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品牌500強僅海爾等三家入圍TOP50 中國企業全球化哪裡錯了?

12月21日, 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17年度(第十四屆)《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在美國紐約揭曉。

這是一份信息量很大的榜單, 仔細研究, 可以看到中國企業全球化背後的諸多經驗和教訓。

中國上榜品牌數僅排第五, 落後歐美較多

《世界品牌500強》榜單連續發佈14年, 評判依據是品牌的世界影響力。 所謂品牌影響力, 是指品牌開拓市場、佔領市場並獲得利潤的能力。 按照品牌影響力的三項關鍵指標, 即市場佔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 世界品牌實驗室對全球2萬個知名品牌進行了評分, 最終推出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500個品牌。

今年的《世界品牌500強》榜單, 美國是最大的贏家, 佔據500強中的233席, 居絕對的第一位置;法國和英國分別有40個和39個品牌上榜, 分列二三位;日本、中國、德國、瑞士和義大利是品牌大國的第二陣營, 分別有38個、37個、26個、21個和14個品牌入選。

對於中國製造來說, 這份榜單有點令人失望。 中國製造這些年一直在積極進行全球化, 中國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在品牌的世界影響力上和自身的地位極不相稱, 落後于歐美比較多。

如果對比一下2017《財富世界500強》和《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 就更能看出這種差距。

中國企業在《財富世界500強》中佔據109席, 但卻在《世界品牌500強》中只有37席, 且排名普遍比較靠後, 在TOP50強中只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入圍, 可見中國企業在全球仍然只是強在銷售, 品牌力較弱。

在2013年的時候, 國際市場行銷公司HD Trade Services一項針對1500個美國人的調查發現, 儘管“中國製造”風靡美國, 但94%的美國人叫不出一個中國品牌, 能想到的中國品牌是聯想、百度、華為、海爾和國航。 看來, 中國品牌的打造依然任重道遠。

TOP50中僅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入圍, 為什麼?

在入圍《世界品牌500強》的中國品牌中, 僅有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入圍TOP50, 其他中國品牌排名比較靠後。 仔細研究國家電網、騰訊和海爾的全球化模式, 可以看出他們能夠排名靠前的奧秘。

國家電網的國際化方面, 比較突出的標籤是“技術”和“本土化”。 在技術上, 國家電網在特高壓輸電、智慧電網和設備製造等技術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 並通過多次中標實現了中國的特高壓技術“走出去”;在本土化上, 國家電網在海外控股、參股項目中堅持本土化用工, 只派出少量董事、高管參與投資企業管理。

海爾更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自主創牌模式, 據瞭解, 海爾海外收入自主品牌占比達到近100%, 在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均是自主品牌, 甚至已經成為美國、日本、歐洲、澳洲等主流市場的主流品牌。

目前, 海爾已經形成了海爾、美國GE Appliances、紐西蘭Fisher & Paykel、卡薩帝、統帥、日本AQUA等品牌組成的“世界第一家電品牌集群”, 從單一品牌全球化進化為多品牌全球化,

使得品牌世界影響力大大增強。

12月16日, 根據穀歌關鍵字即時搜索資料顯示, 在知名的八大家電品牌中, 海爾以穀歌檢索9140000次位居全球家電影響力第一, 西門子、三星分別以穀歌檢索4340000次、3450000次分列2、3位, 中國家電企業的全球影響力開始全面超越歐美日韓品牌。

中國家電企業集體全球化,為何品牌影響力如此弱?

如果我們看看家電企業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的表現,就更加讓人吃驚。

在TOP50中,只有海爾一家入圍;在TOP500中,只有海爾、長虹上榜,長虹排名是286名。整個家電行業,只有海爾具有比較強的世界品牌影響力。這個結果之所以令人吃驚,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在集體全球化,其中美的、格力等企業更是全球化的領先代表,為何這些家電品牌會名落孫山呢?

實際上,仔細研究中國家電企業全球化的路徑,可以發現這種結果又不難理解。中國家電企業看似都在搞全球化,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走的出口創匯之路,即多採用貼牌加工出口到全球的方式,很少採用自主品牌。這樣帶來的結果是銷售量上去了,卻無法打響中國品牌。

拿美的來說,這些年在全球化上非常積極,但主要是採用貼牌加工、出口創匯的模式。總體來看,美的在國外製造、使用美的自己品牌的占1/3,中國製造、使用美的自己品牌或OBM品牌的占1/3,靠價格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占1/3。格力也是類似,海外市場自主品牌占比只有30%-35%。

出口創匯的模式,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銷售規模做上去,但是因為無法打出自主品牌,對於長遠的市場開拓非常不利,尤其在歐美發達市場更是比較難以“走上去”。對比一下中國家電自主品牌的分佈地區就可見一斑,美的自主品牌主要在非洲、中東、南歐(白俄羅斯)、南美、印度等次發達地區,格力自主品牌也主要集中在南美、南非、中東、東南亞等發展中地區。

反觀海爾,就有鮮明的不同。因為從一開始就是走的自主創牌路線,且堅持本土化的研發、本土化的製造和本土化的行銷,所以在全球市場打響了自主品牌。尤其是實行多品牌的國際化之後,海爾在不同主流市場打造了不同的主流品牌,形成了多品牌協同作戰的模式,進一步鞏固了海外的品牌影響力。

據歐睿國際統計,中國白色家電的產量占全球的49.1%,但在海外,中國品牌只占2.89%。在2.89%的品牌產品中,海爾佔據了86.5%的比例。

這樣的結果,和《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比較類似,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擔憂。令人欣喜的是,海爾、國家電網等中國企業從出海伊始就堅持自主創牌,打響了中國品牌;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滿足於出口創匯,而沒有重視自主品牌建設,這將使中國企業在與傳統歐美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製造”在加速走出去的時候,不僅要銷售規模,更要重視自主品牌建設,打響“中國品牌”,這是《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和啟示。

中國家電企業集體全球化,為何品牌影響力如此弱?

如果我們看看家電企業在《世界品牌500強》中的表現,就更加讓人吃驚。

在TOP50中,只有海爾一家入圍;在TOP500中,只有海爾、長虹上榜,長虹排名是286名。整個家電行業,只有海爾具有比較強的世界品牌影響力。這個結果之所以令人吃驚,是因為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在集體全球化,其中美的、格力等企業更是全球化的領先代表,為何這些家電品牌會名落孫山呢?

實際上,仔細研究中國家電企業全球化的路徑,可以發現這種結果又不難理解。中國家電企業看似都在搞全球化,但是絕大多數都是走的出口創匯之路,即多採用貼牌加工出口到全球的方式,很少採用自主品牌。這樣帶來的結果是銷售量上去了,卻無法打響中國品牌。

拿美的來說,這些年在全球化上非常積極,但主要是採用貼牌加工、出口創匯的模式。總體來看,美的在國外製造、使用美的自己品牌的占1/3,中國製造、使用美的自己品牌或OBM品牌的占1/3,靠價格去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占1/3。格力也是類似,海外市場自主品牌占比只有30%-35%。

出口創匯的模式,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銷售規模做上去,但是因為無法打出自主品牌,對於長遠的市場開拓非常不利,尤其在歐美發達市場更是比較難以“走上去”。對比一下中國家電自主品牌的分佈地區就可見一斑,美的自主品牌主要在非洲、中東、南歐(白俄羅斯)、南美、印度等次發達地區,格力自主品牌也主要集中在南美、南非、中東、東南亞等發展中地區。

反觀海爾,就有鮮明的不同。因為從一開始就是走的自主創牌路線,且堅持本土化的研發、本土化的製造和本土化的行銷,所以在全球市場打響了自主品牌。尤其是實行多品牌的國際化之後,海爾在不同主流市場打造了不同的主流品牌,形成了多品牌協同作戰的模式,進一步鞏固了海外的品牌影響力。

據歐睿國際統計,中國白色家電的產量占全球的49.1%,但在海外,中國品牌只占2.89%。在2.89%的品牌產品中,海爾佔據了86.5%的比例。

這樣的結果,和《世界品牌500強》的榜單比較類似,既令人欣喜,又令人擔憂。令人欣喜的是,海爾、國家電網等中國企業從出海伊始就堅持自主創牌,打響了中國品牌;令人擔憂的是,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滿足於出口創匯,而沒有重視自主品牌建設,這將使中國企業在與傳統歐美企業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中國製造”在加速走出去的時候,不僅要銷售規模,更要重視自主品牌建設,打響“中國品牌”,這是《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帶給我們的深刻教訓和啟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