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自豪!今日縉雲驢道獲浙江日報整版面報導!

縉雲驢道

今天, 浙江日報整版刊登《四府交界地 仙都迎遠客 縉雲詩畫古道戶外花園》一文, 全面介紹了縉雲驢道!

大篇幅的報導裡

都提到了哪幾條驢道呢?

讓全省人民看到了縉雲旅遊新亮點

縉雲為開發驢道, 做了哪些工作呢?

快跟著小編一起來關注一下~

▲縉雲驢道logo

“黃帝縉雲, 人間仙都。 ”縉雲縣始建於西元696年, 距今1300多年歷史, 地處麗水、金華、溫州、台州四市交界處, 自古便是浙中南的重要交通樞紐。

古道遺韻, 驢道悠悠。 “浙江十大經典古道”的括蒼古道、蒼嶺古道;“浙江最美森林古道”的大洋山古道;驚險刺激的烏大岩山脊線、千年神奇的古方古道、鬼斧神工的大洋小黃山……在縉雲這樣“一步一山水, 一顧一風情”的地方, 蘊藏著眾多迷人的山脊線、原生態驢道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民間故事。

近年來, 縉雲以“八八戰略”為總綱, 以“兩山”理念為指導, 全面融入浙江(麗水)綠色發展綜合改革創新區, 爭當綠色發展的排頭兵和模範生, 為麗水“打好五張牌、培育新引擎、建設大花園”貢獻更多縉雲實踐、縉雲元素。

2016年, 縉雲順應人們對戶外運動日益增長的需要, 立足區域特色, 挖掘資源優勢, 全面啟動以驢道為抓手的山地戶外運動有序開發,

大力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目前, 經過前期的梳理和開發, 形成50多條較為成熟的驢道, 特別是完成了十條經典驢道的初步開發, 編制了一批貼心攻略, 舉辦了首屆露營大會, 完成了驢道Logo徵集評選, 悠悠古道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為縉雲發展驢道旅遊打下堅實基礎。

▲縉雲奇峰怪石

崇山峻嶺間, 奇峰異石旁, 人文薈萃中, 蜿蜒著的數十條驢道, 將秀美生態、傳說典故串聯成綠水青山最美的項鍊, 在四季光陰中熠熠生輝, 吸引著無數驢友慕名而來。

括蒼古道

括蒼古道始拓于東漢至南朝年間, 距今1900餘年, 唐代定為驛道, 至明清兩代, 已成為溫州、麗水往金華的官道, 清乾隆《縉雲縣誌》卷首的縣境圖中就列有此路。

桃花嶺中的桃花洞關隘是古道過客歇息之處, 周圍建有官邸、僧房、廟宇, 通道築有古拱門, 明清代有駐兵把守。 在桃花洞亭左側是一座崇景寺, 寺內石碑、牆上寫有很多古詩, 記載著桃花嶺那曾經輝煌的歷史。 被視為浙南版“梁祝”——高機與吳三春的故事相傳就發生在桃花嶺。

▲括蒼古道

現存古道起點為縉雲縣桃花嶺村, 終點為蓮都區餘嶺腳, 長約20公里, 古道路經千年不變, 路面完整, 全部為塊石砌成。

蒼嶺古道

蒼嶺古道開鑿于唐宋以前, 是古代婺州、處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 古道以“險”著稱, 兩側大山夾峙, 山嶺峻險,山道蜿蜒,被譽為“浙江西南第一嶺”。

蒼嶺古道最險峻處在風門,正好位於縉雲和仙居交界處的南田村。據清《縉雲縣誌》載:明嘉靖三十年六月,浙江巡撫朊鄂當時在南山村屯兵點將,痛殲倭寇。2004年,南田村自發集資修建了點將台和將台殿。出了風門口,可一睹古道的風采:芳草萋萋,杜鵑簇簇,山嵐時聚時散,飛瀑掩掩。大山峰巒疊嶂,山勢雄拔陡絕,古道蜿蜒曲折。

▲蒼嶺古道

古道起點為仙居縣橫溪鎮蒼嶺坑,終點為縉雲縣壺鎮鎮蒼嶺腳村,全長約35公里。

沐白山脊線

該條驢道地處芙蓉峽景區週邊,交通條件優越,是半天驢遊的絕佳選擇。

沿途風光以火山峽谷地貌為主,東望馬鞍山高踞雲空之上,對望芙蓉峽溝壑如龍蛇,逶迤而下,腳下好溪蜿蜒曲折,三兩農舍散落其間,煙村暮樹,仿若一幅桃花源。

此驢道亦是觀賞芙蓉峽景區的絕佳之處,可多角度俯瞰,芙蓉峽三面圍抱,一穀出口,中心低凹成洞天,山壁如鐵澆鑄的城牆,全貌在此可一覽無餘。

▲沐白山脊線 陳偉舟/攝

沐白山脊線位於仙都街道沐白村,距仙都景區5公里,線路長約4公里。

烏大岩山脊線

若論峰巒奇異、山勢別致,烏大岩當推首位。

攀爬烏大岩,一路奇峰、怪石、山洞兼有,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共生,懸崖、險道、山路並存,既有景區的養眼,又有野性的樂趣,部分地方還要借助繩索上下,是現階段縉雲最美、最刺激的戶外驢道之一。

近期通過路面優化、標識標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加裝等工作的開展,烏大岩山脊線日趨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前來體驗。

▲烏大岩山脊線

烏大岩山脊線位於舒洪鎮,起訖地點為烏岩下村至新屋村,全長約7公里。

環朱弄水庫山脊線

朱弄水庫深藏在山坳之中,仿佛是鑲嵌大山中的一顆明珠。水庫西面的山壟上立有二座奇峰,遠處觀望一座像駱駝,一座像烏龜,駝峰、龜背惟妙惟肖。繼續前行,山脊線上懸崖峭壁的形狀,阿娜多姿中又帶一點野性美。

不遠處的米桶傾懸崖南北頂部似刀削一般,有膽量的可以在“刀鋒”上行走。過懸崖後的山壟上有一排小“石牆”堵住去路,是練習攀岩的好地方。

下山後經過洪嶺腳村,然後一路向北經過扁岩奇峰,象鼻岩奇峰,八仙洞小殿,天塘尖山脊,金龍洞。

▲環朱弄山脊線 陳偉舟/攝

環朱弄水庫山脊線地處五雲街道、舒洪鎮和仙都街道的交界處,全程約10公里。

借嶺古道

借嶺古道山勢不高,但風光獨特,沿途奇峰異石,錯落有致,山塘水庫星羅棋佈,是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途徑橫路嶴,山嶴狹長,有一條機耕小道通到嶴底。山嶴深處的山脊呈圓弧形,其山脊一帶奇峰嶙峋,錯落有致。懸崖峭壁,峰巒疊翠,米篩塘懸崖周邊奇峰、怪石林立,而岩佛奇峰立在山壟背,在遠處看似一尊天生雕塑的大佛,奇觀獨特。懸崖東北面的絕壁更是一道屏障,當地人稱之為白岩,懸崖高度在四五十米左右,垂直挺拔在山脊90度左右,站在懸崖絕壁頂部往下看,險象環生。

▲借嶺古道 江南過客/攝

古道位於縉雲縣城東南方向,起止點為上名山村,全長約11公里。

古方古道

古方古道因古方塘而得名,融山、水、石於一體,峰岩奇絕,景色秀麗,還有令人歎為觀止的古方勝利渡槽。

▲古方勝利渡槽 劉縉饒/攝

山,古方山主峰海拔1216米,屬括蒼山脈,相傳為古代道教方士出入之地,有仙女洞、石龍洞等名勝古跡,為唐朝私鹽古道。

水,有“天池”美稱的古方塘,坐落于古方山頂,文字記載始建于三國吳赤烏二年,距今近2000年,是甌江流域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石,經億萬年風化的花崗岩,演化出佛星岩、疊箱岩、仙靴岩、七仙女等眾多天然石景。

古道起止點位於胡源鄉上坪村,全程約8公里。

石牛山山脊線

山脊遠眺,幾百塊奇形怪狀、層巒疊嶂的石頭,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山腰幾幢石屋,條石就地取材,大小規整,堆砌建造。低處是大片的蘆葦,蘆花在陽光下搖盪出別樣風采,山間的小水庫碧綠清澈。

沿途有幾處高山上的原始村落,展現村民純樸的生活習俗,整條路線可謂是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色、田園風光於一體。

▲石牛山山脊線

石牛山位於胡源鄉榧樹根村,海拔1014米,是縉雲境內最經典、最漂亮的山脊線之一,全程環線約13公里。

小黃山山脊線

因有一棵松樹屹立在山頂巨石旁,特別像黃山的迎客松景點,所以驢友圈中皆稱之為小黃山。此線路也如黃山般四季皆景,春看猴頭杜鵑,夏避高溫酷暑,秋看日出雲海,冬看霧凇冰棱。

從海拔1250米牛厄嶺背出發,穿過公路繼續沿山脊一直到1477米的石鼓尖,此後再沿山脊下降到同在千米以上的仙人頭。此線路沒有難度指數,但要穿越好幾座山頂,卻有不低的強度。

最令人驚歎的是,在石鼓尖和仙人頭之間的黃金地段,奇石、奇峰、奇樹,應有盡有,栩栩如生,況且海拔較高,平時雲霧繚繞,只有遇上好天氣,才見得廬山真面目。

▲小黃山山脊線 徐農藝/攝

小黃山山脊線位於大洋鎮境內,起訖地點為牛厄嶺背,全程約10公里。

岩門山脊線

唐代大詩人李白“縉雲川谷難,石門最可觀”。石門最相似、最奇偉、最幽趣、最迷人的當推縉雲岩門。

宋朝參政史趙順孫留宿岩門棲真寺時,取了岩門八景:古洞棲雲、磐石安禪、錦池映月、石龜聽經、岩門鎖翠、冠岩織錦、笠峰戴雨、天柱卓錫。

岩門山脊線現有三條健身步道,各成環線且相互貫通。若雨後登臨大坪頭觀景台,則遠處的山巒峰石隱現於雲霧之中,如仙境桃源一般;若探秘天柱峰,則全程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景色幽美;而若文化探尋,山腳便是胡公故里,村口胡公廟始建於北宋年間。

▲岩門山脊線 李勇/攝

岩門山脊線位於溶江鄉境內,起點為岩門峽口,終點為岩門,全程9公里左右。

山嶺峻險,山道蜿蜒,被譽為“浙江西南第一嶺”。

蒼嶺古道最險峻處在風門,正好位於縉雲和仙居交界處的南田村。據清《縉雲縣誌》載:明嘉靖三十年六月,浙江巡撫朊鄂當時在南山村屯兵點將,痛殲倭寇。2004年,南田村自發集資修建了點將台和將台殿。出了風門口,可一睹古道的風采:芳草萋萋,杜鵑簇簇,山嵐時聚時散,飛瀑掩掩。大山峰巒疊嶂,山勢雄拔陡絕,古道蜿蜒曲折。

▲蒼嶺古道

古道起點為仙居縣橫溪鎮蒼嶺坑,終點為縉雲縣壺鎮鎮蒼嶺腳村,全長約35公里。

沐白山脊線

該條驢道地處芙蓉峽景區週邊,交通條件優越,是半天驢遊的絕佳選擇。

沿途風光以火山峽谷地貌為主,東望馬鞍山高踞雲空之上,對望芙蓉峽溝壑如龍蛇,逶迤而下,腳下好溪蜿蜒曲折,三兩農舍散落其間,煙村暮樹,仿若一幅桃花源。

此驢道亦是觀賞芙蓉峽景區的絕佳之處,可多角度俯瞰,芙蓉峽三面圍抱,一穀出口,中心低凹成洞天,山壁如鐵澆鑄的城牆,全貌在此可一覽無餘。

▲沐白山脊線 陳偉舟/攝

沐白山脊線位於仙都街道沐白村,距仙都景區5公里,線路長約4公里。

烏大岩山脊線

若論峰巒奇異、山勢別致,烏大岩當推首位。

攀爬烏大岩,一路奇峰、怪石、山洞兼有,火山地貌、喀斯特地貌共生,懸崖、險道、山路並存,既有景區的養眼,又有野性的樂趣,部分地方還要借助繩索上下,是現階段縉雲最美、最刺激的戶外驢道之一。

近期通過路面優化、標識標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加裝等工作的開展,烏大岩山脊線日趨成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戶外愛好者前來體驗。

▲烏大岩山脊線

烏大岩山脊線位於舒洪鎮,起訖地點為烏岩下村至新屋村,全長約7公里。

環朱弄水庫山脊線

朱弄水庫深藏在山坳之中,仿佛是鑲嵌大山中的一顆明珠。水庫西面的山壟上立有二座奇峰,遠處觀望一座像駱駝,一座像烏龜,駝峰、龜背惟妙惟肖。繼續前行,山脊線上懸崖峭壁的形狀,阿娜多姿中又帶一點野性美。

不遠處的米桶傾懸崖南北頂部似刀削一般,有膽量的可以在“刀鋒”上行走。過懸崖後的山壟上有一排小“石牆”堵住去路,是練習攀岩的好地方。

下山後經過洪嶺腳村,然後一路向北經過扁岩奇峰,象鼻岩奇峰,八仙洞小殿,天塘尖山脊,金龍洞。

▲環朱弄山脊線 陳偉舟/攝

環朱弄水庫山脊線地處五雲街道、舒洪鎮和仙都街道的交界處,全程約10公里。

借嶺古道

借嶺古道山勢不高,但風光獨特,沿途奇峰異石,錯落有致,山塘水庫星羅棋佈,是市民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途徑橫路嶴,山嶴狹長,有一條機耕小道通到嶴底。山嶴深處的山脊呈圓弧形,其山脊一帶奇峰嶙峋,錯落有致。懸崖峭壁,峰巒疊翠,米篩塘懸崖周邊奇峰、怪石林立,而岩佛奇峰立在山壟背,在遠處看似一尊天生雕塑的大佛,奇觀獨特。懸崖東北面的絕壁更是一道屏障,當地人稱之為白岩,懸崖高度在四五十米左右,垂直挺拔在山脊90度左右,站在懸崖絕壁頂部往下看,險象環生。

▲借嶺古道 江南過客/攝

古道位於縉雲縣城東南方向,起止點為上名山村,全長約11公里。

古方古道

古方古道因古方塘而得名,融山、水、石於一體,峰岩奇絕,景色秀麗,還有令人歎為觀止的古方勝利渡槽。

▲古方勝利渡槽 劉縉饒/攝

山,古方山主峰海拔1216米,屬括蒼山脈,相傳為古代道教方士出入之地,有仙女洞、石龍洞等名勝古跡,為唐朝私鹽古道。

水,有“天池”美稱的古方塘,坐落于古方山頂,文字記載始建于三國吳赤烏二年,距今近2000年,是甌江流域最古老的水利工程。

石,經億萬年風化的花崗岩,演化出佛星岩、疊箱岩、仙靴岩、七仙女等眾多天然石景。

古道起止點位於胡源鄉上坪村,全程約8公里。

石牛山山脊線

山脊遠眺,幾百塊奇形怪狀、層巒疊嶂的石頭,千姿百態,惟妙惟肖。山腰幾幢石屋,條石就地取材,大小規整,堆砌建造。低處是大片的蘆葦,蘆花在陽光下搖盪出別樣風采,山間的小水庫碧綠清澈。

沿途有幾處高山上的原始村落,展現村民純樸的生活習俗,整條路線可謂是集人文景觀、自然景色、田園風光於一體。

▲石牛山山脊線

石牛山位於胡源鄉榧樹根村,海拔1014米,是縉雲境內最經典、最漂亮的山脊線之一,全程環線約13公里。

小黃山山脊線

因有一棵松樹屹立在山頂巨石旁,特別像黃山的迎客松景點,所以驢友圈中皆稱之為小黃山。此線路也如黃山般四季皆景,春看猴頭杜鵑,夏避高溫酷暑,秋看日出雲海,冬看霧凇冰棱。

從海拔1250米牛厄嶺背出發,穿過公路繼續沿山脊一直到1477米的石鼓尖,此後再沿山脊下降到同在千米以上的仙人頭。此線路沒有難度指數,但要穿越好幾座山頂,卻有不低的強度。

最令人驚歎的是,在石鼓尖和仙人頭之間的黃金地段,奇石、奇峰、奇樹,應有盡有,栩栩如生,況且海拔較高,平時雲霧繚繞,只有遇上好天氣,才見得廬山真面目。

▲小黃山山脊線 徐農藝/攝

小黃山山脊線位於大洋鎮境內,起訖地點為牛厄嶺背,全程約10公里。

岩門山脊線

唐代大詩人李白“縉雲川谷難,石門最可觀”。石門最相似、最奇偉、最幽趣、最迷人的當推縉雲岩門。

宋朝參政史趙順孫留宿岩門棲真寺時,取了岩門八景:古洞棲雲、磐石安禪、錦池映月、石龜聽經、岩門鎖翠、冠岩織錦、笠峰戴雨、天柱卓錫。

岩門山脊線現有三條健身步道,各成環線且相互貫通。若雨後登臨大坪頭觀景台,則遠處的山巒峰石隱現於雲霧之中,如仙境桃源一般;若探秘天柱峰,則全程樹木參天、遮天蔽日、景色幽美;而若文化探尋,山腳便是胡公故里,村口胡公廟始建於北宋年間。

▲岩門山脊線 李勇/攝

岩門山脊線位於溶江鄉境內,起點為岩門峽口,終點為岩門,全程9公里左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