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15位交大老教授的信,習總書記作指示啦|小布專訪之二:潘季

近日, 西安交通大學15位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 彙報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體會和弘揚奉獻報國精神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收到來信後, 作出重要指示——

向當年回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交大老同志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祝大家健康長壽、晚年幸福。 也希望西安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 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今天

小布為大家奉上第二位教授的專訪

——潘季教授

作為一名老交大人, 1956年, 潘老隨校西遷,任電機系教授, 1985年初至1996年底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再見了, 上海, 再見了, 媽媽, 不要悲傷, 勝利的星會照耀著我們……”

直到今天, 潘老還清楚地記得老一輩交大人唱著歌謠, 在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他們鬥志昂揚, 滿懷憧憬和希望, 在西行的列車上縱情歌唱, 興高采烈遷徙建設大西北的場景。

|1956年, 交通大學西安校園上,

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基礎建設|

西遷時, 當時的潘老年僅22歲, 如今他已在西安交通大學度過了61個春秋。 回憶起西遷歲月, 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潘老滿含深情地講述剛遷到西安時的情景: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西安交通大學校門|

當時西遷曾遇到許多阻力, 但最終還是獲得多方支持, 為了支援西北地方, 為了祖國的建設而遷到西安, 環境雖然艱苦, 但是那個時候大家都是滿懷著建設祖國、建設共產主義的理想來到這裡, 沒有任何抱怨, 有的只是青春的熱望。

“當時校園旁邊還是一片麥地, 條件艱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不到一年的時間, 大量的校舍、宿舍很快地造起來, 一年以後, 3000多人就到西安來上課了。 交大人就是這樣, 再艱苦, 也能幹出成績來。”

談起現在的交大學子,潘老很自豪:“現在交大學子也很努力,我住的宿舍樓上,可以看到學校的辦公大樓和實驗室,這些地方日日夜夜燈光明亮,有的師生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我經常開玩笑說不能太辛苦,但大家這種拼搏的精神確實讓我感動。”

|現在的西安交通大學校門|

“感動、親切、驕傲”,是潘老對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心情的概括。他說,上世紀五十年代,西安交大師生響應國家調整工業、教育結構的號召,踏著還未建設完善的泥濘校園奮鬥的過程還歷歷在目。

“61年前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深深吸引我的,是一種為國家建設而拼搏的火熱生活,是開拓、創造、創新所帶來的快樂。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鼓勵,不僅僅是給西安交大的,更是給紮根西北為國家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各行各業知識份子的。”

潘老今年已經83歲了,他為學校的教育事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在談到自己入黨的初衷時,他說,人生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活得有意義。像千千萬萬的人一樣,潘老受到保爾·柯察金的精神鼓舞,要為國家、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學|

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當年西遷歷史的感悟,潘老是這樣說的:

愛國情懷,艱苦奮鬥,幹好事業。

這句話不僅僅是潘老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也是對當年那些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老同志們的致敬,更是對現在和未來的交大學子的鞭策和鼓勵。

人物介紹

潘季,1957年畢業于西安交大電機系,1963年畢業于蘇聯科學院列寧格勒機電研究所(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曾任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副教授、系主任,研究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書記、副校長。

在電機學、超導電工技術、高等教育、高校黨建等方面均有較深的研究,曾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1989年榮獲中組部授予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1956年,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上海遷往西安。61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標,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了許多重大科技成果,並形成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西遷精神。

今天的西安交大,正致力於建成大師薈萃、學子神往、棟樑輩出、影響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已成為大西安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

西安將與西安交大師生員工一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西遷精神作出的重要指示,弘揚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文:夏麗娜 | 編輯:蜀妹在西安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

也能幹出成績來。”

談起現在的交大學子,潘老很自豪:“現在交大學子也很努力,我住的宿舍樓上,可以看到學校的辦公大樓和實驗室,這些地方日日夜夜燈光明亮,有的師生每天要工作11個小時。我經常開玩笑說不能太辛苦,但大家這種拼搏的精神確實讓我感動。”

|現在的西安交通大學校門|

“感動、親切、驕傲”,是潘老對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後心情的概括。他說,上世紀五十年代,西安交大師生響應國家調整工業、教育結構的號召,踏著還未建設完善的泥濘校園奮鬥的過程還歷歷在目。

“61年前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深深吸引我的,是一種為國家建設而拼搏的火熱生活,是開拓、創造、創新所帶來的快樂。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鼓勵,不僅僅是給西安交大的,更是給紮根西北為國家建設做出重大貢獻的各行各業知識份子的。”

潘老今年已經83歲了,他為學校的教育事業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在談到自己入黨的初衷時,他說,人生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活得有意義。像千千萬萬的人一樣,潘老受到保爾·柯察金的精神鼓舞,要為國家、為共產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安交通大學|

用一句話概括自己對當年西遷歷史的感悟,潘老是這樣說的:

愛國情懷,艱苦奮鬥,幹好事業。

這句話不僅僅是潘老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也是對當年那些響應國家號召、獻身大西北建設的老同志們的致敬,更是對現在和未來的交大學子的鞭策和鼓勵。

人物介紹

潘季,1957年畢業于西安交大電機系,1963年畢業于蘇聯科學院列寧格勒機電研究所(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曾任西安交通大學電機系副教授、系主任,研究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書記、副校長。

在電機學、超導電工技術、高等教育、高校黨建等方面均有較深的研究,曾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1989年榮獲中組部授予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1956年,交通大學師生員工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從上海遷往西安。61年來,西安交通大學堅持“紮根西部、服務國家、世界一流”的定位和目標,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創造了許多重大科技成果,並形成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主要內容的西遷精神。

今天的西安交大,正致力於建成大師薈萃、學子神往、棟樑輩出、影響卓著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已成為大西安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和城市品牌。

西安將與西安交大師生員工一起,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西安交大西遷精神作出的重要指示,弘揚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貢獻力量!

文:夏麗娜 | 編輯:蜀妹在西安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