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遞愛心 收穫滿滿——文春和兵爸爸們的故事

還記得小文春嗎?那個8個月大時, 失去父親, 和母親相依為命;11歲時面臨輟學, 幸好遇到一個好心的群體, 才重回校園的小姑娘。 她和兵爸爸的故事, 曾得到媒體的大量關注。

如今, 4年過去了, 文春過得怎麼樣?那些當時幫助過她的兵爸爸們多人已退伍轉業, 文春的生活和學習還有人資助嗎?帶著一肚子問號, 記者再次踏上那片因木塔而出名的土地。

談起目前的學習和生活, 文春白嫩的臉蛋和臉上始終淺淺的微笑似乎很說明問題。 文春告訴記者, 前段時間考了全班第三, 週末也參加了輔導班, 希望能把好成績一直保持下去, 爭取考上縣裡面的重點高中, 以此回報一直幫助她的人。

看文春和記者交談甚歡, 從學校把文春接來的朔州市公安消防支隊應縣中隊中隊長助理石更強默默為文春遞上一個剝好的橘子, 並和記者說, “小文春這幾年越來越懂事,

學習很刻苦, 上次考試不是第三, 而是全班並列第二。 ”

感受到石叔叔的支持和讚揚, 文春有些不好意思。 “我們這些當兵的, 文化水準不是太高, 就希望孩子們能好好讀書。 ”石更強繼續接過話茬, 又轉頭問文春, “學校有沒有什麼需要交的費用?有就說, 不要有顧忌……我們肯定一直支持你。 ”

看到這一幕幕, 記者的擔心全部煙消雲散。 文春在這樣一種充滿了愛的環境中成長, 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呢。

但困惑仍然未解, 這種愛的付出關乎物質又遠遠超越物質, 是什麼讓這些官兵堅持了下來。 這還需要從官兵們資助文春之前說起。

“說起文春, 時間要回到2013年。 ”石更強介紹道:當時, 時任應縣公安消防大隊教導員的張尤從電視節目裡得知, 金城鎮西關村有一對母女, 因母親常年患病無經濟來源, 女兒文春輟學在家。 隨後, 大隊官兵經多方打聽, 終於在一間不到20平方米的房屋裡見到了這對母女。

交談中, 大隊官兵瞭解到, 小文春剛出生8個月時, 父親就在一次事故中去世了, 已近50歲的母親含辛茹苦把她拉扯大,

但由於母親患有肝膽結石、胃潰瘍等疾病, 兩人的生活都成問題, 根本談不上供女兒上學。

看到她們的近況, 聽完她們的故事, 不少官兵落淚了。 張尤當即決定要資助孩子重返校園, 應縣大隊的官兵們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 得知這個事情後, 共同決定幫助這個貧苦家庭, 資助文春完成學業。 從那時開始, 官兵們帶著文春買了學習文具和衣服, 然後聯繫學校幫她回到校園。 因為文春落了不少功課, 官兵們又輪流到家裡輔導她, 隨帶著幫她母親把家務也做了, 挑水、買米麵、買生活用品……大隊官兵竭盡全力幫助著這個人數很少的家庭, 也漸漸和她們融為一家, 大隊官兵們也成為文春的兵爸爸。

多年過去, 文春仍然記得為了帶她學二胡, 一位爸爸騎著自行車在冬天的街道上轉了不下五六圈。 雖然大隊的官兵來了, 走了, 但對文春和她家庭的資助從來沒有間斷過。 從當時的張尤到現在的孫磊、李翔, 大隊主官已經換了四任, 但文春從來沒缺少過愛, 應縣大隊就是她的另一個家。

石更強是中隊時間最長的士官, 也是整個過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 他告訴記者, 部隊人來自五湖四海, 不少人離開後打電話還詢問文春的情況, 大隊領導説明文春媽媽找到了清潔工的工作, 他本人還陪小文春上街買過好幾次新衣服。

慢慢地, 文春和官兵們熟絡起來, 有什麼心裡話都和官兵們說。 得知文春酷愛古典樂器, 張尤想方設法聯繫老師, 為她在縣城最好的樂器培訓班報名,讓她學習古箏、葫蘆絲;買衣服、買文具、寄錢……雖然人在朔州還經常給文春的媽媽打電話,詢問她的學習情況,並盡自己所能幫助母女二人。

說來也巧,記者採訪時,在基層檢查的朔州市公安消防支隊副支隊長張尤來到了大隊。“誒,你怎麼來了?石叔叔把你接過來的?”張尤一邊問,一邊親切地用手輕輕捏捏文春的臉,“家裡怎麼樣?你媽媽還好嗎……”回答完張尤的問題,文春起身站到了他的身邊,兩人笑著、說著,如同父女倆一般。

“一定要努力學習,這樣才能選擇生活。最近學習上有沒有感覺費力的地方?”當得知文春感覺語文有些難度時,張尤立即說,“語文要多閱讀,我回去把哥哥看過的書給你捎過來,你要是覺得哪些書好,也可以打電話告訴我。”父女之間一段家常般的聊天就這樣展開。

在大隊改善了一頓晚飯,文春被石更強送回了學校,臨走前,她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還囑咐張爸爸,別忘了給她留張照片。

文春離開大隊,張尤翻開手機裡以往和文春的照片,講述著這幾年和文春一起經歷過的事,告訴記者,“當時決定幫文春,是希望她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能盡力幫助其他人。這幾年通過和文春以及文春媽媽的接觸,自己也收穫了很多,而且這件事也影響著部隊的官兵們。”

因為這樣一件事,大家給予愛,感受愛,傳遞愛,幫助文春和像文春一樣的人也成為應縣消防官兵的自覺行為,大家在離開第二故鄉時總是感覺收穫滿滿……來時帶著問號,走時帶著溫暖,文春和兵爸爸的故事還在繼續。

溫馨小提示:

逃生切忌擁擠亂,服從組織塊疏散。

供稿:譚茂剛

審核:韓俊鴻 版式:王文治

傳播平安 普及知識

期待點贊轉發助力!

為她在縣城最好的樂器培訓班報名,讓她學習古箏、葫蘆絲;買衣服、買文具、寄錢……雖然人在朔州還經常給文春的媽媽打電話,詢問她的學習情況,並盡自己所能幫助母女二人。

說來也巧,記者採訪時,在基層檢查的朔州市公安消防支隊副支隊長張尤來到了大隊。“誒,你怎麼來了?石叔叔把你接過來的?”張尤一邊問,一邊親切地用手輕輕捏捏文春的臉,“家裡怎麼樣?你媽媽還好嗎……”回答完張尤的問題,文春起身站到了他的身邊,兩人笑著、說著,如同父女倆一般。

“一定要努力學習,這樣才能選擇生活。最近學習上有沒有感覺費力的地方?”當得知文春感覺語文有些難度時,張尤立即說,“語文要多閱讀,我回去把哥哥看過的書給你捎過來,你要是覺得哪些書好,也可以打電話告訴我。”父女之間一段家常般的聊天就這樣展開。

在大隊改善了一頓晚飯,文春被石更強送回了學校,臨走前,她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還囑咐張爸爸,別忘了給她留張照片。

文春離開大隊,張尤翻開手機裡以往和文春的照片,講述著這幾年和文春一起經歷過的事,告訴記者,“當時決定幫文春,是希望她改變自己命運的同時也能盡力幫助其他人。這幾年通過和文春以及文春媽媽的接觸,自己也收穫了很多,而且這件事也影響著部隊的官兵們。”

因為這樣一件事,大家給予愛,感受愛,傳遞愛,幫助文春和像文春一樣的人也成為應縣消防官兵的自覺行為,大家在離開第二故鄉時總是感覺收穫滿滿……來時帶著問號,走時帶著溫暖,文春和兵爸爸的故事還在繼續。

溫馨小提示:

逃生切忌擁擠亂,服從組織塊疏散。

供稿:譚茂剛

審核:韓俊鴻 版式:王文治

傳播平安 普及知識

期待點贊轉發助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