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家門口的最高法”一周年:做始終把人民揣在心裡的司改“排頭兵”

未來網2017年12月25日上午, 冬日的暖陽高掛在鄭州的晴空。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在本年度最後一個公眾開放日, 公佈了一系列民生資料:截至12月23日, 四巡共受理案件2880件, 審結2304件, 法官人均結案201.14件, 接待來訪群眾26219人次, 辦理群眾來信1679件, 裁判文書上網1441件。

受案數、結案數、人均結案數、裁判文書上網數均暫居最高人民法院各部門之首。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 (資料圖)

對於第四巡迴法庭而言, 這一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去年今日, 二十幾位先行者, 帶著黨中央的囑託, 帶著人民的期望, 從北京來到鄭州, 投身司法改革大潮。

三天后的1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與河南省委書記謝伏瞻共同為四巡揭牌, 正式拉開了四巡建設發展的大幕。

一年的時光轉瞬即逝, 第四巡迴法庭也伴隨著時針的旋轉逐漸成長。

一年裡, 第四巡迴法庭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

努力克服初創時期的種種困難, 執法辦案、司法改革、黨建隊建齊頭並進, 以超常的幹勁完成了艱巨的任務, 充分體現了司法改革的巨大成效。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公眾開放日。

(資料圖)

全國人大代表蔡學恩幾次來四巡, 每次都感歎:“我對四巡的建設速度和工作效率感到吃驚, 切實感受到四巡法官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 ”

司法為民 從道義上為弱勢群體爭權益

既堅持依法辦案, 又堅持司法為民,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 是全體四巡人不變的理念。

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 遇到涉及民生和弱勢群體的案件, 從來不是簡單地一判了之, 主審法官會深入當地, 與另一方當事人溝通, 調判結合, 多元化解, 從道義上盡力為弱勢群體爭取。

2016年12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迴法庭“落戶”鄭州。 (圖片源自央廣網)

一年來, 共有18件民事案件調解結案, 多起行政案件經過與行政機關協調, 當事人滿足訴求後自願撤回再審申請。

這一年中, 湧現了許多感人事蹟。

在一個寒冬的深夜, 還在加班的訴訟服務中心負責人劉冠兵聽聞四巡圍牆外的馬路邊露宿著兩位上訪老人, 立即為其安排臨時住處。 第二天一上班, 四巡就召開庭務會, 啟動夜間週邊巡邏機制, “決不能凍壞一個來訪群眾”。

當事人朱福生年紀大了, 且患有輕微性耳聾,接談法官李鵬武發現異樣情況後對他進行特殊照顧, 把聲音提高、語速放慢, 確保他聽明白後, 再逐項解答。 朱福生對法律知識瞭解不多, 每次來材料都準備不足, 前後共來了四次,每次李鵬武都要重新幫他梳理思路, 然後再耐心地指導接下來如何具體去做, 提醒他一定要記清楚,材料準備齊全,不要再忘記, 年紀大了, 不要再來回折騰。 朱福生最後送了一面錦旗給李鵬武法官, 感慨地說:“就算我的案件最終真的打不贏, 你們的服務態度也足以讓我倍感欣慰了。 ”

因來訪者大多是老年人, 且有的經濟十分困難, 四巡與社會事業局等多方協商, 建立來訪人員救助、120急救派駐、夜間巡查等一系列機制。 截止12月23日,共計救助信訪群眾51人次,急救突發疾病7人次。

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 當庭宣判成四巡亮麗“名片”

“合同的解除要符合約定解除條件和法定解除條件。本案中,從合同約定的情況看,上訴人並不能因房屋租賃合同的實際解除而享有對股權轉讓合同的單方解除權,也不符合法定解除條件……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審判長劉慧卓清晰的話語伴隨著清脆的法槌聲,一起標的高達2.67億的案件當庭塵埃落定。

這是第四巡迴法庭著力推動的當庭宣判工作的一個縮影。

到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審案件,一般都具有案情複雜的特點,在傳統審判模式下往往存在訴訟時間長的問題。為讓人民群眾儘早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四巡作為司法改革的排頭兵,一直堅持改革創新,建庭之初就全力探索當庭宣判機制。當庭宣判既能提高辦案效率,壓縮辦案週期,又能減少案外干擾,確保司法公正。

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為推行當庭宣判提供了制度條件,四巡法官勇於自我加壓,制定了《當庭宣判規則》,旗幟鮮明地提出,“當庭宣判是原則,不當庭宣判是例外”。

要做到當庭宣判,法官要進行的前期工作必然會增加,為法官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和挑戰,四巡卻甘願自戴“枷鎖”,這背後是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的保障和法官們的自我加壓勇於擔當。

四巡嚴格遵循“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原則,致力於打造新型審判團隊,徹底取消案件審批,庭領導沒有過問過一起案件,充分發揮法官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堅持放權不放任,構建“制度圍牆”,制定地域回避制度,“法官不辦老家案”。

截至12月25日,在公開開庭審理的50起民商事案件中,當庭宣判25起,當庭宣判率達到50%。這些看似平凡的資料背後是主審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們重壓之下的辛勤付出,也是全體四巡人通力配合的集體成果。

揮灑的汗水換來了當事人和律師對當庭宣判給予的高度評價,他們不論勝敗,都能平靜地接受裁判結果。律師王芳說:“我從事律師職業多年,從未遇到過當庭宣判。沒想到第一次來四巡開庭,就當庭宣判了。”

第四巡迴法庭不僅要把當庭宣判打造成四巡的一張名片,還打算與巡迴區各級法院共同努力,在更大範圍內普及推廣。在今天的公眾開放日活動上,通過專題介紹當庭宣判工作情況和經驗體會、向社會發佈“四巡當庭宣判十大案例(2017年度)”,致力於在巡迴區四省試點推廣。

走出京城重心下移 開展基層巡迴審判

四巡揭牌之初,全國人大代表王金初就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既然已經走出京城,重心下移,就應給巡迴區人民群眾都帶來便利。”

為了落實“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的改革初衷,四巡的法官們不滿足於只在鄭州坐堂問案,而是深入巡迴區四省,就地辦案416件,還總結制定了《巡迴審判工作辦法》。

副庭長李廣宇多次巡迴辦案,還實地查看地質塌陷區現場,把聽證開到了基層人民法庭。副庭長王錦亞帶領刑事審判團隊到多地就地閱卷調查。主審法官閻巍與當地行政機關協調案件成為家常便飯。劉慧卓、方金剛、劉崇理、梅芳、劉京川等民事主審法官,先後到安徽大學、武漢大學公開開庭,在高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一位案件第三人在一審二審時都沒有出庭,當聽說四巡副庭長來到當地巡迴辦案,毫不猶豫地出席了案件聽證。他說:“你們為了方便群眾訴訟,這麼遠都來了,我再不來,說不過去。”

除了深入當地開展巡迴審判之外,第四巡迴法庭還通過遠端視頻進行聽證53次,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讓巡迴法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努力把巡迴法庭建設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平臺,積極服務巡迴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和周強院長提出的明確要求。

一年來,四巡在依法公正審理案件的同時,著眼於案件反映出的社會治理和制度構建的深層次問題,分別向巡迴區省、市、縣政府發送司法建議4件,涉及行政程式的規範、行政覆議功能的發揮、弱勢群體的扶助等重要問題。

在審理一起涉及幾千名當年參加水利工程建設的傷殘人員要求增加撫恤金標準的行政案件時,庭領導指派合議庭成員到當地協調,就提高撫恤金標準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

第四巡迴法庭還致力於打造陽光法庭。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加強與巡迴區各界的溝通聯絡。全年共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活動18次,聯絡代表委員65人次;舉辦公眾開放日6次,主動邀請代表委員、新聞記者、律師代表、學校師生、社區居民和農民群眾走進四巡,瞭解四巡。與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共同首創駐庭記者制度,9家新聞媒體向四巡派駐記者,實現司法與媒體的良性互動,共同講好法治故事。

為充分發揮裁判文書的引導預測功能,推動全社會提升法治意識,副庭長李廣宇身體力行,大力宣導對話式裁判文書,最大限度發揮審判的輻射作用。通過辨法析理,引導公眾理性行使訴權,培養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這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先後12次作出重要批示,對四巡工作給予指導和鼓勵。

今年12月13日,周強院長在四巡調研看望幹警時指出:第四巡迴法庭成立一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工作、勇於創新,出色完成審判工作任務,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績,體現了司法改革的巨大成效,為保障人民群眾權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服務巡迴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主審法官方金剛就突出體現了第四巡迴法庭的精神風貌。今年10月17日,方金剛同志在合議當天的第十個案件時,不幸犧牲在工作崗位上,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是新時代人民法官的楷模。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方金剛同志為“全國優秀法官”,號召全國法院幹警向方金剛同志學習。

“同心同德、甘於奉獻、頑強拼搏、敢於創新”的四巡精神就像一粒火種,必將在更大範圍內轉化為司法改革的紅利,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

截止12月23日,共計救助信訪群眾51人次,急救突發疾病7人次。

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 當庭宣判成四巡亮麗“名片”

“合同的解除要符合約定解除條件和法定解除條件。本案中,從合同約定的情況看,上訴人並不能因房屋租賃合同的實際解除而享有對股權轉讓合同的單方解除權,也不符合法定解除條件……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審判長劉慧卓清晰的話語伴隨著清脆的法槌聲,一起標的高達2.67億的案件當庭塵埃落定。

這是第四巡迴法庭著力推動的當庭宣判工作的一個縮影。

到最高人民法院的二審案件,一般都具有案情複雜的特點,在傳統審判模式下往往存在訴訟時間長的問題。為讓人民群眾儘早地感受到公平正義,四巡作為司法改革的排頭兵,一直堅持改革創新,建庭之初就全力探索當庭宣判機制。當庭宣判既能提高辦案效率,壓縮辦案週期,又能減少案外干擾,確保司法公正。

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為推行當庭宣判提供了制度條件,四巡法官勇於自我加壓,制定了《當庭宣判規則》,旗幟鮮明地提出,“當庭宣判是原則,不當庭宣判是例外”。

要做到當庭宣判,法官要進行的前期工作必然會增加,為法官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和挑戰,四巡卻甘願自戴“枷鎖”,這背後是新型審判權運行機制的保障和法官們的自我加壓勇於擔當。

四巡嚴格遵循“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原則,致力於打造新型審判團隊,徹底取消案件審批,庭領導沒有過問過一起案件,充分發揮法官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堅持放權不放任,構建“制度圍牆”,制定地域回避制度,“法官不辦老家案”。

截至12月25日,在公開開庭審理的50起民商事案件中,當庭宣判25起,當庭宣判率達到50%。這些看似平凡的資料背後是主審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們重壓之下的辛勤付出,也是全體四巡人通力配合的集體成果。

揮灑的汗水換來了當事人和律師對當庭宣判給予的高度評價,他們不論勝敗,都能平靜地接受裁判結果。律師王芳說:“我從事律師職業多年,從未遇到過當庭宣判。沒想到第一次來四巡開庭,就當庭宣判了。”

第四巡迴法庭不僅要把當庭宣判打造成四巡的一張名片,還打算與巡迴區各級法院共同努力,在更大範圍內普及推廣。在今天的公眾開放日活動上,通過專題介紹當庭宣判工作情況和經驗體會、向社會發佈“四巡當庭宣判十大案例(2017年度)”,致力於在巡迴區四省試點推廣。

走出京城重心下移 開展基層巡迴審判

四巡揭牌之初,全國人大代表王金初就建議:“最高人民法院既然已經走出京城,重心下移,就應給巡迴區人民群眾都帶來便利。”

為了落實“審判機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的改革初衷,四巡的法官們不滿足於只在鄭州坐堂問案,而是深入巡迴區四省,就地辦案416件,還總結制定了《巡迴審判工作辦法》。

副庭長李廣宇多次巡迴辦案,還實地查看地質塌陷區現場,把聽證開到了基層人民法庭。副庭長王錦亞帶領刑事審判團隊到多地就地閱卷調查。主審法官閻巍與當地行政機關協調案件成為家常便飯。劉慧卓、方金剛、劉崇理、梅芳、劉京川等民事主審法官,先後到安徽大學、武漢大學公開開庭,在高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一位案件第三人在一審二審時都沒有出庭,當聽說四巡副庭長來到當地巡迴辦案,毫不猶豫地出席了案件聽證。他說:“你們為了方便群眾訴訟,這麼遠都來了,我再不來,說不過去。”

除了深入當地開展巡迴審判之外,第四巡迴法庭還通過遠端視頻進行聽證53次,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讓巡迴法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努力把巡迴法庭建設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平臺,積極服務巡迴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和周強院長提出的明確要求。

一年來,四巡在依法公正審理案件的同時,著眼於案件反映出的社會治理和制度構建的深層次問題,分別向巡迴區省、市、縣政府發送司法建議4件,涉及行政程式的規範、行政覆議功能的發揮、弱勢群體的扶助等重要問題。

在審理一起涉及幾千名當年參加水利工程建設的傷殘人員要求增加撫恤金標準的行政案件時,庭領導指派合議庭成員到當地協調,就提高撫恤金標準與地方政府達成共識。

第四巡迴法庭還致力於打造陽光法庭。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主動加強與巡迴區各界的溝通聯絡。全年共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絡活動18次,聯絡代表委員65人次;舉辦公眾開放日6次,主動邀請代表委員、新聞記者、律師代表、學校師生、社區居民和農民群眾走進四巡,瞭解四巡。與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共同首創駐庭記者制度,9家新聞媒體向四巡派駐記者,實現司法與媒體的良性互動,共同講好法治故事。

為充分發揮裁判文書的引導預測功能,推動全社會提升法治意識,副庭長李廣宇身體力行,大力宣導對話式裁判文書,最大限度發揮審判的輻射作用。通過辨法析理,引導公眾理性行使訴權,培養全社會的法治意識。

這一年,最高人民法院周強院長先後12次作出重要批示,對四巡工作給予指導和鼓勵。

今年12月13日,周強院長在四巡調研看望幹警時指出:第四巡迴法庭成立一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實工作、勇於創新,出色完成審判工作任務,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績,體現了司法改革的巨大成效,為保障人民群眾權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服務巡迴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主審法官方金剛就突出體現了第四巡迴法庭的精神風貌。今年10月17日,方金剛同志在合議當天的第十個案件時,不幸犧牲在工作崗位上,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是新時代人民法官的楷模。最高人民法院追授方金剛同志為“全國優秀法官”,號召全國法院幹警向方金剛同志學習。

“同心同德、甘於奉獻、頑強拼搏、敢於創新”的四巡精神就像一粒火種,必將在更大範圍內轉化為司法改革的紅利,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公平正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