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改變世界足球歷史的20人,皮爾洛巴喬入選,高俅落選

誰 是近50年來影響了世界足壇的人物?UEFA官方雜誌《CHAMPIONS》代表歐足聯給出了答案, 在版主打文章中, 歐足聯資深作者列舉了19位改變世界 的足球運動員(19 players who changed the world)和一名裁判,

從這份19人名單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次完全“歐洲化”的評選結果, 以球王貝利為代表的50-70年代巴西球員無一人入選, 名單中僅 有的兩位來自南美的球員馬拉多納和斯蒂法諾也都曾有過在歐洲賽場的輝煌經歷。

1.霍根

作 為一名英格蘭足球教練和訓練員,

霍根在祖國默默無聞。 在1953年11月25日, 匈牙利國家隊主教練塞貝什在目睹自己的球隊以6比3擊敗不可一世的英格蘭 隊之後說:“我們就像霍根教的那樣踢。 ”而當時已經年滿70歲的霍根則是在看臺上親眼目睹了自己的學生擊敗自己祖國代表隊的這尷尬一幕。 匈牙利隊並不是第 一支由霍根啟蒙的偉大球隊。 早在1912年, 他就幫助奧地利國家隊主帥邁斯爾操練奧地利國腳們的腳下技術。 霍根本身過人的技術使得他的授課既生動又吸引 人。 1932年12月, 他與邁斯爾執教的奧地利隊客場3比4惜敗於英格蘭隊, 辛德拉打進異常精彩的一球, 充分地體現了奧地利球員細膩的腳下技術。

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

他被囚禁在德國境內, 被釋放後他執掌起匈牙利勁旅MYK的教鞭。 戰後他重返德國執教SD德累斯頓, 在那裡有一位日後的世界級教練受 到了霍根的耳濡目染, 他的名字叫做紹恩。 1974年, 碩果累累的霍根辭別人世, 可惜直到那個時候, 吉米·霍根這個名字對於英國民眾來說仍然顯得格外陌生。

2.皮爾洛 前鋒化後腰

皮 爾洛在場上像是一名位置後撤的10號和第二組織者, 他閱讀球賽, 搶斷來球, 為鋒線輸送跑彈。 加圖索在一旁幫皮爾洛幹髒活, AC米蘭則依靠皮爾洛來連接前中 後三線。 AC米蘭副主席加利亞尼說:“他是無可替代的, 因此在沒有他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採取另外一種踢法, 我並不是說他是AC米蘭的最佳球員, 但是在這種踢 法裡面他的特點是無可替代的。

我們無法找到另外一個像皮爾洛一樣的球員。 我們曾兩次在沒有他的情況下參加比賽, 結果兩次都輸了。 ”

可 憐的安布羅西尼被主帥安切洛蒂視為皮爾洛的第一替補。 “我以前曾踢過後防線面前的位置, ”他說, “可是要仿效皮爾洛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的特點獨一無二 的。 ”英格蘭隊助理教練格裡普也非常推崇皮爾洛的前鋒思維踢法:“皮爾洛從前是一名前鋒這可不是偶然的。 ”。 格裡普看著皮爾洛從佈雷西亞一步一步地成長起 來, 並最終成為了一種全新類型球員的典範。

3.布洛欣 憑直覺前進

如 果布洛欣能夠遲出生10年, 他也許能成為像斯托伊奇科夫那樣出名的球員。 幸運的是布洛欣是在基輔迪納摩主教練洛巴諾夫斯基的悉心愛護下成長起來的;而不幸 的是他直到1988年才被允許出國發展, 那時候已經36歲的他前往了奧地利。 洛巴諾夫斯基在1970年代執教的基輔迪納摩推崇全攻全守, 這種踢法強調對於 空間的控制以及球員之間的交叉換位。 在1972/73賽季至1976/77賽季,基輔贏得了1975年歐洲優勝者杯冠軍,並兩次進入過歐洲冠軍杯八強,其 中一次是直到半決賽才被淘汰的。這是基輔空前乃至絕後的成就,儘管他們在1986年再奪優勝者杯冠軍,並在1987年的冠軍杯中進入四強。

盡 管身處前蘇聯的布洛欣並沒有像在巴賽隆納效力的斯托伊奇科夫那樣的自由,不過他在球場上的決策、直覺與技巧驅動著球隊,並讓他自己成為繼雅辛之後前蘇聯第 一位真正的足壇超級明星。布洛欣是目前唯一一位,也將是永遠的唯一一位在前蘇聯聯賽中打進超過200球的球員,而在代表前蘇聯國家隊的109場比賽中,他 也攻進了39球。布洛欣還有一件不為人所熟悉的武器,他能在11秒內跑完100米,在1970年代,這可僅僅比奧運會紀錄慢了1秒。

布洛欣直到1997年他45歲的時候才正式掛靴。那個時候,整個東歐社會主義陣型已經分崩離析,像斯托伊奇科夫這樣的東歐球星終於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只可惜布洛欣已經無緣以球員的身份享受這份自由。

4.蓋德·穆勒 成就豪門拜仁

有些俱樂部會在體育場門外豎立起一些著名球星的塑像以示敬意,而蓋德·穆勒則有他特有的一座紀念碑,它就是拜仁慕尼克。拜仁能有今天的輝煌少不了穆勒的傑出貢獻,他能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取得進球,並且讓人們相信優秀的中鋒不一定是要身材高大並且擁有空中優勢的。

穆 勒的活動範圍僅限於禁區之內,他為前西德國家隊上場62次打進68球,在德甲聯賽中上場472次,打進365球。對於這樣一位超級射手,有些人總是不厭其 煩地為他起各種各樣的外號:幽靈、禁區鬼魂、轟炸機……而有些人則對這樣一位元看似身體肥胖、狀態不足的小個子的驚人進球率感到困惑不已。

天 生的進球直覺以及較低的重心是穆勒成功的關鍵,不能忽略的還有他的職業素養。日以繼夜的練習是得他與貝肯鮑爾之間的二過一配合變得天衣無縫,使得他在禁區 內越發的如魚得水。在1966至1978年間,穆勒曾7奪德甲最佳射手。在歐洲賽場上,他於1973、1974、1975和1977年四次成為歐洲冠軍杯 最佳射手。無怪乎貝肯鮑爾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了穆勒,拜仁俱樂部的總部如今還只能是一座木制小屋。

5.法切蒂 邊衛助攻第一人

意 大利人稱法切蒂為“隊長”,他優雅的場上作風讓人聯想起卡裡·格蘭特在浪漫電影中的表演。不過他在場上的冷靜並非是與生俱來的,當他在1960年加入國際 米蘭的時候,他被人嘲弄為一根豆芽,控球技術如同幼稚園小朋友,並且他不知道作為一名後衛並不需要每一次都參與到進攻中去。

幸運 的是,法切蒂得到了當時國際米蘭主帥埃雷拉的絕對信任。在經歷了一場噩夢般的處子秀之後,這位阿根廷名帥要求法切蒂在場邊觀察學習如何去合理地防守。於是 年輕的法切蒂勤加練習控球技巧,並且養成了閱讀體育和體育醫學書籍法切蒂的好習慣。在1968年歐錦賽上,羽翼已豐的法切蒂以球隊隊長的身份帶領義大利隊贏得了 冠軍,在此之前,他還在60年代兩度助國際米蘭成為冠軍杯盟主。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法切蒂的邊路助攻本領,儘管他並非是一位天生的邊路進攻好手,不過他 能夠快速下底傳中,能夠加速到中路後起腳射門或傳出致命球。在意甲防守風氣達到頂峰的60年代,作為一名後衛的法切蒂竟然能夠在一個賽季裡面打進10球, 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事實上,法切蒂並非現代足球歷史上第一位懂得助攻的邊後衛,只不過他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在1967年的冠軍杯決賽上,凱爾特人便利用開創性的邊後衛助攻戰術擊倒了法切蒂的國際米蘭。在職業生涯的後期,法切蒂改為出任清道夫,而這一變化最終促使了薩基創造出壓迫性踢法。

6.科帕 挑戰法國行規

在一般情況下,很少有法國人會被別人稱為“拿破崙”,除非他真的是非常出色並且統治了某些東西,但是科帕做到了。是什麼讓科帕成為一名如此偉大的球員?答案是出生于一個礦工家庭。“如果沒有煤礦,我將會成為一名好球員,僅此而已。”科帕如是說。

就 如拿破崙·波拿巴,儘管科帕統治了法國,不過他卻並非是一位真正的法國人。來自波蘭的他原名科帕舍夫斯基,“一旦離開了煤礦,除了足球我將一無所有。”他 離開了煤礦,改變了姓氏,成為了法國公民,並且成為了兩支球隊:蘭斯和1958年世界盃四強之一的法國國家隊的主宰者。當他在50年代揚名之時,足球的踢 法竟然成為了法國政客們爭論的焦點。共產主義者認為踢球的目的是尋求快樂,而保守派,包括《隊報》的編輯加布裡埃爾·阿諾則認為足球最重要的還是比賽的結 果。作為一名盤帶技術高超並且能通過傳球撕破對手防線的超級內鋒或邊鋒,科帕似乎能夠同時滿足兩個派別的要求,但實際上他並不屬於這兩個陣營。

在 隨皇馬贏得冠軍杯冠軍並且成為第一位贏得金球獎的法國人後,科帕返回法國,借助自己的聲望在一份名為《法蘭西周日》的報紙上抨擊了當時法國足壇的一個“行 規”。在那時,球員在與俱樂部簽約之後就要一直效力到35歲,能否轉會就要看俱樂部主管們的心情如何了。科帕因為自己的這番言論受到了6個月的禁賽,不過 這一事件卻催生了法國球員聯盟,並使得這一不公平的制度最終被廢除。

7.齊達內 促進民族融合

齊達內是皇馬“銀河戰艦”裡面的絕對巨星,從純粹的足球角度來說,他是最偶像級、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的名字出現在了皇家馬德里那一項備受爭議的“齊達內加帕文政策”裡頭。而正式隨著齊達內的競技狀態逐漸滑落,使如今的皇馬變得不再永恆。

在 法國,齊達內是一位綜合性的偶像人物。他曾被一份法國報紙評為歷史上最受歡迎的法國人。而作為一名少數族裔的代表,他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齊達內的父親 是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卡拜爾地區的巴巴里人,而齊達內則是在馬賽的拉卡斯特拉那內地區長大的。在法國隊於1998年世界盃上奪冠後,齊達內被視為這支“黑 白阿拉伯法國隊”的代表人物(儘管實際上巴巴里人並不屬於阿拉伯人),成為法國各民族成功融合的標誌。

法國社會評論家帕斯卡·博 尼法斯稱法國人對齊達內的崇拜現象為“一場新的啟蒙運動的開端”。不過在2001年他參加的一場法國隊與阿爾及利亞隊的友誼比賽卻因球迷騷亂而被迫腰斬。 “我仍然為我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自豪”齊祖說,“首先我是一名來自拉卡斯特拉那內的卡拜爾人,其次是一名來自馬賽的阿爾及利亞人,再次是一名法國人。”

8.巴喬 藝術品引發騷亂

就 算那些從來不看足球的人也能告訴你,義大利足球就是強調結果與防守的。崇尚攻勢足球的荷蘭名宿克魯伊夫就這樣冷嘲熱諷過:“義大利球隊不能擊敗你,不過你 卻能輸給他們。”而巴喬的出現打破了人們的這種偏見。全世界都記得他曾在世界盃決賽中罰失過點球,還有他那條標誌性的馬尾辮。而義大利人則認定他是拯救足 球的不二人選。就算義大利拋棄了巴雷西、瑪律蒂尼和法切蒂,巴喬仍然能夠屹立不倒,因為他能讓平淡的義大利足球充滿趣味,讓它變得稀有。

巴 喬對於義大利的巨大影響最先出現在1990年他從佛羅倫斯轉會尤文圖斯之時,當時佛羅倫斯球迷因失去至愛而沖上街頭引發騷亂。2004年4月,他在熱納亞 最後一次代表義大利國家隊出戰,在場爆滿的3萬名球迷舉出各種各樣的標語向他致意,其中有條是這樣寫道的:“義大利沒有了巴喬就如梨子沒有了乳酪。”梨子 乳酪是義大利的傳統菜色。

人們對巴喬的崇拜與比賽結果無關。他在職業生涯裡頭只贏得過一次聯盟杯冠軍,兩次意甲冠軍是一次義大利 杯冠軍。不過他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來擺脫各種各樣的傷病,而且花了更長的時間與許多不信任他的義大利足壇權威人士進行抗爭。阿涅利把他賣給AC米蘭後不忘 嘲諷一番,而AC米蘭主帥塔瓦雷斯在把他賣給博羅尼亞之前則說:“現代足球沒有詩人的位置。”可巴喬隨後在1997/98賽季以22粒聯賽進球予以還擊。 巴喬曾56次代表義大利隊出戰,打進了27球。

每個熱愛足球的國家都需要一個巴喬,義大利人深知此道,因此他們引起了一場皮耶羅與巴喬之 間的爭論。馬拉多納曾經如此評論過巴喬:“一名偉大的球員,但是他從來沒有起飛過。”儘管有失公允,不過也不無道理。在佈雷西亞效力的時候,皮爾洛愛上了 在巴喬身後踢球的感覺,於是當他轉會到了AC米蘭後便詢問安切洛蒂能否讓他繼續踢在佈雷西亞時候的位置。於是,巴喬的影響力得以延續下去……

9.拉登科維奇 門將沖上前場

每 當德國電視臺製作和播出一些德甲的歷史回顧節目時,他們總愛選擇一些黑白的比賽片段,特別是一場慕尼克1860與漢堡在冰雪中進行的比賽。當漢堡的一次進 攻被1860門將拉登科維奇在禁區邊緣瓦解後,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這位身穿黑衣的門將得球,他先是轉身晃過一名對手,然後在右邊衛的位置示意一名隊友 跑過來接球。此時兩名漢堡球員沖了過來,黑衣門將一個加速便輕鬆突破兩人的阻截,眼見第三名防守球員近在眼前,他選擇在狹窄的邊線附近把球交給隊友。不過 未等他把球傳出,憤怒的漢堡球員便一把把他推倒在雪地上,犯規地點足足過了中線有10碼之遙,這是一個本不屬於門將的地帶。

南斯 拉夫人拉登科維奇就是喜歡這樣展示自己的腳法,他活躍在伊基塔、坎波斯和齊拉維特等瘋狂門將橫空出世前的30年的綠茵場上。“我是球隊的最佳右翼,”他喜 歡這樣形容自己。不但腳下技術了得,拉登科維奇的守門技術同樣是出類拔萃。1965年當他隨1860一路殺進歐洲優勝者杯決賽的時候,手下敗將都靈的意大 利球星路易吉·梅羅尼告訴媒體:“他們的門將不是人,是魔鬼!”在決賽當中,對手西漢姆聯的吉姆·斯坦登還為拉登科維奇的一次精彩撲救而鼓掌。

當然了,拉登科維奇的獨特之處還是他為門將這一位置定義了新的標準。不但在球場上行為越界,拉登科維奇在球場以外同樣“越界”——他是德甲歷史上第一位明星外援,他是德國足壇第一位流行巨星(曾灌制了一張暢銷唱片),而且他還成為了日後的世界級門將S·邁爾的模仿物件。

10.瑪律蒂尼 後衛也優雅

達 爾文也許會感歎保羅·瑪律蒂尼這個完美的例證。沒有哪位更加優雅的球員能夠比小瑪律蒂尼更好地論證進化論,他是那樣的優雅迷人、彬彬有禮、技術出眾而且誠 實,他的出現使得前輩羅恩·哈裡斯(切爾西傳奇後衛)和克勞迪奧·真蒂萊(1978年世界盃義大利後衛)顯得是那樣的野蠻。

小馬 爾蒂尼在幾位最優秀的前輩的指導下成長,例如他的爸爸,曾經隨AC米蘭贏得了1963年歐洲冠軍杯的切薩雷·瑪律蒂尼;另外一名優秀的導師則是保羅進入 AC米蘭一隊時的楷模,巴雷西;而如果他想提高閱讀比賽的能力,那麼他只要好好觀察一下古力特和裡傑卡爾德便足夠了。小時候曾司職前鋒的經歷則讓小瑪律蒂 尼學會了處理球時要充滿信心。

小瑪律蒂尼並非是完美無缺的,他缺乏速度,然而在他的巔峰時期,人們卻幾乎不能發現他的這一缺點。他的存在重新定義了何為一名優秀的後衛,他是一個活著的傳奇。

11.庫巴拉 多棲明星

在 1999年評選俱樂部歷史最佳球員時巴薩球迷把克魯伊夫擱到了第二位,而第一位則留給了一名布達佩斯磚瓦匠的兒子——拉迪斯拉奧·庫巴拉。儘管他只有28 場國際比賽的經歷,特別之處在于他曾先後代表過三個國家隊參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西班牙。他的俱樂部生涯則更加絢麗多彩,他曾先後為費倫茨瓦羅斯、 布拉提斯拉瓦、巴薩斯、巴賽隆納和西班牙人等多家俱樂部效力。他是冷戰的早期叛逃者,於1949年逃到了西方國家,不過在諾坎普的頭9個月卻遭到國際足聯 禁賽,只能無聊地在家裡數錢。他練習練得很凶,酒也喝得很凶。儘管惡習不少,不過球迷還是對他寵愛有加,因為他是一位絕對的天才。

庫 巴拉兩條腿都能射門,就算隊友躲在月亮背後他都能通過傳球把人找出來,他盤帶過人輕鬆自如,並能把定位球轉化為致命一擊。因為有更多的巴薩球迷希望在現場 一睹庫巴拉的風采,諾坎普才因此而建造起來,而坎帕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還被人們稱為“庫巴拉建造的房子”。他在西班牙的成功經歷鼓勵了其他匈牙利球員如 柯奇士、普斯卡什相繼加入西班牙聯賽。據說弗朗哥將軍對庫巴拉青睞有加,並邀請他在一部反共產主義電影中觸電。而庫巴拉也的確是一位多棲明星,除了體育了 得,他在地理與政治方面同樣有一番作為。

12.坎托納 永不讓球場沉悶

“有坎托納在你就不會覺得沉悶。如果他不是在抱怨沙丁魚,又不是在球迷面前秀中國功夫,那麼他就是在‘尋找一些我在教練席上都看不到的場上空間’”這是曼聯主帥弗格森的妙語。

在 1992年2月登陸英格蘭之前坎,通納就是一個出了名的麻煩份子,他早在26歲的時候就宣佈過退役,可是隨後他卻簽約里茲聯並幫助他們贏得了聯賽冠軍。埃 蘭路球場並不是法國人的舞臺,老特拉福德才是。一來到曼聯,他就幫助球隊奪回了失落了26年之久的聯賽錦標。不過有些人仍然對坎托納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報 有懷疑,因為法國人在歐洲賽事上鮮有閃光之處,而且45次代表國家隊打進20球的成績也算不上是偉大,不過英格蘭球迷卻不管這些。

1995年,克林斯曼成為第一個贏得英格蘭足球先生榮譽的外國人,不過克林斯曼的獲獎更像是一場公關勝利。一年之後,坎托納的獲獎更加令人信服。坎托納在英超的成功使得越來越多外國球員與教練在英格蘭的土地上贏得認同。

13.馬修斯 過人的藝術

“在1950年代,如果你想嚇唬匈牙利後衛,那麼你要做的就是在他們耳邊輕輕地說:‘馬修斯來啦!’”普斯卡什回憶道。

馬修斯是一名讓人迷惑,讓對手看得見卻防不著,善於盤帶的邊鋒。他是現代足球歷史上第一位世界級巨星。當《法國足球》在1956年創立金球獎時,馬修斯自動成為優勝者,儘管那時候他已經是41歲的高齡。貝利說,馬修斯是“教會我們足球應該如何去踢的那個人”。

馬 修斯並非完美無瑕,他不願意回防,憎惡鏟球,而且頭球能力平平,不過正如足球作家亞瑟·霍普克拉福特所說的:“馬修斯從未創造過新的盤球技術,但他卻把盤 帶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馬修斯會像鬥牛士吸引公牛沖過來那樣吸引後衛對他實施鏟球,他有讓後衛失去重心的絕招。丹尼·布蘭切弗勞爾說:“你知道斯坦將會怎 樣去過你,但是你就是對此無能為力。”

馬修斯19歲時首次代表英格蘭隊上場,42歲時才宣佈從國家隊中退役。“當聽到有些年輕人說他們先是過了幾個人,然後又過了一個時,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馬修斯曾經說,“我永遠不知道我究竟過了一個人還是四個人,因為我看到的只是一條條腿。”

14.迪斯蒂法諾皇馬的基石

皇 家馬德里沒有了迪斯蒂法諾就好像NBA沒有了邁克爾·喬丹,高爾夫大師賽沒有了泰格·伍茲。這並不是對聖地牙哥·伯納烏先生的不尊重,只是迪斯蒂法諾的確 堪稱皇馬的基石。足球的踢法、球員的品質、球隊的浪漫氣質、球迷與主席們期待,這一切都是從1953年27歲的迪斯蒂法諾加入皇馬時開始的。這名阿根廷前 鋒幫助皇馬從1955至1960年間連霸歐洲冠軍杯。

另外一名偉大的阿根廷足球人、名帥埃雷拉是這樣形容迪斯蒂法諾的:“他同時 是後防線的核心,中場線的指揮官,前鋒線上最有威脅的人物。”當他成為一名教練時,影響同樣相當深遠,他警告手下的球員要贏得榮譽就必須靠付出血與汗,而 不能只靠個人天賦。在迪斯蒂法諾來到之前,皇馬僅贏得過2次聯賽冠軍,自從他來了之後,他們贏得了27次聯賽冠軍。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15.克魯伊夫 飛翔的荷蘭人

當 克魯伊夫8歲的時候,荷蘭才進行了第一場職業足球比賽,那天是1955年3月13日。在接下來的20年內,阿賈克斯贏得了歐洲冠軍杯的三連冠,而荷蘭國家 隊則在1974年世界盃上屈居亞軍被視為整個國家的悲劇。荷蘭足球的發展離不開兩個人,傳奇教練蜜雪兒斯以及他的高徒約翰·克魯伊夫。

無論是作為球員還是教練,克魯伊夫都是一個個性強烈的人。他從來不羞於表達自己的要求,正因為如此,他令人詫異地退出1978年世界盃。

每 一位阿賈克斯、巴賽隆納和荷蘭國家隊教練都必須正視克魯伊夫。在巴賽隆納的時候,克魯伊夫與蜜雪兒斯和內斯肯斯的到來,以及他日後的執教經歷使得加泰羅尼 亞人與荷蘭足球喜結良緣,30年後的今天依舊未變。儘管1970年代的阿賈克斯和荷蘭隊充滿著天才,不過克魯伊夫永遠是說話最大聲的那一個。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年僅19歲的他第一次亮相職業賽場時,打進一球後卻因推搡裁判被罰下。這就是克魯伊夫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作為一名球員、教練和評論員,他永遠都是那樣的大膽、出色和好鬥,正如他為荷蘭和巴薩所塑造的足球文化一樣。

16.馬拉多納 讓足球醜陋

前英格蘭隊主帥拉姆塞說過:“貝利幾乎擁有了所有東西,而馬拉多納則擁有了所有東西。”馬拉多納的確擁有一切——技術、洞察力、勇氣、在國家隊處於危難時刻敢於借助上帝之手,他還使得足球變壞了好一段日子。

在 1980年代末,足球變得醜陋起來,後衛們已經達成了共識,為了阻止馬拉多納,只能實施犯規戰術。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屆醜陋的義大利世界盃。1986年世界 杯的平均進球數是2.54,而到了1990年,這一數字降至2.21。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國際足聯想方設法保護像馬拉多納這樣的進攻球員,這使得如今越來 越多後衛抱怨足球已經變成了一項禁止接觸的運動。不過馬拉多納並不欣賞國際足聯的“改革”,因為在94年世界盃上,他在打了一場比賽之後便因被驗出服用禁 藥而遭到禁賽。

天才的影響力總是深遠的,特別是像馬拉多納這樣才華橫溢的天才。儘管在巴賽隆納的經歷並不成功,不過當那不勒斯以 500萬英磅的轉會費把他招至麾下之後,俱樂部在兩周內就賣了70000張季票,而阿根廷人也率領那不勒斯在1987和1990獲得意甲冠軍

17.貝肯鮑爾 自由人鼻祖

在 1960年代,即使是大名鼎鼎的BBC評論員肯尼斯·沃斯滕霍爾梅也不知 道如何去形容貝肯鮑爾。在他撰寫的書中,是這樣形容“足球皇帝”的:“簡單來說, 他就是德國的博比·查爾頓。” 沃斯滕霍爾梅說對了一半,但更準確地說,貝肯鮑爾是70%的博比·查爾頓加上80%的博比·摩爾。

人 們對於貝肯鮑爾在場上的角色所產生的認知混亂是情有可原的,貝肯鮑爾重新定義了“清道夫”,並使綠茵場上多了一個全新的詞語:“自由人”。作為一名自由 人,他既可以站在幾名後衛身後負責補防,又可以移到後衛面前,佔據中場的一個位置,協助球隊發起進攻。他甚至可以與其他三名後衛組成平行四後衛,並指揮其 他後衛設置越位陷阱。

不過麻煩的是,由於這項工作的特殊之處,使得自由人這個位置只能由一些超級英雄來出任。因此從1965至1977 年,前西德只有貝肯鮑爾這樣一位英雄。從1960年代的金童成長為1970年代的“皇帝”,貝肯鮑爾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進攻型清道夫,也許只有荷蘭人阿裡· 漢能與之媲美。

當貝肯鮑爾在1977年宣佈退出國家隊後,前西德國家隊的主帥們對於一個問題感到越來越無助——誰是我們的自由 人?在今天,AC米蘭的加圖索與皮爾洛兩人共同完成的任務,當年貝肯鮑爾一個人就能包辦。歷史上有許多球隊都是圍繞著一名巨星來建立的,而貝肯鮑爾的特別 之處則在於,德國隊在他退役多年之後仍然需要圍繞著他來組建球隊。

18.貝斯特 球場精靈

一 位被世人誤會的天才,一位放棄自我的天才,一位令人痛心疾首的天才。貝斯特是一位球場精靈,作為一名右邊鋒,過人與進球對他來說毫無難度。貝斯特是一位英 俊的明星,在1968年協助曼聯擊敗本菲卡贏得歐洲冠軍杯後,他被葡萄牙媒體稱呼為“第五披頭士”,不過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他“從巴斯比變成了酒鬼”。

貝 斯特27歲時便宣佈退役,因為酒精與美女已經佔據了他太多的時間與精力,而巴斯比的退休也是導致貝斯特沒落的主因。儘管如此,貝斯特的影響力始終沒有減退 過。早在他還還綠茵場上拼搏的時候,許多國家便推出了他們的貝斯特,如保加利亞的阿斯帕魯霍夫,義大利的吉吉·梅羅尼,而在後來,英格蘭人推出了加斯科 因,只不過無論是球技、氣質還是影響力,他們都無法與真正的貝斯特相提並論。

貝斯特的好友邁克爾·帕金森說過:“我們不知道貝斯特究竟能有多優秀,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而馬拉多納則說:“喬治是一名偉大的球員,但是他比我還要瘋狂。”

19.希代古提 策劃大師

對 於許多球員來說,諸如“中鋒”或“左內鋒”,是場上位置的描述。不過對於像希代古提這樣獨一無二的球員來說,這些稱呼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不是希代古提運 用其聰明才智來詮釋後撤中鋒這樣一個角色,那麼英格蘭人也許永遠也不會遭受3比6負於匈牙利之恥辱,巴西隊也許就不會利用4-2-4陣型贏得世界盃,米歇 爾斯也許就永遠不會受英格蘭人所遭受的恥辱的啟發而創造出全攻全守的踢法。

1950年代的匈牙利隊被稱為“黃金之隊”,他們隊中 的核心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普斯卡什,而是希代古提。蘇格蘭籍教練多徹蒂形容希代古提為“匈牙利的總策劃者,一個難於盯防的人,因為這一分鐘他處於本方禁區 的前沿,下一分鐘他就跑到了前面去充當進攻的先鋒了。”在溫布利球場上,神出鬼沒的希代古提上演帽子戲法,令英格蘭隊3比6蒙羞。在69場國際比賽中,希 代古提總共打進了39球。

實際上,希代古提的後撤中鋒踢法是由他所在的俱樂部MTK的主帥馬布科維創造的,而塞貝什則讓希代古提 在匈牙利隊中將其發揚光大。在1954年世界盃上,匈牙利利用這一踢法擊敗了採用相同的踢法並且排出4-2-4陣型的巴西隊。4年之後,巴西隊在 4-2-4的基礎上加強了防守,才一舉成為了世界冠軍。而蜜雪兒斯則把希代古提這種神出鬼沒的踢法貫徹到整支球隊當中去,並且創造了又一足壇偉大球隊

20.科利納 裁判巨星

科 利納是綠茵場上第一位“喧賓奪主”的主裁判。他的回憶錄用多達11種語言進行了出版。他擁有一個官方網站——還有一堆非官方網站——並且屢次出現在廣告、 音樂錄影和時裝秀上。IBM和聯合利華聘請他來幫助他們的員工改善決策技巧,他的退役使得《時代週刊》為他撰文超過1000字。

如 果一名裁判喜歡自己成為公眾的焦點,那麼他肯定會飽受批評。科利納就是這樣一個輿論的中心——不管他是否喜歡那樣。傲慢的切爾西主帥穆裡尼奧曾經說:“每 個教練都會說他是世界最佳,每個球員都會說他是世界最佳。”義大利裁判協會曾經為他格外開恩,讓他在年滿45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後繼續執法比賽一年,儘管 後來他因為與歐寶的廣告問題而最終決定退休。“沒有了科利納實在難以面對將來。”義大利裁判委員會主席拉內塞如是說,他曾稱科利納為“世界足壇之寶”。不 過也有不少人對科利納嗤之以鼻,例如部分尤文圖斯球迷。“你作出越多針對尤文的判罰,你就會越出名,科利納希望出名是因為他希望得到贊助和金錢。”一個反 科利納網站的負責人維西基奧義憤填膺地說。

不管怎樣,科利納成功的秘訣是他會在執法比賽前觀看15個小時的相關錄影,他認為一名好裁判一定要從內而外地瞭解各支球隊的技戰術踢法,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外交手腕,果敢的判決以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在1972/73賽季至1976/77賽季,基輔贏得了1975年歐洲優勝者杯冠軍,並兩次進入過歐洲冠軍杯八強,其 中一次是直到半決賽才被淘汰的。這是基輔空前乃至絕後的成就,儘管他們在1986年再奪優勝者杯冠軍,並在1987年的冠軍杯中進入四強。

盡 管身處前蘇聯的布洛欣並沒有像在巴賽隆納效力的斯托伊奇科夫那樣的自由,不過他在球場上的決策、直覺與技巧驅動著球隊,並讓他自己成為繼雅辛之後前蘇聯第 一位真正的足壇超級明星。布洛欣是目前唯一一位,也將是永遠的唯一一位在前蘇聯聯賽中打進超過200球的球員,而在代表前蘇聯國家隊的109場比賽中,他 也攻進了39球。布洛欣還有一件不為人所熟悉的武器,他能在11秒內跑完100米,在1970年代,這可僅僅比奧運會紀錄慢了1秒。

布洛欣直到1997年他45歲的時候才正式掛靴。那個時候,整個東歐社會主義陣型已經分崩離析,像斯托伊奇科夫這樣的東歐球星終於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氣,只可惜布洛欣已經無緣以球員的身份享受這份自由。

4.蓋德·穆勒 成就豪門拜仁

有些俱樂部會在體育場門外豎立起一些著名球星的塑像以示敬意,而蓋德·穆勒則有他特有的一座紀念碑,它就是拜仁慕尼克。拜仁能有今天的輝煌少不了穆勒的傑出貢獻,他能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取得進球,並且讓人們相信優秀的中鋒不一定是要身材高大並且擁有空中優勢的。

穆 勒的活動範圍僅限於禁區之內,他為前西德國家隊上場62次打進68球,在德甲聯賽中上場472次,打進365球。對於這樣一位超級射手,有些人總是不厭其 煩地為他起各種各樣的外號:幽靈、禁區鬼魂、轟炸機……而有些人則對這樣一位元看似身體肥胖、狀態不足的小個子的驚人進球率感到困惑不已。

天 生的進球直覺以及較低的重心是穆勒成功的關鍵,不能忽略的還有他的職業素養。日以繼夜的練習是得他與貝肯鮑爾之間的二過一配合變得天衣無縫,使得他在禁區 內越發的如魚得水。在1966至1978年間,穆勒曾7奪德甲最佳射手。在歐洲賽場上,他於1973、1974、1975和1977年四次成為歐洲冠軍杯 最佳射手。無怪乎貝肯鮑爾曾經說過,如果沒有了穆勒,拜仁俱樂部的總部如今還只能是一座木制小屋。

5.法切蒂 邊衛助攻第一人

意 大利人稱法切蒂為“隊長”,他優雅的場上作風讓人聯想起卡裡·格蘭特在浪漫電影中的表演。不過他在場上的冷靜並非是與生俱來的,當他在1960年加入國際 米蘭的時候,他被人嘲弄為一根豆芽,控球技術如同幼稚園小朋友,並且他不知道作為一名後衛並不需要每一次都參與到進攻中去。

幸運 的是,法切蒂得到了當時國際米蘭主帥埃雷拉的絕對信任。在經歷了一場噩夢般的處子秀之後,這位阿根廷名帥要求法切蒂在場邊觀察學習如何去合理地防守。於是 年輕的法切蒂勤加練習控球技巧,並且養成了閱讀體育和體育醫學書籍法切蒂的好習慣。在1968年歐錦賽上,羽翼已豐的法切蒂以球隊隊長的身份帶領義大利隊贏得了 冠軍,在此之前,他還在60年代兩度助國際米蘭成為冠軍杯盟主。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法切蒂的邊路助攻本領,儘管他並非是一位天生的邊路進攻好手,不過他 能夠快速下底傳中,能夠加速到中路後起腳射門或傳出致命球。在意甲防守風氣達到頂峰的60年代,作為一名後衛的法切蒂竟然能夠在一個賽季裡面打進10球, 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事實上,法切蒂並非現代足球歷史上第一位懂得助攻的邊後衛,只不過他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在1967年的冠軍杯決賽上,凱爾特人便利用開創性的邊後衛助攻戰術擊倒了法切蒂的國際米蘭。在職業生涯的後期,法切蒂改為出任清道夫,而這一變化最終促使了薩基創造出壓迫性踢法。

6.科帕 挑戰法國行規

在一般情況下,很少有法國人會被別人稱為“拿破崙”,除非他真的是非常出色並且統治了某些東西,但是科帕做到了。是什麼讓科帕成為一名如此偉大的球員?答案是出生于一個礦工家庭。“如果沒有煤礦,我將會成為一名好球員,僅此而已。”科帕如是說。

就 如拿破崙·波拿巴,儘管科帕統治了法國,不過他卻並非是一位真正的法國人。來自波蘭的他原名科帕舍夫斯基,“一旦離開了煤礦,除了足球我將一無所有。”他 離開了煤礦,改變了姓氏,成為了法國公民,並且成為了兩支球隊:蘭斯和1958年世界盃四強之一的法國國家隊的主宰者。當他在50年代揚名之時,足球的踢 法竟然成為了法國政客們爭論的焦點。共產主義者認為踢球的目的是尋求快樂,而保守派,包括《隊報》的編輯加布裡埃爾·阿諾則認為足球最重要的還是比賽的結 果。作為一名盤帶技術高超並且能通過傳球撕破對手防線的超級內鋒或邊鋒,科帕似乎能夠同時滿足兩個派別的要求,但實際上他並不屬於這兩個陣營。

在 隨皇馬贏得冠軍杯冠軍並且成為第一位贏得金球獎的法國人後,科帕返回法國,借助自己的聲望在一份名為《法蘭西周日》的報紙上抨擊了當時法國足壇的一個“行 規”。在那時,球員在與俱樂部簽約之後就要一直效力到35歲,能否轉會就要看俱樂部主管們的心情如何了。科帕因為自己的這番言論受到了6個月的禁賽,不過 這一事件卻催生了法國球員聯盟,並使得這一不公平的制度最終被廢除。

7.齊達內 促進民族融合

齊達內是皇馬“銀河戰艦”裡面的絕對巨星,從純粹的足球角度來說,他是最偶像級、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他的名字出現在了皇家馬德里那一項備受爭議的“齊達內加帕文政策”裡頭。而正式隨著齊達內的競技狀態逐漸滑落,使如今的皇馬變得不再永恆。

在 法國,齊達內是一位綜合性的偶像人物。他曾被一份法國報紙評為歷史上最受歡迎的法國人。而作為一名少數族裔的代表,他的重要性同樣不言而喻。齊達內的父親 是一位來自阿爾及利亞卡拜爾地區的巴巴里人,而齊達內則是在馬賽的拉卡斯特拉那內地區長大的。在法國隊於1998年世界盃上奪冠後,齊達內被視為這支“黑 白阿拉伯法國隊”的代表人物(儘管實際上巴巴里人並不屬於阿拉伯人),成為法國各民族成功融合的標誌。

法國社會評論家帕斯卡·博 尼法斯稱法國人對齊達內的崇拜現象為“一場新的啟蒙運動的開端”。不過在2001年他參加的一場法國隊與阿爾及利亞隊的友誼比賽卻因球迷騷亂而被迫腰斬。 “我仍然為我自己的身份而感到自豪”齊祖說,“首先我是一名來自拉卡斯特拉那內的卡拜爾人,其次是一名來自馬賽的阿爾及利亞人,再次是一名法國人。”

8.巴喬 藝術品引發騷亂

就 算那些從來不看足球的人也能告訴你,義大利足球就是強調結果與防守的。崇尚攻勢足球的荷蘭名宿克魯伊夫就這樣冷嘲熱諷過:“義大利球隊不能擊敗你,不過你 卻能輸給他們。”而巴喬的出現打破了人們的這種偏見。全世界都記得他曾在世界盃決賽中罰失過點球,還有他那條標誌性的馬尾辮。而義大利人則認定他是拯救足 球的不二人選。就算義大利拋棄了巴雷西、瑪律蒂尼和法切蒂,巴喬仍然能夠屹立不倒,因為他能讓平淡的義大利足球充滿趣味,讓它變得稀有。

巴 喬對於義大利的巨大影響最先出現在1990年他從佛羅倫斯轉會尤文圖斯之時,當時佛羅倫斯球迷因失去至愛而沖上街頭引發騷亂。2004年4月,他在熱納亞 最後一次代表義大利國家隊出戰,在場爆滿的3萬名球迷舉出各種各樣的標語向他致意,其中有條是這樣寫道的:“義大利沒有了巴喬就如梨子沒有了乳酪。”梨子 乳酪是義大利的傳統菜色。

人們對巴喬的崇拜與比賽結果無關。他在職業生涯裡頭只贏得過一次聯盟杯冠軍,兩次意甲冠軍是一次義大利 杯冠軍。不過他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來擺脫各種各樣的傷病,而且花了更長的時間與許多不信任他的義大利足壇權威人士進行抗爭。阿涅利把他賣給AC米蘭後不忘 嘲諷一番,而AC米蘭主帥塔瓦雷斯在把他賣給博羅尼亞之前則說:“現代足球沒有詩人的位置。”可巴喬隨後在1997/98賽季以22粒聯賽進球予以還擊。 巴喬曾56次代表義大利隊出戰,打進了27球。

每個熱愛足球的國家都需要一個巴喬,義大利人深知此道,因此他們引起了一場皮耶羅與巴喬之 間的爭論。馬拉多納曾經如此評論過巴喬:“一名偉大的球員,但是他從來沒有起飛過。”儘管有失公允,不過也不無道理。在佈雷西亞效力的時候,皮爾洛愛上了 在巴喬身後踢球的感覺,於是當他轉會到了AC米蘭後便詢問安切洛蒂能否讓他繼續踢在佈雷西亞時候的位置。於是,巴喬的影響力得以延續下去……

9.拉登科維奇 門將沖上前場

每 當德國電視臺製作和播出一些德甲的歷史回顧節目時,他們總愛選擇一些黑白的比賽片段,特別是一場慕尼克1860與漢堡在冰雪中進行的比賽。當漢堡的一次進 攻被1860門將拉登科維奇在禁區邊緣瓦解後,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這位身穿黑衣的門將得球,他先是轉身晃過一名對手,然後在右邊衛的位置示意一名隊友 跑過來接球。此時兩名漢堡球員沖了過來,黑衣門將一個加速便輕鬆突破兩人的阻截,眼見第三名防守球員近在眼前,他選擇在狹窄的邊線附近把球交給隊友。不過 未等他把球傳出,憤怒的漢堡球員便一把把他推倒在雪地上,犯規地點足足過了中線有10碼之遙,這是一個本不屬於門將的地帶。

南斯 拉夫人拉登科維奇就是喜歡這樣展示自己的腳法,他活躍在伊基塔、坎波斯和齊拉維特等瘋狂門將橫空出世前的30年的綠茵場上。“我是球隊的最佳右翼,”他喜 歡這樣形容自己。不但腳下技術了得,拉登科維奇的守門技術同樣是出類拔萃。1965年當他隨1860一路殺進歐洲優勝者杯決賽的時候,手下敗將都靈的意大 利球星路易吉·梅羅尼告訴媒體:“他們的門將不是人,是魔鬼!”在決賽當中,對手西漢姆聯的吉姆·斯坦登還為拉登科維奇的一次精彩撲救而鼓掌。

當然了,拉登科維奇的獨特之處還是他為門將這一位置定義了新的標準。不但在球場上行為越界,拉登科維奇在球場以外同樣“越界”——他是德甲歷史上第一位明星外援,他是德國足壇第一位流行巨星(曾灌制了一張暢銷唱片),而且他還成為了日後的世界級門將S·邁爾的模仿物件。

10.瑪律蒂尼 後衛也優雅

達 爾文也許會感歎保羅·瑪律蒂尼這個完美的例證。沒有哪位更加優雅的球員能夠比小瑪律蒂尼更好地論證進化論,他是那樣的優雅迷人、彬彬有禮、技術出眾而且誠 實,他的出現使得前輩羅恩·哈裡斯(切爾西傳奇後衛)和克勞迪奧·真蒂萊(1978年世界盃義大利後衛)顯得是那樣的野蠻。

小馬 爾蒂尼在幾位最優秀的前輩的指導下成長,例如他的爸爸,曾經隨AC米蘭贏得了1963年歐洲冠軍杯的切薩雷·瑪律蒂尼;另外一名優秀的導師則是保羅進入 AC米蘭一隊時的楷模,巴雷西;而如果他想提高閱讀比賽的能力,那麼他只要好好觀察一下古力特和裡傑卡爾德便足夠了。小時候曾司職前鋒的經歷則讓小瑪律蒂 尼學會了處理球時要充滿信心。

小瑪律蒂尼並非是完美無缺的,他缺乏速度,然而在他的巔峰時期,人們卻幾乎不能發現他的這一缺點。他的存在重新定義了何為一名優秀的後衛,他是一個活著的傳奇。

11.庫巴拉 多棲明星

在 1999年評選俱樂部歷史最佳球員時巴薩球迷把克魯伊夫擱到了第二位,而第一位則留給了一名布達佩斯磚瓦匠的兒子——拉迪斯拉奧·庫巴拉。儘管他只有28 場國際比賽的經歷,特別之處在于他曾先後代表過三個國家隊參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西班牙。他的俱樂部生涯則更加絢麗多彩,他曾先後為費倫茨瓦羅斯、 布拉提斯拉瓦、巴薩斯、巴賽隆納和西班牙人等多家俱樂部效力。他是冷戰的早期叛逃者,於1949年逃到了西方國家,不過在諾坎普的頭9個月卻遭到國際足聯 禁賽,只能無聊地在家裡數錢。他練習練得很凶,酒也喝得很凶。儘管惡習不少,不過球迷還是對他寵愛有加,因為他是一位絕對的天才。

庫 巴拉兩條腿都能射門,就算隊友躲在月亮背後他都能通過傳球把人找出來,他盤帶過人輕鬆自如,並能把定位球轉化為致命一擊。因為有更多的巴薩球迷希望在現場 一睹庫巴拉的風采,諾坎普才因此而建造起來,而坎帕諾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面還被人們稱為“庫巴拉建造的房子”。他在西班牙的成功經歷鼓勵了其他匈牙利球員如 柯奇士、普斯卡什相繼加入西班牙聯賽。據說弗朗哥將軍對庫巴拉青睞有加,並邀請他在一部反共產主義電影中觸電。而庫巴拉也的確是一位多棲明星,除了體育了 得,他在地理與政治方面同樣有一番作為。

12.坎托納 永不讓球場沉悶

“有坎托納在你就不會覺得沉悶。如果他不是在抱怨沙丁魚,又不是在球迷面前秀中國功夫,那麼他就是在‘尋找一些我在教練席上都看不到的場上空間’”這是曼聯主帥弗格森的妙語。

在 1992年2月登陸英格蘭之前坎,通納就是一個出了名的麻煩份子,他早在26歲的時候就宣佈過退役,可是隨後他卻簽約里茲聯並幫助他們贏得了聯賽冠軍。埃 蘭路球場並不是法國人的舞臺,老特拉福德才是。一來到曼聯,他就幫助球隊奪回了失落了26年之久的聯賽錦標。不過有些人仍然對坎托納在國際賽場上的表現報 有懷疑,因為法國人在歐洲賽事上鮮有閃光之處,而且45次代表國家隊打進20球的成績也算不上是偉大,不過英格蘭球迷卻不管這些。

1995年,克林斯曼成為第一個贏得英格蘭足球先生榮譽的外國人,不過克林斯曼的獲獎更像是一場公關勝利。一年之後,坎托納的獲獎更加令人信服。坎托納在英超的成功使得越來越多外國球員與教練在英格蘭的土地上贏得認同。

13.馬修斯 過人的藝術

“在1950年代,如果你想嚇唬匈牙利後衛,那麼你要做的就是在他們耳邊輕輕地說:‘馬修斯來啦!’”普斯卡什回憶道。

馬修斯是一名讓人迷惑,讓對手看得見卻防不著,善於盤帶的邊鋒。他是現代足球歷史上第一位世界級巨星。當《法國足球》在1956年創立金球獎時,馬修斯自動成為優勝者,儘管那時候他已經是41歲的高齡。貝利說,馬修斯是“教會我們足球應該如何去踢的那個人”。

馬 修斯並非完美無瑕,他不願意回防,憎惡鏟球,而且頭球能力平平,不過正如足球作家亞瑟·霍普克拉福特所說的:“馬修斯從未創造過新的盤球技術,但他卻把盤 帶上升到更高的層次。”馬修斯會像鬥牛士吸引公牛沖過來那樣吸引後衛對他實施鏟球,他有讓後衛失去重心的絕招。丹尼·布蘭切弗勞爾說:“你知道斯坦將會怎 樣去過你,但是你就是對此無能為力。”

馬修斯19歲時首次代表英格蘭隊上場,42歲時才宣佈從國家隊中退役。“當聽到有些年輕人說他們先是過了幾個人,然後又過了一個時,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馬修斯曾經說,“我永遠不知道我究竟過了一個人還是四個人,因為我看到的只是一條條腿。”

14.迪斯蒂法諾皇馬的基石

皇 家馬德里沒有了迪斯蒂法諾就好像NBA沒有了邁克爾·喬丹,高爾夫大師賽沒有了泰格·伍茲。這並不是對聖地牙哥·伯納烏先生的不尊重,只是迪斯蒂法諾的確 堪稱皇馬的基石。足球的踢法、球員的品質、球隊的浪漫氣質、球迷與主席們期待,這一切都是從1953年27歲的迪斯蒂法諾加入皇馬時開始的。這名阿根廷前 鋒幫助皇馬從1955至1960年間連霸歐洲冠軍杯。

另外一名偉大的阿根廷足球人、名帥埃雷拉是這樣形容迪斯蒂法諾的:“他同時 是後防線的核心,中場線的指揮官,前鋒線上最有威脅的人物。”當他成為一名教練時,影響同樣相當深遠,他警告手下的球員要贏得榮譽就必須靠付出血與汗,而 不能只靠個人天賦。在迪斯蒂法諾來到之前,皇馬僅贏得過2次聯賽冠軍,自從他來了之後,他們贏得了27次聯賽冠軍。他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15.克魯伊夫 飛翔的荷蘭人

當 克魯伊夫8歲的時候,荷蘭才進行了第一場職業足球比賽,那天是1955年3月13日。在接下來的20年內,阿賈克斯贏得了歐洲冠軍杯的三連冠,而荷蘭國家 隊則在1974年世界盃上屈居亞軍被視為整個國家的悲劇。荷蘭足球的發展離不開兩個人,傳奇教練蜜雪兒斯以及他的高徒約翰·克魯伊夫。

無論是作為球員還是教練,克魯伊夫都是一個個性強烈的人。他從來不羞於表達自己的要求,正因為如此,他令人詫異地退出1978年世界盃。

每 一位阿賈克斯、巴賽隆納和荷蘭國家隊教練都必須正視克魯伊夫。在巴賽隆納的時候,克魯伊夫與蜜雪兒斯和內斯肯斯的到來,以及他日後的執教經歷使得加泰羅尼 亞人與荷蘭足球喜結良緣,30年後的今天依舊未變。儘管1970年代的阿賈克斯和荷蘭隊充滿著天才,不過克魯伊夫永遠是說話最大聲的那一個。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年僅19歲的他第一次亮相職業賽場時,打進一球後卻因推搡裁判被罰下。這就是克魯伊夫的故事吸引人的地方。作為一名球員、教練和評論員,他永遠都是那樣的大膽、出色和好鬥,正如他為荷蘭和巴薩所塑造的足球文化一樣。

16.馬拉多納 讓足球醜陋

前英格蘭隊主帥拉姆塞說過:“貝利幾乎擁有了所有東西,而馬拉多納則擁有了所有東西。”馬拉多納的確擁有一切——技術、洞察力、勇氣、在國家隊處於危難時刻敢於借助上帝之手,他還使得足球變壞了好一段日子。

在 1980年代末,足球變得醜陋起來,後衛們已經達成了共識,為了阻止馬拉多納,只能實施犯規戰術。因此我們看到了一屆醜陋的義大利世界盃。1986年世界 杯的平均進球數是2.54,而到了1990年,這一數字降至2.21。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國際足聯想方設法保護像馬拉多納這樣的進攻球員,這使得如今越來 越多後衛抱怨足球已經變成了一項禁止接觸的運動。不過馬拉多納並不欣賞國際足聯的“改革”,因為在94年世界盃上,他在打了一場比賽之後便因被驗出服用禁 藥而遭到禁賽。

天才的影響力總是深遠的,特別是像馬拉多納這樣才華橫溢的天才。儘管在巴賽隆納的經歷並不成功,不過當那不勒斯以 500萬英磅的轉會費把他招至麾下之後,俱樂部在兩周內就賣了70000張季票,而阿根廷人也率領那不勒斯在1987和1990獲得意甲冠軍

17.貝肯鮑爾 自由人鼻祖

在 1960年代,即使是大名鼎鼎的BBC評論員肯尼斯·沃斯滕霍爾梅也不知 道如何去形容貝肯鮑爾。在他撰寫的書中,是這樣形容“足球皇帝”的:“簡單來說, 他就是德國的博比·查爾頓。” 沃斯滕霍爾梅說對了一半,但更準確地說,貝肯鮑爾是70%的博比·查爾頓加上80%的博比·摩爾。

人 們對於貝肯鮑爾在場上的角色所產生的認知混亂是情有可原的,貝肯鮑爾重新定義了“清道夫”,並使綠茵場上多了一個全新的詞語:“自由人”。作為一名自由 人,他既可以站在幾名後衛身後負責補防,又可以移到後衛面前,佔據中場的一個位置,協助球隊發起進攻。他甚至可以與其他三名後衛組成平行四後衛,並指揮其 他後衛設置越位陷阱。

不過麻煩的是,由於這項工作的特殊之處,使得自由人這個位置只能由一些超級英雄來出任。因此從1965至1977 年,前西德只有貝肯鮑爾這樣一位英雄。從1960年代的金童成長為1970年代的“皇帝”,貝肯鮑爾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進攻型清道夫,也許只有荷蘭人阿裡· 漢能與之媲美。

當貝肯鮑爾在1977年宣佈退出國家隊後,前西德國家隊的主帥們對於一個問題感到越來越無助——誰是我們的自由 人?在今天,AC米蘭的加圖索與皮爾洛兩人共同完成的任務,當年貝肯鮑爾一個人就能包辦。歷史上有許多球隊都是圍繞著一名巨星來建立的,而貝肯鮑爾的特別 之處則在於,德國隊在他退役多年之後仍然需要圍繞著他來組建球隊。

18.貝斯特 球場精靈

一 位被世人誤會的天才,一位放棄自我的天才,一位令人痛心疾首的天才。貝斯特是一位球場精靈,作為一名右邊鋒,過人與進球對他來說毫無難度。貝斯特是一位英 俊的明星,在1968年協助曼聯擊敗本菲卡贏得歐洲冠軍杯後,他被葡萄牙媒體稱呼為“第五披頭士”,不過也正是從那時開始,他“從巴斯比變成了酒鬼”。

貝 斯特27歲時便宣佈退役,因為酒精與美女已經佔據了他太多的時間與精力,而巴斯比的退休也是導致貝斯特沒落的主因。儘管如此,貝斯特的影響力始終沒有減退 過。早在他還還綠茵場上拼搏的時候,許多國家便推出了他們的貝斯特,如保加利亞的阿斯帕魯霍夫,義大利的吉吉·梅羅尼,而在後來,英格蘭人推出了加斯科 因,只不過無論是球技、氣質還是影響力,他們都無法與真正的貝斯特相提並論。

貝斯特的好友邁克爾·帕金森說過:“我們不知道貝斯特究竟能有多優秀,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而馬拉多納則說:“喬治是一名偉大的球員,但是他比我還要瘋狂。”

19.希代古提 策劃大師

對 於許多球員來說,諸如“中鋒”或“左內鋒”,是場上位置的描述。不過對於像希代古提這樣獨一無二的球員來說,這些稱呼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不是希代古提運 用其聰明才智來詮釋後撤中鋒這樣一個角色,那麼英格蘭人也許永遠也不會遭受3比6負於匈牙利之恥辱,巴西隊也許就不會利用4-2-4陣型贏得世界盃,米歇 爾斯也許就永遠不會受英格蘭人所遭受的恥辱的啟發而創造出全攻全守的踢法。

1950年代的匈牙利隊被稱為“黃金之隊”,他們隊中 的核心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普斯卡什,而是希代古提。蘇格蘭籍教練多徹蒂形容希代古提為“匈牙利的總策劃者,一個難於盯防的人,因為這一分鐘他處於本方禁區 的前沿,下一分鐘他就跑到了前面去充當進攻的先鋒了。”在溫布利球場上,神出鬼沒的希代古提上演帽子戲法,令英格蘭隊3比6蒙羞。在69場國際比賽中,希 代古提總共打進了39球。

實際上,希代古提的後撤中鋒踢法是由他所在的俱樂部MTK的主帥馬布科維創造的,而塞貝什則讓希代古提 在匈牙利隊中將其發揚光大。在1954年世界盃上,匈牙利利用這一踢法擊敗了採用相同的踢法並且排出4-2-4陣型的巴西隊。4年之後,巴西隊在 4-2-4的基礎上加強了防守,才一舉成為了世界冠軍。而蜜雪兒斯則把希代古提這種神出鬼沒的踢法貫徹到整支球隊當中去,並且創造了又一足壇偉大球隊

20.科利納 裁判巨星

科 利納是綠茵場上第一位“喧賓奪主”的主裁判。他的回憶錄用多達11種語言進行了出版。他擁有一個官方網站——還有一堆非官方網站——並且屢次出現在廣告、 音樂錄影和時裝秀上。IBM和聯合利華聘請他來幫助他們的員工改善決策技巧,他的退役使得《時代週刊》為他撰文超過1000字。

如 果一名裁判喜歡自己成為公眾的焦點,那麼他肯定會飽受批評。科利納就是這樣一個輿論的中心——不管他是否喜歡那樣。傲慢的切爾西主帥穆裡尼奧曾經說:“每 個教練都會說他是世界最佳,每個球員都會說他是世界最佳。”義大利裁判協會曾經為他格外開恩,讓他在年滿45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後繼續執法比賽一年,儘管 後來他因為與歐寶的廣告問題而最終決定退休。“沒有了科利納實在難以面對將來。”義大利裁判委員會主席拉內塞如是說,他曾稱科利納為“世界足壇之寶”。不 過也有不少人對科利納嗤之以鼻,例如部分尤文圖斯球迷。“你作出越多針對尤文的判罰,你就會越出名,科利納希望出名是因為他希望得到贊助和金錢。”一個反 科利納網站的負責人維西基奧義憤填膺地說。

不管怎樣,科利納成功的秘訣是他會在執法比賽前觀看15個小時的相關錄影,他認為一名好裁判一定要從內而外地瞭解各支球隊的技戰術踢法,而且還要有一定的外交手腕,果敢的判決以及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