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在英國留學的生活經驗分享

在英國那麼多年的留學生活真的讓我收穫很多, 也有很多有意留學英國的同學們多次問我英國留學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這裡, 我想想還是寫下來, 放在這裡, 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們看到。

寫在前面的話

與剛留學歸來的朋友的一番對話, 直接促成了這篇文章的誕生。 英國留學生活, 是一個被說過太多次的話題, 猶如隔夜的剩菜——飽腹有餘, 營養不足。 但我還是從這段看似沒有營養的朋友磕牙中, 發現了關於留學的多重還不為國人所知的剪影。 而寫下這篇文章, 更多也是為了紀念我未能夠離開的那幾年。 根據友人的第一手資料, 我少有的選擇了以第一人稱作為敘事稱謂。 在敲打文字的這一刻, 就讓我假如就是你。

留學就像一場綺麗又孤單的旅行, 一路上你會品嘗到人情世故帶來的酸甜甘苦, 感受到善良和愛帶給你的欣喜與感動。

而最終, 無論這段旅程或長或短, 它都將畫上一個休止符。 可是, 無論它的味道是甘、是苦、還是五味雜陳, 留學都是每個參與者一段無法忘記的回憶——

作為留學生隊伍中的一員, 我的留學生活有著和前輩經歷相同的DNA。 不過作為一個地道的85後, 自2009年我踏上飛往英國的飛機, 前往謝菲爾德大學攻讀碩士課程, 我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 而這些與我當初在國內時的認知可謂是大相徑庭。

END

中國人OR外國人?跟誰同居?

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修煉一口流利的外語, 所以選擇室友的時候, 老外才是最理想的“同居人”!想必每個准留學生在出國前, 都被周圍人耳提面命過無數次這句經驗之談。 老外是最理想的同居人?事實真是這樣嗎?聽完我的同學Lisa的遭遇,

你的心中就會有答案。

Lisa是一位來自中國南方的姑娘, 除了會做一手美味地道的中國菜, 還喜歡煲些靚湯給自己護膚養顏。 可是同住在一起的英國女生卻認為Lisa使用公共廚房的時間過多, 影響了她的生活。 對此, Lisa有一肚子的委屈:每次做飯自己都會很小心地避開別人使用廚房的高峰時間, 為什麼還會引起室友的不滿?

我相信Lisa的遭遇絕對不是個案。 與老外同居, 固然無形中有了一位外語陪練, 可是文化差異帶來的衝突同樣在日常生活接觸中在所難免。 試想一下當你和室友每天冷臉相對, 你還能像計畫的那樣, 沒事跟室友嘮嘮嗑來提高自己的口語水準嗎?同住生活並沒有某些留學論壇帖子寫得那麼浪漫愜意,

如果整天都伴隨著各種瑣事帶來的冷戰和爭吵, 你還那麼期待與老外同居的日子嗎?當然, 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要迎接這個挑戰, 提前瞭解下述幾點, 相信會對你和室友和諧相處有幫助:

首先, 與中國含蓄的為人處世哲學不同, 老外的思維有時候直接得讓人哭笑不得, 體現在脾氣上也會更“沖“一些。 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相處, 如果你做了老外不喜歡的事情, 他們通常會比較直接地說出來。 這對於習慣以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不愉快的中國人來說, 有時候的確會覺得備受打擊。 其實, 只要事先瞭解老外的文化特性, 做足心理準備, 在面對他們的”有話就說”時, 就不會被壞情緒滋擾很久了。

其次,

國外的飲食主要以冷食為主, 烹飪時間一般不長。 特別是大學生, 更喜歡速食類的半成品。 但是中國學生慣于煎炒烹炸, 使用廚房的時間就會相對長一些。 飄在異國他鄉, 做一餐家鄉飯菜以慰思鄉之苦, 這是人之常情。 你可以提前向外國室友介紹一下中國菜的製作特點, 讓他們瞭解你使用廚房的時間比他們長並不是故意要多佔用公共資源。

再者, 我贊同你向老外主動表示友好, 但是不要理所當然認為他們就該買帳。 這還是要從國內風傳的經驗說起, 估計很多准留學生都有所耳聞老外對於中國美食的熱愛, 做些中國餃子之類的特色食物送給老外品嘗, 繼而聯絡感情的計策更被很多人奉為經典戰術。 所以很多學生初來乍到, 會把自己做的中國菜分給外國同學,以求得理解。經過實踐證明,這個計策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效果也並不如預期的好。你的老外室友或許會覺得中國菜好吃,感謝你的美意。但是在他們看來,一碼歸一碼,分享美食和同意你常使用廚房並沒有關聯。至於“吃人嘴短,講人情”,他們的腦子裡可沒有這根弦。

另外,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欣賞中國菜,你送的食物也許他會直接拒絕,這時不必覺得受打擊,參照他們對待中藥的態度就可以理解。很多老外認為中醫是巫醫,草根樹葉和各種古怪蟲子怎麼可能治病呢?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笑而過即可。世界的有趣就在於人與人的千差萬別,才能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文明。要不,咱們幹嘛千里迢迢跑到異鄉來開闊眼界呢!記住,包容、承受能力始終是應對文化差異的利器。

Tips:建議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彪悍的姑娘小夥,還是老老實實找個同胞一起居住。雖然會減少說外語的機會,不過初來乍到,有個跟你一樣習慣米飯炒菜的室友,你會覺得日子沒那麼孤單難熬。更何況,如果有心提高自己的語言水準,沒有老外室友什麼的絕對不是問題。

END

課堂上,誰說沒有中國聲音?

課堂上恨不得化身隱形人,全靠死讀書才能拿高分是外界廣為流傳的中國留學生形象——他們保守、順從,但是從來沒有自己旗幟鮮明的觀點。不過,在我的求學階段,這種認知被徹底顛覆。

謝菲爾德大學的政治系在全英排名第三,僅次於劍橋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以它不僅讓英國本土的優秀學生趨之若鶩,連歐盟、美國等地高校的精英也在此同聚一堂。因此,每當政治系在課堂上討論政治話題,氣氛都會異常激烈。可就是在這樣可以稱得上高手如林的環境下,課堂上的中國學生並沒有充當隱形人,而是積極地參與到辯論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課下,在和人力資源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專業的同學交談中,我發現85後中國留學生更加有主見。他們不甘於默默學習,而是在交流中發出中國聲音!

Tips:出國在外,才能真正感受祖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而時刻記得自己代表中國也並不是一句口號。建議每個准留學生在國內的時候,主動關心國事,扎實學習歷史政治知識。只有武裝好自己的見地,完善知識儲備,你才能在遇到上述事情的時候以理服人,在國際舞臺維護祖國和自己的尊嚴!

END

兼職OR聚會?拜託!

打開有些中國留學生的部落格,他們的生活真精彩!各種精彩的聚會聯誼、排得滿滿的購物活動、忙碌充實的旅行日程……可是我需要提醒所有看客,你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片面的留學影像——留學不是出國渡假,有更多的留學生在出國前都有一個“刷盤子”計畫。他們或者是想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或者是想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又或者是想更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但我認為,每個打工的留學生都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想從打工中得到什麼?

打工,即使是兼職,也會佔用你的時間,你是否能夠平衡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如果你的課程壓力很大,需要很多課餘時間去完成學習進度,那麼打工就不是一個好選擇。畢竟,父母大筆金錢投資你來留學,可不是為了讓你專門來刷盤子的。至於那些聚會,我只能說,你可以入鄉隨俗,但不要認為多多益善。

其實自2008年之後,全球經濟危機加重,英國的失業率也是連創新高,留學生想找到一份兼職變得很難。據我觀察,成為志願者或者義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留學期間,我就參加了謝菲爾德週末中心的志願者活動。這個中心是一個教會下屬的慈善組織,主要是用人們捐給教會的善款幫助在謝菲爾德的無家可歸者,每週末為他們提供午餐與專門的場地進行休息娛樂和交流活動。

作為一名國際志願者,從在水吧倒咖啡、分發食物、和無家可歸者聊天,到佈置場地與後續清理,我幾乎參與了每個崗位的工作。因為志願者的主力軍是當地大學生並且人員具有流動性,所以在做志願者期間,我接觸到了來自英國、荷蘭、俄羅斯、奈及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同齡人。我們一起工作聊天,不僅增長了見聞,鍛煉了英文表達能力,並且在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文化。此外,我還會觀察在英國如何組織這樣的活動,相比國內,它們在流程、規則上有什麼不同……這些發現和感悟讓每個參與者都覺得快樂、驚喜、有成就感。

這種慈善組織,特別是教會下屬的相關組織在英國幾乎每一個城市村鎮都有。相比兼職,成為一名志願者的機會更多,時間也更靈活,對於希望在學習之餘深入貼近當地社會的同學也更適合。而當你把愛心奉獻給有需要的人,自己也會感到幸福和價值。這對於在異國他鄉孤獨求學的同學在心理健康建設上也有積極的作用。

Tips:國外大學假期多、時間長,你難道忍心把它們浪費在回國重溫“王子公主的生活”上嗎?要知道當你步入社會之後,將很難再擁有大塊時間來體會一次“GapYear”,那麼還等什麼?數不清的公益組織義工機會在等著你!

1分鐘線上免費評估,會為你尋找到適合的院校~---連結:https://www.wenjuan.in/s/Mf6Rfeb/

會把自己做的中國菜分給外國同學,以求得理解。經過實踐證明,這個計策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效果也並不如預期的好。你的老外室友或許會覺得中國菜好吃,感謝你的美意。但是在他們看來,一碼歸一碼,分享美食和同意你常使用廚房並沒有關聯。至於“吃人嘴短,講人情”,他們的腦子裡可沒有這根弦。

另外,不是所有外國人都欣賞中國菜,你送的食物也許他會直接拒絕,這時不必覺得受打擊,參照他們對待中藥的態度就可以理解。很多老外認為中醫是巫醫,草根樹葉和各種古怪蟲子怎麼可能治病呢?遇到這種情況,大家一笑而過即可。世界的有趣就在於人與人的千差萬別,才能創造出精彩紛呈的文明。要不,咱們幹嘛千里迢迢跑到異鄉來開闊眼界呢!記住,包容、承受能力始終是應對文化差異的利器。

Tips:建議心理承受能力不夠彪悍的姑娘小夥,還是老老實實找個同胞一起居住。雖然會減少說外語的機會,不過初來乍到,有個跟你一樣習慣米飯炒菜的室友,你會覺得日子沒那麼孤單難熬。更何況,如果有心提高自己的語言水準,沒有老外室友什麼的絕對不是問題。

END

課堂上,誰說沒有中國聲音?

課堂上恨不得化身隱形人,全靠死讀書才能拿高分是外界廣為流傳的中國留學生形象——他們保守、順從,但是從來沒有自己旗幟鮮明的觀點。不過,在我的求學階段,這種認知被徹底顛覆。

謝菲爾德大學的政治系在全英排名第三,僅次於劍橋大學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所以它不僅讓英國本土的優秀學生趨之若鶩,連歐盟、美國等地高校的精英也在此同聚一堂。因此,每當政治系在課堂上討論政治話題,氣氛都會異常激烈。可就是在這樣可以稱得上高手如林的環境下,課堂上的中國學生並沒有充當隱形人,而是積極地參與到辯論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課下,在和人力資源管理、國際文化交流等專業的同學交談中,我發現85後中國留學生更加有主見。他們不甘於默默學習,而是在交流中發出中國聲音!

Tips:出國在外,才能真正感受祖國對自己意味著什麼,而時刻記得自己代表中國也並不是一句口號。建議每個准留學生在國內的時候,主動關心國事,扎實學習歷史政治知識。只有武裝好自己的見地,完善知識儲備,你才能在遇到上述事情的時候以理服人,在國際舞臺維護祖國和自己的尊嚴!

END

兼職OR聚會?拜託!

打開有些中國留學生的部落格,他們的生活真精彩!各種精彩的聚會聯誼、排得滿滿的購物活動、忙碌充實的旅行日程……可是我需要提醒所有看客,你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片面的留學影像——留學不是出國渡假,有更多的留學生在出國前都有一個“刷盤子”計畫。他們或者是想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或者是想鍛煉自己的生存能力,又或者是想更深入瞭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但我認為,每個打工的留學生都需要想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想從打工中得到什麼?

打工,即使是兼職,也會佔用你的時間,你是否能夠平衡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如果你的課程壓力很大,需要很多課餘時間去完成學習進度,那麼打工就不是一個好選擇。畢竟,父母大筆金錢投資你來留學,可不是為了讓你專門來刷盤子的。至於那些聚會,我只能說,你可以入鄉隨俗,但不要認為多多益善。

其實自2008年之後,全球經濟危機加重,英國的失業率也是連創新高,留學生想找到一份兼職變得很難。據我觀察,成為志願者或者義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在留學期間,我就參加了謝菲爾德週末中心的志願者活動。這個中心是一個教會下屬的慈善組織,主要是用人們捐給教會的善款幫助在謝菲爾德的無家可歸者,每週末為他們提供午餐與專門的場地進行休息娛樂和交流活動。

作為一名國際志願者,從在水吧倒咖啡、分發食物、和無家可歸者聊天,到佈置場地與後續清理,我幾乎參與了每個崗位的工作。因為志願者的主力軍是當地大學生並且人員具有流動性,所以在做志願者期間,我接觸到了來自英國、荷蘭、俄羅斯、奈及利亞等多個國家的同齡人。我們一起工作聊天,不僅增長了見聞,鍛煉了英文表達能力,並且在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彼此的文化。此外,我還會觀察在英國如何組織這樣的活動,相比國內,它們在流程、規則上有什麼不同……這些發現和感悟讓每個參與者都覺得快樂、驚喜、有成就感。

這種慈善組織,特別是教會下屬的相關組織在英國幾乎每一個城市村鎮都有。相比兼職,成為一名志願者的機會更多,時間也更靈活,對於希望在學習之餘深入貼近當地社會的同學也更適合。而當你把愛心奉獻給有需要的人,自己也會感到幸福和價值。這對於在異國他鄉孤獨求學的同學在心理健康建設上也有積極的作用。

Tips:國外大學假期多、時間長,你難道忍心把它們浪費在回國重溫“王子公主的生活”上嗎?要知道當你步入社會之後,將很難再擁有大塊時間來體會一次“GapYear”,那麼還等什麼?數不清的公益組織義工機會在等著你!

1分鐘線上免費評估,會為你尋找到適合的院校~---連結:https://www.wenjuan.in/s/Mf6Rfeb/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