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澤國鄱湖:萬鳥淩空,遮雲蔽日

江西省北部——鄱陽湖, 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每年秋末冬初, 成千上萬只候鳥從西伯利亞、蒙古、朝鮮、日本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飛來越冬, 隨著近年來人們對自然環境保護和對鳥類珍愛意思的提高, 這裡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候鳥越冬地。

有關候鳥行蹤的報導在當下的電子資訊時代變得更加容易獲取, 我們也是在這條資訊途徑上, 帶著一種好奇和拍攝候鳥的欲望, 走入了現實中的候鳥天堂——鄱陽湖濕地。

和鄱陽湖照面的第一眼不是碧波浩渺水接天。 秋冬季節, 這裡已是“澤國芳草碧”的景象。

夏季的茫茫水域, 此時已水落灘出, 蘆葦搖曳, 野草豐茂;湖畔峰嶺綿延, 沙山起伏, 沃野千里, 牛羊倘佯, 候鳥翩舞。

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加上暖濕東南季風的氣候,為候鳥越冬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條件。據國家候鳥保護站的觀察統計,近些年來此越冬的候鳥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已近百萬數量級,種類達300餘種,其中珍禽鳥類高達50餘種,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

如此眾多的鳥類彙集鄱陽湖,也給人們觀賞候鳥提供了絕佳的境地,自然也是喜愛拍攝候鳥的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鷲之地。

古往今來,國人視為吉祥壽鳥的珍禽——白鶴,世上現存僅幾千隻,早已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候鳥。冬不結冰的鄱陽湖,水草茂盛,魚蝦豐美,年年引得全球95%的白鶴翩翩而來,成為鄱陽湖百萬候鳥的代言者,也是來此“追星”的鳥粉們津津樂道,緊追不捨的王牌珍禽。

在鄱陽湖拍鳥可不是件易事,其一,鄱陽湖區域面積很大,周邊所有縣城均有濕地保護區,每到候鳥遷徙期,散落的灘塗濕地均是候鳥棲息,覓食的好地方。

通常鳥類是以群落為組聚集,雖有混雜,但都是少數量混雜在一片區域的群落中。

最多的候鳥是鴻雁,幾乎在所有觀鳥區均可見到。珍禽鳥類每年均有固定區域,比如,白鶴、白頭鶴、灰鶴、白枕鶴、白琵鷺等多半隻在鄱陽湖西北濕地過冬,天鵝又多數在鄱陽湖東北部濕地越冬。

因此,觀鳥、拍鳥的濕地選擇很重要,也常常令遊客糾結;其二,由於野生候鳥對人類相當驚恐,你很難靠近它們。這不僅需要攝影師具備吃苦耐勞精神,還必須擁有相當過硬的設備(長焦距鏡頭),更需要熟練的應對技術;其三,何時去往時間最佳?

通常最先達到鄱陽湖的候鳥有鴻雁和鶴類,每年十月初就可以看到,但最多時在11月下旬之後(根據氣象條件略有差異),次年2月春潮來臨後,候鳥陸續北上,直到4月初,冬候鳥基本飛離濕地保護區。

“鄱陽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裡描述的景觀一般在鴻雁或白琵鷺聚集區早晚均能看到。我在朋友的邀約下去鄱陽湖濕地體驗了一次拍鳥,在吳城鎮觀鳥濕地,灘塗淺水區落滿了幾萬隻大雁,遠遠望去,密密麻麻猶如凹凸不平湖灘,不時有雁群起起落落,當群體大雁騰飛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著實讓人驚歎不已。

其二是新建縣的南磯鄉,汽車翻越攔湖大壩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鋪展在眼前,但這裡是湖泊濕地,和邊疆草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草灘下那肆意流淌的湖水,給“草原”帶來更多的靈氣,雖然湖水清淺,卻將天光雲影倒映如鏡,憑窗遠眺,不時能看到候鳥在湖灘邊的灘塗悠閒漫步,亭亭的身影像點點剪影。若說濕地是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那這候鳥的剪影便是意蘊生動的神來之筆。

鳥類的拍攝看似簡單,但若要拍好並非易事。憑著多年的攝影經驗,我很清楚需要具備的條件。第一次實地體驗,由於鏡頭焦距的限制,只好捨棄特寫而追求意境;不久前,我再次和朋友相約去鄱陽湖拍鳥,為了獲得更大的影像,我帶了所謂的“打鳥”神器——超長焦距鏡頭,俗話說:工欲善必先利其器。但在浩瀚的鄱陽湖濕地,僅憑設備的優越是不夠的,這需要攝影師的耐心及對鳥類習性的把握。我想起了紀錄片《遷徙的鳥》,十年間,攝影師千方百計與野生鳥類接近,千辛萬苦,方才獲得令世人難以見到的鳥類遷徙影像。在鄱陽湖,只要你有耐心,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必定會有所獲。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10-2月來玩最佳。特別提示:觀看和拍攝候鳥最佳時機是在11月和來年1月。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吳若峰 更新:2017.12.25

一望無際的濕地草原,加上暖濕東南季風的氣候,為候鳥越冬提供了絕佳的環境條件。據國家候鳥保護站的觀察統計,近些年來此越冬的候鳥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已近百萬數量級,種類達300餘種,其中珍禽鳥類高達50餘種,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

如此眾多的鳥類彙集鄱陽湖,也給人們觀賞候鳥提供了絕佳的境地,自然也是喜愛拍攝候鳥的攝影愛好者趨之若鷲之地。

古往今來,國人視為吉祥壽鳥的珍禽——白鶴,世上現存僅幾千隻,早已被國家列為一級保護候鳥。冬不結冰的鄱陽湖,水草茂盛,魚蝦豐美,年年引得全球95%的白鶴翩翩而來,成為鄱陽湖百萬候鳥的代言者,也是來此“追星”的鳥粉們津津樂道,緊追不捨的王牌珍禽。

在鄱陽湖拍鳥可不是件易事,其一,鄱陽湖區域面積很大,周邊所有縣城均有濕地保護區,每到候鳥遷徙期,散落的灘塗濕地均是候鳥棲息,覓食的好地方。

通常鳥類是以群落為組聚集,雖有混雜,但都是少數量混雜在一片區域的群落中。

最多的候鳥是鴻雁,幾乎在所有觀鳥區均可見到。珍禽鳥類每年均有固定區域,比如,白鶴、白頭鶴、灰鶴、白枕鶴、白琵鷺等多半隻在鄱陽湖西北濕地過冬,天鵝又多數在鄱陽湖東北部濕地越冬。

因此,觀鳥、拍鳥的濕地選擇很重要,也常常令遊客糾結;其二,由於野生候鳥對人類相當驚恐,你很難靠近它們。這不僅需要攝影師具備吃苦耐勞精神,還必須擁有相當過硬的設備(長焦距鏡頭),更需要熟練的應對技術;其三,何時去往時間最佳?

通常最先達到鄱陽湖的候鳥有鴻雁和鶴類,每年十月初就可以看到,但最多時在11月下旬之後(根據氣象條件略有差異),次年2月春潮來臨後,候鳥陸續北上,直到4月初,冬候鳥基本飛離濕地保護區。

“鄱陽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這裡描述的景觀一般在鴻雁或白琵鷺聚集區早晚均能看到。我在朋友的邀約下去鄱陽湖濕地體驗了一次拍鳥,在吳城鎮觀鳥濕地,灘塗淺水區落滿了幾萬隻大雁,遠遠望去,密密麻麻猶如凹凸不平湖灘,不時有雁群起起落落,當群體大雁騰飛時,遮天蔽日,蔚為壯觀,著實讓人驚歎不已。

其二是新建縣的南磯鄉,汽車翻越攔湖大壩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鋪展在眼前,但這裡是湖泊濕地,和邊疆草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草灘下那肆意流淌的湖水,給“草原”帶來更多的靈氣,雖然湖水清淺,卻將天光雲影倒映如鏡,憑窗遠眺,不時能看到候鳥在湖灘邊的灘塗悠閒漫步,亭亭的身影像點點剪影。若說濕地是幅濃淡相宜的水墨畫,那這候鳥的剪影便是意蘊生動的神來之筆。

鳥類的拍攝看似簡單,但若要拍好並非易事。憑著多年的攝影經驗,我很清楚需要具備的條件。第一次實地體驗,由於鏡頭焦距的限制,只好捨棄特寫而追求意境;不久前,我再次和朋友相約去鄱陽湖拍鳥,為了獲得更大的影像,我帶了所謂的“打鳥”神器——超長焦距鏡頭,俗話說:工欲善必先利其器。但在浩瀚的鄱陽湖濕地,僅憑設備的優越是不夠的,這需要攝影師的耐心及對鳥類習性的把握。我想起了紀錄片《遷徙的鳥》,十年間,攝影師千方百計與野生鳥類接近,千辛萬苦,方才獲得令世人難以見到的鳥類遷徙影像。在鄱陽湖,只要你有耐心,吃得起苦,耐得住寂寞,必定會有所獲。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10-2月來玩最佳。特別提示:觀看和拍攝候鳥最佳時機是在11月和來年1月。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吳若峰 更新:2017.12.25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