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焦慮的王興與程維:做對手,不如做兄弟!

礪石導言:美團與滴滴目前都面臨著商業模式的天然困境, 現在重要緊急的是先穩定住主業, 並儘快找到盈利的方法。 在這種境況下, 王興與程維, 與其做對手, 不如做兄弟。

劉學輝 | 文

繼在南京試點10個月後, 12月28日, 美團打車正式在全國7個城市的美團APP上線打車入口。

這7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溫州、福州與廈門。 在這7個城市中, 美團啟動“美團打車用戶報名”活動, 活動介紹顯示, 只要使用者報名滿20萬人, 美團打車服務就將在該城市開通。

就在美團APP在北京、上海等新城市上線打車入口當天, 某財經雜誌對滴滴創始人程維的一篇深度專訪在網路上流傳甚廣, 在這篇專訪中, 程維重點提到了美團的網約車業務。

程維說, 其曾問美團創始人王興“為什麼要進軍網約車行業”, 王興沒有說其他冠冕堂皇的理由, 他坦誠的說“我就是試試”, 我相信王興並沒有撒謊, 他真的只是想試一試, 美團出行能實現什麼樣的結局, 他並沒有十足的底氣。

記者還問到程維, “摩拜也進入了網約車, 為什麼今天大家對這個市場都虎視眈眈?”程維回答, “(摩拜進入網約車)實際上是對主業的不自信。 如果對自己主業有信心,

是沒必要輕舉妄動的。 當然這也說明今天的互聯網是焦慮的。 ”

焦慮與不自信, 雖然這是程維對摩拜的評價, 但我覺得這樣的形容詞, 其實用在滴滴自己以及新的競爭對手美團身上更為貼切。

滴滴與美團兩家企業有太多的相似點。

滴滴與美團兩者都是在本行業進行了長期浴血奮戰, 雖然擊敗了一個個競爭對手, 但都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 最終依靠資本巨頭的推手, 與主要競爭對手進行合併, 才使得戰火有所消停。

滴滴合併了快的打車、優步出行的中國業務, 美團合併了大眾點評業務, 被合併一方的創始人都最終出局。 兩者稍有不同的是, 大眾點評業務因為與美團有一定的業務差異性而得以倖存, 快的打車與優步中國業務則與滴滴合併後,

相繼銷聲匿跡。

滴滴與美團兩者都進行了史無空前的巨額融資, 但始終無法擺脫虧損泥淖, 上市無望。 最新的融資消息顯示, 2017年10月, 美團點評完成了新一輪的40億美元融資;12月份, 滴滴官方也正式宣佈, 同樣完成新一輪超40億美元的股權融資。

打仗打了這麼多年, 兩者都還在依靠外部輸血而續命。

也正是因為長期無法實現盈利, 過度依賴巨頭輸血, 導致滴滴與美團殊途同歸, 最終雙雙歸入騰訊懷抱。 無法想像, 如果沒有騰訊與阿裡的戰略博弈, 沒有資本巨頭的多輪輸血, 滴滴與美團是否能撐到今天?

商業模式對於一個企業的成功非常重要。

BAT之所以成為當下最成功的互聯網企業, 除了馬雲、馬化騰與李彥宏三個傑出的企業家才能之外,

同樣重要的是, 他們都幸運的遇到了最好的商業模式。 美國最成功的三家互聯網企業穀歌、亞馬遜與Facebook, 恰好與中國的BAT同處搜索、電商與社交三個行業, 正是商業模式重要性的例證。

搜索、電商與社交的商業模式都具有產品使用高頻、市場規空間大、強者恒強、易於商業化變現等優點, 並且營收能夠很好的覆蓋住運營成本與費用, 所以成就了中美最成功的6家互聯網巨頭。

而程維、王興就不像馬雲、馬化騰與李彥宏那麼幸運了, 網約車、團購、外賣等業務具有天然的商業模式困境, 雖使用高頻, 但客單價、競爭門檻與用戶轉換成本都很低, 用戶在價格戰下幾乎沒有忠誠度......這些弱點都導致它們的收入很難覆蓋住高昂的運營成本與費用。

程維與王興在面對巨額虧損的主業時,很難自信,即使手握重金,也依然感到焦慮。融來的錢,遠不如自己賺來的錢用著安心,賺來的錢具有可持續性,而依靠融資輸血總會憂心忡忡。因為投資人無法掌控,你永遠不知道投資人什麼時候會對你失去信心。

並且隨著資本的大量輸血,王興與程維的個人股權不斷被稀釋,對企業的掌控權也在逐漸被削弱,騰訊、阿裡等戰略投資者的意志會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面對天然的商業模式困境,程維與王興能做的只有在投資者沒有放棄信心之前,依靠巨額融資支撐下去,儘快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王興和程維都在馬不停蹄的擴充著邊界,希望能儘快找到一條盈利之路。騰訊同為大股東的京東商城,曾經和美團、滴滴面臨著一樣的商業模式困境,但其依靠供應商賬期,始終保持著充沛的現金流,並在物流與互聯網金融領域找到了規模化盈利的可能性。

滴滴出行沿著計程車、快車、專車、代駕、共用單車與二手車等領域不斷做延伸,但這些延伸對規模化盈利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效果。滴滴被迫又對外講起無人駕駛與國際化的故事,最近又傳出要進軍外賣。

美團則沿著團購、外賣、酒店、旅行與到家服務等領域持續擴充邊界,但也無助扭轉虧損的局面。無奈又試著攻入滴滴出行的腹地:互聯網出行業務。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出行,都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這種嘗試對雙方都是沒有益處的。一方面要分散資源與精力進攻對方主業,但無法給對方帶來實質性威脅;另一方面,還會引起對方對自己主業的反擊,在防禦自己主業時,還要繼續消耗掉更多的資源與精力。

更為重要的是,美團與滴滴的主業都不景氣,即使美團與滴滴能從對方主業中搶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也無助盈利的改善,只會把自己拖進更深的泥潭。

滴滴與美團在外賣、出行領域的戰爭,註定兩敗俱傷。另外,如果滴滴與美團相殺,我想,這會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所樂意看到的。

雖然王興說“自返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程維說“我心中無敵”,但這些姿態也只是能對外示示人罷了,自己並不能當真,要格外的重視戰略全域。

美團與滴滴目前都共同面臨著商業模式的天然困境,現在重要緊急的是先穩定住主業,並儘快找到盈利的方法。在這種境況下,王興與程維,與其做對手,不如做兄弟。

程維與王興在面對巨額虧損的主業時,很難自信,即使手握重金,也依然感到焦慮。融來的錢,遠不如自己賺來的錢用著安心,賺來的錢具有可持續性,而依靠融資輸血總會憂心忡忡。因為投資人無法掌控,你永遠不知道投資人什麼時候會對你失去信心。

並且隨著資本的大量輸血,王興與程維的個人股權不斷被稀釋,對企業的掌控權也在逐漸被削弱,騰訊、阿裡等戰略投資者的意志會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

面對天然的商業模式困境,程維與王興能做的只有在投資者沒有放棄信心之前,依靠巨額融資支撐下去,儘快具備自我造血的能力。

所以,我們看到,王興和程維都在馬不停蹄的擴充著邊界,希望能儘快找到一條盈利之路。騰訊同為大股東的京東商城,曾經和美團、滴滴面臨著一樣的商業模式困境,但其依靠供應商賬期,始終保持著充沛的現金流,並在物流與互聯網金融領域找到了規模化盈利的可能性。

滴滴出行沿著計程車、快車、專車、代駕、共用單車與二手車等領域不斷做延伸,但這些延伸對規模化盈利並沒有太大的實質效果。滴滴被迫又對外講起無人駕駛與國際化的故事,最近又傳出要進軍外賣。

美團則沿著團購、外賣、酒店、旅行與到家服務等領域持續擴充邊界,但也無助扭轉虧損的局面。無奈又試著攻入滴滴出行的腹地:互聯網出行業務。

滴滴做外賣,美團做出行,都只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但這種嘗試對雙方都是沒有益處的。一方面要分散資源與精力進攻對方主業,但無法給對方帶來實質性威脅;另一方面,還會引起對方對自己主業的反擊,在防禦自己主業時,還要繼續消耗掉更多的資源與精力。

更為重要的是,美團與滴滴的主業都不景氣,即使美團與滴滴能從對方主業中搶得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也無助盈利的改善,只會把自己拖進更深的泥潭。

滴滴與美團在外賣、出行領域的戰爭,註定兩敗俱傷。另外,如果滴滴與美團相殺,我想,這會是他們共同的敵人所樂意看到的。

雖然王興說“自返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程維說“我心中無敵”,但這些姿態也只是能對外示示人罷了,自己並不能當真,要格外的重視戰略全域。

美團與滴滴目前都共同面臨著商業模式的天然困境,現在重要緊急的是先穩定住主業,並儘快找到盈利的方法。在這種境況下,王興與程維,與其做對手,不如做兄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