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來自27年電信老兵的自述:在寒風中,我們打通了資訊天路

在12月26日“走新, 我的榮耀我的城——2017成都YOUNG榜”頒獎典禮上, 有一位身穿電信工作服的一線工作者, 代表中國電信四川公司領取了2017成都社會責任擔當品牌獎項。

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成都范兒、天虎科技主辦此次頒獎活動, 是為了鼓勵那些用公益之心打造美好生活的企業。 中國電信四川公司為四川涼山“懸崖村”打通資訊天路, 吸引了全場目光。 而這位領獎代表, 正是參與了整個“懸崖村”項目完成的一線工作者:劉勇。

左一是劉勇

坐在嘉賓席位, 他顯得十分嚴謹, 整個活動期間基本保持了以雙手搭在雙膝上正坐的姿勢。

又有誰能想到這個拘謹寡言的電信一線員工, 他和他的同事們在“懸崖村”經歷了多少個兇險時刻, 才換來“懸崖村”的信息天路。

虎哥與劉勇進行了溝通, 試圖通過一線工作者的眼光來看電信在“懸崖村”的精准扶貧任務。

“懸崖村”扶貧:艱險後的快樂

劉勇今年47歲, 這是他在電信工作的第27個年頭。 他是一位出生在宜賓屏山方向的一線工作者, 以負責線路幹線的搶修維修為主, 起初被安排在美姑縣進行工作。

由於宜賓市緊挨涼山彝族自治州, 他雖然隸屬宜賓地界, 但是維護範圍也包括到了涼山。

再後來, 他被調至昭覺縣進行工作, 為了工作方便也就把家庭安定在了昭覺。

“我們是去年5月份看到有關‘懸崖村’的新聞, 然後就進行了勘探, 最終決定在‘懸崖村’對面的山坡上建立基站, 最後在去年12月30號淩晨讓‘懸崖村’通了網。 ”

“懸崖村”名叫“阿土列爾村”,

位於昭覺縣支尓莫鄉, 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山坳中, 從山底小學到山頂村莊海拔近1000米。 曾經, 想要通向“懸崖村”唯一的方法就是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越過13級218步藤梯。

地形之險惡讓這個500人的村落生活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中, 有些人由於身體原因甚至一輩子都沒下過山。 村裡沒有通信基站, “懸崖村”只有在個別山頭才收得到山下發射的微弱手機信號。

從劉勇的講述中, 虎哥體會到了環境的惡劣:“設備器材沒辦法搬上去, 我們只能坐車到山腳, 然後設備自己扛起。 “懸崖村”山上又沒有固定的(扶手), 普通人空手走都惱火, 更別說我們拿起東西, 更困難還危險。 ”

虎哥瞭解到, 即便是成年人不負重的情況下, 從山腳爬到“懸崖村”也要幾個小時(“懸崖村”在去年6月修築了鋼梯代替藤梯)。 而在險要地段, 行人需要手腳並用匍匐前進才能通過, 一旦失足就可能跌落到山谷。 一般情況下2個月就能完成的建設活動, 在“懸崖村”變得舉步維艱。

目前“懸崖村”已由藤梯換成了鋼梯

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川電信組織包括了省、州、縣技術人員以及華為的督導等組成的40人團隊,在“懸崖村”攻克了各種難關,終於在2016年12月30日淩晨讓這裡與外界順利完成連接。

劉勇依舊記得30日淩晨,自己在寒風中調測設備,最終讓“懸崖村”與外界聯通時的心情。

“怕,那肯定是怕。又怕又冷,還在晃。但是信號通了後,又覺得特別高興。”仿佛是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他一連向虎哥說了三次“特別高興”。

如今,“懸崖村”的人裝上百兆光纖寬頻,看上IPTV 4K超高清電視,用上4G手機打電話。“懸崖村”裡的野生蜂蜜不愁沒銷路,村中的學生可以利用中國電信“愛心小屋”實現互聯網學習……

此外,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也為“懸崖村”援建了教育資訊化專案。中國電信在“懸崖村”勒爾小學傾力打造智慧教育,免費建設開通校校通、班班通網路、電子閱覽室和校園雲,提供教育資源和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老師可以從平臺下載更多更豐富的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觀看成都四中的教學視頻等。

中國電信運用現代化的資訊手段説明“懸崖村”勒爾小學的教師和學生通過資訊化平臺獲取知識,幫助孩子們通過大屏電視共用大城市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學校打開通往優質教育共用的資訊之窗。

中國電信建設者們風餐露宿,克服了山高路險、物資運輸困難等重重困難,於2016年底率先全面開通“懸崖村”光纖寬頻與4G業務。至此,“懸崖村”村民不但結束了“滿山找信號”的歷史,通信網路和資訊化水準“一步跨千年”,直接達到了城市先進水準。

電信扶貧:點面兼備

類似懸崖村,虎哥瞭解到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和木裡縣,同樣是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定點扶貧縣。

如果懸崖村扶貧可以當成“點”,那麼電信在鹽源縣、木裡縣的專項扶貧中就是“面”。

在鹽源縣、木裡縣專項扶貧中,新建光纜近1000公里,完成鹽源木裡剩餘19個鄉鎮的光纖寬頻建設,新建4G無線基站37個,率先全面實現了中國電信在鹽源、木裡兩縣所有63個鄉鎮的光纖寬頻和4G網路覆蓋。

在過去的三年,中國電信在涼山州的行政村和鄉鎮通信網路覆蓋成倍提升。在行政村覆蓋方面,涼山州共計3743個行政村,經過三年的努力,光纖寬頻和4G網路從僅覆蓋100多個村到完成2400餘個村的覆蓋。

在鄉鎮網路方面,涼山共計608個鄉鎮,近幾年新增覆蓋300餘個,光纖寬頻和4G通達率從35%提升到90%。

鹽源縣、木裡縣作為中國電信通信資訊扶貧的一個代表面,都是中國電信切實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一個縮影。

電信扶貧,不止是佈局網路

“懸崖村”並不是孤例,川內依舊有許多貧困地區由於各種條件限制,至今鮮與外界溝通。就像“懸崖村”一樣,沒通網之前,村民都覺得野生蜂蜜沒辦法賣錢,資訊化程度不高,讓這些地區飽受貧困。

而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作為運營商,正在通過大量的一線員工、技術人員、資金和設備對那些資訊化程度低的地區進行精准扶貧。

四川電信不只是建好一張網路,而是通過資訊化服務,提升當地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能力,通過教育、電商、醫療等多種方式進行精准扶貧。

1、加快網路覆蓋度

2016年四川回應國家網路強國戰略,發佈了“網路強省”行動計畫,花大力氣推進農村寬頻普及,著力消除城鄉數位鴻溝,降低貧困群眾享受資訊生活門檻。

近年來,隨著四川建成“全光網省”和“網路強省”的推進,實現全省光纖網路覆蓋3.4萬個行政村,全省行政村通寬頻比例達85%,農村寬頻和IPTV的覆蓋範圍和接入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中國電信集團持續加大光網投入,新增千億投資打造智慧化高速網路,年底前基本實現南方區域鄉鎮以上光網全覆蓋,行政村光網覆蓋比例提升到75%。

中國電信四川公司總經理鄭成渝也曾表示:目前我們的光纖寬頻已覆蓋全省超3000萬戶家庭,全省縣級以上城市已全面具備千兆接入能力,“千兆引領、百兆普及”格局已初步形成,用戶平均上網頻寬達到67M,頻寬單價僅為0.7元/M,依託光網打造的IPTV使用者規模已達1260萬,均為全國領先。

同時,基於800M優質低頻打造的4G網路覆蓋率達到95%,並依託其建成了省內首個商用窄帶物聯網(NB-IoT)。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打造“千兆城市”、“百兆鄉村”,繼續提高IPTV使用者規模,提升移動網路覆蓋能力,構建家庭連接樞紐。

推進IPTV、家庭雲、居家安防、可視通話等智慧家庭應用融合發展,並提供端到端的速率保障和普遍智慧組網服務,持續夯實我省智慧家庭產業發展根基。

2、利用大資料脫貧

為做到精准扶貧中的“精准”,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了大資料平臺,在四川、甘肅、雲南、陝西和江西等省開展“互聯網精准扶貧”,利用互聯網技術快速實現資訊匹配,摸清家底、進行精准識別。同時可對扶貧物件、扶貧資訊進行精細管理。

四川電信基於IPTV平臺,率先開通IPTV“精准扶貧大愛四川”電視專區,同時啟動“益農社·想家愛心小屋”“鄉村醫生遠程診療和培訓點”“山裡娃的夢想”等扶貧專案,開啟了“互聯網精准扶貧”的新路徑。

通過IPTV平臺,電信彙聚了電商、醫療、教育等多個產業鏈各類企業資源,與合作夥伴一起為扶貧打造平臺。

3、搭建電商平臺脫貧

目前,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正積極承接資訊惠農服務實施工程,並由天虎雲商電商平臺運營全國資訊進村入戶總平臺,打通電商進村“斷頭路”,建立起了“農產品進城、放心農資下鄉、農業資訊提供、便民生活服務”的城鄉對接平臺和流通管道。

而虎哥瞭解到,今年,我省成功入選全國首批5個資訊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省。據瞭解,年底建成2萬個以上村級益農社,2018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並運營3.7萬個,覆蓋惠及全省80%行政村,2020年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最終實現普通農戶不出村、新型經營主體不出戶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資訊服務。

通過電商平臺,貧困地區的土產品就不愁銷量。在達州市渠縣渠南鄉大山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中,通過電商平臺,一個月老鄉們銷售土雞蛋的營業額達到了40多萬元。

4、搭建智慧教育脫貧

通過搭建IPTV,四川電信也在聯合合作夥伴提供從幼兒到成年人各階段各學科的名校教育資源,覆蓋全省超過400萬戶農村家庭。

電信正在以“三通兩平臺”為主要標誌的教育資訊化建設向偏遠山區拓展。目前,全省1萬余個邊遠農村山區“教學點”已經實現設備、資源配送和教學應用“三到位”。

隨著電信優化地處高原偏遠地區農村的網路條件,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準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譬如在今年6月,中國電信四川公司開展農村教學遠端教育互動系統的試點,並通過高速光纖寬頻網路,連接若爾蓋縣唐克九年一貫制學校與瑪律康中學。通過該系統,瑪律康中學的老師可同時對瑪律康中學和若爾蓋縣唐克學校的學生進行授課。兩地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回答問題,還可以一起討論和自習。

通過資訊網路的建設,電信促成了優勢教育資源的共用,有效解決了偏遠農村師資不足、教育水準不高的難題。在未來,或許將有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孩子,能享受一線城市優秀的教育資源。

5、搭建遠端醫療脫貧

四川是勞務輸出大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太多。如何通過資訊化建設和分級診療制度,為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方面説明?

四川電信依託“互聯網+”開展精准扶貧,對基層醫療機構資訊化改造,打造“基層醫通”平臺,依託四川電信建立IPTV遠端診療平臺,解決醫療衛生資訊化“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同時,將“新農合”報銷入口延伸至電信村級服務站和益農社,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了便捷通道,降低醫療成本。

2016年10月,四川將遠端醫療快速部署到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做到定制專項幫扶,解決邊遠地區群眾就醫難問題。有了遠端視頻問診,足不出村,即可輕鬆解決看病問題。

隨著電信網路普遍服務升級和寬頻網路品質不斷改善,為“互聯網+精准扶貧”鋪設“資訊天路”,在未來將會有更多川內群眾,走出貧困。虎哥也向默默無聞的電信一線員工致敬。

天虎科技 尚志

目前“懸崖村”已由藤梯換成了鋼梯

在這樣的情況下,四川電信組織包括了省、州、縣技術人員以及華為的督導等組成的40人團隊,在“懸崖村”攻克了各種難關,終於在2016年12月30日淩晨讓這裡與外界順利完成連接。

劉勇依舊記得30日淩晨,自己在寒風中調測設備,最終讓“懸崖村”與外界聯通時的心情。

“怕,那肯定是怕。又怕又冷,還在晃。但是信號通了後,又覺得特別高興。”仿佛是找不到合適的形容詞,他一連向虎哥說了三次“特別高興”。

如今,“懸崖村”的人裝上百兆光纖寬頻,看上IPTV 4K超高清電視,用上4G手機打電話。“懸崖村”裡的野生蜂蜜不愁沒銷路,村中的學生可以利用中國電信“愛心小屋”實現互聯網學習……

此外,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也為“懸崖村”援建了教育資訊化專案。中國電信在“懸崖村”勒爾小學傾力打造智慧教育,免費建設開通校校通、班班通網路、電子閱覽室和校園雲,提供教育資源和管理公共服務平臺,老師可以從平臺下載更多更豐富的的教學內容,學生可以觀看成都四中的教學視頻等。

中國電信運用現代化的資訊手段説明“懸崖村”勒爾小學的教師和學生通過資訊化平臺獲取知識,幫助孩子們通過大屏電視共用大城市的優質教學資源,為學校打開通往優質教育共用的資訊之窗。

中國電信建設者們風餐露宿,克服了山高路險、物資運輸困難等重重困難,於2016年底率先全面開通“懸崖村”光纖寬頻與4G業務。至此,“懸崖村”村民不但結束了“滿山找信號”的歷史,通信網路和資訊化水準“一步跨千年”,直接達到了城市先進水準。

電信扶貧:點面兼備

類似懸崖村,虎哥瞭解到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和木裡縣,同樣是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定點扶貧縣。

如果懸崖村扶貧可以當成“點”,那麼電信在鹽源縣、木裡縣的專項扶貧中就是“面”。

在鹽源縣、木裡縣專項扶貧中,新建光纜近1000公里,完成鹽源木裡剩餘19個鄉鎮的光纖寬頻建設,新建4G無線基站37個,率先全面實現了中國電信在鹽源、木裡兩縣所有63個鄉鎮的光纖寬頻和4G網路覆蓋。

在過去的三年,中國電信在涼山州的行政村和鄉鎮通信網路覆蓋成倍提升。在行政村覆蓋方面,涼山州共計3743個行政村,經過三年的努力,光纖寬頻和4G網路從僅覆蓋100多個村到完成2400餘個村的覆蓋。

在鄉鎮網路方面,涼山共計608個鄉鎮,近幾年新增覆蓋300餘個,光纖寬頻和4G通達率從35%提升到90%。

鹽源縣、木裡縣作為中國電信通信資訊扶貧的一個代表面,都是中國電信切實履行央企社會責任的一個縮影。

電信扶貧,不止是佈局網路

“懸崖村”並不是孤例,川內依舊有許多貧困地區由於各種條件限制,至今鮮與外界溝通。就像“懸崖村”一樣,沒通網之前,村民都覺得野生蜂蜜沒辦法賣錢,資訊化程度不高,讓這些地區飽受貧困。

而中國電信四川公司作為運營商,正在通過大量的一線員工、技術人員、資金和設備對那些資訊化程度低的地區進行精准扶貧。

四川電信不只是建好一張網路,而是通過資訊化服務,提升當地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能力,通過教育、電商、醫療等多種方式進行精准扶貧。

1、加快網路覆蓋度

2016年四川回應國家網路強國戰略,發佈了“網路強省”行動計畫,花大力氣推進農村寬頻普及,著力消除城鄉數位鴻溝,降低貧困群眾享受資訊生活門檻。

近年來,隨著四川建成“全光網省”和“網路強省”的推進,實現全省光纖網路覆蓋3.4萬個行政村,全省行政村通寬頻比例達85%,農村寬頻和IPTV的覆蓋範圍和接入能力均位居全國前列。

今年中國電信集團持續加大光網投入,新增千億投資打造智慧化高速網路,年底前基本實現南方區域鄉鎮以上光網全覆蓋,行政村光網覆蓋比例提升到75%。

中國電信四川公司總經理鄭成渝也曾表示:目前我們的光纖寬頻已覆蓋全省超3000萬戶家庭,全省縣級以上城市已全面具備千兆接入能力,“千兆引領、百兆普及”格局已初步形成,用戶平均上網頻寬達到67M,頻寬單價僅為0.7元/M,依託光網打造的IPTV使用者規模已達1260萬,均為全國領先。

同時,基於800M優質低頻打造的4G網路覆蓋率達到95%,並依託其建成了省內首個商用窄帶物聯網(NB-IoT)。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打造“千兆城市”、“百兆鄉村”,繼續提高IPTV使用者規模,提升移動網路覆蓋能力,構建家庭連接樞紐。

推進IPTV、家庭雲、居家安防、可視通話等智慧家庭應用融合發展,並提供端到端的速率保障和普遍智慧組網服務,持續夯實我省智慧家庭產業發展根基。

2、利用大資料脫貧

為做到精准扶貧中的“精准”,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中國電信自主研發了大資料平臺,在四川、甘肅、雲南、陝西和江西等省開展“互聯網精准扶貧”,利用互聯網技術快速實現資訊匹配,摸清家底、進行精准識別。同時可對扶貧物件、扶貧資訊進行精細管理。

四川電信基於IPTV平臺,率先開通IPTV“精准扶貧大愛四川”電視專區,同時啟動“益農社·想家愛心小屋”“鄉村醫生遠程診療和培訓點”“山裡娃的夢想”等扶貧專案,開啟了“互聯網精准扶貧”的新路徑。

通過IPTV平臺,電信彙聚了電商、醫療、教育等多個產業鏈各類企業資源,與合作夥伴一起為扶貧打造平臺。

3、搭建電商平臺脫貧

目前,中國電信四川公司正積極承接資訊惠農服務實施工程,並由天虎雲商電商平臺運營全國資訊進村入戶總平臺,打通電商進村“斷頭路”,建立起了“農產品進城、放心農資下鄉、農業資訊提供、便民生活服務”的城鄉對接平臺和流通管道。

而虎哥瞭解到,今年,我省成功入選全國首批5個資訊進村入戶整省推進示範省。據瞭解,年底建成2萬個以上村級益農社,2018年上半年全部建成並運營3.7萬個,覆蓋惠及全省80%行政村,2020年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最終實現普通農戶不出村、新型經營主體不出戶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資訊服務。

通過電商平臺,貧困地區的土產品就不愁銷量。在達州市渠縣渠南鄉大山村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中,通過電商平臺,一個月老鄉們銷售土雞蛋的營業額達到了40多萬元。

4、搭建智慧教育脫貧

通過搭建IPTV,四川電信也在聯合合作夥伴提供從幼兒到成年人各階段各學科的名校教育資源,覆蓋全省超過400萬戶農村家庭。

電信正在以“三通兩平臺”為主要標誌的教育資訊化建設向偏遠山區拓展。目前,全省1萬余個邊遠農村山區“教學點”已經實現設備、資源配送和教學應用“三到位”。

隨著電信優化地處高原偏遠地區農村的網路條件,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準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譬如在今年6月,中國電信四川公司開展農村教學遠端教育互動系統的試點,並通過高速光纖寬頻網路,連接若爾蓋縣唐克九年一貫制學校與瑪律康中學。通過該系統,瑪律康中學的老師可同時對瑪律康中學和若爾蓋縣唐克學校的學生進行授課。兩地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提問,回答問題,還可以一起討論和自習。

通過資訊網路的建設,電信促成了優勢教育資源的共用,有效解決了偏遠農村師資不足、教育水準不高的難題。在未來,或許將有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孩子,能享受一線城市優秀的教育資源。

5、搭建遠端醫療脫貧

四川是勞務輸出大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太多。如何通過資訊化建設和分級診療制度,為貧困地區提供醫療方面説明?

四川電信依託“互聯網+”開展精准扶貧,對基層醫療機構資訊化改造,打造“基層醫通”平臺,依託四川電信建立IPTV遠端診療平臺,解決醫療衛生資訊化“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同時,將“新農合”報銷入口延伸至電信村級服務站和益農社,為廣大農村群眾提供了便捷通道,降低醫療成本。

2016年10月,四川將遠端醫療快速部署到甘孜州、阿壩州和涼山州,做到定制專項幫扶,解決邊遠地區群眾就醫難問題。有了遠端視頻問診,足不出村,即可輕鬆解決看病問題。

隨著電信網路普遍服務升級和寬頻網路品質不斷改善,為“互聯網+精准扶貧”鋪設“資訊天路”,在未來將會有更多川內群眾,走出貧困。虎哥也向默默無聞的電信一線員工致敬。

天虎科技 尚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