們創造自己的教育。 這就是時報的精神和情懷,一種讓讀者、作者感動的情懷。

原載:《教育時報》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贊↓↓↓

這就是時報的精神和情懷,一種讓讀者、作者感動的情懷。

原載:《教育時報》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稿件歡迎大家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注明出處“河南教師”。本公眾號轉載的其他稿件,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作者看到,歡迎聯繫我們,我們會在後續轉載文章中聲明。謝謝!

微信ID:jiaoyushibao

長按二維碼進行關注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