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做一個旅者,而非遊客

曾經讀到過這樣一篇文章《旅行是不會把你變成一個更有趣的人的》。 的確, 在我國人均GDP已超過7000美元的時代, 踏上一次說走就走的旅程, 對很多人來講都不是一件難事, 以至於大小假期一到, 大家都紛紛擠上飛往世界各地的飛機, 匆忙地為自己收集各國簽證印章, 在朋友圈發佈各地美食美景。 那麼, 在旅行歸來後, 心情放鬆了嗎?視野開闊了嗎?經驗增長了嗎?心智成熟了嗎?發現內心中真實的自己了嗎?

坦白地說, 我曾經也是一個不能免俗的“遊客”, 非常執著於“到此一遊”。 對於沒有去過的城市, 熱門的景點, 新鮮的美食都欲罷不能, 跟在導遊屁股後面忙不迭地拍照留念。 然而旅行回來, 如果不去翻看照片, 甚至想不起來都看到過什麼。 直到有一次, 我買了一張機票, 來到一座陌生的城市, 開始一場完全沒有日程表的行走, 才發現旅行竟然可以那麼自由,

那麼隨性, 遇到那麼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至今想到那次旅行, 所到之處的畫面仍歷歷在目, 栩栩如生。 才明白:有時候我們出門帶了錢, 卻沒有帶心;軀體在行走, 心卻沒有行走。 其實, 旅行, 不在於你去到的地方有什麼, 而在於你能感受到什麼。 只有用心去感受到的東西才能內化為你的見識, 讓你成為一個豐富而有趣的人。

於是, 我試去做一個旅者, 而非遊客:忘掉攻略, 心才能開始行走

互聯網的便捷讓我們在去到一個地方之前, 就能很輕鬆地收集到各種攻略。 然而這就像劇透一樣, 剝奪了人探索未知的樂趣。 所以除非是和朋友一起出行, 不得不事先安排行程單, 一個人的時候, 我不會去做太具體的計畫。 我也會事先流覽一下攻略, 在一個城市圈定幾處想去看的景點, 但不會在意攻略中的具體內容和評價, 因為每個人的視角不同, 感受也自然不同。 我也不會讓自己匆忙於從一個景點趕去下個景點, 在哪裡停留多久, 完全取決於有什麼樣的發現。

記得我到蘇州遊覽拙政園的時候, 在門口遇見一對年輕的男女剛逛完園子出來, 我便問他們, 逛這個園子需要多久?他們說, “沒啥可看的, 我們半個小時就轉出來了”。 結果我進去兩個小時還不捨得出來, 喜歡得不行。 因為那時是冬天, 心裡暗暗決定一定要換個季節再來。

喜歡它不僅僅因為花圃、竹叢、亭台, 還因為各處奇木、山石, 書閣裡面的精巧擺件和書畫作品。 行走在亭榭樓臺之間, 感覺自己已然穿越成一個古代女子, 行走在自家花園裡, 完全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全情投入, 做個好奇的傻孩子

玩得投入這一點, 是向老爸老媽學的。 那一年帶著爸媽和單位同事一起去三亞, 當我和同事們忙著在刻有“天涯”、“海角”的石頭旁拍照的時候, 爸媽沿著海灘悠然地散步。 等我們拍完照跑過去找他們, 發現他倆正在一處人跡稀少的海灘上專心致志地挖沙子, 見到我們過來, 露出童真的笑容, 舉起手中的袋子說:“看, 這是小螃蟹, 這是小蝦, 這是海星, 這是海螺……”那種簡單、滿足的笑容, 讓我感到他們才是最會享受生活的人。

在旅途中,我們永遠只會記住那些我們用心投入過的場景:在樹林裡喂過的一隻松鼠,在篝火旁縱情的舞蹈,費盡氣力才登上的一座山峰,全神貫注地欣賞過的一個畫面。就像在人生歷程中,我們只會記得那不計得失,投入真心去愛過的人。

放下自己,才能看到世界

旅行本身並不能讓人成長。如果你是怎樣的,你就帶著怎樣的視角去看世界,這樣看回來的,仍然還是你自己。太滿的自己是吸收不到任何東西的,帶著評判、挑剔的眼光去看異域,更是不會有任何收穫。只有放空自己,帶著好奇心去行走,才能讓我們從“看”到“看見”。

旅行的意義,是讓我們走出每天慣性生活的小圈子,去看看世界,聽聽別人的故事,讓自己變得渺小,讓煩惱變得渺小。

還記得在南京靈穀寺門前喂貓的時候,邂逅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說每天都要來爬一次靈穀塔。對,沒錯,是每天!要爬上66米高的靈穀塔。他一路走一路跟我講,這座塔的歷史,南京的歷史,自己小時候的事。在他的臉上,我看到歲月的痕跡,和這座城市歷史的烙印,感到這樣的邂逅無比珍貴,這樣的對話無比珍貴。

拍照,不能捨棄的動作

照片,就是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因此同樣的景色,在不同人的鏡頭下也會不同。雖然用心品味過的畫面會印刻在腦海,但我仍不舍放下手中的相機。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拍了很多照片回來,卻不願意花心思整理。其實,把照片整理出來,配上文字,發到在外APP上,回顧每到一處的所思所感,就是二次旅行,豈不是賺了!這樣的禮物送給父母,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經歷旅行,也是讓父母理解我們的最好溝通。

上當,那是在所難免的

外出旅行,安全和防騙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這也是那些攻略最值得查閱的地方。雖然很多遊記裡記載的當地人總是熱情好客的,但這個世界並不都是充滿了善意,“壞人”也隨處可見。比如在洛杉磯,當地的友人就告訴我們,去星光大道千萬不要和那些打扮成電影人物的蜘蛛俠、超人等合影,也不要接受“免費”贈送的CD,那些都是騙錢的陷阱。發達國家的主要景點尚且如此,到達一些偏遠地方,我遇上的上當受騙的事情更是不勝枚舉。不過這些絲毫不會影響我看風景的心情。

出門在外,人不可能買的每一件東西都划算,住的每一個酒店都經濟實惠,走的每一條線路都充滿驚喜。偶爾搭錯車,迷了路,看了一場索然無味的表演,遇見不可理喻的人,只要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一點兒小的經濟損失,都不必放在心上。有時候,正是這種當時看起來不太愉快的經歷,反而成為日後的談資,豐富了自己的閱歷。

旅行開始變得淡定從容的標誌,是沒有了“必須”二字。沒有必須去到的地方,沒有必須拍照的景點,沒有必須吃到的東西,沒有必須的住宿條件,從五星級酒店,到青年旅社和質樸的民宿都ok,甚至沒有必須一起行走的人。

總之,我們不是為了在地圖上蓋滿腳印而行走,而是為了讓心靈上路,真正的體會到一些宅在家裡體會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們並不是去旅行,而是去不同的地方生活。

不旅行,去生活。

雪鄉賞雪、西藏朝拜諮詢報名中,想旅遊的朋友點擊這裡

在旅途中,我們永遠只會記住那些我們用心投入過的場景:在樹林裡喂過的一隻松鼠,在篝火旁縱情的舞蹈,費盡氣力才登上的一座山峰,全神貫注地欣賞過的一個畫面。就像在人生歷程中,我們只會記得那不計得失,投入真心去愛過的人。

放下自己,才能看到世界

旅行本身並不能讓人成長。如果你是怎樣的,你就帶著怎樣的視角去看世界,這樣看回來的,仍然還是你自己。太滿的自己是吸收不到任何東西的,帶著評判、挑剔的眼光去看異域,更是不會有任何收穫。只有放空自己,帶著好奇心去行走,才能讓我們從“看”到“看見”。

旅行的意義,是讓我們走出每天慣性生活的小圈子,去看看世界,聽聽別人的故事,讓自己變得渺小,讓煩惱變得渺小。

還記得在南京靈穀寺門前喂貓的時候,邂逅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說每天都要來爬一次靈穀塔。對,沒錯,是每天!要爬上66米高的靈穀塔。他一路走一路跟我講,這座塔的歷史,南京的歷史,自己小時候的事。在他的臉上,我看到歲月的痕跡,和這座城市歷史的烙印,感到這樣的邂逅無比珍貴,這樣的對話無比珍貴。

拍照,不能捨棄的動作

照片,就是每個人看世界的眼光。因此同樣的景色,在不同人的鏡頭下也會不同。雖然用心品味過的畫面會印刻在腦海,但我仍不舍放下手中的相機。遺憾的是,我們往往拍了很多照片回來,卻不願意花心思整理。其實,把照片整理出來,配上文字,發到在外APP上,回顧每到一處的所思所感,就是二次旅行,豈不是賺了!這樣的禮物送給父母,讓他們也和我們一樣經歷旅行,也是讓父母理解我們的最好溝通。

上當,那是在所難免的

外出旅行,安全和防騙還是非常值得注意的。這也是那些攻略最值得查閱的地方。雖然很多遊記裡記載的當地人總是熱情好客的,但這個世界並不都是充滿了善意,“壞人”也隨處可見。比如在洛杉磯,當地的友人就告訴我們,去星光大道千萬不要和那些打扮成電影人物的蜘蛛俠、超人等合影,也不要接受“免費”贈送的CD,那些都是騙錢的陷阱。發達國家的主要景點尚且如此,到達一些偏遠地方,我遇上的上當受騙的事情更是不勝枚舉。不過這些絲毫不會影響我看風景的心情。

出門在外,人不可能買的每一件東西都划算,住的每一個酒店都經濟實惠,走的每一條線路都充滿驚喜。偶爾搭錯車,迷了路,看了一場索然無味的表演,遇見不可理喻的人,只要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一點兒小的經濟損失,都不必放在心上。有時候,正是這種當時看起來不太愉快的經歷,反而成為日後的談資,豐富了自己的閱歷。

旅行開始變得淡定從容的標誌,是沒有了“必須”二字。沒有必須去到的地方,沒有必須拍照的景點,沒有必須吃到的東西,沒有必須的住宿條件,從五星級酒店,到青年旅社和質樸的民宿都ok,甚至沒有必須一起行走的人。

總之,我們不是為了在地圖上蓋滿腳印而行走,而是為了讓心靈上路,真正的體會到一些宅在家裡體會不到的事情。所以我們並不是去旅行,而是去不同的地方生活。

不旅行,去生活。

雪鄉賞雪、西藏朝拜諮詢報名中,想旅遊的朋友點擊這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