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軍人不是弱勢群體,只因為他們是“雷鋒”!

作者|軍路 王業超

雷鋒的形象想必任何一個人都不會陌生, 一身軍裝, 冬帽, 手持鋼槍。 雷鋒雖然當兵入伍僅有兩年, 但其做的好事不計其數,

成為解放軍乃至國人的楷模。 甚至他所帶的冬帽也被大家親切的稱之為“雷鋒帽”。 可見他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 即使那段歲月離我們越來越遠, 但是人們學習雷鋒的熱潮並沒有漸弱。

學雷鋒並不是軍人的專利, 高校學生, 青年志願者, 甚至是小學生都被引導加入學習雷鋒的活動中來。 為社區打掃衛生, 給孤寡老人送去溫暖等等形式已經對大家而言不陌生了。 但對普通老百姓而言, 軍人才是學雷鋒的先鋒, 軍人就理應為老百姓服務, 軍人就要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滿足他人的要求。

這話不假, 而且很多軍人也是以這樣的原則要求自己去做的。

從穿上綠軍裝的那一刻起, 伴隨著莊嚴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曲和入伍宣誓,

一個人這才能從正式意義上講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而在歌詞和宣誓詞中, 無不要求解放軍要服務老百姓。 老百姓作為解放軍的衣食父母, 也理應獲得軍人的熱忱。

但是作為解放軍的他們, 心裡又是怎樣想的, 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去關注。

軍人也是人, 也不是從石頭縫蹦出的孫悟空。 他們同樣也有父母, 也有親人。 他們的親人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軍營摸爬滾打, 受苦受累, 難道不心疼嗎?可就在戰士們從駐訓演習場徒步歸來, 身上一把塵土一把汗水, 有些人看了就譏笑說一群臭當兵的, 真夠難聞。

為買火車票, 沒有集體售票視窗的網站, 軍人就不得不排隊買, 一次性買的票數多了, 後面的人就開始叫駡:“怎麼沒有攝像頭把他們照下來,

回去送給你們領導看看你們什麼素質。 ”如果跟老百姓發生衝突, 不管對錯與否, 軍人都應當禮讓, 這已經是很多部隊不成文的規定。 很多地方人員恰恰也抓住了這一點, 遇到軍地發生矛盾的事情, 隨意謾駡、侮辱解放軍戰士。 而作為解放軍, 只能“打不還手, 罵不還口。 ”

這不免也讓解放軍指戰員發生了疑惑, 我們為祖國、為人民付出了這麼多, 卻還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 是不是也沒必要主動為他們學雷鋒?是不是我們就一直呆在部隊院門內, 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為打得贏就夠了?

誠然, 這樣並不是廣大軍人所希望的。 作為戰士, 本身也並不希望給老百姓添麻煩。 面對軍人優先的視窗,

往往在此排隊的都不是軍人, 而真正的軍人穿著便裝跟老百姓一樣在普通視窗排著長隊。 但是只要是外出辦事, 都有相應的時間限制。 去看病有時間限制, 去看望家屬有時間限制, 甚至任務的執行更有時間限制。 有時候迫不得已, 插了個隊, 也來不及跟後面的人講。 老百姓對軍人所產生的印象就是霸道。 久而久之, 軍民的關係就會變得不好。 軍民魚水情深也變得遙不可及。

當初解放軍依靠小米加步槍的裝備完勝國民黨的美式裝備, 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解放軍依靠群眾, 服務群眾, 群眾也信任解放軍, 擁護解放軍。 在和平年代, 解放軍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依然不折不扣的傳承了下來。 2008年汶川大地震解放軍的表現與2005年卡特裡娜颶風過後美軍的表現完全可以用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來形容。

這也正說明了兩軍根本性質的不同。

作為可能是國內最龐大的特殊群體, 想要真正理解他們著實不容易。 沒有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歲月, 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洗禮, 沒有經歷過各種任務的考驗的人是無法體察到軍人的經歷。 在這個物欲橫流, 金錢至上的年代, 不是所有人都想當兵, 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當一名軍人。 但是在此希望老百姓能夠理解軍人的苦, 理解軍人的所作所為。 不求為他們獻上感激, 為我們“最可愛的人”送去一份平靜, 他們也就滿足了。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注軍路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