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

1、你的缺席已是常態

網上有一條段子:

“媽, 我餓了。 ”

“媽, 我渴了。 ”

“媽, 晚飯吃什麼?”

“媽, 明天運動會要求穿校服。 ”

“媽, 我放學了。 ”

“爸, 我媽呢?”

這段“到處找媽”的文字描述, 恰恰是中國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餐館裡、學校門口、遊樂場理, 我們往往看到的都是媽媽和老人陪孩子, 那中國的爸爸去哪了?

突然間有些恍然大悟, 怪不得這幾年電視最火的節目, 叫爸爸去哪了。

孩子身邊的爸爸, 也許在遠方工作, 也或許再近在咫尺旁的“遠方”玩手機。

俗話說的好, 不怕苦不怕累, 就怕豬一般的隊友拖後腿。

中國式家庭裡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 母親往往是負全責的那一個, 吃喝拉撒睡, 連學業都一把抓了;而爸爸經常如“豬隊友”般拖後腿, 不僅沒幫上忙, 反而常常缺席孩子的教育。

家庭事務的全放手, 孩子教育的缺席, 讓很多爸爸在孩子的生活中, 甚至人生中都沒有一點兒存在感,

就像影子一樣, 這類爸爸也因此得名“影子爸爸”。

知名演員成龍大哥曾經分享過一個讓他非常遺憾和後悔的故事:

成龍父子合照

有一次, 他老婆有事, 就讓他去學校接兒子房祖名回家。 成龍跑到小學去接, 等半天也不見人。

後來才知道:兒子已經上了中學。

而房祖名後來的一些過錯, 也正是成龍大哥當年忙於事業, 過度缺席他的人生所致。

這樣的故事, 聽起來已是心酸, 但更讓人發怵的是, 根據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0%的受訪者坦言, 自己身邊就有“影子爸爸”。

“影子爸爸”在中國家庭裡已經是一種常態現象。

2、為人父, 他們無所適從

成為一名父親, 對於許多丈夫來說, 是一件幸福感和慌亂感並存的事情。

朋友小林的妻子預產期在兩個月左右時, 在他每天的胡言亂語中, 我能感受到他對新生命充滿了期待, 整個人幸福和興奮並存。

“不知道是兒子還在女兒哈”

“以後也有人叫我老爸了, 吼吼!”

......

後來孩子出生了, 他反而開始有些手足無措了,

看到孩子哭鬧時, 就顯得慌張, 總想求助孩子他媽。

他說:“我會更努力賺錢, 但照顧小孩的事情可能多數要媽媽來做了。 ”

再之後, 小林又恢復到有孩子之前的狀態, 下班回家就坐下玩手機打遊戲, 週末睡懶覺, 更想獨自出去玩, 不想帶娃。 顯然,

他並不知道怎樣做一個合格的父親。

實際上, 像他這樣的父親不在少數。 如今年輕一代的多數人, 在生育後的第一年, 都會面臨一個問題:父親的無所適從。

中國孩子的爸爸們經常顯得“不夠專業”, 有的是因為他們對父親的角色認識不夠深入, 在教育孩子方面仍然遵循傳統的一套教育理念。

論語裡有句話, 君子遠其子。 中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普遍認為父子之間過於親熱, 就會沒大沒小, 不成體統。

所以在中國傳統家庭關係長大的孩子內心雖然渴求父親的愛,但又十分畏懼父親,和父親的關係普遍冷淡。藥家鑫和他父親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是因為爸爸們普遍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在先天“帶娃”劣勢的情況下,很多爸爸們會主動推卸“父親角色”的責任,藉口“工作忙碌”、“事業拼搏”,讓自己逃離不擅長的領域。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影響和部分父親心存推卸思想,責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正因如此,家中有子女的、身為爸爸卻又整天忙碌、推卸責任的你,請你記住一句話:“你現在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段,將來想彌補也補不過來”。

3、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其實,在嬰兒剛剛呱呱墮地時,就已經渴望父愛了。當孩子出生第二個星期後,大多數嬰兒留意父親的嗓音,甚至模仿父親的舉手、伸手等簡單動作。

研究表明,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家庭教育中如果爸爸參與度較低,孩子就很容易產生“父愛缺乏綜合症”的症狀。

美國有位叫喬治曼斯爾的海員,在兒子剛出生不久便出海遠航打拼工作。

3年之後,他回到家裡時吃驚地看到兒子舉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強,看不到一點天真活潑的孩童形象。

後來專家診斷這是由於嬰幼兒長期缺少父愛所表現的特有症狀。

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哭鬧、易驚、煩躁、抑鬱、多愁善感等症狀。有人稱這些症狀為“缺乏父愛綜合征”。

據有關專家觀察,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不良傾向,總結起來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影響:

1、認知發展受阻,5-6歲的兒童在父母離異而缺乏父愛兩年後,其認知力與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異明顯。

2、產生個性缺陷,如軟弱、膽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

3、情感障礙的比例加大,如抑鬱、焦慮、自尊心不強,缺乏熱情,自製力弱,有依賴性。

4、體格發育障礙,孩子的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均會比同齡兒童落後一大截。

父親應該是男人最重要的職責所在。作為父親,要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應該在參與家庭生活、親子陪伴、學習養育知識、榜樣示範等方面有所作為。

當然,如果父親真的特別忙,那麼至少每週要做到兩件事:

第一是擁抱孩子,父親的溫暖與母親不同。擁抱是增加父子關係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

第二件事是陪伴孩子玩球類運動,無論男孩女孩。玩是孩子的天性,球類運動需要高度協調、需要團隊合作,一般來說男性更為擅長。

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參與進去,與孩子建立親密、平等的關係,不要用批評和指責盲目樹立權威。父親更需要學習有效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需要瞭解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需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示範。

父親只有真正參與到家庭生活中,高品質地陪伴孩子,與孩子一同玩耍,經常組織家庭出遊等,才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就如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所以在中國傳統家庭關係長大的孩子內心雖然渴求父親的愛,但又十分畏懼父親,和父親的關係普遍冷淡。藥家鑫和他父親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還有的是因為爸爸們普遍是家庭中的經濟支柱,在先天“帶娃”劣勢的情況下,很多爸爸們會主動推卸“父親角色”的責任,藉口“工作忙碌”、“事業拼搏”,讓自己逃離不擅長的領域。

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影響和部分父親心存推卸思想,責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

正因如此,家中有子女的、身為爸爸卻又整天忙碌、推卸責任的你,請你記住一句話:“你現在錯過了陪伴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段,將來想彌補也補不過來”。

3、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其實,在嬰兒剛剛呱呱墮地時,就已經渴望父愛了。當孩子出生第二個星期後,大多數嬰兒留意父親的嗓音,甚至模仿父親的舉手、伸手等簡單動作。

研究表明,父愛對孩子的影響巨大,家庭教育中如果爸爸參與度較低,孩子就很容易產生“父愛缺乏綜合症”的症狀。

美國有位叫喬治曼斯爾的海員,在兒子剛出生不久便出海遠航打拼工作。

3年之後,他回到家裡時吃驚地看到兒子舉止古怪,性格孤僻,自卑感很強,看不到一點天真活潑的孩童形象。

後來專家診斷這是由於嬰幼兒長期缺少父愛所表現的特有症狀。

有的孩子還會出現哭鬧、易驚、煩躁、抑鬱、多愁善感等症狀。有人稱這些症狀為“缺乏父愛綜合征”。

據有關專家觀察,缺乏父愛的孩子容易產生不良傾向,總結起來大概有四個方面的影響:

1、認知發展受阻,5-6歲的兒童在父母離異而缺乏父愛兩年後,其認知力與完整家庭孩子相比有差異明顯。

2、產生個性缺陷,如軟弱、膽小,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等。

3、情感障礙的比例加大,如抑鬱、焦慮、自尊心不強,缺乏熱情,自製力弱,有依賴性。

4、體格發育障礙,孩子的身高、體重、動作及反應速度,均會比同齡兒童落後一大截。

父親應該是男人最重要的職責所在。作為父親,要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應該在參與家庭生活、親子陪伴、學習養育知識、榜樣示範等方面有所作為。

當然,如果父親真的特別忙,那麼至少每週要做到兩件事:

第一是擁抱孩子,父親的溫暖與母親不同。擁抱是增加父子關係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方法。

第二件事是陪伴孩子玩球類運動,無論男孩女孩。玩是孩子的天性,球類運動需要高度協調、需要團隊合作,一般來說男性更為擅長。

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參與進去,與孩子建立親密、平等的關係,不要用批評和指責盲目樹立權威。父親更需要學習有效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諸多問題,需要瞭解孩子身心發育的特點,需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示範。

父親只有真正參與到家庭生活中,高品質地陪伴孩子,與孩子一同玩耍,經常組織家庭出遊等,才能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作用。

就如英國著名文學家哈伯特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