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新時代 新氣象 新作為」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 推動北京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12月27日上午, 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聯合舉行“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畫 推動北京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聞發佈會。

北京市教育工委委員、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李奕介紹北京市鄉村教師支援計畫相關落實情況。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畫(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 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本市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進一步縮小城鄉師資水準差距, 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 要求市教委牽頭, 組織相關部門, 結合本市實際, 堅持問題導向, 堅持精准支援的原則, 研究制發了《北京市〈鄉村教師支持計畫(2015-2020年)〉實施辦法》(京政辦發〔2016〕8號)(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及系列配套政策, 通過綜合施策, 精准支持, 切實提升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 逐步形成“越往基層、越是邊遠、越是艱苦,

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 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於奉獻、紮根鄉村的教師隊伍, 為首都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和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主要採取以下八大舉措:

一、全面提高鄉村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準

一是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進一步建立健全鄉村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 創新理論學習的方式和載體, 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 切實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党建工作, 基層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 進一步關心教育鄉村教師,

適度加大發展黨員力度。

二是全面提高師德水準。

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堅持立德樹人, 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 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融入職前培養、准入、職後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 加大優秀師德典型宣傳力度, 促進形成重德養德的良好風氣。 完善鄉村教師師德考評制度和方式, 將師德建設作為鄉村學校工作考核和辦學品質評估的重要指標, 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 完善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與的師德監督機制。 對有嚴重失德行為、影響惡劣者按有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直至撤銷教師資格。

二、創新鄉村教師編制管理

為了幫助鄉村學校解決編制不足問題, 市編辦、市教委聯合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中小學校缺編問題的通知》, 並在《實施辦法》中提出如下措施:

一是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照城市標準統一核定。 實行教職工編制城鄉、區域統籌和動態管理, 盤活師資存量, 提高使用效益。

二是區教育部門在核定的教職工編制總額和崗位總量基礎上, 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統籌分配鄉村學校教職工編制和崗位數量。 通過調劑編制、加強人員配備等方式進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村小學傾斜。

四是寄宿制鄉村學校按寄宿學生規模配備生活指導教師。 尚未配備的應合理計算教師兼任生活指導教師的工作量並相應增核績效工資總量。

三、拓展鄉村教師補充管道

一是擴大師範生招生規模, 定向培養鄉村教師。 按照《北京市關於加強和改進師範生培養與管理的意見》, 通過調整師範院校招生指標結構, 擴大師範生的培養規模, 適度調整師範專業的結構。 鼓勵相關高校通過與普通高中貫通培養、調整專業結構等方式, 重點加強中小學和幼稚園教師培養。 從2016年開始, 首都師範大學率先調整師範生招生指標結構, 增加100個師範生招生指標, 定向培養“一專多能”鄉村教師。 實行對綜合性院校畢業生和師範院校非師範畢業生取得教師資格並到鄉村學校任教的人員, 滿5年後給予4萬元一次性補助。

二是實施《北京市鄉村教師特崗計畫(2016-2020年)》。 實施範圍為北京市10個遠郊區和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的鄉村中小學校。每年招聘中小學音樂、體育、美術、思想品德、生物、地理、歷史等緊缺學科教師300名左右。招聘物件為北京地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和“京外211工程”師範院校及全國24所省屬師範院校師範專業應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2016年和2017年分別招聘了261名和331名鄉村教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不足的壓力。

四、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

一是多措並舉,推動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制定《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指導意見》,遵循“以人為本、政策引導、多元開放、提高品質、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建設,創新交流形式和機制,加強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動義務教育校長教師在區域、城鄉、校際間合理有序流動。各區制定了本區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實施意見,交流堅持多種方式,發揮集團、學區內人力資源統籌優勢,促進集團、學區內師資均衡配置。

二是實施中學教師開放型線上輔導計畫,實現教師智力資源線上流轉。為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學生提供精准化、個性化、多樣化的線上教育服務供給,保護、發現並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市教委委託北師大高精尖中心搭建平臺並啟動了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線上輔導計畫,在通州區31所初中開展了包括“一對一即時線上輔導”、“一對一預約輔導”、“問答中心”、“微課學習”等形式的兩個學期的試點工作。全市共招募輔導教師7308名,共有1590名教師完成了對4460名學生共計30724次有效的線上輔導,累計輔導總時長4974小時;305名教師參與問答中心的問題解答1252個,提供微課4742個。

五、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素質

一是制定北京市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計畫。把鄉村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按照高於普通教師20%的標準上浮鄉村教師培訓經費保障水準。

二是落實北京市支持通州區教師素質提升計畫。從統籌城鄉師資配置、優化隊伍結構,強化專業培訓、促進專業發展,加強學科指導、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三大方面,通過20個專案的精准支持,創新教師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直接參與、受益的幹部教師近7000余人,有效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升。

三是支持鄉村教師參加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市級以上骨幹教師開放課堂和研修活動,通過中小學教師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管理服務平臺自主申報活動專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自主選課,實地聽課並參加研修活動,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服務,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其中,鄉村教師到城六區參加教學實踐活動每次給予530元的綜合補助,自2016年5月至今年12月25日共有8874名鄉村教師完成活動,計16238人次,其中8004人次赴城區參加活動。

四是支持義務教育鄉村教師赴城區優質資源學校參加跟崗脫產培訓。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36名和59名鄉村教師參加了4-5個月跟崗脫產培訓。

五是實施協同創新鄉村學校計畫。由市級牽頭,市、區、校聯合組建培訓專案指導專家團隊,通過送培訓到鄉村學校的方式,深入鄉村學校開展整校或整學科推進的研修活動,2016和2017年分別有30所 和25所鄉村學校實施了協同創新學校計畫。

六是開展針對鄉村教師的市級高端培訓。包括農村校長教學引導力專題研修、小學英語骨幹教師(含教研員)國際研修項目等。

六、職稱(職務)評聘和骨幹教師評選向鄉村學校傾斜

一是逐步提高鄉村教師高級職務的比例。落實《關於印發北京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鄉村小學副高職稱比例不低於10%,高、中級職稱合計不低於75%;鄉村中學副高職稱比例不低於30%,高、中級職稱合計不低於80%。相關區不得擠佔鄉村學校職稱指標,實現區內城鄉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和崗位結構比例總體平衡。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評審程式,切實向鄉村教師傾斜,鄉村教師評聘職稱(職務)時不對外語(外語教師除外)、電腦成績和論文等做剛性要求,更加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師德素養,注重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注重教育教學方法,注重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

二是評選北京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向鄉村教師傾斜。2017年新評選出的特級教師中,農村專項教師20名。在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評選中,要求10個遠郊區要有不低於10%的比例用於推薦鄉村中小學和幼稚園教師。

三是在優秀教師評選表彰中向鄉村教師傾斜。今年評選的“北京市人民教師獎”獲得者9名,其中鄉村教師1名;“北京市人民教師提名獎”獲得者10名,其中鄉村教師4名;另有22名鄉村教師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獎。

七、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

印發《北京市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發放辦法》和補充辦法,建立市級財政對鄉村教師崗位實施生活補助政策,根據所有鄉村和山區鎮區中小學校距離北京城市中心的直線距離,將所有鄉村和山區鎮區學校劃分為五大類,制定差別化的鄉村和山區鎮區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標準,每月補助最低1400元,最高4000元。全面落實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提前完成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任務。2017年11月6日,全市12個區已經全部落實市級財政保障的383所學校、17489名鄉村教師的崗位生活補助發放工作。各相關區政府還積極研究制定區級財政支援的平原地區的鎮區中小學校和鄉村及鎮區的幼稚園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共參照解決了388所鄉村學校、16169名鄉村教師的崗位生活補助,切實提高了鄉村教師生活待遇。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的落地,極大地激發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熱情,充分調動了鄉村教師工作積極性,為建設高素質鄉村教師隊伍,縮小城鄉師資水準差距,促進鄉村教育充分發展,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為鄉村教師租賃周轉房和保障房方面,市級層面召開協調會,明確鄉村教師租賃周轉房的機制由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直接統一組織收購相關區房源,由相關區教委制定租賃周轉房的管理辦法,租賃給鄉村和山區鎮區的中小學教師。

八、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大力宣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努力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給予物質獎勵。聯合市人力社保局下發《關於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的通知》(京教人〔2017〕28號)和《關於做好鄉村學校從教2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的通知》(京教人〔2017〕29號),組織完成鄉村教師從教30年人員證書發放工作,共發放證書5103本。明年擬向鄉村教師從教20年人員發放證書10643本。

實施範圍為北京市10個遠郊區和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的鄉村中小學校。每年招聘中小學音樂、體育、美術、思想品德、生物、地理、歷史等緊缺學科教師300名左右。招聘物件為北京地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和“京外211工程”師範院校及全國24所省屬師範院校師範專業應屆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2016年和2017年分別招聘了261名和331名鄉村教師,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鄉村教師不足的壓力。

四、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

一是多措並舉,推動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制定《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指導意見》,遵循“以人為本、政策引導、多元開放、提高品質、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制度化建設,創新交流形式和機制,加強政策支持和保障,推動義務教育校長教師在區域、城鄉、校際間合理有序流動。各區制定了本區幹部教師交流輪崗實施意見,交流堅持多種方式,發揮集團、學區內人力資源統籌優勢,促進集團、學區內師資均衡配置。

二是實施中學教師開放型線上輔導計畫,實現教師智力資源線上流轉。為落實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進一步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為學生提供精准化、個性化、多樣化的線上教育服務供給,保護、發現並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市教委委託北師大高精尖中心搭建平臺並啟動了北京市中學教師開放型線上輔導計畫,在通州區31所初中開展了包括“一對一即時線上輔導”、“一對一預約輔導”、“問答中心”、“微課學習”等形式的兩個學期的試點工作。全市共招募輔導教師7308名,共有1590名教師完成了對4460名學生共計30724次有效的線上輔導,累計輔導總時長4974小時;305名教師參與問答中心的問題解答1252個,提供微課4742個。

五、全面提升鄉村教師素質

一是制定北京市鄉村教師素質提升計畫。把鄉村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按照高於普通教師20%的標準上浮鄉村教師培訓經費保障水準。

二是落實北京市支持通州區教師素質提升計畫。從統籌城鄉師資配置、優化隊伍結構,強化專業培訓、促進專業發展,加強學科指導、提升教學實踐能力三大方面,通過20個專案的精准支持,創新教師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直接參與、受益的幹部教師近7000余人,有效促進了教師素質的提升。

三是支持鄉村教師參加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市級以上骨幹教師開放課堂和研修活動,通過中小學教師開放型教學實踐活動管理服務平臺自主申報活動專案,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自主選課,實地聽課並參加研修活動,為全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教學實踐服務,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其中,鄉村教師到城六區參加教學實踐活動每次給予530元的綜合補助,自2016年5月至今年12月25日共有8874名鄉村教師完成活動,計16238人次,其中8004人次赴城區參加活動。

四是支持義務教育鄉村教師赴城區優質資源學校參加跟崗脫產培訓。2016年和2017年分別有36名和59名鄉村教師參加了4-5個月跟崗脫產培訓。

五是實施協同創新鄉村學校計畫。由市級牽頭,市、區、校聯合組建培訓專案指導專家團隊,通過送培訓到鄉村學校的方式,深入鄉村學校開展整校或整學科推進的研修活動,2016和2017年分別有30所 和25所鄉村學校實施了協同創新學校計畫。

六是開展針對鄉村教師的市級高端培訓。包括農村校長教學引導力專題研修、小學英語骨幹教師(含教研員)國際研修項目等。

六、職稱(職務)評聘和骨幹教師評選向鄉村學校傾斜

一是逐步提高鄉村教師高級職務的比例。落實《關於印發北京市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鄉村小學副高職稱比例不低於10%,高、中級職稱合計不低於75%;鄉村中學副高職稱比例不低於30%,高、中級職稱合計不低於80%。相關區不得擠佔鄉村學校職稱指標,實現區內城鄉中小學教師職稱(職務)和崗位結構比例總體平衡。進一步完善鄉村教師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評審程式,切實向鄉村教師傾斜,鄉村教師評聘職稱(職務)時不對外語(外語教師除外)、電腦成績和論文等做剛性要求,更加強調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注重師德素養,注重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注重教育教學方法,注重教育教學一線實踐經歷。

二是評選北京市級以上骨幹教師向鄉村教師傾斜。2017年新評選出的特級教師中,農村專項教師20名。在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和骨幹教師評選中,要求10個遠郊區要有不低於10%的比例用於推薦鄉村中小學和幼稚園教師。

三是在優秀教師評選表彰中向鄉村教師傾斜。今年評選的“北京市人民教師獎”獲得者9名,其中鄉村教師1名;“北京市人民教師提名獎”獲得者10名,其中鄉村教師4名;另有22名鄉村教師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獎。

七、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

印發《北京市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發放辦法》和補充辦法,建立市級財政對鄉村教師崗位實施生活補助政策,根據所有鄉村和山區鎮區中小學校距離北京城市中心的直線距離,將所有鄉村和山區鎮區學校劃分為五大類,制定差別化的鄉村和山區鎮區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標準,每月補助最低1400元,最高4000元。全面落實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提前完成政府重要民生實事項目任務。2017年11月6日,全市12個區已經全部落實市級財政保障的383所學校、17489名鄉村教師的崗位生活補助發放工作。各相關區政府還積極研究制定區級財政支援的平原地區的鎮區中小學校和鄉村及鎮區的幼稚園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共參照解決了388所鄉村學校、16169名鄉村教師的崗位生活補助,切實提高了鄉村教師生活待遇。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的落地,極大地激發了鄉村教師的工作熱情,充分調動了鄉村教師工作積極性,為建設高素質鄉村教師隊伍,縮小城鄉師資水準差距,促進鄉村教育充分發展,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品質的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為鄉村教師租賃周轉房和保障房方面,市級層面召開協調會,明確鄉村教師租賃周轉房的機制由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直接統一組織收購相關區房源,由相關區教委制定租賃周轉房的管理辦法,租賃給鄉村和山區鎮區的中小學教師。

八、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大力宣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努力提高鄉村教師的社會地位。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建立專項基金,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優秀教師給予物質獎勵。聯合市人力社保局下發《關於做好鄉村學校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的通知》(京教人〔2017〕28號)和《關於做好鄉村學校從教2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的通知》(京教人〔2017〕29號),組織完成鄉村教師從教30年人員證書發放工作,共發放證書5103本。明年擬向鄉村教師從教20年人員發放證書10643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