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夜讀 | 30萬年終獎剛到賬就被收回稱發錯了 | 情侶酒店開房發現天花板藏著攝像頭

【欲哭無淚】

頭天收到近萬年終獎, 隔天公司稱發錯了要收回……

小東在東莞一家公司工作, 12月27日他收到一筆銀行匯款, 提示為年終獎9000多元, 但第二天公司卻宣佈, 這筆錢發錯了, 需要員工把錢退回。 幾十名員工共需退還約30多萬元。 對此法律人士表示, 如果在發放年終獎之前, 單位跟勞動者之間沒有協商一致的獎金發放標準, 這種情況下單位是無權要求退還的;而如果之前就有發放標準, 是因單位計算錯誤導致發錯獎金, 那麼單位有權讓員工退回。

2017年即將過去, 農曆新年也即將來臨, 每年這個時候年終獎都讓人激動又期盼。

有的公司年終獎讓人羡慕, 發現金、送車輛、送房子、送員工出國旅遊等;而有的老闆就顯得摳門又奇葩, 發的年終獎也讓人忍俊不禁。 各種眼花繚亂的年終獎, 我們先來看看其他人的年終獎吧。

土豪型

別人家的年終獎!每人一輛賓士車

發“賓士”現場, 當天下午就能把車開回家。

1月21日, 成都高新區的一家從事無人機系統設計研發的公司在年會上, 向兩位優秀員工發放了特別年終獎——每人一輛賓士車。 作為對公司做出卓越貢獻的核心員工, 當天該公司的年會上, 主要負責技術的王利光得到了公司的年終重獎——一輛價值50余萬的賓士車。 而另一位得到賓士轎車獎勵的員工張峻, 則是公司的銷售總監。

獎金+長假

一提起年終獎, 28歲的某國企員工小林就興奮地告訴記者, 入職兩年, 自己每年都可以拿到兩萬左右的年終獎。 “我們平時收入低, 感覺一年到頭, 全靠年終獎攢錢啊!”小林說, 除了年終獎, 單位還會發超市購物卡, 過年買的東西多, 基本上都可以靠發的購物卡解決,

所以年底發年終獎是最開心的時候。

29歲的蘇女士是科園六路52號一家公關公司的老闆, 她告訴記者, 年終除了給員工一年的獎金外, 還為員工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 “我們新年放假十五天, 讓大家高高興興回老家過年。 ”蘇女士說, 春節公司直接從本月25日放假至下月10日左右, 公司員工不多, 她希望大家可以用過年的時間多陪陪家中親人, 彌補不在家人身邊的遺憾。

摳門型

紅腰帶+日曆

一名網友說他在一家私企工作, 我們老闆已經50多歲了, 特別摳門又奇葩。

前年入職的時候, 老闆說有年終福利, 叫我們好好幹, 到了過年的時候, 居然每人只發了一本日曆, 上面還印滿了老闆的照片!今年快過年了,

聽人說年終獎就是每人一條紅腰帶。

有入職早的老員工說, 老闆年年都是這樣, 發一些廉價又雞肋的東西, 還美其名曰討彩頭, 比發錢有意義。

臭豆腐+土豬肉

李先生是大渡口區某小學的語文老師, 他告訴記者, 他們的年終獎禮物是“洗白白”套餐——三塊肥皂, 兩塊香皂, 兩塊浴巾。 “我們小學老師年底一般不發錢, 之前兩年發的是一些年貨, 但是今年發的我真的看不懂。 ”李老師說, “可能是學校讓我們新年要注意形象, 把自己好好洗乾淨。 ”

在沙坪壩一家摩托車配件廠上班的小李也收到了有生以來最難忘的年終獎——臭豆腐一盒, 24歲的他也遭到了朋友們的群嘲。

25歲的代小姐是解放碑一家電器公司的銷售, 年終獎禮物用她的話來說,

是非常的接地氣, 因為她的年終獎禮物就是兩塊土豬肉。

【細思極恐】

情侶酒店開房 清晨醒來發現天花板藏著針孔攝像頭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29日晚, 綿陽男子楊某帶著女朋友在綿陽西山東路一酒店入住, 30日淩晨5點女朋友醒來, 竟然發現房間天花板上有一個針孔攝像頭。 在告知酒店負責人後,雙方均選擇了報警。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12月30日下午4時左右,綿陽特巡警支隊巡邏三大隊接指揮中心:西山東路某酒店內,一男子報稱其入住的酒店房間內天花板上發現一針孔攝像頭。

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往現場。據報案人楊某介紹,他和其女朋友于29日晚上11時左右入住該酒店,女朋友在30日淩晨5時左右醒來後,無意間發現床鋪上方正對著的天花板上,有一處非常不起眼的微弱紅色指示燈光一閃一閃的,感到很奇怪。楊某被女朋友叫醒後,先觀察了一下,隨後又打開房間內的燈,這仔細一看不打緊,這道微弱紅色指示燈光竟是距離天花板上射燈旁30~40釐米距離左右發出來的,微弱紅色燈光處竟是一針孔攝像頭。

楊某非常氣憤,沒想到這種只是在電視中、網路上才能看到的情節居然被自己遇上了。隨後立即找到酒店負責人,酒店負責人聞訊一臉愕然,雙方都感到頭疼,這對情侶擔心隱私洩露,酒店方深感震驚,雙方協商後均同時選擇了報警。

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民警提醒,市民旅遊出行住宿時,入住房間後一定要注意檢查酒店房間內是否有攝像頭等侵犯個人隱私的物品,確保自身安全以及隱私安全。

【深夜雞湯】

遇到問題,你是求解決還是求安慰?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消息

1

有學妹問我考教師資格證的相關情況,比如考試時間、考試形式、難易程度、證書含金量等等。我一一回復了。

突然,學妹話鋒一轉,說到:學姐,我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會,明年找工作好害怕啊,想著考個教師資格證,說不定到時候有用吧。

嗯,聽出來了,學妹的問題,不是打定主意要考這個證書,而是希望我能告訴她,考證有用,對找工作加分。

可是,我也不知道證書考多了,是優勢還是負擔,我沒辦法給她想要的答案。最後,只好說,你先自己花些時間想清楚,再決定要不要考吧。

可見,一開始就指向不明的問題,別人也很難給出可實際操作的解決辦法。

2

前段時間我崴傷了腳,一開始沒當回事,兩三天之後,就變成了一個走路不協調的小跛子,走一步,疼一步。實在不能再拖了,就去醫院連續敷了兩天藥,醫生囑咐,少走路,多臥床休息。

敷藥之後,我以為萬事大吉,又生龍活虎每天來回走一個小時到辦公室。不聽專業人士建議的後果就是,兩天後腳傷又開始復發,走路極度不協調,同學說我“腳殘志堅”……

只好又去一趟醫院,剛巧還是上次的醫生。聽完我的描述,醫生一臉嫌棄地說,你這個情況沒什麼大礙,就是要多休息,少走路,說了又不聽,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我訕訕地答道,知道了知道了,謝謝醫生。回去的路上,手上拿著藥,生理上、心理上的疼痛都緩解了,仿佛腳傷明天就能痊癒了似的,藥還沒抹,心卻安定了。

原來,我們都有這樣自欺欺人的習慣,拿起書就覺得自己是學霸,上了醫院就覺得病會好。我們對做事形式的重視程度遠大於對做事實質的重視程度。

我在問藥治病時是如此,有很多人在問方法解決問題時也是如此。說來說去,不誠心地問,只是想聊慰內心,安撫情緒,而不是真正的排憂解難。

3

情緒和身體一樣老實,稍有不舒服,就會暴露出來,進而就需要尋求緩解方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吐槽、求助,表面看來是想問解決辦法的,實際上是求安慰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問問題的態度——沒有事先做好充足準備,也沒有列出可選方案ABC,甚至貿貿然連問題都沒表達清楚,就找旁人尋找解決方案。

進一步的,對方提供了方案,自己也不一定做。當時覺得醍醐灌頂,事後原地踏步,該怎樣還是怎樣。堅持吃了兩天藥就覺得萬事大吉,後面就草草應付。

而且,我們提問的聲音總比解決辦法的聲音大。當別人說你可以這樣解決的時候,你又說這樣好麻煩、好複雜、我沒時間、我做不到。

最後,別人把該說的都說了,你還是覺得不過癮,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電影《天才槍手》裡,富二代情侶請求學習天才小琳幫自己代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在國際考場上作弊敗露之後,他們依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可笑的是,考試這件事,怎麼可以讓別人來幫忙?以至,人生的這場考試能請人代勞嗎?

說白了,有的時候,我們根本不關心試卷題目,只想要正確答案;有的時候,我們也不是真心想求解問題,而是想讓自己內心的焦躁有地方安放。可是,這樣的自欺欺人,會有多大作用?除了當時自我麻痹,事後,生活還是一點也沒有改變,依舊會陷入下一個不安全的怪圈裡。

去醫院看病,卻不遵醫囑,不治標也不治本。提問題求解,卻不實踐思考,等於白問還浪費時間。

4

只要稍微願意花點時間,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只是要安慰,就大大方方成全自己便可。吃美食、逛街、打遊戲,找閨蜜哥們喝酒聊天,能排解就排解。

誰也沒說,人生就該一直繃著,不該有脆弱低谷的時候,不該有迷茫困惑的時候。我們都是人,情緒都需要有釋放的缺口。

但是,當我們找他人尋求解決問題之道時,最好分清楚,此刻的自己是主觀情緒需要安撫,還是客觀問題需要尋求解決辦法。

希望我們是對症下藥,而不是病急亂投醫。

那麼,下次傾訴的時候,請先分清楚目的,再分清楚物件。

在告知酒店負責人後,雙方均選擇了報警。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12月30日下午4時左右,綿陽特巡警支隊巡邏三大隊接指揮中心:西山東路某酒店內,一男子報稱其入住的酒店房間內天花板上發現一針孔攝像頭。

接警後,民警迅速趕往現場。據報案人楊某介紹,他和其女朋友于29日晚上11時左右入住該酒店,女朋友在30日淩晨5時左右醒來後,無意間發現床鋪上方正對著的天花板上,有一處非常不起眼的微弱紅色指示燈光一閃一閃的,感到很奇怪。楊某被女朋友叫醒後,先觀察了一下,隨後又打開房間內的燈,這仔細一看不打緊,這道微弱紅色指示燈光竟是距離天花板上射燈旁30~40釐米距離左右發出來的,微弱紅色燈光處竟是一針孔攝像頭。

楊某非常氣憤,沒想到這種只是在電視中、網路上才能看到的情節居然被自己遇上了。隨後立即找到酒店負責人,酒店負責人聞訊一臉愕然,雙方都感到頭疼,這對情侶擔心隱私洩露,酒店方深感震驚,雙方協商後均同時選擇了報警。

目前,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中。民警提醒,市民旅遊出行住宿時,入住房間後一定要注意檢查酒店房間內是否有攝像頭等侵犯個人隱私的物品,確保自身安全以及隱私安全。

【深夜雞湯】

遇到問題,你是求解決還是求安慰?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消息

1

有學妹問我考教師資格證的相關情況,比如考試時間、考試形式、難易程度、證書含金量等等。我一一回復了。

突然,學妹話鋒一轉,說到:學姐,我感覺自己什麼也不會,明年找工作好害怕啊,想著考個教師資格證,說不定到時候有用吧。

嗯,聽出來了,學妹的問題,不是打定主意要考這個證書,而是希望我能告訴她,考證有用,對找工作加分。

可是,我也不知道證書考多了,是優勢還是負擔,我沒辦法給她想要的答案。最後,只好說,你先自己花些時間想清楚,再決定要不要考吧。

可見,一開始就指向不明的問題,別人也很難給出可實際操作的解決辦法。

2

前段時間我崴傷了腳,一開始沒當回事,兩三天之後,就變成了一個走路不協調的小跛子,走一步,疼一步。實在不能再拖了,就去醫院連續敷了兩天藥,醫生囑咐,少走路,多臥床休息。

敷藥之後,我以為萬事大吉,又生龍活虎每天來回走一個小時到辦公室。不聽專業人士建議的後果就是,兩天後腳傷又開始復發,走路極度不協調,同學說我“腳殘志堅”……

只好又去一趟醫院,剛巧還是上次的醫生。聽完我的描述,醫生一臉嫌棄地說,你這個情況沒什麼大礙,就是要多休息,少走路,說了又不聽,你們這些年輕人啊。

我訕訕地答道,知道了知道了,謝謝醫生。回去的路上,手上拿著藥,生理上、心理上的疼痛都緩解了,仿佛腳傷明天就能痊癒了似的,藥還沒抹,心卻安定了。

原來,我們都有這樣自欺欺人的習慣,拿起書就覺得自己是學霸,上了醫院就覺得病會好。我們對做事形式的重視程度遠大於對做事實質的重視程度。

我在問藥治病時是如此,有很多人在問方法解決問題時也是如此。說來說去,不誠心地問,只是想聊慰內心,安撫情緒,而不是真正的排憂解難。

3

情緒和身體一樣老實,稍有不舒服,就會暴露出來,進而就需要尋求緩解方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向別人吐槽、求助,表面看來是想問解決辦法的,實際上是求安慰的。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很多人沒有問問題的態度——沒有事先做好充足準備,也沒有列出可選方案ABC,甚至貿貿然連問題都沒表達清楚,就找旁人尋找解決方案。

進一步的,對方提供了方案,自己也不一定做。當時覺得醍醐灌頂,事後原地踏步,該怎樣還是怎樣。堅持吃了兩天藥就覺得萬事大吉,後面就草草應付。

而且,我們提問的聲音總比解決辦法的聲音大。當別人說你可以這樣解決的時候,你又說這樣好麻煩、好複雜、我沒時間、我做不到。

最後,別人把該說的都說了,你還是覺得不過癮,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

電影《天才槍手》裡,富二代情侶請求學習天才小琳幫自己代考,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直到在國際考場上作弊敗露之後,他們依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可笑的是,考試這件事,怎麼可以讓別人來幫忙?以至,人生的這場考試能請人代勞嗎?

說白了,有的時候,我們根本不關心試卷題目,只想要正確答案;有的時候,我們也不是真心想求解問題,而是想讓自己內心的焦躁有地方安放。可是,這樣的自欺欺人,會有多大作用?除了當時自我麻痹,事後,生活還是一點也沒有改變,依舊會陷入下一個不安全的怪圈裡。

去醫院看病,卻不遵醫囑,不治標也不治本。提問題求解,卻不實踐思考,等於白問還浪費時間。

4

只要稍微願意花點時間,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只是要安慰,就大大方方成全自己便可。吃美食、逛街、打遊戲,找閨蜜哥們喝酒聊天,能排解就排解。

誰也沒說,人生就該一直繃著,不該有脆弱低谷的時候,不該有迷茫困惑的時候。我們都是人,情緒都需要有釋放的缺口。

但是,當我們找他人尋求解決問題之道時,最好分清楚,此刻的自己是主觀情緒需要安撫,還是客觀問題需要尋求解決辦法。

希望我們是對症下藥,而不是病急亂投醫。

那麼,下次傾訴的時候,請先分清楚目的,再分清楚物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