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京滬學校究竟有多緊缺?

引言:近年來, 北京和上海入學競爭日益激烈, 本文希望通過資料分析, 來還原出京滬教育競爭激烈背後的原因之一—人口結構。 同時預判未來, 京滬乃至全國學歷學校承載能力可能會面臨的壓力, 並以此為邏輯推薦學歷學校行業。

上海的新生人口和入學情況, 近年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上海的小學入學人口顯著增長, 且未來仍會繼續創新高, 競爭激烈

2016年, 上海市出生人口達2000年出生人口的2.5倍。 近年來, 80年代嬰兒潮的回聲潮+上海移民湧入兩方面的影響, 使得上海新生人口增長幅度驚人(常住出生人口), 2000年上海新出生人口為8.53萬人, 這個數字, 到2016年, 增長到了21.84萬人;

16年間, 增長幅度達到了驚人的156%, 相當於2016年, 上海市的新生兒數量, 是2000年的2.5倍左右, 而與此同時, 但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的增長, 一定程度上為學校的承載能力帶來壓力, 這個缺口在下文會仔細論述。

本文完整報告下載地址:www.767stock.com

十餘年來小學生入學人數增長50%-80%, 且未來2-5年有望繼續創新高。 伴隨著出生人口的提升+外來移民入學, 上海的小學生入學數量也呈現出來顯著增長的趨勢, 小學生入學人數, 從2000年的10萬人, 增加到2015年的15.58萬, 其中2013年小學入學人數達18.10萬人,

近十餘年來, 小學入學人數增長了50%-80%。

而根據上圖出生人口分析來看, 2016-2017年入學人數大多為2010-2011年出生的, 實際上2010-2011年是上海市出生人口的一個低谷, 從趨勢來看, 未來2-5年, 小學入學人數有望持續創新高, 增長幅度或達20%-30%。

小學入學的競爭, 在未來2-5年間, 會更加激烈。

與此同時, 上海初中入學人數缺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 “小初剪刀差”持續擴大。

上海小學生入學人數迅速增長的同時, 初中入學人數卻呈現了持續下滑的趨勢。 初中入學人數, 由2000年的18.62萬, 下降到2016年的11.53萬人。

而小學畢業生的數量, 2008年以來, 卻是在持續增長的, 由2008年的10.44萬, 提升到2016年的14.69萬人, 這就對未來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帶來了較大壓力。 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小初剪刀差”逐漸形成, 且呈現越來越大的趨勢。

近年來, 小學人數和初中人數的乖離, 反映出一個明顯的問題, 我們稱之為“小初剪刀差”。

1.“畢業生剪刀差”——首先,小學畢業人數,已經和初中入學人數有了缺口,2009年開始,上海市的小學畢業生人數,已經多於了初中入學學生的數量,至2015年小學畢業生已經多於初中入學人數達2.26萬人。

這意味著,有2.26萬上海小學的畢業生,採取了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並未選擇升入上海的初中。

2. “入學生剪刀差”——由於小學和初中均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故理論上來說,小學生都是需要升入初中的,目前小學生的入學數量,比初中入學人數,多30%-50%,2013年,小學入學人數,比初中入學人數多6.08萬人。

這個“入學生剪刀差”,給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帶來很大壓力。

“小初剪刀差”,體現出上海入學人口激增給當地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未來,從總量來說,上海市學校的入學人數會持續增長,對於學校的承載能力要求逐漸提升,另一方面,現有學校的競爭將變得更為激烈。

上海市:入學人數激增,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

入學人數激增,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入學資源愈見吃緊。

上文分析得出,近年來,上海適齡入學兒童人數激增,但與此同時,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小學數量由2000年的1000餘所,減少到2016年的750餘所,且自2009年以來,小學數量就停止了增長,近7年來,小學數量均在750所左右,沒有顯著增長。

激增的入學人數和沒有增長的學校數量,帶來了兩個影響,一是單個學校越來越擁擠,承載學生越來越多,二是因為入學資源緊缺,入學競爭日趨激烈,部分學生以各種方式離開了上海教育體系(包括出國,國內教育移民等)。

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小學入學資源愈發緊缺,競爭激烈。

2000年以來,上海市初中數量未有增長,承載能力承壓,小升初競爭愈發激烈。

根據上一節的分析,“小初剪刀差”的出現,顯示出了初中承載能力已經承壓,上海現有的小升初競爭激烈程度與日俱增,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初中承載能力上的壓力,目前“小初剪刀差”主要還是“畢業生剪刀差”在實際體現。

未來4-5年間,“入學生剪刀差”的影響將會直接波及到初中入學,屆時,初中的擴建是必須的,而民辦資本在其中,必定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未來5年,上海小學或出現逾10萬人的供應缺口,初中或出現近18萬人的供應缺口,競爭進一步加劇,學校亟待擴建

上海小學承載能力已現缺口,未來缺口或持續擴大,至2020年,或有10萬缺口,學校數量增加勢在必行。

以2015年的資料測算,上海小學平均每所學校在校人數約1050人,在保證教學品質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穩定的,即每所學校的容量1050人。

而小學數量數量,我們按照“現有學校數量”(因為最近7年,小學數量沒有顯著增長),為754所,按這個資料來測算普通小學的承載能力。

並按此前出生人口的資料,向之後推小學入學適齡兒童人數(未考慮外地插班生),並根據現在小學人數,加上預測入學人數,減去預測畢業生人數,得到預測小學生在校數,得到2016年之後,小學承載能力約有5萬人的缺口,至2020年,承載能力缺口擴大到約10萬人。

未來學校數量的增長勢在必行。

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壓力或將於2018年顯著體現,至2020年或將有18萬承載能力缺口,初中亟待擴容。

以2015年的資料測算,上海初中每所學校在校人數約800人,在保證教學品質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穩定的。

初中數量近年來未有增長,若我們假設未來上海初中數量仍不增長,為540所左右,並根據現有小學畢業人數(實際上小學畢業人數已經略多於初中入學人數了),初中畢業人數,來預測初中在校人數,得到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將於2018年開始顯現,至2020年承載能力缺口達到約18萬人,我們判斷未來上海中學是亟待擴容的

北京的新生人口和入學情況,近年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北京新生人口數增至16年前的2.5倍,增長約150%,競爭愈發激烈

北京出生人口十餘年激增150%,增至2000年的2.5倍。

北京常住人口新生人口由2000年的8.12萬人增至2016年的20.25萬人,16年來,新生人口數增長幅度約150%,2016年的新生人口數達到2000年的約2.5倍,教育競爭日趨激烈。

現時點,2011年出生的孩子開始升入小學,而根據下圖可知,2011年之後,北京新生人口持續快速增長,預計未來4-5年,小學入學的競爭會日趨激烈

北京小學招生人數十餘年增長約58%。

北京小學招生數近年來持續增長,至2016年,北京小學招生人數達14.53萬人,相較2000年,招生人數提升58%。

從出生人口和入學人口的增速來看,北京和上海是相仿的,但是北京和上海有一點很大的差別,即北京公立小學更強,而上海民辦小學較強,故北京的學區房溢價更大,上海相對北京學區房溢價較小,但民辦小學入學競爭更加激烈。

北京“小初剪刀差”同樣明顯,學校承載能力承壓

北京近年來初中入學人數持續減少,近幾年來,北京初中入學人數,由2012 年的 10.81 萬人降至 2016 年的 9.19 萬人,但小學畢業生數量並沒有減少,直接形成了“小初畢業生剪刀差”。

2013年以來,北京“小初畢業生剪刀差”不斷擴大,學校承載能力承壓。

2013年以來,出現“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初中入學生-小學畢業生),至2016年,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已經達到約2萬人,即至少有2萬北京小學畢業生,通過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升學,沒有選擇升入北京初中,但也反映了北京學校承載能力承壓,導致競爭加劇,致使部分學生選擇其他路徑升學

2011年以來,北京出現了顯著的“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入學生剪刀差將在未來4-5年持續體現影響。

2011年以來,北京出現了顯著的“入學生剪刀差”(初中入學生-小學入學生),至2016年,北京小初入學生剪刀差達到5.34萬人,意味著同年小學入學生比初中入學生多了5萬多人,這會在4-5年之後,給初中承載能力造成較大壓力。

而2011年入學的的小學生已經小學畢業,2016-2017確實出現了直接的“小初畢業生剪刀差”,未來,北京的的初中承壓或持續加大,亟待擴容

北京學校數量:持續減少,承載壓力持續加大

北京小學數量持續減少,至2016年為984所。

近年來北京小學數量持續減少,由2005年的1403所,至2016年,減至984所。

而初中也在持續減少,由2005年的404所,減至2016年的年的年的341所。

我們認為,財政原因是一個可能的原因,而無論是何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在適齡入學人口持續增長的時期,學校數量並未增長,未來幾年,北京學校承載能力的的壓力是持續加大的,亟待擴建學校。

北京學校缺口測算:2020年小學承載能力缺口或達15.5萬人,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超過13萬人

北京小學現承載能力缺口,2020年缺口或擴大至15.5萬人,北京小學亟待擴建。

按照小學數量不變來測算,單個小學的承載力平均約為910人,而根據往年的資料,小學的招生數,略多於適齡人口(考慮到有外地轉學進入的),測算得到,2017年-2020年,北京小學承諾能力出現缺口,2017年缺口達約3萬人,至2020年,缺口約15.5人。

按照現在小學數量的情況,北京小學承載能力上是存在缺口的,且該缺口正在擴大。故我們認為,未來小學的數量增加是大概率事件。

北京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將擴大,至2020年至13.3萬缺口。

按照平均每所學校在校生850人計算,以小學畢業生人數對北京初中招生數進行預測,我們測算得到2018年開始,北京初中承載能力將呈現缺口,至2020年,北京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擴大至13.3萬元。

實際上,根據我們上文的分析,2015-2016年已經出現了近2萬人的“畢業生剪刀差”,說明初中承載能力缺口已經出現,那麼認為未來北京初中的擴建大概率事件

全國範圍內:“小初畢業生畢業生剪刀差”尚不明顯

“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帶來的對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或將2017年之後持續顯現,學校擴建存需求

全國範圍人口出生數有所增長,但相對北京上海來說,比較平緩。近年來,全國範圍內人口出生數有所增長,但相對北京上海來說,較為平緩,由2006年的1563萬人,增長至2015年的1655人,2016受全面二孩政策影響,出生人口達1786萬人。

總體而言,近十餘年來全國範圍出生人口也有增長,但較為緩和,不像北京上海般劇烈。

全國範圍內,小初畢業生剪刀差並不明顯,至2015-2016年,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僅為20余萬(即小學畢業生數比初中招生數多20余萬人),這個數字相比全國近1500萬小學畢業生來說,算是比較小的。

這說明:全國範圍來看,學校承載能力,目前還沒有遇到太大壓力,北京上海相對來說,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壓力更為直接。

全國範圍內,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已經出現,近兩年壓力或將體現。

全國範圍內,小升初入學剪刀差於2011年開始出現,2015年,小初入學生剪刀差達318萬人(即同年,小學生入學人數,多於中學生入學人數的數量),我們判斷,入學生剪刀差的壓力會在約5年之後反映到小升初上,那麼2011-2012年的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將會反映在2016-2017年。

未來幾年內,全國範圍內學校承載能力,也會面臨一定壓力,對學校擴建有需求,而民辦學校或將成為辦學的重要力量

總體而言,全國範圍來看,學校承載能力的的壓力目前而言尚不大,但我們預計2017年之後,全國範圍內學校承載能力會承受一定壓力,學校擴建需求逐漸擴大,民辦學校或成為辦學重要力量。

結論:學校擴建需求突出,民辦學校或成為重要力量

北京上海小學初中的競爭比全國普遍水準更為激烈,承載能力承壓,學校擴建需求突出

北京上海小初入學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已現。

受近十餘年來,常住出生人口快速增的影響(同時小初學校數量相對穩定),北京上海兩地小初入學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出現了“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小學畢業生多於初中入學生的資料,2016年北京為1.96萬人,上海為2.26萬人),即京滬各約2萬小學畢業生選擇了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而並未選擇升學當地初中。

京滬“小初畢業生剪刀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歷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已經切實反映出來。

受人口結構影響,未來4-5年,京滬入學競爭會愈發激烈。

近十餘年來,北京上海常住人口新生兒迅速增長(上海由2000年8.53萬增長到2016年21.84萬,北京由2000年8.12萬增長到2016年20.25萬),從目前的人口結構來看,未來京滬小初入學競爭會愈發激烈。

“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即同年小學入學人數大於初中入學人數的部分)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2013年上海小初入學生剪刀差超過6萬人,北京2013年該資料也近6萬人,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對於中學承載力的壓力,將在出現該差距當年後的4-5年後逐漸體現。

至2020年,京滬小初承載能力或將10萬人以上的缺口,故學校擴建勢在必行,民辦學校或將扮演重要角色。

綜合人口和入學情況的資料,據測算至2020年,上海小學承載能力將現10萬人左右的缺口,初中承載力將現18萬人左右的缺口,北京小學承載能力將現15萬人缺口,初中將現13萬人缺口(考慮保證教學品質,假設單個學校承載人數穩定)。我們認為,未來4-5年,京滬學校承載能力或承較大壓力,故學校擴建是大概率事件,而民辦教育,或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國範圍內的學校承載力也逐漸飽和,顯現擴建需求,民辦學校或成為重要力量。

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尚未出現明顯的“小初畢業生剪刀差”。

全國範圍內目前尚未出現明顯的小初畢業生剪刀差,故我們認為從全國範圍來看,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尚未直接體現出來。

也說明,京滬的學校承載能力壓力已經提前體現出來,全國其他地區相對有所滯後。

全國範圍“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已經超過300萬人,未來全國範圍內的學校擴建或為大概率事件。至2015年,全國範圍內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已超過300萬人,即小學入學生多於初中入學生300萬。這部分差額帶來的壓力,將在4-5年後逐漸體現出來。

全國小初入學生剪刀差最早在2012,2013年體現出來,至2017-2018年,學校承載力逐漸飽和,擴建需求顯著。

隨著民促法各地政策持續落地,未來學校擴建需求顯著,民辦學校在擴建過程中或擔任十分重要的角色,各地政府有望給予民辦學校較大支持。

投資建議:

學歷學校需求未來 4-5 年持續釋放,關注學歷學校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學歷學校供不應求的情況,在全國各地均存在,未來 4-5 年,入學競爭會更趨激烈,學歷學校的需求會持續釋放,建議關注學歷學校的投資機會。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連結,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我們稱之為“小初剪刀差”。

1.“畢業生剪刀差”——首先,小學畢業人數,已經和初中入學人數有了缺口,2009年開始,上海市的小學畢業生人數,已經多於了初中入學學生的數量,至2015年小學畢業生已經多於初中入學人數達2.26萬人。

這意味著,有2.26萬上海小學的畢業生,採取了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並未選擇升入上海的初中。

2. “入學生剪刀差”——由於小學和初中均屬於義務教育階段,故理論上來說,小學生都是需要升入初中的,目前小學生的入學數量,比初中入學人數,多30%-50%,2013年,小學入學人數,比初中入學人數多6.08萬人。

這個“入學生剪刀差”,給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帶來很大壓力。

“小初剪刀差”,體現出上海入學人口激增給當地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未來,從總量來說,上海市學校的入學人數會持續增長,對於學校的承載能力要求逐漸提升,另一方面,現有學校的競爭將變得更為激烈。

上海市:入學人數激增,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

入學人數激增,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入學資源愈見吃緊。

上文分析得出,近年來,上海適齡入學兒童人數激增,但與此同時,學校數量卻沒有顯著增長,小學數量由2000年的1000餘所,減少到2016年的750餘所,且自2009年以來,小學數量就停止了增長,近7年來,小學數量均在750所左右,沒有顯著增長。

激增的入學人數和沒有增長的學校數量,帶來了兩個影響,一是單個學校越來越擁擠,承載學生越來越多,二是因為入學資源緊缺,入學競爭日趨激烈,部分學生以各種方式離開了上海教育體系(包括出國,國內教育移民等)。

可以肯定的是,上海小學入學資源愈發緊缺,競爭激烈。

2000年以來,上海市初中數量未有增長,承載能力承壓,小升初競爭愈發激烈。

根據上一節的分析,“小初剪刀差”的出現,顯示出了初中承載能力已經承壓,上海現有的小升初競爭激烈程度與日俱增,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初中承載能力上的壓力,目前“小初剪刀差”主要還是“畢業生剪刀差”在實際體現。

未來4-5年間,“入學生剪刀差”的影響將會直接波及到初中入學,屆時,初中的擴建是必須的,而民辦資本在其中,必定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未來5年,上海小學或出現逾10萬人的供應缺口,初中或出現近18萬人的供應缺口,競爭進一步加劇,學校亟待擴建

上海小學承載能力已現缺口,未來缺口或持續擴大,至2020年,或有10萬缺口,學校數量增加勢在必行。

以2015年的資料測算,上海小學平均每所學校在校人數約1050人,在保證教學品質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穩定的,即每所學校的容量1050人。

而小學數量數量,我們按照“現有學校數量”(因為最近7年,小學數量沒有顯著增長),為754所,按這個資料來測算普通小學的承載能力。

並按此前出生人口的資料,向之後推小學入學適齡兒童人數(未考慮外地插班生),並根據現在小學人數,加上預測入學人數,減去預測畢業生人數,得到預測小學生在校數,得到2016年之後,小學承載能力約有5萬人的缺口,至2020年,承載能力缺口擴大到約10萬人。

未來學校數量的增長勢在必行。

上海初中承載能力壓力或將於2018年顯著體現,至2020年或將有18萬承載能力缺口,初中亟待擴容。

以2015年的資料測算,上海初中每所學校在校人數約800人,在保證教學品質的基礎上,我們認為這個數字是穩定的。

初中數量近年來未有增長,若我們假設未來上海初中數量仍不增長,為540所左右,並根據現有小學畢業人數(實際上小學畢業人數已經略多於初中入學人數了),初中畢業人數,來預測初中在校人數,得到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將於2018年開始顯現,至2020年承載能力缺口達到約18萬人,我們判斷未來上海中學是亟待擴容的

北京的新生人口和入學情況,近年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北京新生人口數增至16年前的2.5倍,增長約150%,競爭愈發激烈

北京出生人口十餘年激增150%,增至2000年的2.5倍。

北京常住人口新生人口由2000年的8.12萬人增至2016年的20.25萬人,16年來,新生人口數增長幅度約150%,2016年的新生人口數達到2000年的約2.5倍,教育競爭日趨激烈。

現時點,2011年出生的孩子開始升入小學,而根據下圖可知,2011年之後,北京新生人口持續快速增長,預計未來4-5年,小學入學的競爭會日趨激烈

北京小學招生人數十餘年增長約58%。

北京小學招生數近年來持續增長,至2016年,北京小學招生人數達14.53萬人,相較2000年,招生人數提升58%。

從出生人口和入學人口的增速來看,北京和上海是相仿的,但是北京和上海有一點很大的差別,即北京公立小學更強,而上海民辦小學較強,故北京的學區房溢價更大,上海相對北京學區房溢價較小,但民辦小學入學競爭更加激烈。

北京“小初剪刀差”同樣明顯,學校承載能力承壓

北京近年來初中入學人數持續減少,近幾年來,北京初中入學人數,由2012 年的 10.81 萬人降至 2016 年的 9.19 萬人,但小學畢業生數量並沒有減少,直接形成了“小初畢業生剪刀差”。

2013年以來,北京“小初畢業生剪刀差”不斷擴大,學校承載能力承壓。

2013年以來,出現“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初中入學生-小學畢業生),至2016年,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已經達到約2萬人,即至少有2萬北京小學畢業生,通過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升學,沒有選擇升入北京初中,但也反映了北京學校承載能力承壓,導致競爭加劇,致使部分學生選擇其他路徑升學

2011年以來,北京出現了顯著的“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入學生剪刀差將在未來4-5年持續體現影響。

2011年以來,北京出現了顯著的“入學生剪刀差”(初中入學生-小學入學生),至2016年,北京小初入學生剪刀差達到5.34萬人,意味著同年小學入學生比初中入學生多了5萬多人,這會在4-5年之後,給初中承載能力造成較大壓力。

而2011年入學的的小學生已經小學畢業,2016-2017確實出現了直接的“小初畢業生剪刀差”,未來,北京的的初中承壓或持續加大,亟待擴容

北京學校數量:持續減少,承載壓力持續加大

北京小學數量持續減少,至2016年為984所。

近年來北京小學數量持續減少,由2005年的1403所,至2016年,減至984所。

而初中也在持續減少,由2005年的404所,減至2016年的年的年的341所。

我們認為,財政原因是一個可能的原因,而無論是何原因,可以肯定的是,在適齡入學人口持續增長的時期,學校數量並未增長,未來幾年,北京學校承載能力的的壓力是持續加大的,亟待擴建學校。

北京學校缺口測算:2020年小學承載能力缺口或達15.5萬人,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超過13萬人

北京小學現承載能力缺口,2020年缺口或擴大至15.5萬人,北京小學亟待擴建。

按照小學數量不變來測算,單個小學的承載力平均約為910人,而根據往年的資料,小學的招生數,略多於適齡人口(考慮到有外地轉學進入的),測算得到,2017年-2020年,北京小學承諾能力出現缺口,2017年缺口達約3萬人,至2020年,缺口約15.5人。

按照現在小學數量的情況,北京小學承載能力上是存在缺口的,且該缺口正在擴大。故我們認為,未來小學的數量增加是大概率事件。

北京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將擴大,至2020年至13.3萬缺口。

按照平均每所學校在校生850人計算,以小學畢業生人數對北京初中招生數進行預測,我們測算得到2018年開始,北京初中承載能力將呈現缺口,至2020年,北京初中承載能力缺口或擴大至13.3萬元。

實際上,根據我們上文的分析,2015-2016年已經出現了近2萬人的“畢業生剪刀差”,說明初中承載能力缺口已經出現,那麼認為未來北京初中的擴建大概率事件

全國範圍內:“小初畢業生畢業生剪刀差”尚不明顯

“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帶來的對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或將2017年之後持續顯現,學校擴建存需求

全國範圍人口出生數有所增長,但相對北京上海來說,比較平緩。近年來,全國範圍內人口出生數有所增長,但相對北京上海來說,較為平緩,由2006年的1563萬人,增長至2015年的1655人,2016受全面二孩政策影響,出生人口達1786萬人。

總體而言,近十餘年來全國範圍出生人口也有增長,但較為緩和,不像北京上海般劇烈。

全國範圍內,小初畢業生剪刀差並不明顯,至2015-2016年,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僅為20余萬(即小學畢業生數比初中招生數多20余萬人),這個數字相比全國近1500萬小學畢業生來說,算是比較小的。

這說明:全國範圍來看,學校承載能力,目前還沒有遇到太大壓力,北京上海相對來說,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壓力更為直接。

全國範圍內,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已經出現,近兩年壓力或將體現。

全國範圍內,小升初入學剪刀差於2011年開始出現,2015年,小初入學生剪刀差達318萬人(即同年,小學生入學人數,多於中學生入學人數的數量),我們判斷,入學生剪刀差的壓力會在約5年之後反映到小升初上,那麼2011-2012年的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將會反映在2016-2017年。

未來幾年內,全國範圍內學校承載能力,也會面臨一定壓力,對學校擴建有需求,而民辦學校或將成為辦學的重要力量

總體而言,全國範圍來看,學校承載能力的的壓力目前而言尚不大,但我們預計2017年之後,全國範圍內學校承載能力會承受一定壓力,學校擴建需求逐漸擴大,民辦學校或成為辦學重要力量。

結論:學校擴建需求突出,民辦學校或成為重要力量

北京上海小學初中的競爭比全國普遍水準更為激烈,承載能力承壓,學校擴建需求突出

北京上海小初入學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已現。

受近十餘年來,常住出生人口快速增的影響(同時小初學校數量相對穩定),北京上海兩地小初入學競爭已經相當激烈,出現了“小初畢業生剪刀差”(小學畢業生多於初中入學生的資料,2016年北京為1.96萬人,上海為2.26萬人),即京滬各約2萬小學畢業生選擇了其他方式(如出國,中學移民等)而並未選擇升學當地初中。

京滬“小初畢業生剪刀差”,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歷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已經切實反映出來。

受人口結構影響,未來4-5年,京滬入學競爭會愈發激烈。

近十餘年來,北京上海常住人口新生兒迅速增長(上海由2000年8.53萬增長到2016年21.84萬,北京由2000年8.12萬增長到2016年20.25萬),從目前的人口結構來看,未來京滬小初入學競爭會愈發激烈。

“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即同年小學入學人數大於初中入學人數的部分)呈現逐漸擴大的趨勢,2013年上海小初入學生剪刀差超過6萬人,北京2013年該資料也近6萬人,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對於中學承載力的壓力,將在出現該差距當年後的4-5年後逐漸體現。

至2020年,京滬小初承載能力或將10萬人以上的缺口,故學校擴建勢在必行,民辦學校或將扮演重要角色。

綜合人口和入學情況的資料,據測算至2020年,上海小學承載能力將現10萬人左右的缺口,初中承載力將現18萬人左右的缺口,北京小學承載能力將現15萬人缺口,初中將現13萬人缺口(考慮保證教學品質,假設單個學校承載人數穩定)。我們認為,未來4-5年,京滬學校承載能力或承較大壓力,故學校擴建是大概率事件,而民辦教育,或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全國範圍內的學校承載力也逐漸飽和,顯現擴建需求,民辦學校或成為重要力量。

從全國範圍來看,目前尚未出現明顯的“小初畢業生剪刀差”。

全國範圍內目前尚未出現明顯的小初畢業生剪刀差,故我們認為從全國範圍來看,學校承載能力的壓力尚未直接體現出來。

也說明,京滬的學校承載能力壓力已經提前體現出來,全國其他地區相對有所滯後。

全國範圍“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已經超過300萬人,未來全國範圍內的學校擴建或為大概率事件。至2015年,全國範圍內小初入學生剪刀差已超過300萬人,即小學入學生多於初中入學生300萬。這部分差額帶來的壓力,將在4-5年後逐漸體現出來。

全國小初入學生剪刀差最早在2012,2013年體現出來,至2017-2018年,學校承載力逐漸飽和,擴建需求顯著。

隨著民促法各地政策持續落地,未來學校擴建需求顯著,民辦學校在擴建過程中或擔任十分重要的角色,各地政府有望給予民辦學校較大支持。

投資建議:

學歷學校需求未來 4-5 年持續釋放,關注學歷學校投資機會。

我們認為,學歷學校供不應求的情況,在全國各地均存在,未來 4-5 年,入學競爭會更趨激烈,學歷學校的需求會持續釋放,建議關注學歷學校的投資機會。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點擊下方連結,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