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共用充電寶“一地雞毛” 王思聰還用“吃翔”嗎?

王思聰:共用充電寶能成, 我吃翔

2017年可謂“共用”之年, 除了共用單車繼續火爆之外, 其他各種共用物品橫空出世, 但似乎只有“共用充電寶”跟上了所謂的風口, 一度在資本市場中掀起波瀾。

當然, 就共用充電寶本身而言, 雖然不乏正面的褒贊之聲, 但也有人跳出來鮮明反對, 王思聰就是反方陣營中的代表性人物。

雖然陳歐極力看好共用充電寶的前景, 但王思聰卻頗為不屑, 他甚至表示:共用充電寶要是能成, 我吃翔!

王思聰這個頗有些“重口味”的表態, 卻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共用充電寶成為資本“網紅”, 讓不少人投身於此, 期望借著這陣風大賺一筆。

共用充電寶已是“一地雞毛”, 但仍有突圍者

實際上, 即便是已融資多輪、金額超10億美元的OFO、摩拜, 尚且遭遇盈利質疑甚至兌付危機, 更別說還在亂戰之中求生存的充電寶企業了。

今年上半年可謂是共用充電寶企業“最好的時光”。 據IT桔子統計, 2017年1~6月, 共用充電寶領域共有19起融資, 涉及總額超10億元, 僅4月就有街電科技、Hi 電、來電、小電科技相繼獲得融資, 總額近3億元, 入局機構不乏IDG、紅杉中國、騰訊、順為資本等知名投資企業。

然而, 進入下半年, 共用充電寶行業“畫風突變”。

據業內人士透露, 早在6月, 共用充電寶公司“河馬充電”就已經倒閉, 但未公開宣佈。

10月11日, 創立於杭州的“樂電”宣佈停止運營, 成為首家公開宣佈“倒閉”的共用充電寶企業。 緊接著, 則傳出共用充電寶企業“PP充電”退出市場的消息。

隨後, 已經有過“天使輪”融資的放電科技, 也在運營半年後宣告“死亡”。

除上述幾家, 截止今年11月, 小寶充電、泡泡充電、創電等多家充點企業均已走到項目清算階段。

當然, 在行業負面新聞纏身的背景下, 仍有人從中突圍。

據介紹, 今年以來, 共用充電寶公司“來電科技”與芝麻信用展開深度合作之後, 訂單量增長超30%, 免押金訂單占比超70%。 目前產品覆蓋城市253個、享受信用服務使用者累計1200萬人次。 而前文提到的, 聚美優品投資的“街電科技”, 則在剛剛結束的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 代表共用充電寶行業參與分享經濟分論壇的討論。

為何共用充電寶被王思聰看衰?

錘子手機CEO羅永浩, 曾經把充電寶形容為一個很“奇怪”的東西, 他基本認為這個東西是多餘的。

當然,

在手機已經成為人身體一部分的當下, 充電寶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甚至能在關鍵時刻“救你一命”。

但是, 為什麼王思聰依然看衰共用充電寶呢?

實際上, 王思聰也好, 市場人士也好, 他們看衰的並不是“充電寶”產品本身, 而是加上“共用”二字之後的, 基於所謂的共用模式的充電寶。

1、並非打上“共用”二字,就成為所謂的共用經濟

共用充電寶是披著共用經濟外衣的租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傳統租賃模式的流程線上化。它甚至連“創新”都談不上。

2、市場需求並沒有宣傳的這麼大

但凡所謂的“共用XX”企業,都會拿共用經濟的體量說事。

有一種說法是,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而未來,分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的增長速度,甚至會占到GDP十分之一的比重。

但是,這些動輒數萬億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即便這個數字靠譜,其中又有多少和“共用充電寶”有關?

如今,隨著手機廠商製造技術的更新換代,新款手機的待機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節能,充電寶的用武之地在減少。另外,如果出門在外一整天天,一般人也會提前充好電,就算不夠用,隨身帶一塊小充電寶,也就OK了。如果是出差,充電寶則是標配,就算2萬毫安培的充電寶略顯大而沉,一般人也會把它扔在行李中,一起帶走。

退一步說,就算沒有隨身帶充電器,很多地方也可以借到充電器,公司、學校、餐廳、酒店,都可以不花錢為手機充電。而共用充電寶,卻並非隨處可見。

甚至,蘋果公司已經開發了wifi充電功能,並已申請專利。這樣一來,充電寶就徹底沒用了。

結合自己,環顧周圍,真正對共用充電寶有需求的人,真的沒那麼多。

3、收費理念與成本問題

接著上面的說,對於給手機充電,目前基本還是免費的。而對於本可以不花錢的事情,商家哪怕只收一塊錢,我們也會本能的認為這是件不合理的事情。

另外,共用充電寶如果想盈利,必須靠靠頻次的消費才可以,因此往往要將充電設備社製造人流密集區,典型如商業街區、大型購物街區等——這就帶來了場地租賃費用高的問題。相比之下,更具有顛覆性的“共用單車”,佔用的就是公共空間,不需要額外的場地租賃費。

既需要高額的投資,又無法形成高頻次的消費,還要承擔設備安全等潛在問題,共用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依舊沒有跑通。

為什麼共用單車成了,共用充電寶卻不行?

從結果來看,共用充電寶似乎已被王思聰“不幸言中”,國民老公也能避免“吃翔”的尷尬局面。

但為什麼共用單車成了(至少目前兩家頭部企業活得更好),而共用充電寶卻不行?

原因很簡單:人人都可以把充電寶帶身上,但卻不能隨時攜帶自行車。

偏離共用的本質,偏離創新,即便暫時趕上風口,最終也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金投手理財 / 整理發佈

1、並非打上“共用”二字,就成為所謂的共用經濟

共用充電寶是披著共用經濟外衣的租賃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傳統租賃模式的流程線上化。它甚至連“創新”都談不上。

2、市場需求並沒有宣傳的這麼大

但凡所謂的“共用XX”企業,都會拿共用經濟的體量說事。

有一種說法是,2016年我國分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4520億元,而未來,分享經濟將保持年均40%的增長速度,甚至會占到GDP十分之一的比重。

但是,這些動輒數萬億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即便這個數字靠譜,其中又有多少和“共用充電寶”有關?

如今,隨著手機廠商製造技術的更新換代,新款手機的待機時間越來越長,越來越節能,充電寶的用武之地在減少。另外,如果出門在外一整天天,一般人也會提前充好電,就算不夠用,隨身帶一塊小充電寶,也就OK了。如果是出差,充電寶則是標配,就算2萬毫安培的充電寶略顯大而沉,一般人也會把它扔在行李中,一起帶走。

退一步說,就算沒有隨身帶充電器,很多地方也可以借到充電器,公司、學校、餐廳、酒店,都可以不花錢為手機充電。而共用充電寶,卻並非隨處可見。

甚至,蘋果公司已經開發了wifi充電功能,並已申請專利。這樣一來,充電寶就徹底沒用了。

結合自己,環顧周圍,真正對共用充電寶有需求的人,真的沒那麼多。

3、收費理念與成本問題

接著上面的說,對於給手機充電,目前基本還是免費的。而對於本可以不花錢的事情,商家哪怕只收一塊錢,我們也會本能的認為這是件不合理的事情。

另外,共用充電寶如果想盈利,必須靠靠頻次的消費才可以,因此往往要將充電設備社製造人流密集區,典型如商業街區、大型購物街區等——這就帶來了場地租賃費用高的問題。相比之下,更具有顛覆性的“共用單車”,佔用的就是公共空間,不需要額外的場地租賃費。

既需要高額的投資,又無法形成高頻次的消費,還要承擔設備安全等潛在問題,共用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依舊沒有跑通。

為什麼共用單車成了,共用充電寶卻不行?

從結果來看,共用充電寶似乎已被王思聰“不幸言中”,國民老公也能避免“吃翔”的尷尬局面。

但為什麼共用單車成了(至少目前兩家頭部企業活得更好),而共用充電寶卻不行?

原因很簡單:人人都可以把充電寶帶身上,但卻不能隨時攜帶自行車。

偏離共用的本質,偏離創新,即便暫時趕上風口,最終也只能留下一地雞毛。

金投手理財 / 整理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