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為何農村的攀比之風愈演愈烈!

看江浙一帶的農村有多富裕?為何農村的攀比之風愈演愈烈!我是來自(據說是)浙江省最富有的區縣——杭州市蕭山區的XX。

蕭山區是杭州市的一個土豪區,

根據字面意思, 就是比杭州市主城區有錢, 但是普遍審美沒有杭州市民洋氣的這麼一個區。 (這點要承認)

我老家處於老城區的邊緣, 那一帶現在的風氣, 攀比之風盛行, 浮誇之氣日益嚴重。

比如說買車, 畢業了家長就要準備給孩子買車了,

在他們看來, 這是家長對孩子的責任, 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孩子畢業了家裡買不起車, 是要被周圍的人笑話的。 即使不豪的人, 也普遍是這樣的心態。 比如, 我跟我媽說, 我會努力, 自己賺錢買車, 你們不要操心, 她是完全當我開玩笑來的。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這樣,

反正在我們這裡, 高考完的暑假, 大多數同學都會去考駕照。 而我那時貪玩, 並且覺得靠自己努力買到車還有點遙遠, 所以浪費了好幾個暑假, 一直沒有去學車, 直到去年暑假才剛考完科二(後悔)。

然後我發現我的發小們......家裡都給買車了。

作為一個北漂, 我一開始很不能理解這種啃老的行為。 明明大家都還沒開始賺錢, 或者剛開始賺錢, 居然就買一輛幾十萬的車!不可思議啊!WHY?!正常的路線不就是自己努力賺錢攢錢再買車的嗎, 怎麼一下子是這種風氣了, 世風日下世風日下啊!我義憤填膺地去跟我媽說我的觀點, 結果她說:

“那不然呢?沒有車你怎麼去上班?”

“有公車啊!有地鐵啊!再不然打車也行啊!”

“都工作了還坐公交去上班?要被人笑話的。 ”

“剛工作沒錢很正常啊, 才畢業, 拿著四五千工資, 就開著一輛賓士去上班, 這才是不正常的吧?!”

“胡說!大人要有大人的樣子。 ”

“那咱家也沒錢買車啊!就算我今天考出了駕照, 買車也是好幾年後的事了啊!”

“誰說咱家沒錢買車?你要是今天考出駕照,

我明天就能給你買車!”

“咱家真的買得起車?!”

“雖然買不起賓士, 但是十幾二十萬的總是買得起的, 總不會讓你太難看的。 ”

“你買得起車還這麼窮養著我?還不如多給我點生活費!”

“窮著養才能給你買更好的車啊。 ”

......

這就是我媽的邏輯, 也是她們周圍那一群家長們的邏輯。

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我被逼著去學了車。我經常幻想這樣一個場景:我在公車站等車的時候,我的發小/初高中同學就開著車從我面前駛過,然後他們嘴裡嘟囔一句“這不那誰誰嘛,怎麼還在坐公交”。想想也確實有點沒面子。

然後再來說說房子。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房子都是自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在高鐵上,鄰座一個東北漢子,看著杭州農村的那些四五層高的小洋房,不停地發出驚歎:

臥槽!這些房子,真氣派!

我當時心裡還嘲笑他沒見過世面。後來高鐵路過北方的平房,我才驚覺:原來不是所有農村的房子都是四五層高的啊,原來北方的農村真的跟電視裡演的一樣,只有個一層的平房。

那一刻覺得自己井底之蛙了。

說實話,作為一個現代的90後,我是不理解農村的自建房為什麼要造那麼高的。比如我老家,三口之家,住個一層就夠了,其他幾層全空著,就算有三代同堂,各占一層,那三層也就夠了啊,造那麼高的樓幹什麼?不是浪費空間嗎?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媽(我們老家的房子目前正在由四層變為五層):

“媽,我們家才三個人,那造個一層平房不就夠住了嗎?就算為了面子,多造一層,那也用不著蓋這麼高的樓啊!你說呢!”

“小畜生!說什麼胡話!你看我們周圍有誰家住兩層樓的?別人一個勁往上造,你倒好,想降低,你面子還要不要了。”

“可是這種面子沒意義的,不能當飯吃的啊,你看你用造樓的錢,給自己買張更舒服的床,買幾件更漂亮的衣服,也給我換只手機什麼的,不是更好嘛!日子是過給自己的,面子只能給別人看的呀。”

每當這時,我媽就露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我:“我怎麼有你這麼不要好的兒子,就想著吃飯睡覺穿衣服玩手機!"

“那吃飯睡覺還不重要嗎?人生奮鬥的大半意義不就在於提高這兩件事的品質上嗎?”

我媽於是徹底無語。

此外,江浙地區農村的高樓,雖然高度氣派,但是用心裝修的一般只有一兩層,其它樓層只是簡單地貼了瓷磚、抹了牆面,或者乾脆就是水泥抹平。如果地理位置好的話,這些樓層可以出租,但是地理位置不好的話,這些當初花了大力氣建造的樓層,就會一直這麼空蕩蕩地閒置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江浙一帶農村的富有,其實可以看做是大家好勝心強的體現,家家戶戶都互相認識,便於形成這種攀比之風,都在比誰家開的車好,誰家的樓更高更氣派。但是在城市裡,大家一般都住社區,可能對門鄰居都不怎麼接觸,更別說跟對方比什麼車房了。攀比這種事,總是發生在認識的人之間的。城市社區的這種設置,不利於攀比之風的形成,這點在我看來特別好。

另外,農村的這種攀比,也跟大家的眼界有關。比如我媽,根本不懂投資是什麼,也不知道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有多可怕,她覺得把錢存銀行才是最安穩的。我家這次翻高樓的預算夠付城市近郊一套房的首付了,而且杭州現在發展得還不錯,我覺得與其孤注一擲去博一個面子和不確定的拆遷,還不如先在城裡買套房,這樣城裡有套房,農村的房子可以等拆遷,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是我媽是不懂這些的。她甚至覺得,既然買房,那必須要全款一次付清,一點點地還貸款,對她來說簡直是折磨。

也是她們周圍那一群家長們的邏輯。

在這樣的邏輯之下,我被逼著去學了車。我經常幻想這樣一個場景:我在公車站等車的時候,我的發小/初高中同學就開著車從我面前駛過,然後他們嘴裡嘟囔一句“這不那誰誰嘛,怎麼還在坐公交”。想想也確實有點沒面子。

然後再來說說房子。

大家都知道,農村的房子都是自建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在高鐵上,鄰座一個東北漢子,看著杭州農村的那些四五層高的小洋房,不停地發出驚歎:

臥槽!這些房子,真氣派!

我當時心裡還嘲笑他沒見過世面。後來高鐵路過北方的平房,我才驚覺:原來不是所有農村的房子都是四五層高的啊,原來北方的農村真的跟電視裡演的一樣,只有個一層的平房。

那一刻覺得自己井底之蛙了。

說實話,作為一個現代的90後,我是不理解農村的自建房為什麼要造那麼高的。比如我老家,三口之家,住個一層就夠了,其他幾層全空著,就算有三代同堂,各占一層,那三層也就夠了啊,造那麼高的樓幹什麼?不是浪費空間嗎?

這個問題我也問過我媽(我們老家的房子目前正在由四層變為五層):

“媽,我們家才三個人,那造個一層平房不就夠住了嗎?就算為了面子,多造一層,那也用不著蓋這麼高的樓啊!你說呢!”

“小畜生!說什麼胡話!你看我們周圍有誰家住兩層樓的?別人一個勁往上造,你倒好,想降低,你面子還要不要了。”

“可是這種面子沒意義的,不能當飯吃的啊,你看你用造樓的錢,給自己買張更舒服的床,買幾件更漂亮的衣服,也給我換只手機什麼的,不是更好嘛!日子是過給自己的,面子只能給別人看的呀。”

每當這時,我媽就露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看著我:“我怎麼有你這麼不要好的兒子,就想著吃飯睡覺穿衣服玩手機!"

“那吃飯睡覺還不重要嗎?人生奮鬥的大半意義不就在於提高這兩件事的品質上嗎?”

我媽於是徹底無語。

此外,江浙地區農村的高樓,雖然高度氣派,但是用心裝修的一般只有一兩層,其它樓層只是簡單地貼了瓷磚、抹了牆面,或者乾脆就是水泥抹平。如果地理位置好的話,這些樓層可以出租,但是地理位置不好的話,這些當初花了大力氣建造的樓層,就會一直這麼空蕩蕩地閒置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江浙一帶農村的富有,其實可以看做是大家好勝心強的體現,家家戶戶都互相認識,便於形成這種攀比之風,都在比誰家開的車好,誰家的樓更高更氣派。但是在城市裡,大家一般都住社區,可能對門鄰居都不怎麼接觸,更別說跟對方比什麼車房了。攀比這種事,總是發生在認識的人之間的。城市社區的這種設置,不利於攀比之風的形成,這點在我看來特別好。

另外,農村的這種攀比,也跟大家的眼界有關。比如我媽,根本不懂投資是什麼,也不知道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有多可怕,她覺得把錢存銀行才是最安穩的。我家這次翻高樓的預算夠付城市近郊一套房的首付了,而且杭州現在發展得還不錯,我覺得與其孤注一擲去博一個面子和不確定的拆遷,還不如先在城裡買套房,這樣城裡有套房,農村的房子可以等拆遷,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是我媽是不懂這些的。她甚至覺得,既然買房,那必須要全款一次付清,一點點地還貸款,對她來說簡直是折磨。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