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洗澡有4個“魔鬼時間”!愛這麼做的你小心了,別沒病找病!

上完班、學完習、運動完, 洗個熱水澡, 洗掉一天的疲憊, 大概是每天最舒服的事了吧?

但事實上, 洗澡雖然舒服, 卻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而洗澡時間的選擇, 其實也關乎健康。 那麼, 哪些時間不適合洗澡, 又有哪些的洗澡雷區要避開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4個洗澡的“魔鬼時間”要避開!

1、運動後

運動完出了一身汗, 很多人覺得此時洗個熱水澡再舒服不過。

但從醫學角度出發去理解, 在劇烈運動後應先休息片刻, 等到人體毛孔恢復到原來狀態才可洗澡, 否則在毛孔完全張開、心率波動比較快的情況下洗澡, 讓身體溫度急速冷卻下來, 有可能導致心臟、腦部供血不足, 甚至引起猝死。

2、飽食或過饑時

飽食後, 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器官, 這時用熱水洗澡會讓血液迴圈加快, 胃腸道的血液就少了。 所以通常建議吃飯半小時後再洗澡。

而另一方面, 如果在饑餓的時候洗澡,

因為熱水環境會讓人很享受, 容易長時間處在浴室中, 最後可能因體力不支出現虛脫。

3、飲酒後

飲酒後, 酒精會抑制肝臟的活動, 影響糖原釋放。 此時血糖濃度會降低, 洗澡極易引發低血糖, 造成暈倒, 甚至休克。

如果喝的酒不多, 最好休息半小時再洗澡;醉酒者則要等酒醒以後。

4、血壓較低的狀態下

畢竟洗澡時的水流溫度比人體的肌膚表面溫度還高, 如果這時人體還處於低血壓狀態下, 用熱水洗澡會使人的血管急速擴張, 人體就會發生虛脫, 如果血壓非常低, 猝死可能性是很大的。

看了這麼多, 可能很多人會說, 自己在上面四個時間洗澡, 也沒發生什麼事啊!

但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最好避開上面這些時間洗澡, 尤其是一個人在家的時候。

那麼除了這些要避開的洗澡時間, 還有哪些要避免的洗澡雷區呢?

5個洗澡“雷區”

1、避免大力搓洗

不少人洗澡很喜歡搓泥, 不把全身搓得通紅, 就總覺得沒洗乾淨。 但搓得太乾淨未必是一件好事。

洗澡時從身上搓出的“泥”,

其實是皮膚表面的角質層, 主要成分為皮屑、汗、油脂等, 即便每天洗澡, 還是會不斷生成, 這屬於皮膚正常的新陳代謝。

洗澡時適當搓洗即可, 如果搓洗過度, 皮膚的保護層會受損, 容易引起皮膚敏感。

2、避免水溫過高或過低

洗澡時要注意水溫恰當,

冬天不能盲目追求水溫高, 夏天也不要貪涼。

最適合人體洗澡的水溫應不超49℃, 嬰幼兒則保持在38~40℃就好。

3、避免洗澡時間過長

洗澡雖然舒服, 也要控制好時間, 否則“享受”就變成“難受”了。 如果泡上一兩個小時的澡, 不但對身體沒好處, 還可能誘發缺氧、休克。

每次洗澡, 淋浴只需10-15分鐘即可, 泡澡不宜超過20分鐘。 尤其是有高血壓、心臟病的人, 更需縮短洗澡時間。

4、月子期間、生理期避免盆浴

首先要提醒大家, 坐月子期間也是能洗澡的, 產婦儘量不要因為一些老舊的習俗而堅持不洗澡, 因為產後惡露排出, 如果不長時間不洗澡、不清潔身體可能會導致細菌滋生, 從而影響產婦身體健康。

但要注意的是, 生理期、月子期女性身體比較虛弱, 更易感染細菌,可能導致盆腔炎,不宜盆浴,最好淋浴。

另外還要注意保暖,洗完澡馬上擦乾身體和頭髮,避免感冒。

更易感染細菌,可能導致盆腔炎,不宜盆浴,最好淋浴。

另外還要注意保暖,洗完澡馬上擦乾身體和頭髮,避免感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