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李希貴:從教到學,北京十一學校如何讓學生更愛學習

芥末堆 9蛋 12月29日報導

近日, 在“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第四屆年會上,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分享了十一學校“從教到學”的實踐探索。

李希貴說, 學習力對學生的成長發展至關重要, 以往“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真正走向學習, 學校應“讓寫在備課本上的目標, 轉化為學生非常清晰、可以理解, 能夠操作的學習目標”。

“滿堂灌”式教學難以培養學習力

李希貴說, 出於好奇, 他曾對僅有初中學歷、卻在各領域很快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進行研究, 發現學習力的有無是決定他們成長發展的關鍵因素。 但在現行教育系統下, 學生往往需要克服傳統教學方式才能成功, 有時甚至出現學生喜歡讀書, 但不喜歡語文課, 喜歡運動, 但是不喜歡體育課的怪像。

“最近網上流傳一本書, 如何讓孩子討厭棒球課?第一講棒球史, 棒球是如何產生, 如何引入, 一系列大事小事都讓學生背下來,

然後考試;第二講棒球技巧, 在不見棒球的情況下講一個星期, 背誦考試;第三再講棒球球員, 一個星期後考試, 這樣下來, 學生基本上就不喜歡棒球了。 ”他說, “我們總說要激發教育活力, 但如果最終激發的不是學生的學習活力, 這些活力就有可能給學生造成傷害, 有多少孩子被有活力的家長和有活力的老師搞得死去活來?”

學習力來自何方:從教學到自主學習

那麼, 學校如何克服這種教的文化, 讓孩子真的走向學習?

李希貴說, 十一中學改變了老師帶領學生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 讓寫在備課本上的教學目標, 轉化為學生非常清晰、可以理解, 能夠操作的學習目標, 讓學生和老師都非常清楚這個單元、這個課堂的學習目標是什麼。

以語文課為例, 學校確定了“讓學生用關鍵字從三個方面概括六個俠義人物的主要特徵, 說出他們的一個相同點和各自不同點, 並結合材料、歷史與現實, 對人物做出正反面在內的三個維度的評價”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明確後, 學校將全校大狂歡作為“期末考試”。 “因為在狂歡節中, 每個師生必須扮演一個人物。 ”這樣, 語文課的核心任務就是, 讓每個學生選擇一個俠義人物, 然後用準確的詞語概括五位元俠客的個性特徵, 指出五個俠義人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最後寫信說服老師扮演。

任務提出後, 老師會將學習資源包交給學生, 學生如何適應這些資源由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路徑決定。

除資源包外, 老師還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的工具, 如時間管理、任務管理、情節分析工具, “因為自主學習、自主攀登的過程可能遇到一些臺階, 這些工具能夠幫助他提高效率、改變思維方式。 ”學生自主學習中, 分組方式也不再由老師決定, 而是由學生自願形成各種不同的小組。 教室按照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內容加以區分。

學習過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式

李希貴坦言, 由教到學後, 老師和學生有些手足無措, “比如有的學生發現自己資源整合的能力欠缺了, 也許他以前認為任何一本書都是從第一句話讀到最後一句話才叫閱讀, 但現在, 老師提供了這麼多資源, 以往那種獲取資訊的方式就不行了, 所以老師又為他提供了若干種整合資訊資源的方式。

有的學生沒法自我評估每個環節做到了什麼程度, 接下來怎麼去做, 心中無數, 這些都是很大的挑戰。 ”

不僅是學生, 老師也面臨很多全新的挑戰:教學如何設計才更收放自如?如何讓學生自帶動力的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形成不同的學習進度, 教師應該如何建議?如何做到語文進語文出, 讓學生學的過程是語文, 最後出來的結果也是語文, 而不僅僅是一個狂歡節的活動?李希貴說, 在具體管理實踐中, 十一學校是這樣操作的:

一、學會和問題和平相處, 把問題當做資源, 把問題的解決放在相當長的過程中, 多樣化解決問題。 “我們有一個展示問題的展板, 把問題貼出來, 作為學生學習的資源。 有些問題自己解決,有些問題由別的同學幫助解決。”

二、學生的時間要放開,也要有韁繩,避免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現象。在十一學校,老師會和學生約定展示、分享和評估的時間,檢驗他的學習成果。

三、要將任務公開化,給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例如,語文老師會寫信告訴全校老師,狂歡節即將來臨,學生要去找你們扮演角色,你們要問他幾個問題。這個俠客人物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叫我扮演?這些既給老師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提供依據,又激發學生的動力和壓力,讓他們保持內在動力,“學習為了解決問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學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演講最後,李希貴說,他曾在美國中小學校長到中國考察時問,你們有誰知道孔子的老家在哪裡?四分之一的校長舉手了。“接著我說,我也是山東人,我現在就在用孔子的口音跟你們說話,你們回去選孔子課堂、孔子學院漢語老師的時候,也要以我這個口音來選老師。他們都瞪大了眼睛,這說明什麼?如果我們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無異于掠奪了他們的明天,所以還是建議用北京話選老師。”

有些問題自己解決,有些問題由別的同學幫助解決。”

二、學生的時間要放開,也要有韁繩,避免一放就亂,一收就死的現象。在十一學校,老師會和學生約定展示、分享和評估的時間,檢驗他的學習成果。

三、要將任務公開化,給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例如,語文老師會寫信告訴全校老師,狂歡節即將來臨,學生要去找你們扮演角色,你們要問他幾個問題。這個俠客人物有什麼特點?為什麼叫我扮演?這些既給老師評價學生學習成果提供依據,又激發學生的動力和壓力,讓他們保持內在動力,“學習為了解決問題,學習為了完成任務,學習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演講最後,李希貴說,他曾在美國中小學校長到中國考察時問,你們有誰知道孔子的老家在哪裡?四分之一的校長舉手了。“接著我說,我也是山東人,我現在就在用孔子的口音跟你們說話,你們回去選孔子課堂、孔子學院漢語老師的時候,也要以我這個口音來選老師。他們都瞪大了眼睛,這說明什麼?如果我們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無異于掠奪了他們的明天,所以還是建議用北京話選老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