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12年前被領養 女孩“吉翔州”望能找到親生父母

原標題:12年前被領養,女孩“吉翔州”望能找到親生父母, 西班牙養父母表示:“我們將陪著她去尋根”

委託人來到吉安市福利中心打聽線索

每一個棄兒的背後都有一段悲傷的故事, 但今年12歲的“吉翔州”很幸運, 親生父母拋棄了她, 外國養父母卻給了她更完整的愛。 年齡漸長, 小女孩知道自己的身世後, 希望能找到親生父母, 道一聲想念。 4月6日, 記者跟隨説明“吉翔州”中國尋親的委託人萬平, 前往當初辦理領養手續的各個相關部門, 希望從中找出有價值的線索, 幫助“吉翔州”找到親生父母, 但無果。 市社會福利中心工作人員表示, 因歷時太久, 工作人員都更換了, 原福利院也已經拆除, 建議通過政府收養機構尋找。

生身父母把她遺棄

並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出生都能得到上帝的祝福和眷顧。 2005年6月15日, 一個女嬰降臨了, 時隔5日, 女嬰卻被裹在繈褓中被遺棄在當時的吉州區社會福利院門口。

門衛何珠仔把這個女孩抱進福利院, 該女孩身體健康, 背部有一塊較大的黑色胎記, 額頭上也有一顆黑痣。 孩子的繈褓裡只有一張寫著生辰的紅紙, 沒有任何可以透露其身世的物品, 可以想像父母的決然。 當天, 吉州區永叔街道辦事處幹部彭繪群將女嬰送至福利院監護撫養。 因無法找到孩子父母, 幾天後, 按照相關程式, 小女孩被認定為棄嬰, 福利院方給她取了一個寓意吉祥的名字———吉翔州。

緣分好像在冥冥之中就註定了, 遠在西班牙的Susanna夫婦在當時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領養一個中國孩子。 他們通過相關領養組織瞭解到, 有與他們匹配的孩子, 此時命運把他們和吉翔州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我們最初瞭解到這個孩子的基本資訊, 僅此而已, 非常高興是個女孩。 ”從知道吉翔州的那一刻起, Su-sanna就一遍遍地想她。 想她會不會接受他們做她的養父母?他們就像迎來自己初生孩子一樣, 想儘快到中國接她“回家”。 雖然當時家庭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 但Susanna依舊費盡心思, 為吉翔州準備各種所需物品。 在Susanna看來, 領養孩子和親生孩子是平等的, 他們毫不在乎孩子的性別、身體狀況和年齡, 更多的是擔心自己能否盡到父母的職責。

養父母視如己出

2006年10月, Susanna終於把期盼許久的女兒擁在懷裡, 並取名“Alai”。 這也是吉翔州人生巨大轉變的時刻, “謝謝她選擇了信任我們, 沒有任何語言可以描述當時那個美好的時刻。 ”Susanna回憶道, 和Alai在一起的每分每秒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這個外國家庭, Alai還有個哥哥, 回到西班牙後, 一家四口的生活至此翻開嶄新的一頁。

Alai活潑開朗, 熱情善良, 在學校有很多朋友。 她和所有正常小女孩一樣, 喜歡所有女孩喜歡的東西。 漸漸地, Alai長大了, 如今12歲的她, 剛讀初中。 她發現, 自己的長相與周圍同學有很大不同, 包括與自己的爸媽、哥哥都不一樣。 黑頭發、黃皮膚的她與金髮碧眼的親人, 似乎有點格格不入, 她開始不停地向家人詢問。 Susanna心裡一直很糾結, 她長大後遲早會知道自己是領養的, 到時候她是否會離開這個家。 出於尊重, Susanna還是選擇公佈她的身世。 Alai通過Susanna才知道, 遠在中國的吉安才是她的故鄉。 自此, 她的心中開始滋生了一種尋親情結,

隨著時間推移愈發強烈。 她想看看親生父母長什麼樣, 想認真地告訴他們自己現在過得很好。 同時, 也想知道當初為何會被拋棄……她的想法, 得到了養父母的大力支持。 Susanna經常帶Alai參加社區的中國主題聚會, 還買了國畫、刺繡之類含有中國元素的物品擺在家裡。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養父母通過互聯網, 認識了來自南昌的萬平, 因為他們不懂中文, 便托會西班牙語的萬平幫忙尋找線索, 圓女兒的尋親夢。 Susanna一直在努力向Alai證明———無論是親生還是領養, 都可以獲得同樣的愛。

至今, Alai生身父母的消息仍石沉大海。 但Susanna表示絕不會放棄尋找。 “我們會繼續尋找、打聽、祈禱……如果現在找不到, 當她長大成人, 我們將陪著她去尋找自己的根, 讓她找到想要的答案。 ”Alai的養父母這樣告訴記者,言辭堅定。他們說,對自己而言,再沒有什麼比給女兒一個完整溫暖的人生更重要。

如果你知道有關小女孩的相關資訊,可致電本報新聞熱線15207961110。記者陳一雪文/圖

”Alai的養父母這樣告訴記者,言辭堅定。他們說,對自己而言,再沒有什麼比給女兒一個完整溫暖的人生更重要。

如果你知道有關小女孩的相關資訊,可致電本報新聞熱線15207961110。記者陳一雪文/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