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單月贏12場,進擊的雷霆是時候讓聯盟感受恐懼了

奧克拉荷馬雷霆處於一波連勝中, 他們12月份12勝3負, 贏了馬刺, 贏了森林狼, 贏了休斯頓火箭, 贏了多倫多猛龍, 贏了丹佛掘金, 以戰績衡量, 這是幾支至少前十級別的強隊。 另外, 三殺猶他爵士, 幹翻了季後賽排位的直接競爭對手。

所以, 發生了什麼?雷霆就此進入正軌了嗎?我們試著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在12月初第7期數說NBA中做了雷霆三巨頭在場的淨勝分韋恩圖, 我們現在再看下這張圖。

幾個關鍵點:

保羅-喬治單獨帶隊效果極差, 理應避免。

威少和安東尼單獨帶隊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應當嘗試增加二人的單獨帶隊時間。

威少和安東尼搭檔的效果在這之前顯然是極差的。

威少和保羅-喬治組合雖然沒有發揮1+1大於2的效果, 但至少能贏分。

三巨頭放在一起使用的效果難以讓人滿意。

史蒂文-亞當斯在本月的比賽中, 在卡位, 掩護, 防守之外, 進攻端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考慮這一點, 我做了12月前15場比賽包含亞當斯在內的韋恩圖。 如下。

幾個關鍵點:

卡梅隆-安東尼和保羅-喬治的二人組合沒出現過, 卡梅隆安東尼、保羅-喬治和史蒂文-亞當斯的三人組合也沒出現過, 保羅-喬治和史蒂文-亞當斯這對二人組合也沒出現過。

保羅-喬治仍然是單獨帶隊的首要選擇, 效果依然很差。 威少單獨帶隊的效果仍然很棒, 但是打得仍然很少。 資料繼續支撐卡梅隆-安東尼單獨帶隊的效果。

保羅-喬治, 威少和卡梅隆-安東尼沒有亞當斯的三人組合打了94分鐘, 百回合輸3.6分, 這也是很尷尬的資料。

三巨頭配上亞當斯之後, 百回合淨勝14.6分, 這優勢是巨大的。 有一段時間, 大家調侃, 亞當斯是真巨頭, 並非妄言。

兩相對比, 三巨頭顯然未達到我們期待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境地。 他們並沒有普遍優勢的排列組合, 看起來也仍然是在依靠首發陣容的強橫和粗野, 他們不必那麼講究, 已經能雷霆萬鈞。 所以, 顯然多諾萬教練的瘋狂試驗陣容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

那麼我們開篇提出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12月發生了什麼改變?雷霆就此進入正軌了嗎?

從宏觀資料看, 12月之前, 奧克拉荷馬雷霆百回合失分100.2分, 聯盟第三少, 他們的防守咋一看是沒問題的。 問題出現在進攻端, 他們百回合只能得到102.6分, 排在聯盟第21位。

但是考量細節?如下表。

他們的比賽, 剛開始氣勢如虹, 隨著比賽的進行, 進攻有下滑, 還不算明顯, 但防守就逐漸崩盤了。 這就不得不提雷霆防守的一個問題, 他們憑藉的是對抗優勢, 剛猛有餘, 綿密精細則不足。

而到了12月份, 奧克拉荷馬雷霆百回合能得到107.2分, 同期排聯盟第11位, 百回合失分103.6, 則是聯盟第5少。

相對而言, 雷霆的防守還略有下滑, 進攻則提升巨大。 尤其最近的一波連勝期間,

雷霆逐漸能打出勢不可擋的進攻。

至於關鍵, 則看下表。

到了12月份, 開局的進攻變好了, 防守沒那麼兇猛了, 但更有延續性。 第三節仍然會習慣性崩盤, 但第四節能完美收官了——開賽第一個月, 雷霆隊的關鍵時刻資料一度差出銀河系, 現在的資料不必去查, 一定是得到修復了的。

所以, 如果我們把延續性當做細節的一種的時候, 雷霆能做好細節了?暫且認為如此。 但以雷霆的風格, 僅僅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並不足以扭轉頹勢。

那我們繼續回到開頭的思路, 著眼于雷霆攻防的關鍵人物——三巨頭和亞當斯來看。 說明一點, 安德魯-羅伯森是防守端的關鍵人物, 但無論這支球隊的攻防怎麼轉換, 他的工作是確定的——和對手的箭頭人物纏鬥, 無改變所以不大關大局,於是忽略羅伯森。

有幾點顯著改變。

之一,增加了主力的出場時間。

如表,相比12月份之前(Before Dec.),在12月(Dec.)的15場比賽裡,四巨頭的出場時間都有明顯提升。考慮以下兩點:其一,多諾萬教練一直對威少的出場時間控制極嚴格;其二,亞當斯內線的防守壓力極其沉重,且是雷霆唯一有戰力的正印中鋒,他理應略受保護。但是當12月份之前的形勢,雷霆面臨巨大的戰績壓力,多諾萬教練也不得不求變。對了,安德魯-羅伯森場均上場時間也從24.4分鐘上升到30.5分鐘。

之二,從出手權展現的進攻重心變化。

出手資料是真實出手次數,計算公式:True Shot Attempts(真實出手次數)=FGA(投籃出手)+0.44*FTA(罰球出手)。

如上表,卡梅隆-安東尼場均真實出手數減少3.2次,保羅喬治減少1次,威少增加4.9次,史蒂文-亞當斯增加2.1次。

史蒂文-亞當斯12月份場均15.4分,9.9籃板。考慮到雷霆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戰術是威少和亞當斯的擋拆。顯然在12月份進攻的重心轉向威少主導,戰術的基本面則是威少亞當斯擋拆。

之三,控球權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上表是場均觸球次數的變化。

卡梅隆-安東尼是控球權最大的犧牲者,他與威少此消彼長。而威少與喬治之間的控球權衝突則可以認為不存在——威少需要一個能分擔持球壓力的人。實際上,僅談論前場觸球次數,保羅-喬治還比威少多些。

上表是場均控球時間,單位是分鐘。

威少在12月份控球時間突破10分鐘,比之2016-17賽季的場均控球時間9.2分鐘還多。而本賽季威少場均9.5分鐘的控球時間也高居NBA第一位。

之四,進球受助功率的變化。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12月份進球受助攻率從之前的22.6%下降到18.9%,他越發于成為一切進攻機會的創造者。於此同時,保羅喬治進球受助功率由56.2%提升到61.2%。

史蒂文-亞當斯受助功率略有下降,他勃發的前場籃板及與之相關的補籃降低了他的受助功率,自力更生嘛!

卡梅隆-安東尼據說打了更多的無球,但是資料並不支撐這一點,他的受助功率從之前的57.1%下降到本月的48.4%。實際上他是出手權減少了,控球權減少了,有些回合裡會摸不到球,他觸球之後是攻還是傳處理得也更快了,但球到他這裡還是更容易轉換成單打。另外一項資料,進入12月份,他接球就投的占比上升了,於此同時,他運球投籃的占比也提升了,減少的則是他在10英尺以內的出手。所以,從感官上,我們覺得他打了更多的無球,但實際他浸淫多年的打球習慣並不容易改。

於是,綜合以上,雷霆在12月份能贏球,實際上是拿出了上賽季的那套打法,威少是不容置疑的驅動者和創造者,保羅-喬治分擔持球壓力,亞當斯、羅伯森、安東尼則跟隨著威少的腳步前進。

威少主導的進攻,破壞力如何,上個賽季我們都見識到了。

與上賽季不同的地方有三:

安東尼有望在定點牽制上做得更好,即便他在12月球隊進攻重構後接球就投的效率有所下滑,但他久經錘煉的18般武器始終是個威懾。

保羅-喬治即便仍然要在威少主導的體系下尋找生存空間,但相比上賽季的奧拉迪波他是全方位的加強——他能穩定提供20+的進攻火力,他是本賽季最強的週邊防守大閘之一,在雷霆進攻空間逼仄的背景下,他的持球不大夠用,但他確實可以持球解決問題。

史蒂文-亞當斯正成長為最好的中鋒之一。

這就足以讓他們成長為一支分區決賽級別的力量。

不管怎麼說,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雷霆弄懂了怎麼能贏球,對他們都是個好消息。在贏球中,化學反應會更容易建立些。

當然,私以為,雷霆的磨合並未結束。

我在賽季初的前瞻對雷霆的進攻有三個層級的猜想:

之一,威少主導一切,喬治和安東尼功能化(熟悉嗎?威少和勒布朗-詹姆斯某種程度上很像,在他們身邊,若非德懷恩-韋德、凱文-杜蘭特級別的球星,都不得不最終接受功能化改造——當然,這並不壞,比如勒布朗,按照他的方法他就是能奪冠,而且還是三個冠軍)。

之二,威少主導,保羅-喬治有限主導,最大化安東尼的單打能力。

之三,類似于勇士的不可思議的相容性改造。

如今,雷霆完成了第一層級。他們需要繼續向前進化。但是要向第二層級進化,雷霆面臨一個嚴重問題——羅伯森的存在和高效穩定射手的匱乏讓他們的進攻空間很差。

打個比方,雷霆常常不得不面對的防守是結實的城牆,於是類似弓騎兵馳騁遊擊的打法並不適合雷霆,唯有威少的攻城錘才能錘出生存空間來。而保羅-喬治在雷霆當前的環境中則頗為受制,他適合野戰機動,而雷霆並不具備野戰的土壤。

其實最近少了史蒂芬-庫裡的勇士也面臨類似困境。庫裡在,三個超級弓騎兵能將所有戰爭環境打成野戰形態,而少了庫裡,伊戈達拉會被放空,格林被放空,似乎一切人都會在週邊被放空,而湯普森和杜蘭特則被瘋狂圍堵,於是勇士也常常被逼入苦戰。於是,他們也不得不依賴防守,然後凱文-杜蘭特某些時刻揮起雷神之錘。

那最後的問題,交易活躍期到來,薩姆-普萊斯蒂經理是否能帶回一兩個射手呢?

無改變所以不大關大局,於是忽略羅伯森。

有幾點顯著改變。

之一,增加了主力的出場時間。

如表,相比12月份之前(Before Dec.),在12月(Dec.)的15場比賽裡,四巨頭的出場時間都有明顯提升。考慮以下兩點:其一,多諾萬教練一直對威少的出場時間控制極嚴格;其二,亞當斯內線的防守壓力極其沉重,且是雷霆唯一有戰力的正印中鋒,他理應略受保護。但是當12月份之前的形勢,雷霆面臨巨大的戰績壓力,多諾萬教練也不得不求變。對了,安德魯-羅伯森場均上場時間也從24.4分鐘上升到30.5分鐘。

之二,從出手權展現的進攻重心變化。

出手資料是真實出手次數,計算公式:True Shot Attempts(真實出手次數)=FGA(投籃出手)+0.44*FTA(罰球出手)。

如上表,卡梅隆-安東尼場均真實出手數減少3.2次,保羅喬治減少1次,威少增加4.9次,史蒂文-亞當斯增加2.1次。

史蒂文-亞當斯12月份場均15.4分,9.9籃板。考慮到雷霆最有效也最常用的戰術是威少和亞當斯的擋拆。顯然在12月份進攻的重心轉向威少主導,戰術的基本面則是威少亞當斯擋拆。

之三,控球權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上表是場均觸球次數的變化。

卡梅隆-安東尼是控球權最大的犧牲者,他與威少此消彼長。而威少與喬治之間的控球權衝突則可以認為不存在——威少需要一個能分擔持球壓力的人。實際上,僅談論前場觸球次數,保羅-喬治還比威少多些。

上表是場均控球時間,單位是分鐘。

威少在12月份控球時間突破10分鐘,比之2016-17賽季的場均控球時間9.2分鐘還多。而本賽季威少場均9.5分鐘的控球時間也高居NBA第一位。

之四,進球受助功率的變化。

拉塞爾-維斯布魯克12月份進球受助攻率從之前的22.6%下降到18.9%,他越發于成為一切進攻機會的創造者。於此同時,保羅喬治進球受助功率由56.2%提升到61.2%。

史蒂文-亞當斯受助功率略有下降,他勃發的前場籃板及與之相關的補籃降低了他的受助功率,自力更生嘛!

卡梅隆-安東尼據說打了更多的無球,但是資料並不支撐這一點,他的受助功率從之前的57.1%下降到本月的48.4%。實際上他是出手權減少了,控球權減少了,有些回合裡會摸不到球,他觸球之後是攻還是傳處理得也更快了,但球到他這裡還是更容易轉換成單打。另外一項資料,進入12月份,他接球就投的占比上升了,於此同時,他運球投籃的占比也提升了,減少的則是他在10英尺以內的出手。所以,從感官上,我們覺得他打了更多的無球,但實際他浸淫多年的打球習慣並不容易改。

於是,綜合以上,雷霆在12月份能贏球,實際上是拿出了上賽季的那套打法,威少是不容置疑的驅動者和創造者,保羅-喬治分擔持球壓力,亞當斯、羅伯森、安東尼則跟隨著威少的腳步前進。

威少主導的進攻,破壞力如何,上個賽季我們都見識到了。

與上賽季不同的地方有三:

安東尼有望在定點牽制上做得更好,即便他在12月球隊進攻重構後接球就投的效率有所下滑,但他久經錘煉的18般武器始終是個威懾。

保羅-喬治即便仍然要在威少主導的體系下尋找生存空間,但相比上賽季的奧拉迪波他是全方位的加強——他能穩定提供20+的進攻火力,他是本賽季最強的週邊防守大閘之一,在雷霆進攻空間逼仄的背景下,他的持球不大夠用,但他確實可以持球解決問題。

史蒂文-亞當斯正成長為最好的中鋒之一。

這就足以讓他們成長為一支分區決賽級別的力量。

不管怎麼說,到了現在這個時候,雷霆弄懂了怎麼能贏球,對他們都是個好消息。在贏球中,化學反應會更容易建立些。

當然,私以為,雷霆的磨合並未結束。

我在賽季初的前瞻對雷霆的進攻有三個層級的猜想:

之一,威少主導一切,喬治和安東尼功能化(熟悉嗎?威少和勒布朗-詹姆斯某種程度上很像,在他們身邊,若非德懷恩-韋德、凱文-杜蘭特級別的球星,都不得不最終接受功能化改造——當然,這並不壞,比如勒布朗,按照他的方法他就是能奪冠,而且還是三個冠軍)。

之二,威少主導,保羅-喬治有限主導,最大化安東尼的單打能力。

之三,類似于勇士的不可思議的相容性改造。

如今,雷霆完成了第一層級。他們需要繼續向前進化。但是要向第二層級進化,雷霆面臨一個嚴重問題——羅伯森的存在和高效穩定射手的匱乏讓他們的進攻空間很差。

打個比方,雷霆常常不得不面對的防守是結實的城牆,於是類似弓騎兵馳騁遊擊的打法並不適合雷霆,唯有威少的攻城錘才能錘出生存空間來。而保羅-喬治在雷霆當前的環境中則頗為受制,他適合野戰機動,而雷霆並不具備野戰的土壤。

其實最近少了史蒂芬-庫裡的勇士也面臨類似困境。庫裡在,三個超級弓騎兵能將所有戰爭環境打成野戰形態,而少了庫裡,伊戈達拉會被放空,格林被放空,似乎一切人都會在週邊被放空,而湯普森和杜蘭特則被瘋狂圍堵,於是勇士也常常被逼入苦戰。於是,他們也不得不依賴防守,然後凱文-杜蘭特某些時刻揮起雷神之錘。

那最後的問題,交易活躍期到來,薩姆-普萊斯蒂經理是否能帶回一兩個射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