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有多少“為你好”,其實是看熱鬧

前兩天看到一篇文章, 作者大吐苦水, 大意就是:二十七八歲的年齡, 家裡人催著結婚, 可是找對象這事, 不是去菜市場買菜, 付錢就行, 找物件要合眼緣, 還要合心緣。

她說, 越是年紀大了, 越是不願意將就, 心裡仿佛憋了一口氣。

國慶回家的時候, 看見鄰居張阿姨坐在自己的家中, 她打了聲招呼就回房間了, 可是分明聽到清晰的對話從客廳傳來。

翻來覆去不過是:“小然年齡不小了, 張阿姨想給她介紹個物件, 對方有房有車, 只不過和老婆離婚了。

雖然小然是研究生, 可也老大不小了, 我是為她好, 她呀, 別挑花了眼,

眼看奔三了, 學歷不學歷的沒那麼重要”。

後來那位作者才知道, 張阿姨介紹的男方是個小老闆, 離婚原因是婚內出軌。

她很氣憤地說:到底是為我好還是為了看熱鬧, 如果真的是為我好, 起碼要介紹一個靠譜的啊。

每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 社會關係網錯綜複雜, 遇到的人中, 有相見恨晚的知己, 有一見鍾情的戀人, 有相依相偎的親人, 自然也有萍水相逢的過客。 

有那麼一群人, 他們自己的生活太無聊太貧瘠, 需要拿別人的生活當調劑品, 來增加色彩。

你告訴他們:如果真的為我好, 就應該做到理解我、支持我、包容我, 而不是一次次的幫我做選擇。

可這樣根本就沒用, 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一個看客, 主角的故事越曲折他們越開心,

因為這樣才有看點, 茶前飯後才有話題, 至於你是怎麼想的, 不重要, 不關心。

打著為你好名義, 其實是為了看熱鬧, 這樣的案例身邊並不少, 以至於後來, 我們對“為你好”這三個字避如蛇蠍。

更細緻來說, 還有一種為你好, 是苦口婆心的勸慰。

你不要再打遊戲, 應該以學習為重;你該找一個穩定的工作, 現在這個工作變數太大、不合適;你應該找一個靠譜的人嫁了, 老來才有個伴, 不至於太孤獨。

最後都要加上一句義正言辭的總結:我這是為你好。

要命的是, 很多時候, 這些話大多來自親人, 他們拿自己的親身經歷為範本, 希望你少走一些彎路。

這樣的為你好, 我們可以不接受, 但是請理解, 因為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 他們真的在以自己的方式在對你好。

有人好心幹壞事, 有人壞心說好心, 他人的心是看客心, 你不能讓自己去當那劇中人。

人生的這個劇本, 只能由自己來寫, 他人的意願只當參考, 不能作為準則。

很多人喜歡在網上吐槽, 說現在網路環境太雜, 遍地都是雞湯, 而有的雞湯, 其實是砒霜, 把多少人帶入歧途。

我有些反對這樣的言論, 因為資訊本來就是多元的, 學了那麼多年的辯證唯物主義和相對論還有一系列的思想政治課程沒有建立起來的是非觀, 靠一句話或者一篇文章來建立, 這樣的是非觀, 單薄而脆弱, 一摧即倒。

不是雞湯不好, 而是自己缺乏辨析好壞的能力。


然而, 一個人精准且明確的判斷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能擁有的。

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多聽多看多想, 儘量做到取其精華, 棄其糟粕, 不斷反思和實踐, 才能形成自己穩定並且完備的判斷力。

就好像為你好一樣, 你要能真正分得清誰是所謂的為你好, 誰是真的對你好, 而不是全聽或者全棄, 一個成熟的人, 要有自己判斷力。

人生而不同, 要走的軌跡也不同, 殊途同歸這是萬里挑一的巧合與幸運, 而不是本該如此的複製與粘貼, 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 生活如魚飲水, 冷暖自知。

自己的路自己走, 你沒辦法阻止別人的言行, 起碼, 得先守住自己。

或許你所抵觸的只是他們說“為你好”時的一副好為人師的樣子, 而沒有仔細思考他們的內容, 如果把“為你好”換成“此內容僅供參考”可能更容易接受。 所以, 當聽到這話時, 冷靜下來, 權衡利弊, 仔細思考, 然後做出選擇。

我希望你有心之所向, 也有心之所棄, 不舍希望, 不懼選擇, 不畏流言, 不負真心。 如此, 甚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