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一條都值得回味!2017新華社國際十大新聞出爐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新華社評出2017年國際十大新聞。 這十大新聞勾勒出過去一年國際風雲變幻的軌跡, 每一條新聞都值得點評和回味。

1.“人類命運共同體”寫進聯合國決議

1月18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 並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事件:1月18日, 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表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提出中國方案, 引起國際社會強烈共鳴。 2月10日,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會議上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 此後, 這一理念又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人權理事會和聯大第一委員會的多項決議, 中國理念成為國際共識。 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貢獻。

點評: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之所以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 是因為它彙集了國際社會的共同心聲, 深刻反映了世界發展變化的潮流。 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背景下, 人類利益格局已從輸贏分化變為休戚與共, 世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你”和“我”, 而是變成了“我們”。 命運與共, 說的就是世界好, 中國才能好;中國好, 世界才更好。

2. “美國優先”政策驅動美國“退群”

6月1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白宮發表講話後離開。

事件:9月3日, 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進行第六次核子試驗。 聯合國安理會9月11日一致通過第2375號決議, 決定對朝鮮實施新的制裁, 同時呼籲以外交和政治方式和平解決問題。 今年以來, 朝鮮多次違反安理會有關決議, 利用彈道導彈技術進行發射活動。 韓美以“應對朝鮮威脅”為由多次進行聯合軍演, 美國還重新將朝鮮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並實施單方面制裁。 雙方的強硬立場和舉措加劇半島和地區緊張, 引發地區國家及國際社會擔憂。

點評:朝核問題是一個誰也輸不起的局。 以豪賭心態行事, 遭殃的是地區和平與安寧。 朝鮮當停止核導試驗, 美韓應停止軍事恫嚇, 莫要一條道走到黑。 多一些增信釋疑的舉措, 少一些恃強對抗的動作, 為早日重啟對話創造條件, 避免各方都無法承受的最壞結果。 望朝美雙方示誠意、行大道, 給朝核問題解決帶來曙光。

6. 民粹主義衝擊歐洲政治版圖

7月13日, 在法國巴黎, 法國總統馬克龍

事件:10月10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3.6%和3.7%, 明顯高於去年3.2%的增速, 並預計今年全球75%的經濟體增速加快。 這是全球經濟近10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 主要經濟體復蘇從“分化”走向“同步”, 新興經濟體復蘇更加顯著且均衡。 中國經濟表現亮眼, 仍是全球經濟增長主要動力源。 全球相對寬鬆的貨幣財政政策、科技創新等有望繼續支持經濟增長, 但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值得警惕。

點評:世界主要經濟體迎來久違的“同步復蘇”, 但要擺脫“新平庸”, 還有長路要走。國際金融危機及此後世界經濟低迷徘徊的十年,深刻影響世界,教訓仍要深挖。國際經濟體系深層矛盾不會自動消失,全球經濟治理的協同度、代表性依然不足,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南北失衡又在積聚新的風險。各國必須抓住難得的順週期機遇,加快改革、鼓勵創新、擴大合作,讓全球經貿體系更有韌勁、更有活力、更加包容。

9. 中共十九大深刻影響世界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事件:10月18日至24日,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征程。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指出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機遇。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九大擘畫的藍圖在海外引發積極反響,世界更加看好中國未來。海外輿論認為,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謀劃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全球性”大會,中國為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今世界“提供了一把鑰匙”,給出了“人類向何處去”的中國答案,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

點評:十九大的召開,描繪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線圖”。在“路線圖”指引下,中國這輛“順風車”將開得更快更穩,帶給世界更多機遇;中國智慧將助力全球治理變得更加合理公正;中國方案將更有力幫助解決各種世界難題;中國發展經驗將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更具吸引力;科學社會主義將因中國的發展強大而發出更加耀眼光芒。

10. “伊斯蘭國”中東潰敗向外滲透

11月10日,敘利亞政府軍在代爾祖爾省東南部的阿布卡邁勒市近郊向“伊斯蘭國”目標發動軍事打擊。(新華社發,阿馬爾攝)

事件:11月19日和12月9日,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先後宣佈收復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絕大部分控制區和在伊所有控制區。至此,“伊斯蘭國”喪失其在中東的大本營,國際反恐鬥爭取得重大勝利。但是,“伊斯蘭國”勢力並未徹底消亡,在埃及襲擊清真寺,在阿富汗活躍,在歐美現身。隨著“伊斯蘭國”成員外竄回流,該組織威脅外溢擴散至中東其他國家和亞非、歐美多國。恐怖主義活動在全球呈現多樣化、分散化趨勢,國際反恐任務依然艱巨。

點評:“伊斯蘭國”作為組織形態被打散了,但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極端宗教思想一日不除,地區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一日不解決,恐怖主義仍將獲得滋生的土壤。軍事打擊並不能根除恐怖主義,干涉主義和雙重標準更是反恐的大忌。反恐,應採取標本兼治的綜合手段,既要“打”“防”結合,更要“拉住”大多數,加強文明對話,化解種族、宗教間的隔閡。加強國際反恐合作,久久為功,恐怖主義的毒瘤才能被徹底剷除。

還有長路要走。國際金融危機及此後世界經濟低迷徘徊的十年,深刻影響世界,教訓仍要深挖。國際經濟體系深層矛盾不會自動消失,全球經濟治理的協同度、代表性依然不足,逆全球化、保護主義、南北失衡又在積聚新的風險。各國必須抓住難得的順週期機遇,加快改革、鼓勵創新、擴大合作,讓全球經貿體系更有韌勁、更有活力、更加包容。

9. 中共十九大深刻影響世界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

事件:10月18日至24日,中共十九大勝利召開,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征程。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指出中國的新時代,也是世界的新機遇。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將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十九大擘畫的藍圖在海外引發積極反響,世界更加看好中國未來。海外輿論認為,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謀劃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全球性”大會,中國為面臨諸多挑戰的當今世界“提供了一把鑰匙”,給出了“人類向何處去”的中國答案,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了中國智慧。

點評:十九大的召開,描繪出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路線圖”。在“路線圖”指引下,中國這輛“順風車”將開得更快更穩,帶給世界更多機遇;中國智慧將助力全球治理變得更加合理公正;中國方案將更有力幫助解決各種世界難題;中國發展經驗將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社會更具吸引力;科學社會主義將因中國的發展強大而發出更加耀眼光芒。

10. “伊斯蘭國”中東潰敗向外滲透

11月10日,敘利亞政府軍在代爾祖爾省東南部的阿布卡邁勒市近郊向“伊斯蘭國”目標發動軍事打擊。(新華社發,阿馬爾攝)

事件:11月19日和12月9日,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先後宣佈收復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敘絕大部分控制區和在伊所有控制區。至此,“伊斯蘭國”喪失其在中東的大本營,國際反恐鬥爭取得重大勝利。但是,“伊斯蘭國”勢力並未徹底消亡,在埃及襲擊清真寺,在阿富汗活躍,在歐美現身。隨著“伊斯蘭國”成員外竄回流,該組織威脅外溢擴散至中東其他國家和亞非、歐美多國。恐怖主義活動在全球呈現多樣化、分散化趨勢,國際反恐任務依然艱巨。

點評:“伊斯蘭國”作為組織形態被打散了,但恐怖主義威脅依然存在。極端宗教思想一日不除,地區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一日不解決,恐怖主義仍將獲得滋生的土壤。軍事打擊並不能根除恐怖主義,干涉主義和雙重標準更是反恐的大忌。反恐,應採取標本兼治的綜合手段,既要“打”“防”結合,更要“拉住”大多數,加強文明對話,化解種族、宗教間的隔閡。加強國際反恐合作,久久為功,恐怖主義的毒瘤才能被徹底剷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