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愛心,不該被如此消費

近日, 朋友圈裡最熱鬧的當屬瘋狂刷屏的“一元助TA改變命運”活動。 一個個舉著“謝謝和我同一天生日的您”圖片的孩子, 讓我們在相信冥冥之中莫大緣分的同時, 也毫不猶豫地捐助了這些“和我同一天生日”的孩子。

方便快捷的捐款連結, 微不足道的一元數額, 再加上人們對於社會溫情的普遍渴求, 短短時間之內, 該捐款連結引起數百萬次轉發, 盛極一時。

然而, 助人為樂的和諧景象並未持續多久, 很快, 便有網友曬出截圖, 公開質疑“一元助TA改變命運”活動的真實性。 才七歲就已經會寫草書連筆字的男孩, 很貧困但是卻買得起電子錶的尖子生, 穿著羽絨服洗衣服卻連袖子都不卷的好孩子, 同一個孩子卻有著不同日期生日的圖片……在這一個個令人震驚的細節面前, 我們又一次隱約地感覺到自己的愛心正在被消費。

據瞭解, “一元助TA改變命運”是分貝籌為貧困山區孩子們設計的線上創意籌款互動活動。

而分貝籌是由“零分貝”互聯網扶貧對接平臺和深圳市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聯合推出的微信公眾號應用產品。

針對這一事件的最新消息是, 深圳市民政局對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立案調查, 民政部也發文稱該活動違反《慈善法》,愛佑未來基金會回應稱, 捐款者可申請退款。

贈人玫瑰, 手留餘香。 做慈善是值得提倡的事情, 但切不可忘記初心, 不能以慈善的名義, 跨越誠信的底線。 更不可為了達到傳播效果而不擇手段。

“同一天生日”發起之初, 憑藉公眾的好奇心和同情心, 吸引了一大批人的眼球, 線民在捐款後主動轉發, 還點贊這個創意, 短短兩天時間就捐款250多萬元。 從這個角度來說, 這確實是網路募捐的一次成功案例。

然而, 慈善不是商業策劃, 更不是傳播作秀, 堅持法律法規, 是基本底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二十三條明確規定, “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 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一或者指定的慈善資訊平臺發佈募捐資訊”。

“同一天生日”項目所選平臺為“分貝籌”微信服務號, 帳號主體是北京零分貝科技有限公司, 很明顯並不屬於民政部指定的12家互聯網公開募捐資訊發佈平臺。

活動發起方之一的深圳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 是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與愛佑慈善基金會理事長王兵共同發起, 在深圳註冊成立的公募基金會。

作為一家專業的慈善組織, 愛佑未來慈善基金會居然罔顧法規, 讓一個不具備資質的平臺發起募捐, 難怪有法律人士評, “犯這麼低級的錯誤, 也著實讓人匪夷所思。 ”

而“分貝籌”創始人王立的回應, 也多少顯得蒼白無力。 先是稱“內部測試, 還沒正式上線”, 隨後又表示“只有6個孩子資訊有誤”。

網友立即站出來反駁, 貼出了19張有誤照片, 並表示“資訊錯誤的肯定不止這些。 ”

隨後, 分貝籌還被曝光, 其實行的“一對一長期捐”, 實際卻是“多對一無限捐”。 前後矛盾、漏洞百出的受助者資訊, 反襯的正是慈善初心的遺忘和隨意。 分貝籌的活動搞得越是風風火火, 那麼被傷害的捐款人也就更多。更可怕的是,它不僅僅讓捐款人寒心,更讓整個社會對於“互聯網+慈善”的模式產生巨大懷疑,這一次次的愛心募捐,已經讓人無法分辨真假,隨之帶來的只能是全社會的冷漠對待。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作為此次募捐的發起人,分貝籌理應及時公開收集資訊的程式,回應公眾關切,及時撤回測試階段的無效募捐行為,返還民眾因資訊誤導的捐款。

不要以為做慈善初衷是好的,未謀取私利就可以推卸責任。做好事更不能不擇手段,失去誠信的慈善,欺騙了奉獻愛心的民眾,損害的卻是整個慈善事業。

進入新時代,“人人公益、隨手公益、互聯網公益”已成為引領社會向上行善的新潮流。面對社會廣泛參與的愛心行動,組織者更應謹慎為之,募捐程式化、專業化,才能守護愛心。別讓愛心涼了,別讓善意滅了。愛心傳播越遠,募捐者的責任越大。

那麼被傷害的捐款人也就更多。更可怕的是,它不僅僅讓捐款人寒心,更讓整個社會對於“互聯網+慈善”的模式產生巨大懷疑,這一次次的愛心募捐,已經讓人無法分辨真假,隨之帶來的只能是全社會的冷漠對待。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作為此次募捐的發起人,分貝籌理應及時公開收集資訊的程式,回應公眾關切,及時撤回測試階段的無效募捐行為,返還民眾因資訊誤導的捐款。

不要以為做慈善初衷是好的,未謀取私利就可以推卸責任。做好事更不能不擇手段,失去誠信的慈善,欺騙了奉獻愛心的民眾,損害的卻是整個慈善事業。

進入新時代,“人人公益、隨手公益、互聯網公益”已成為引領社會向上行善的新潮流。面對社會廣泛參與的愛心行動,組織者更應謹慎為之,募捐程式化、專業化,才能守護愛心。別讓愛心涼了,別讓善意滅了。愛心傳播越遠,募捐者的責任越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