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面對這份南海報告 菲律賓說繼續信賴中國

《菲律賓星報》報導截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鵬飛】中國南海網近日發佈的一份關於南海的解讀報告, 引起外媒關注。 路透社、《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等媒體紛紛轉載該報告的內容稱,

中國擴大了南海島礁的面積。 《菲律賓星報》25日稱, 對於上述報告, 菲總統杜特爾特的發言人哈利•羅克(Harry Roque)作出回應, 表示“菲律賓繼續信賴中國的善意”。

本月19日-22日, 中國南海網推出南海問題2017年終系列解讀。 其中一篇題為“2017年, 中國南海島礁大變樣”的報告稱, 為了改善駐島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加強中國在南海主權範圍內必要的軍事防衛, 中國合理地擴大了南海島礁面積。

報告說, 央視2016年11月的資料顯示, 通過陸域吹填工程, 中國在南沙永陸(全面不會被潮水淹沒的陸地)面積顯著擴大, 為後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作了必要準備。 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的設施主要是為滿足各類民事需求,

以更好地履行中國在海上搜救、防災減災、海洋科研、氣象觀察、生態環境保護、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服務等方面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也包括滿足必要的軍事防衛需求。

報告還說, 2017年11月3日, 中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鯨”號下水, 這一亞洲最大的“造島神器”實力令人驚歎。 隨著“天鯤”號和其他更多“造島神器”陸續參與南海陸域吹填工程, 南海島礁的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展, 佈局相關功能設施的需求將會得到進一步滿足。

在被記者問及上述報告所說的“中國合理地擴大了南海島礁面積”時, 杜特爾特的發言人哈利•羅克表示, 菲律賓政府還不知道建設活動在哪裡進行, 但將繼續信賴中國的善意。

羅克在短信中對記者同時表示,

“位置很重要, 因為我們並不是聲索該爭議區域內的全部島嶼和水域的主權”。

除此之外, 《菲律賓星報》、路透社還援引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所設項目亞洲海事透明倡議(AMTI)早前發佈的報告稱, 儘管過去一年朝核危機分散了外界對亞洲的注意力, 但中國仍在繼續安裝高頻率雷達和其他設施, 這些設施可以用於其在南海人造島嶼上的軍事用途。

對於上述美國智庫的說法, 菲律賓外交部長卡亞塔諾似乎有些看不過去。 他在本月早些時候被問及AMTI發佈的這份報告時直言, 中國在“爭議海域”沒有新的活動跡象。 他還強調, 中國並不是唯一一個在該地區有活動的國家。

2017年, 中國南海島礁大變樣

——中國南海網2017年終系列解讀(四)

2017年, 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建設進程穩步推進, 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 南海島礁的面貌煥然一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回顧經濟建設成就時, 特別提到了“南海島礁建設積極推進”, 肯定了在南海島礁建設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這個位於中國南大門、事關民生與國家領土完整的戰略重地, 也因而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面積明顯擴大

為了改善駐島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加強中國在南海主權範圍內必要的軍事防衛, 中國合理地擴大了南海島礁面積。

央視2016年11月的資料顯示, 通過陸域吹填工程, 中國在南沙永陸(全面不會被潮水淹沒的陸地)面積顯著擴大, 為後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作了必要準備。

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的設施主要是為滿足各類民事需求,

以更好地履行中國在海上搜救、防災減災、海洋科研、氣象觀察、生態環境保護、航行安全、漁業生產服務等方面承擔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也包括滿足必要的軍事防衛需求。

2017年11月3日, 中國自航絞吸挖泥船“天鯨”號下水, 這一亞洲最大的“造島神器”實力令人驚歎。 隨著“天鯤”號和其他更多“造島神器”陸續參與南海陸域吹填工程, 南海島礁的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展, 佈局相關功能設施的需求將會得到進一步滿足。

綠化取得成效

三沙設市以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島嶼綠化。 2017年是三沙設市5周年, 當地通過綠化島礁, 讓三沙變得更美、更宜居。

據海南日報報導, 曾經沒有一棵樹的西沙洲如今已變成綠洲。 7月,西沙洲來了很多海鳥產卵,這在過去很難見到,海鳥的到來得益於島變綠了。在沙洲上種樹並不容易,高溫、高濕、高鹽,樹苗、土壤都要從其他地方運過來,澆樹的水也得是淡化的海水。但如今,三沙已種下了250多萬棵樹,對保護和改善島礁生態環境,穩固海島形態起到了重要作用。

島上種樹,海底也種珊瑚。在西沙海域,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功培育珊瑚6000多株。島綠了、環境好了,海鳥、海龜都回來了,在北島海龜保護基地,上岸產卵的海龜從2014年的52窩增加到2016年的150多窩。

三沙市市長阿東表示,島礁綠化工程是實現天藍島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更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多種植適合島礁生長的樹,保護好每一份綠色,是三沙人的情懷和擔當。

居民生活改善

三沙設市5年多,三沙人在“美麗三沙”“幸福三沙”的逐夢探索過程中,腳步從未停止。

9月6日 三沙銀嶼社區漁民定居點建成,世代居住在這兒的漁民們正式告別了木板房,住進鋼筋水泥“小洋樓”,喜遷新居。

隨著南海島礁“充電寶”——海上浮動核電站的建成和使用,三沙生產生活所需的電力補給進一步穩定。據海南日報報導,現在的三沙,有人居住的島礁上都安裝了海水淡化設備,24小時有電,電視能收看60多套節目。每到晚上,居民們還會聚在一起跳廣場舞。

2017年,中國最南端的學校永興學校學生增至32名,而一年多前剛開始辦學時報名的學生只有6名。鮮豔的五星紅旗、全新的校車、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經過一年多運營,永興學校已逐步進入正軌。不僅僅是硬體,前來支教的優秀老師也越來越多,一年多時間,瓊台師範學院和海口市教育局共有四批次支教教師到三沙學校支教。

7月22日,坐落在三沙市永興島的海南省電影有限公司三沙銀龍電影院舉行首映儀式,200多名駐島軍民觀看了電影《永遠的焦裕祿》。三沙銀龍電影院是中國最南端的城市影院,也是三沙市轄區內興建並投入使用的第一家電影院。

三沙市還通過建設圖書館、體育館等文體設施,開展以三沙為主題的歌曲、詩歌、圖片徵集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演出,舉辦全市體育運動會,製作發行圖書、音像等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三沙永興機場從2016年底通航至今,已累計安全飛行民航班機逾680架次,成為進出西沙群島的便捷通道。12月11日,一艘“會飛的船”在海南三亞崖州灣海域亮相。這艘由中國自主研發,已經通過中國船級社認證的海上商用地效翼船“翔州1”在速度、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使得三亞到南海永興島的時間縮短到幾小時。南海的交通建設又添一利器。隨著郵輪、航班、交通補給船等的開通,南海海空立體交通網絡逐漸成型,南海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南海未來的發展也越來越令人憧憬。

防衛有新景象

2017年6月10日,三沙市首次舉行有水上飛機參與的“海空立體”聯合搜救演練,旨在通過演練進一步強化水上飛機與三沙海上搜救力量的磨合,提升三沙海上搜救快速反應能力,為日後增強保障南海船舶航行安全能力,更好地履行國際海上搜救義務奠定了基礎。

12月19日,海南海事局和南海救助局、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在海南三亞以南附近海域開展首次海空聯合巡航。此次巡航旨在整合海事巡航執法力量和專業救助力量,提升專業救助飛行力量使用效能和海事巡航執法現代化水準。

除了海空聯合巡航日趨常態化,南海島礁的防衛和巡邏也不斷加強。海南總隊海口市支隊三沙中隊於2013年8月進駐三沙市永興島,就擔負起警衛及海島武裝巡邏、抗風搶險、處置突發事件等任務,開闢了武警部隊駐地新的“南極”。

2017年,南海守礁衛士又增添了新力量。12月11日,南沙守備部隊首批10名女軍人輾轉千里到達永暑礁。她們被納入永暑礁守備部隊的參謀、通信、醫務等崗位編制,與男軍人並肩戰鬥,在遠離祖國大陸的南沙島礁工作生活。這些中國南海的衛士守護著祖國領土,建設著南海島礁,給祖國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中國南海網 姚淩)

7月,西沙洲來了很多海鳥產卵,這在過去很難見到,海鳥的到來得益於島變綠了。在沙洲上種樹並不容易,高溫、高濕、高鹽,樹苗、土壤都要從其他地方運過來,澆樹的水也得是淡化的海水。但如今,三沙已種下了250多萬棵樹,對保護和改善島礁生態環境,穩固海島形態起到了重要作用。

島上種樹,海底也種珊瑚。在西沙海域,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功培育珊瑚6000多株。島綠了、環境好了,海鳥、海龜都回來了,在北島海龜保護基地,上岸產卵的海龜從2014年的52窩增加到2016年的150多窩。

三沙市市長阿東表示,島礁綠化工程是實現天藍島綠水淨的重要途徑,更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多種植適合島礁生長的樹,保護好每一份綠色,是三沙人的情懷和擔當。

居民生活改善

三沙設市5年多,三沙人在“美麗三沙”“幸福三沙”的逐夢探索過程中,腳步從未停止。

9月6日 三沙銀嶼社區漁民定居點建成,世代居住在這兒的漁民們正式告別了木板房,住進鋼筋水泥“小洋樓”,喜遷新居。

隨著南海島礁“充電寶”——海上浮動核電站的建成和使用,三沙生產生活所需的電力補給進一步穩定。據海南日報報導,現在的三沙,有人居住的島礁上都安裝了海水淡化設備,24小時有電,電視能收看60多套節目。每到晚上,居民們還會聚在一起跳廣場舞。

2017年,中國最南端的學校永興學校學生增至32名,而一年多前剛開始辦學時報名的學生只有6名。鮮豔的五星紅旗、全新的校車、先進的電化教學設備......經過一年多運營,永興學校已逐步進入正軌。不僅僅是硬體,前來支教的優秀老師也越來越多,一年多時間,瓊台師範學院和海口市教育局共有四批次支教教師到三沙學校支教。

7月22日,坐落在三沙市永興島的海南省電影有限公司三沙銀龍電影院舉行首映儀式,200多名駐島軍民觀看了電影《永遠的焦裕祿》。三沙銀龍電影院是中國最南端的城市影院,也是三沙市轄區內興建並投入使用的第一家電影院。

三沙市還通過建設圖書館、體育館等文體設施,開展以三沙為主題的歌曲、詩歌、圖片徵集活動,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演出,舉辦全市體育運動會,製作發行圖書、音像等文化產品,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三沙永興機場從2016年底通航至今,已累計安全飛行民航班機逾680架次,成為進出西沙群島的便捷通道。12月11日,一艘“會飛的船”在海南三亞崖州灣海域亮相。這艘由中國自主研發,已經通過中國船級社認證的海上商用地效翼船“翔州1”在速度、性能上都大大提高,使得三亞到南海永興島的時間縮短到幾小時。南海的交通建設又添一利器。隨著郵輪、航班、交通補給船等的開通,南海海空立體交通網絡逐漸成型,南海的交通越來越便利,南海未來的發展也越來越令人憧憬。

防衛有新景象

2017年6月10日,三沙市首次舉行有水上飛機參與的“海空立體”聯合搜救演練,旨在通過演練進一步強化水上飛機與三沙海上搜救力量的磨合,提升三沙海上搜救快速反應能力,為日後增強保障南海船舶航行安全能力,更好地履行國際海上搜救義務奠定了基礎。

12月19日,海南海事局和南海救助局、南海第一救助飛行隊在海南三亞以南附近海域開展首次海空聯合巡航。此次巡航旨在整合海事巡航執法力量和專業救助力量,提升專業救助飛行力量使用效能和海事巡航執法現代化水準。

除了海空聯合巡航日趨常態化,南海島礁的防衛和巡邏也不斷加強。海南總隊海口市支隊三沙中隊於2013年8月進駐三沙市永興島,就擔負起警衛及海島武裝巡邏、抗風搶險、處置突發事件等任務,開闢了武警部隊駐地新的“南極”。

2017年,南海守礁衛士又增添了新力量。12月11日,南沙守備部隊首批10名女軍人輾轉千里到達永暑礁。她們被納入永暑礁守備部隊的參謀、通信、醫務等崗位編制,與男軍人並肩戰鬥,在遠離祖國大陸的南沙島礁工作生活。這些中國南海的衛士守護著祖國領土,建設著南海島礁,給祖國和人民交上了滿意的答卷。(中國南海網 姚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