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修正藥業“不上市”?吉林首富修淶貴身價百億月花銷不超千元

導語:修正藥業有一個口號, 即“在修正中成長, 在成長中修正”。 有意思的是, 創始人修淶貴對自己兒子, 也就是修正“藥二代”修遠的名字, 也是獨出心裁地“在修正中成長”!

不上市的“吉林藥王”

與許多家族藥企不一樣, 修正藥業董事長、一代創始人修淶貴起初並沒有從醫經歷, 而是出身員警。

(修正藥業董事長修淶貴)

修淶貴, 出生在吉林通化, 祖先來自山東高密, 爺爺“闖關東”, 帶著一家人在撫順清源的一個山腳下安家。

修家五個兒子, 分別按“榮華富貴春”來排名字, 修淶貴是家中老四。

若說修淶貴個人與醫藥註定有緣的話, 還得說她母親是中醫世家出身。 不過, 修淶貴父親中風、母親因糖尿病引起的胰腺疼, 都是因誤診而先後要了命。 父母的遭遇, 與修淶貴後來從事製藥或許有一定關係吧!

1954年出生的修淶貴, 文革結束後在家憋了一年, 考上吉林大學法律系, 畢業後分配到一個公社派出所當民警, 後來又去交警部門, 當了基建隊隊長, 從警20多年。

“改革開放以來, 家族企業和個體經濟一直是作為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從無到有逐步發展起來的。 ”而家族企業的大量湧現, 一定程度上與所有制的產權變革——改制有關,

修正藥業也不例外。

(原通化醫藥研究所製藥廠廠區)

1990年, 當時興起了“兩熱”(經商熱、下海熱), 當時的製藥還是國家管控的行業之一。 修正藥業的前身是通化醫藥研究所製藥廠, 廠房是1950年代建的;當時這個瀕臨破產的老廠, 總共有5、60人, 光幹部就40多人,

工人已半年多沒開工資。

按照修淶貴自傳性質書籍《正道》描述, 1995年, 通化市醫藥局的領導找到了交警基建隊隊長修淶貴, 提出藥廠要承包, 問他願不願意接手?書裡還披露, 藥廠當時只有20多萬的固定資產, 卻有400多萬的外債。

1995年5月9日, 穿著警服的修淶貴來到藥廠。 讓廠裡正常運轉起來, 最大的難題就是資金, 修淶貴原想向銀行貸款30萬元, 未料想銀行後來變卦而泡湯。 不發工資咋幹活?修淶貴從家中拿出5萬元積蓄給廠裡會計, 給大夥開工資, 才安定了人心。 經多方奔跑, 修淶貴後來還是到拿50萬元貸款, 這是修正藥業歷史上一筆寶貴的起家資金呀!

其後藥廠在修淶貴的帶領下, 通過“太和聖肝”, 在第二年就扭虧為盈。 主推這款藥品時,

他當時與廣告商合作上有個創意, 就是按銷售收入進行廣告分成。 廣告商的業績好不好, 直接與營收成效掛上鉤。

1997年, 藥廠又推出新品“維U顛茄鋁膠囊”, 這就是一直是修正藥業的王牌產品“斯達舒”。 1999年, 修淶貴花300萬元在央視做了一年廣告, 那個著名的“四大叔”廣告, 讓人們記住了“斯達舒”。 後來, 又請了張豐毅、孫紅雷做廣告代言人。 此外, 有段時間, 董事長修淶貴自己也上電視做廣告, “良心藥、放心藥、管用的藥”廣告, 就是他自己上電視說的。

(孫紅雷與修淶貴探討廣告代言)

我們90年代末到新世紀初,國有企業曾經歷了一場生死搏鬥,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三年脫困”,當時的改革目標應該是市場化改造,核心就是市場化和去行政化。當然了,這一改造的國有企業是走向市場了,不過,還有另外一個“成果”,那就是改制後變成了私有化、家族化。這也是社會上為何會出現一個說法:90年代末國企幾乎就要“滅亡”了!

修淶貴兒子修遠,原名“修正”,或許對這一取名相當滿意,反正修淶貴身上有著很深的“修正”情節。1996年初秋,在國企改制的大背景下,藥廠也改制成股份制企業。公司註冊時,大家從眾多名字中選擇了“康威”二字,“康威藥業”成立了,不過,修淶貴當時還沒有多少品牌意識,只是隨意給產品註冊了“紅利”牌商標,結果引來一個“大麻煩”。

後來,修淶貴發現,“康威”這一商標已被山東一家藥企搶注了,交涉談判時,對方要價從1000萬飆升到5000萬,後來乾脆不想出手了。無奈之下,2000年5月,修淶貴舉行了公司的更名儀式, 從此,在電視廣告和市場中,人們看到了“修正藥業”的名字了。

兒子本名“修正”,公司又起名“修正藥業”,不過,沒關係,在修淶貴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的。變,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因此,他直接將兒子的姓名由“修正”改名“修遠”。

“在修正中成長,在成長中修正”,您還別說,更名的第一年,“修正藥業”就爬上了行業第9名的位置,而在去年,已是中國醫藥工業第二名,僅次於廣藥。

改制後,“修正藥業”也成了名正言順的修氏企業,完成了家族化的改造。當然了,這家優質藥企仍未上市,但並非不想,而是上市之路倍加蹉跎,至今已空度13個年頭。

早在2003年起,修正藥業就一直在為上市努力,但總是向監管呈報資料審核的關鍵時刻選擇放棄,為何要放棄?令人不解。

(媒體報導“董事長送縣長25萬股權”)

有份公示的吉林省延邊林區中級法院的刑事判決書((2017)吉75刑初3號),砸中了修正藥業。該判決書顯示,2007年,被告人褚來福在擔任吉林省靖宇縣縣長期間,曾收受修正藥業董事長修某給予的通化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25萬股權。上述判決書還顯示,修某曾證言送給褚來福股票,是因為褚來福是縣長,其公司在靖宇縣有企業,為了方便溝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相關報導中說的“修某”,沒有具說其名,不過其職務頭銜的明確的,即“修正藥業董事長”。(相關報導,後來在2015年2月反腐高壓期間,褚來福將上述價值人民幣25萬元的股權退還。)

2004年,股份制改造後的修正藥業,曾意圖在港上市,此後,修正藥業一直在A股和港股上市踟躕不前,用盡申請IPO、借殼重組上市等手段。

公開的資訊顯示,修淶貴目前在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27.16%股權,是第一大股東,最近一次股權結構調整是在2015年11月。有人發現,調整後,此前大量的自然人持股消失不見,引人注目的是,新晉了4家投資機構,其中三家是港股股權投資機構,一家是服務於美股上市的機構。

多年來,修淶貴雄踞吉林富豪榜第一名,號稱吉林首富,也得了一個不上市的“吉林藥王”之稱。據稱,修淶貴平常十分節儉,一百多億身價,衣服是多年前在廉價市場上買的,月花銷不超過1000元。修淶貴說:“財富的形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是金錢,誠信做事,得到人們的認可,才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

“藥二代”接班人修遠“修正”了啥?

(修正藥業集團副總裁修遠)

出生於1982年的修遠,現已開始進入准接班狀態,現任修正藥業副總裁。修正藥業因他而易名,他也因修正而改名,可以說,在他身上,多了一份特殊的傳承責任。

海外留學是當今“富二代”的標配,也是許多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計畫上的重要一步棋。當年台塑王永慶,因擔心子孫在台塑大樹庇蔭下缺乏鍛煉,所以他要求每一個小孩在國小或初中時,就送到英國、美國求學,直到念完研究生才回來,精英教育嘛!

修遠是2005年畢業於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父親修淶貴也像王永慶那樣,在他念初中時,就送出國留學。期間,他還像李嘉誠兒子一樣,高中起就被安排旁聽公司高管會議。旁聽董事會,碧桂園“千金”楊惠妍,也是十三四歲開始的。(旁聽董事會此種接班培養路線,為的是引導二代從小熟悉公司治理,不少人說出自李嘉誠的創意,其實不然!一波說以往的文章介紹過,臺灣的家族企業很早就有人實行了。)

進入修正藥業後,修遠被委以重任,於2007年出任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起初雖有磕磕碰碰,不過在父親指導下,第二年業績就沖上集團排名第一。

2011 年,回到總部的修遠開始負責斯達舒事業部全國的銷售,以前,事業部是他父親親自抓的,由修淶貴兼任總經理,眾所周知,修正的行銷手段,在業內是出了名的。2013年,修淶貴看到兒子在事業部站穩腳跟後,就把銷售業務全部交給修遠,由他出任修正藥業集團行銷總公司總經理。

修正有句老話,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臺。修遠在公司內部之所以能穩步晉升,也許有他父親刻意的接班安排,也與個人的接班角色適應有關,不然,是一匹劣馬,鞭子抽再凶也沒用。

(修遠(左3)與父親(右3)修淶貴)

前些年,當有人問及修正的接班計畫時,修遠曾如此作答:“我覺得也不應該完全選定我來接班,因為我們修正有自己的人才配套機制。多年前,我就說過,如果我行,我靠能力來接班;如果我不行,你把企業給我,我也接不了。修正的人才機制就是讓大家都有機會。”不過,從修淶貴對兒子的精心安排上看,修正藥業進入“修遠時代”的時間不會太久的。

修淶貴和李豔華夫婦共育有2個子女,目前,母親李豔華擔任集團公司的監事長。修遠是17歲改名的,父親修淶貴把他曾經的名字給了現在的修正藥業,冥冥之中,這位35歲的“藥二代”帶有一定的傳承正統性。

一代將老,家族財富的傳承與家業的延續,因“二代”接班意願並不強烈而變得晦澀。有調查稱,中國家族二代僅四成願意接班,傳承換代問題突出。其實,二代“想接班嗎? ”是個問題,“能接班嗎?”,接班後能否延續輝煌再造偉業更是問題的核心。

2013年,度過2012年的“毒膠囊”危機後,修淶貴把兒子扶上了集團總經理一職,負責全國的銷售工作;另外,他又以副總裁的身份,負責生產,從某種程度而言,接班之路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修遠已在路上。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7)

(孫紅雷與修淶貴探討廣告代言)

我們90年代末到新世紀初,國有企業曾經歷了一場生死搏鬥,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三年脫困”,當時的改革目標應該是市場化改造,核心就是市場化和去行政化。當然了,這一改造的國有企業是走向市場了,不過,還有另外一個“成果”,那就是改制後變成了私有化、家族化。這也是社會上為何會出現一個說法:90年代末國企幾乎就要“滅亡”了!

修淶貴兒子修遠,原名“修正”,或許對這一取名相當滿意,反正修淶貴身上有著很深的“修正”情節。1996年初秋,在國企改制的大背景下,藥廠也改制成股份制企業。公司註冊時,大家從眾多名字中選擇了“康威”二字,“康威藥業”成立了,不過,修淶貴當時還沒有多少品牌意識,只是隨意給產品註冊了“紅利”牌商標,結果引來一個“大麻煩”。

後來,修淶貴發現,“康威”這一商標已被山東一家藥企搶注了,交涉談判時,對方要價從1000萬飆升到5000萬,後來乾脆不想出手了。無奈之下,2000年5月,修淶貴舉行了公司的更名儀式, 從此,在電視廣告和市場中,人們看到了“修正藥業”的名字了。

兒子本名“修正”,公司又起名“修正藥業”,不過,沒關係,在修淶貴的心目中,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變化的。變,是永恆的,不變是暫時的;因此,他直接將兒子的姓名由“修正”改名“修遠”。

“在修正中成長,在成長中修正”,您還別說,更名的第一年,“修正藥業”就爬上了行業第9名的位置,而在去年,已是中國醫藥工業第二名,僅次於廣藥。

改制後,“修正藥業”也成了名正言順的修氏企業,完成了家族化的改造。當然了,這家優質藥企仍未上市,但並非不想,而是上市之路倍加蹉跎,至今已空度13個年頭。

早在2003年起,修正藥業就一直在為上市努力,但總是向監管呈報資料審核的關鍵時刻選擇放棄,為何要放棄?令人不解。

(媒體報導“董事長送縣長25萬股權”)

有份公示的吉林省延邊林區中級法院的刑事判決書((2017)吉75刑初3號),砸中了修正藥業。該判決書顯示,2007年,被告人褚來福在擔任吉林省靖宇縣縣長期間,曾收受修正藥業董事長修某給予的通化市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的25萬股權。上述判決書還顯示,修某曾證言送給褚來福股票,是因為褚來福是縣長,其公司在靖宇縣有企業,為了方便溝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相關報導中說的“修某”,沒有具說其名,不過其職務頭銜的明確的,即“修正藥業董事長”。(相關報導,後來在2015年2月反腐高壓期間,褚來福將上述價值人民幣25萬元的股權退還。)

2004年,股份制改造後的修正藥業,曾意圖在港上市,此後,修正藥業一直在A股和港股上市踟躕不前,用盡申請IPO、借殼重組上市等手段。

公開的資訊顯示,修淶貴目前在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擁有27.16%股權,是第一大股東,最近一次股權結構調整是在2015年11月。有人發現,調整後,此前大量的自然人持股消失不見,引人注目的是,新晉了4家投資機構,其中三家是港股股權投資機構,一家是服務於美股上市的機構。

多年來,修淶貴雄踞吉林富豪榜第一名,號稱吉林首富,也得了一個不上市的“吉林藥王”之稱。據稱,修淶貴平常十分節儉,一百多億身價,衣服是多年前在廉價市場上買的,月花銷不超過1000元。修淶貴說:“財富的形式有很多種,不一定非得是金錢,誠信做事,得到人們的認可,才是我畢生最大的追求。”

“藥二代”接班人修遠“修正”了啥?

(修正藥業集團副總裁修遠)

出生於1982年的修遠,現已開始進入准接班狀態,現任修正藥業副總裁。修正藥業因他而易名,他也因修正而改名,可以說,在他身上,多了一份特殊的傳承責任。

海外留學是當今“富二代”的標配,也是許多家族企業接班傳承計畫上的重要一步棋。當年台塑王永慶,因擔心子孫在台塑大樹庇蔭下缺乏鍛煉,所以他要求每一個小孩在國小或初中時,就送到英國、美國求學,直到念完研究生才回來,精英教育嘛!

修遠是2005年畢業於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父親修淶貴也像王永慶那樣,在他念初中時,就送出國留學。期間,他還像李嘉誠兒子一樣,高中起就被安排旁聽公司高管會議。旁聽董事會,碧桂園“千金”楊惠妍,也是十三四歲開始的。(旁聽董事會此種接班培養路線,為的是引導二代從小熟悉公司治理,不少人說出自李嘉誠的創意,其實不然!一波說以往的文章介紹過,臺灣的家族企業很早就有人實行了。)

進入修正藥業後,修遠被委以重任,於2007年出任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起初雖有磕磕碰碰,不過在父親指導下,第二年業績就沖上集團排名第一。

2011 年,回到總部的修遠開始負責斯達舒事業部全國的銷售,以前,事業部是他父親親自抓的,由修淶貴兼任總經理,眾所周知,修正的行銷手段,在業內是出了名的。2013年,修淶貴看到兒子在事業部站穩腳跟後,就把銷售業務全部交給修遠,由他出任修正藥業集團行銷總公司總經理。

修正有句老話,問題出在前三排,根子就在主席臺。修遠在公司內部之所以能穩步晉升,也許有他父親刻意的接班安排,也與個人的接班角色適應有關,不然,是一匹劣馬,鞭子抽再凶也沒用。

(修遠(左3)與父親(右3)修淶貴)

前些年,當有人問及修正的接班計畫時,修遠曾如此作答:“我覺得也不應該完全選定我來接班,因為我們修正有自己的人才配套機制。多年前,我就說過,如果我行,我靠能力來接班;如果我不行,你把企業給我,我也接不了。修正的人才機制就是讓大家都有機會。”不過,從修淶貴對兒子的精心安排上看,修正藥業進入“修遠時代”的時間不會太久的。

修淶貴和李豔華夫婦共育有2個子女,目前,母親李豔華擔任集團公司的監事長。修遠是17歲改名的,父親修淶貴把他曾經的名字給了現在的修正藥業,冥冥之中,這位35歲的“藥二代”帶有一定的傳承正統性。

一代將老,家族財富的傳承與家業的延續,因“二代”接班意願並不強烈而變得晦澀。有調查稱,中國家族二代僅四成願意接班,傳承換代問題突出。其實,二代“想接班嗎? ”是個問題,“能接班嗎?”,接班後能否延續輝煌再造偉業更是問題的核心。

2013年,度過2012年的“毒膠囊”危機後,修淶貴把兒子扶上了集團總經理一職,負責全國的銷售工作;另外,他又以副總裁的身份,負責生產,從某種程度而言,接班之路雖“路漫漫其修遠兮”,但修遠已在路上。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