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卿講述朗讀者幕後 招商籌建難要學會低下習慣了高昂的頭

今年第一季度, 文化類綜藝節目集體走紅, 而其中最紅者莫過於董卿擔任製片人的《朗讀者》。 但打造這樣一個文化爆款並不容易, 4月7日, 董卿在國家廣電局總局例會上向全國廣電同行介紹經驗, 形容籌備之難時稱:“一個念頭在腦中, 兩頁策劃在手上, 三個散兵起步, 四處磕頭化緣”。

董卿 倪萍

弘揚優秀文化 責無旁貸

節目火了之後, 董卿接受了許多媒體的採訪, 很多記者會問同一個問題:“你怎麼會想到做這樣一個節目?”

對此, 董卿以自己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採訪為例:“單霽翔院長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他說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另外四座博物館分別是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 你看這五個博物館所在的國家, 正好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這說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博物館,

還當不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當然他最後一句話有些玩笑的意思, 但細細去體會, 真的有道理。 一個國家的自信最終是文化的自信, 文化是更加持久、更加基本、更深層的力量。 作為國家媒體, 弘揚和傳播優秀文化, 責無旁貸。 ”

斯琴高娃

要學會低下

那已經習慣了高昂的頭

話雖如此, 在娛樂真人秀的擠壓下, 文化類節目招商並不容易。 董卿形容, 當初籌建《朗讀者》之難是“一個念頭在腦中, 兩頁策劃在手上, 三個散兵起步, 四處磕頭化緣”, 為此她和同事調侃“現在明白了吧, 做製作人要學會低下你那已經習慣了高昂起來的頭。 ”

除了錢, 真正困難的還是“怎麼樣讓文化節目引發大多數人的參與和共鳴。 ”為此, 董卿和模式研發者以及國內的眾多學者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朗讀者》誰來讀?讀什麼?怎麼讀?”最後大家形成的共識是, 朗讀者的情感、所要朗讀的文本的寫作者的思想、聽節目看節目的觀眾情感, 這三種元素要和諧凝結,

一定要凝結起來。

所以, 觀眾看到:麥家很糾結地講述完他和他父親、他和他兒子這兩代父子之間掙扎的故事之後, 再來讀他寫給兒子的一封信;許淵沖老先生, 他講一個人一輩子重要的不是活過了多少日子, 而是記住了多少日子, 之後再來讀林徽因;得了罕見疾病的“企鵝人”夫婦, 依然樂觀、依然相愛、依然行走在路上, 這樣一對年輕人講完他們的故事之後, 再來讀同樣一直在路上的三毛……這個時候, 文字的魅力就產生了疊加效應, 充滿了感染力。

董卿 倪萍

曾經被許淵沖拒之門外

朗讀者第一個火起來的人物是96歲的翻譯家許淵沖先生。 董卿坦言, 在第一期推出這樣一位“高冷”的人物當時確實有顧慮, “96歲的翻譯家, 翻譯的是什麼?唐詩宋詞莎士比亞。 他一切的標籤都是高大上的, 都距我們很遠。 但做了兩次採訪後, 我們發現這許先生是一位特別單純樸素、特別豐富而有趣的人。 所以我們決定:這樣的朗讀者要放在第一期。 要讓觀眾知道, 這個節目做的是什麼。 ”

有趣的是, 正因為老先生至情至性,沒少讓導演吃苦頭。董卿介紹,“第一次約許老先生的錄製時間是在2016年的夏天,後來不得不推遲。第二次確定的錄製時間是2016年的冬天,又沒錄成。第三次,2017年1月終於真的要開始錄製了,再去請他,老爺子不搭理我們了,他覺得我們是騙子、沒信用,完全把我們拒之門外。導演團隊只能今天抱著果籃站在人家門口,明天抱著鮮花站在人家門口,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節目播出第二天,許老爺子的譯著就直接沖上了當當網的熱搜。他告訴我們,他家的電話成了24小時熱線,為什麼是24小時,因為他有很多學生、親朋好友在國外。媒體蜂擁而至要採訪他,老人家的回應特別可愛:‘我在《朗讀者》裡面表現完美,不會接受任何採訪。’”

汪明荃 羅家英

不要低估“年輕人”

“我記得李宗盛有一次聊天的時候很憤怒,他抨擊一些流行樂團的創作只限於口水,他說如果你只給聽眾吃豬食,那時間久了他們就成豬了。就像許淵沖先生,96歲的老先生,很多熱愛他的年輕觀眾可能只有26歲,有差距嗎?當然有,這當中隔著70年呢,一定是有年齡差距的。那我們要做什麼,媒體人要做的就是在年齡差距之外,找到認知的統一。”

董卿

“我們不是只靠吃米活著”

經驗分享最後,董卿以作家畢飛宇的錄製為例講述《朗讀者》對於細節的認真,“那次錄到淩晨兩點多,但效果一直不滿意,因為燈光我覺得太過花哨。畢飛宇讀的是自己獲茅盾文學獎的《推拿》中的一個片斷,獻給他的父親,他父親雙目失明恰巧是在他寫完《推拿》後。這個世界上會有這樣的事情?他寫《推拿》寫的是盲人的故事,他這部書寫完兩天后,他的父親眼睛完全看不見了。他在節目現場把這段朗讀獻給他的父親。所以我說要調整燈光,要和他的內心、情感、朗讀更匹配。燈光調了很長時間,到淩晨兩點多,大家覺得很過意不去,但畢飛宇沒有絲毫怨言,興致勃勃。結束之後他給我發了一條短信:我在歐洲讀過,在美國讀過,在印度讀過,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朗讀。我們一定要讓中國的觀眾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頓飯,是耳朵飯。”

“我特別感動,他的這句話也讓我想到了我很喜愛的巴金先生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是只靠吃米活著。’如果所有媒體人的工作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所有的堅持努力和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朗讀者》的三點啟發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總結點評了《朗讀者》給電視人的三點啟發——模式、情懷、主持人內功。

第一個關鍵字是“模式”。“《朗讀者》通過模式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個節目不只是讀書節目,先是講述人生故事,故事講到了情感的高潮點之後,才來用文藝作品抒發當事人的情懷。這個節目不是不講究朗讀者的朗讀技巧,而是更講究參與者的真情實感。”

第二個關鍵字是“情懷”。“很多做節目的人一開始想到的就是經濟收入,沒有經濟收入,再好的想法都會放棄,但做文化節目首先要有情懷。《見字如面》第一季節目是裸奔的,其實董卿的《朗讀者》也同樣,有商業贊助和廣告收入,但是很艱難。聽說有商家想要在這個節目上投廣告,但董卿認為那個產品和這個節目不匹配,就果斷拒絕了。”

第三個關鍵字是“主持人內功”。“董卿說有每天閱讀的習慣,每天睡覺前大概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是多年保持的一個習慣。她的手機、iPad是不拿進臥室的。我覺得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是她日積月累後能夠爆發的基礎。主持人要想主持好節目,要想體現出獨特的氣質,離不開內在的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詩書,想裝出來是不可能的。”(

正因為老先生至情至性,沒少讓導演吃苦頭。董卿介紹,“第一次約許老先生的錄製時間是在2016年的夏天,後來不得不推遲。第二次確定的錄製時間是2016年的冬天,又沒錄成。第三次,2017年1月終於真的要開始錄製了,再去請他,老爺子不搭理我們了,他覺得我們是騙子、沒信用,完全把我們拒之門外。導演團隊只能今天抱著果籃站在人家門口,明天抱著鮮花站在人家門口,終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節目播出第二天,許老爺子的譯著就直接沖上了當當網的熱搜。他告訴我們,他家的電話成了24小時熱線,為什麼是24小時,因為他有很多學生、親朋好友在國外。媒體蜂擁而至要採訪他,老人家的回應特別可愛:‘我在《朗讀者》裡面表現完美,不會接受任何採訪。’”

汪明荃 羅家英

不要低估“年輕人”

“我記得李宗盛有一次聊天的時候很憤怒,他抨擊一些流行樂團的創作只限於口水,他說如果你只給聽眾吃豬食,那時間久了他們就成豬了。就像許淵沖先生,96歲的老先生,很多熱愛他的年輕觀眾可能只有26歲,有差距嗎?當然有,這當中隔著70年呢,一定是有年齡差距的。那我們要做什麼,媒體人要做的就是在年齡差距之外,找到認知的統一。”

董卿

“我們不是只靠吃米活著”

經驗分享最後,董卿以作家畢飛宇的錄製為例講述《朗讀者》對於細節的認真,“那次錄到淩晨兩點多,但效果一直不滿意,因為燈光我覺得太過花哨。畢飛宇讀的是自己獲茅盾文學獎的《推拿》中的一個片斷,獻給他的父親,他父親雙目失明恰巧是在他寫完《推拿》後。這個世界上會有這樣的事情?他寫《推拿》寫的是盲人的故事,他這部書寫完兩天后,他的父親眼睛完全看不見了。他在節目現場把這段朗讀獻給他的父親。所以我說要調整燈光,要和他的內心、情感、朗讀更匹配。燈光調了很長時間,到淩晨兩點多,大家覺得很過意不去,但畢飛宇沒有絲毫怨言,興致勃勃。結束之後他給我發了一條短信:我在歐洲讀過,在美國讀過,在印度讀過,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朗讀。我們一定要讓中國的觀眾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頓飯,是耳朵飯。”

“我特別感動,他的這句話也讓我想到了我很喜愛的巴金先生說的一句話:‘我們不是只靠吃米活著。’如果所有媒體人的工作能夠讓更多人意識到這一點,那麼我們所有的堅持努力和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朗讀者》的三點啟發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總結點評了《朗讀者》給電視人的三點啟發——模式、情懷、主持人內功。

第一個關鍵字是“模式”。“《朗讀者》通過模式解決了一個問題——這個節目不只是讀書節目,先是講述人生故事,故事講到了情感的高潮點之後,才來用文藝作品抒發當事人的情懷。這個節目不是不講究朗讀者的朗讀技巧,而是更講究參與者的真情實感。”

第二個關鍵字是“情懷”。“很多做節目的人一開始想到的就是經濟收入,沒有經濟收入,再好的想法都會放棄,但做文化節目首先要有情懷。《見字如面》第一季節目是裸奔的,其實董卿的《朗讀者》也同樣,有商業贊助和廣告收入,但是很艱難。聽說有商家想要在這個節目上投廣告,但董卿認為那個產品和這個節目不匹配,就果斷拒絕了。”

第三個關鍵字是“主持人內功”。“董卿說有每天閱讀的習慣,每天睡覺前大概有一小時的讀書時間,是多年保持的一個習慣。她的手機、iPad是不拿進臥室的。我覺得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是她日積月累後能夠爆發的基礎。主持人要想主持好節目,要想體現出獨特的氣質,離不開內在的修養。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詩書,想裝出來是不可能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