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成長中有了這個關鍵內容,手機、網路都會是浮雲

文:黑豆老末兒

12月25日, 我在悟空問答回答了問題:“如何看待江西中學女生上課玩手機, 因其父母對其進行了教育, 於宿舍樓前墜亡事件?”有眾多家長留言討論, 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手機再度成為了眾矢之的。

我的觀點很明確:

給孩子一部手機, 如果孩子毀了那也不是手機的錯。

這個觀點我在11月28日的文章《孩子手中的手機, 如何管理才能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 有明確的表示。 這裡再次提出, 是想就手機尋問題之根源。

作品:楊永智

先看留言:

國家該強制學生不能帶手機進學校, 有句話說得好, 想廢一個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

帶手機怎麼了?你不要老是認為只有學習才有出路, 現在人家有吃有喝, 幹嘛非得學習不行!

現在的孩子有吃有穿有玩, 還有必要讀書嗎?就算在課堂上公開玩手機老師也沒有辦法的, 談話, 講理, 如果有用的話, 每個孩子都會學得好。

最近剛碰到了一件類似的事情, 結果沒有這麼慘烈而已。 學生上課將手機放在桌上看視頻, 任課老師收了手機交給班主任。 在班主任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 學生搶奪手機, 未果。 叫囂:給我手機, 我不念了。 後趁家長和老師不備, 跑了。 兩天沒回家。 現在這孩子來上學了, 卻誰也不敢管了, 誰也不願管了。

厭學引起的, 孩子對學習沒了興趣還能幹啥?連玩個手機都要被沒收, 只好以死表示抗議了。

建議手機設計對青少年有管控的功能。 如在時間, 內容進行管控

······

讀書為了什麼?孩子不知, 家長也不明確。 外控是輔助, 是為了孩子更好的自控。 不玩手機, 孩子們把精力轉移到哪裡去?

手機只是一個導火線, 如果沒有手機,

也會有其它的什麼機引發此類問題。 本質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忘記了給孩子養志, 我們在繁忙的抱怨和藉口中只追求了經濟和權力的利益, 忘記了經濟和權力只是個人價值的表現形式之一。 一個人就如一棵樹, 其志是主幹, 金錢、地位、權力等這些都是依附於主幹的旁支。 如果沒有了主幹, 那麼這棵大樹勢必會有傾倒的一天。

“志”就是這棵大樹的主幹, 就是正的觀念, 就是孩子成長中的關鍵內容, 就是能讓手機、網路等諸多惡魔變為浮雲的利器。

網友中自然有很高明的人士, 說的很透徹:

厭學引起的······

現在的孩子有吃有穿有玩, 還有必要讀書嗎?······

孩子們不知道讀書為了什麼?況且整日裡被人拘著讀寫眼前沒用的書哪裡有自由自在地看手機逍遙?很多父母高高在上俯視孩子, 更經常聽一些家長訓斥孩子:

“你還不給我做作業去!”

“你給我把這個文章背下來!”

“你不給我好好上學, 看我怎麼揍你!”

······

孩子是為了父母而讀書嗎?孩子學到東西, 父母能得到什麼呢?

當然不是, 每一個孩子讀書都是讀給自己的, 龍應台先生在寫給兒子安德列的信中這樣講“我要求你讀書用功, 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 而是因為, 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力, 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 而不是被迫謀生。 ”所有父母都認可這句話, 可還是有很多家長會說“你給我···”或者“他(孩子)不給你學······”, 從言語到行動都給孩子造成了一個認識:

“讓我給你們學個好成績考個好大學那是你們的面子、願望, 跟我有半毛錢關係嗎?”。

現在也很多家長養育孩子在為了孩子快樂的名義中把自己當成了僕人, 孩子成了主人, 培養孩子的正向觀念和生活脫離了, 所以才有這樣的現象:

“杭州一男孩因被訓斥欲跳樓, 媽媽半跪30分鐘死死摟住要跳樓的兒子”;才有“在班主任和家長溝通的過程中, 學生搶奪手機,未果。叫囂:給我手機,我不念了”;才有“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辦公室裡,孩子直接對家長大吼大叫,而家長卻無可奈何”;才有······

是誰縱容了孩子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任?是誰讓孩子在本該充滿好奇心努力去自我成長的奮鬥過程中的失去了動力、迷失了方向?

:對孩子慣的太厲害了,一點不如意就歇斯底里,就無法忍受,就要做點什麼給家長看,給老師看

教育孩子是家長,社會和學校共同的責任,請不要只怪學校,這樣的孩子如果小時候不被寵壞,可能有現在的結局嗎?

對,家長,這些問題的根源絕大部分是在家長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抱怨也沒有用。我不贊成家長過分的控制,但我也絕不贊成沒有限度地寵愛,在一個家庭裡,家長,有義務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但是同時也有責任和權力對孩子的言行做出要求,同時也有責任盡力引導孩子按照要求行事,當然這些要求必須要盡可能地符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點,也要隨孩子的成長做到適時地調整。

如果孩子的確犯了錯誤,那麼他就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此時家長千萬不能學習項羽的婦人之仁。曾見過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完不成作業被老師批評,就自己幫孩子寫作業,這樣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就有更多次。有的孩子從來都是寶貝似的被家人供著,結果到了學校或者社會上總有一種被忽視或者被人瞧不起的無所適從感,這種情緒不能被及時疏導,肯定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很大障礙,也是容易出極端事故的部分。

“如果我是家長,一定會在她成長的毎個階段,給予她能承受的挫折教育、委屈教育、體力教育、勞動教育、意志教育...讓她明白並能接受另一面:不是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環境都是順她的意、都能包容她,讓她學會適應環境,學會對自己負責!”

我想這個網友的留言代表的是絕大部分家長的心聲,可我們如何能做到呢?

有的事情理論行、實際不行,但大多事情是理論行、實際上也行,不過把理論化於實際那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改錯不斷完善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下去的過程,教育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家長不能過於隨心所欲,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在芝麻綠豆的小事中進行的,孩子的很多觀念都是在芝麻綠豆的小事中浸染而成。

黑豆老末兒:原名謝旭民,自媒體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兒童青少年教育的長久關注者,快樂庭院院主。

楊永智:1972年出生於廣東,畢業于廣州美院;RSD南方職業油畫家組合發起人之一;作品以多媒介綜合材質抽象畫為主。楊永智老師的作品在國內及世界多個國家數次獲邀參展並數次獲獎,很多作品被多家出版社收錄或結集出版。

學生搶奪手機,未果。叫囂:給我手機,我不念了”;才有“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在辦公室裡,孩子直接對家長大吼大叫,而家長卻無可奈何”;才有······

是誰縱容了孩子對自己行為的不負責任?是誰讓孩子在本該充滿好奇心努力去自我成長的奮鬥過程中的失去了動力、迷失了方向?

:對孩子慣的太厲害了,一點不如意就歇斯底里,就無法忍受,就要做點什麼給家長看,給老師看

教育孩子是家長,社會和學校共同的責任,請不要只怪學校,這樣的孩子如果小時候不被寵壞,可能有現在的結局嗎?

對,家長,這些問題的根源絕大部分是在家長和家庭教育的不到位。

抱怨也沒有用。我不贊成家長過分的控制,但我也絕不贊成沒有限度地寵愛,在一個家庭裡,家長,有義務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但是同時也有責任和權力對孩子的言行做出要求,同時也有責任盡力引導孩子按照要求行事,當然這些要求必須要盡可能地符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點,也要隨孩子的成長做到適時地調整。

如果孩子的確犯了錯誤,那麼他就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此時家長千萬不能學習項羽的婦人之仁。曾見過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完不成作業被老師批評,就自己幫孩子寫作業,這樣有一次就有第二次,就有更多次。有的孩子從來都是寶貝似的被家人供著,結果到了學校或者社會上總有一種被忽視或者被人瞧不起的無所適從感,這種情緒不能被及時疏導,肯定會造成孩子心理的很大障礙,也是容易出極端事故的部分。

“如果我是家長,一定會在她成長的毎個階段,給予她能承受的挫折教育、委屈教育、體力教育、勞動教育、意志教育...讓她明白並能接受另一面:不是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環境都是順她的意、都能包容她,讓她學會適應環境,學會對自己負責!”

我想這個網友的留言代表的是絕大部分家長的心聲,可我們如何能做到呢?

有的事情理論行、實際不行,但大多事情是理論行、實際上也行,不過把理論化於實際那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改錯不斷完善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下去的過程,教育孩子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家長不能過於隨心所欲,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在芝麻綠豆的小事中進行的,孩子的很多觀念都是在芝麻綠豆的小事中浸染而成。

黑豆老末兒:原名謝旭民,自媒體創作者,自由撰稿人,兒童青少年教育的長久關注者,快樂庭院院主。

楊永智:1972年出生於廣東,畢業于廣州美院;RSD南方職業油畫家組合發起人之一;作品以多媒介綜合材質抽象畫為主。楊永智老師的作品在國內及世界多個國家數次獲邀參展並數次獲獎,很多作品被多家出版社收錄或結集出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