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變革的前夜,幻想慢慢來的人都將跌入深淵?

來自:米筐投資

1

變革的前夜

每一次變革的前夜, 老的路子總想能夠苟延殘喘一陣子。 然而, 歷史的鐵輪不會片刻停歇, 當大家都變了,

你卻賴著不變的時, 被淘汰和邊緣化的風險就會無情的向你砸來, 從國家到企業再到個人, 都是如此。

此時此刻, 我們正在經歷一次整個社會層面的大洗牌, 新生正在代替舊事, 而那些夢想著躺在舊的模式上繼續舔食蜜糖的人正在殘酷的變革之刀下跌入深淵。 從供給測改革到去落後產能、去庫存, 再到最嚴厲的環保法以及燃油汽車的淘汰時間表等等, 一切的一切都如一把冰冷的時代鍘刀, 毫不猶豫的在革著舊時代、舊模式的命, 為新時代、新模式的發展提供應有的機會和資源空間。

這是歷史的必然, 也是社會經濟變革的必由之路, 因為舊的模式不會自動出清給新模式讓位, 所以要進行經濟升級就不可避免的需要一場革舊扶新的洗牌。

從而在經濟變局的當下, 給企業、給國家一個二次創業的機會, 讓社會經濟深層次內涵上有一次脫胎換骨的新生。 這也就是咱們上次大會上提的, 從粗放的速度、數量增長到重品質、重效果增長的經濟改革路徑。

品讀歷史, 在時代變革的腳本下, 每一次血與火的大潮中, 總會伴隨著革舊扶新的現實蝶變過程, 新生的獲得昌盛, 舊的總幻想著慢慢來, 但最後都在潮流的衝擊下屍橫遍野, 當下的東方大地上正在上演的, 正是這樣。

可謂:順勢則昌, 逆勢則亡。

2

藍天保衛戰消滅了誰?

一場戰役總會有對手, 那麼藍天保衛戰要消滅誰呢?

把環境保護當成一場戰役來打, 確實有著不一樣的傳統特色在裡面。

從當年的大煉鋼鐵戰役到鼓勵生娃的戰役, 以及當下的供給側、去庫存戰役, 每一場戰役的背後其實就是一種計劃性的經濟導向在裡面。 說白了就是, 兄弟們,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對環境不利的落後產業能升級趕快升級, 死豬不怕開水燙的, 就要在戰役中消滅你!

▲根據環保部公開資料製表

自2014年新環保法修訂之後, 藍天保衛戰宣告全面打響, 對落後產能和資源消耗型經濟粗放發展模式的時代鍘刀已經立了起來。

據統計, 從2013年-2016年, 被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的案件就成指數級的增長, 平均增長率超過200%。 可以深切感受到, 每一個案件的背後就是這個時代對於舊發展模式的一次亮劍, 一刀一刀的出清舊產能。

不在一線現場就不能感受改革就是革命的本質邏輯, 和舊的說拜拜, 那有那麼容易, 沒有鋒利的刀就不可能出清舊模式裡的心存僥倖。 新的發展模式建立, 需要營造適應新模式發展的環境與土壤, 但這必須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舊的模式必須出清。

臨近年終大的經濟會議, 中國水泥協會發佈了《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畫2018-2020》, 未來三年內將壓減熟料產能39270萬噸, 關閉水泥粉磨企業540家, 總之說了很多, 都是毋庸置疑的硬招。 翻兩番的目標不會變, 但內涵已經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如果說這不是行業血淋淋的洗牌現實, 那我們對事實也太過無知了。

鋼鐵、煤炭、煤電都是一樣,2017年煤炭和鋼鐵出清產能數超過4.4億噸和1.15億噸,相當於2016年全國鋼鐵產量的煤炭產量(34億噸)和鋼鐵產量(11.3億噸)的1/10還要多。

出清,出清,一隻強力之手在急速的推進經濟的洗牌!鋼鐵、煤炭、水泥、機械製造、玻璃、房地產等行業,被定義為過剩、落後產能的中小企業,正在迎著寒風一個接一個倒在歷史的塵埃裡。

這就是我們當下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基本現實。

3

萬骨枯之後的“剩者”狂歡?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判斷,當市場有一個強力的力量快速實現市場過剩或者叫落後產能出清後,那麼剩下的那一小撮必定會表現出“勝者為王”暗自竊喜。

這不,資本市場的狂歡似乎已經在預期的誘惑下跑步進場了。

從2005-2017年鋼材價格指數來看,在供給側改革和出清過剩、落後產能的時代大背景下鋼材價格指數從2015年底開始起漲,現在已經接近翻了一番。

我們再來看煤炭:

以動力煤期貨收盤價為例,價格也是從15年底起漲,從不到300一口氣上漲到700左右,上漲幅度翻了一倍還要多!

對待過剩產能,馬克思說過一句話,資本家寧可把牛奶倒掉,然後漲價,也不給窮苦的百姓喝,但我們似乎對待過剩產能邏輯可能會有微調,因為這不是自己倒掉的問題,而是不得不被倒掉的問題。

過剩的產能被倒掉之後,留下來的那些大牛企業,就變成了現在大家在公園期貨圈聽到的“剩者為王”少數派。

有人說去產能要提前收官了,但目前還是部分行業的邀功,就像房地產的帶動,水泥行業的出清遠未完成、新能源汽車也才剛剛開始起步、大型基建還在熱火朝天大幹……去產能依然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

從另一方面說,產能的出清只是經濟深層次轉型的初始,鋼鐵、水泥、焦炭價格狂歡只是開了個頭,伴隨著經濟結構地基的夯實,新經濟的資本狂歡到來才是真正的高潮。

望著遠方,未來對於新經濟的扶持是一個更艱巨的週期任務,如果說舊的經濟出清是拆,那麼後面對於新經濟主體搭建、內部裝修和綜合服務的系統化工程才是關鍵。

總之,事情還有很多,故事才剛剛開講。

4

壯士斷腕後的新生!

資本主義國家的出清方式叫經濟危機,那我們的方式非得有個說頭兒的話,那就是咱們帶頭大哥說的那句:“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

是的,我們正在做這件事情。

但問題又來了,壯士斷腕之後我們究竟要去向何方?

如果說全球化上一階段是實體經濟“量”的勝利(主要代表就是中國)的話,那麼伴隨著粗放型經濟模式過剩產能的現實,講求更加精細化的品質增長將是未來的競爭核心,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出清的原因,就是要給新的品質的增長騰空間。

當前,新的綜合技術工具、生產手段的不斷突破,正在引發一場全球競爭邏輯的深刻變局,曾經的實體經濟裡的人口紅利優勢正在被人工智慧的高速反覆運算擊敗;曾經低效的粗放投資拉動正在被高效的精細化模式取代;新的底層技術基礎設施上的模式之爭也正在全球激烈的展開(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工業2025以及美國的工業回歸),回避不了的永遠是這個時代的大趨勢,不管最終格局如何,但只有參與進來,才有勝算。

老路子走不通了,就要壯士斷腕走新路子。

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其實技術層面來看那個國家都有,關鍵是巨量市場規模之上的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在這個方面我們確實很大的優勢。畢竟人才是經濟的起點也是終點,當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中產群體,最終綻放出來的一定是最為奪目的新經濟之花。

正如,10月份大會上講的:“我們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接近我們要到達的幸福生活的偉大目標”。

大白話講一下就是,老鐵們,咱們離成功就差那猛一躥了!

一般情況下,沒有技術革命或者叫技術質變的倒逼,在底層技術水準穩定的情況下,經濟的改革是沒有多少動力的。為什麼現在這麼緊迫,那就是因為一系列技術突破的前提下,推動著世界正在醞釀智慧經濟時代的大發展,囊括全球主要國家的大賽跑,誰跑在前面誰就有話語權,其實也就是能賺的更多。就像老美在上一次資訊革命的優勢一樣,電腦、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以及實施“資訊公路”戰略,從微軟到ibm等一些列互聯網獨角獸公司強勢崛起,其世界影響力和賺錢能力至今依然不可小覷。

雖然目前一場革命還是在醞釀並尋求爆發的階段,但風口搶佔的節點已經非常緊迫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一直是追趕者,但在一系列細分行業我們確實已經有了彎道超車的硬實力,從航空技術到基因技術,再到人工智慧技術(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方面),戰果還在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擴大。

甩掉包袱的中國經濟,在新的週期將有超預期的表現。

5

結語

▲帝都藍天

最近的藍天白雲多了,如果這已經成為新常態的話,或許就預示著咱們經濟發展模式深層次的變革成果正在逐步的夯實。

一切變革和發展的成就都是有成本的,改革前夜的吵鬧聲,其實還是對如何付出成本這個問題的糾結與博弈。

看吧,那個北邊的、南邊的國還在吵呢!

真金白銀的代價已經付出了,求品質、求效果的新經濟模式滾滾而來,曾經一直讓全社會環境兜底的落後產能、落後模式必須出清完畢。

時代潮流經過,高品質、高效能新的經濟模式將會揚帆遠航,至於拖著歷史後腿的低品質落後產能、落後中小企業,絕沒有慢慢來那一說了,時間不等人,大潮的衝擊下,必然是落後中小企業的屍橫遍野。

此刻,有沒有感覺到,除了天空在變藍,咱們日常衣食住行物品的品質也在全面變好.....

那我們對事實也太過無知了。

鋼鐵、煤炭、煤電都是一樣,2017年煤炭和鋼鐵出清產能數超過4.4億噸和1.15億噸,相當於2016年全國鋼鐵產量的煤炭產量(34億噸)和鋼鐵產量(11.3億噸)的1/10還要多。

出清,出清,一隻強力之手在急速的推進經濟的洗牌!鋼鐵、煤炭、水泥、機械製造、玻璃、房地產等行業,被定義為過剩、落後產能的中小企業,正在迎著寒風一個接一個倒在歷史的塵埃裡。

這就是我們當下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基本現實。

3

萬骨枯之後的“剩者”狂歡?

按照正常的邏輯來判斷,當市場有一個強力的力量快速實現市場過剩或者叫落後產能出清後,那麼剩下的那一小撮必定會表現出“勝者為王”暗自竊喜。

這不,資本市場的狂歡似乎已經在預期的誘惑下跑步進場了。

從2005-2017年鋼材價格指數來看,在供給側改革和出清過剩、落後產能的時代大背景下鋼材價格指數從2015年底開始起漲,現在已經接近翻了一番。

我們再來看煤炭:

以動力煤期貨收盤價為例,價格也是從15年底起漲,從不到300一口氣上漲到700左右,上漲幅度翻了一倍還要多!

對待過剩產能,馬克思說過一句話,資本家寧可把牛奶倒掉,然後漲價,也不給窮苦的百姓喝,但我們似乎對待過剩產能邏輯可能會有微調,因為這不是自己倒掉的問題,而是不得不被倒掉的問題。

過剩的產能被倒掉之後,留下來的那些大牛企業,就變成了現在大家在公園期貨圈聽到的“剩者為王”少數派。

有人說去產能要提前收官了,但目前還是部分行業的邀功,就像房地產的帶動,水泥行業的出清遠未完成、新能源汽車也才剛剛開始起步、大型基建還在熱火朝天大幹……去產能依然是一個長期的艱巨任務。

從另一方面說,產能的出清只是經濟深層次轉型的初始,鋼鐵、水泥、焦炭價格狂歡只是開了個頭,伴隨著經濟結構地基的夯實,新經濟的資本狂歡到來才是真正的高潮。

望著遠方,未來對於新經濟的扶持是一個更艱巨的週期任務,如果說舊的經濟出清是拆,那麼後面對於新經濟主體搭建、內部裝修和綜合服務的系統化工程才是關鍵。

總之,事情還有很多,故事才剛剛開講。

4

壯士斷腕後的新生!

資本主義國家的出清方式叫經濟危機,那我們的方式非得有個說頭兒的話,那就是咱們帶頭大哥說的那句:“要有壯士斷腕的精神!”

是的,我們正在做這件事情。

但問題又來了,壯士斷腕之後我們究竟要去向何方?

如果說全球化上一階段是實體經濟“量”的勝利(主要代表就是中國)的話,那麼伴隨著粗放型經濟模式過剩產能的現實,講求更加精細化的品質增長將是未來的競爭核心,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出清的原因,就是要給新的品質的增長騰空間。

當前,新的綜合技術工具、生產手段的不斷突破,正在引發一場全球競爭邏輯的深刻變局,曾經的實體經濟裡的人口紅利優勢正在被人工智慧的高速反覆運算擊敗;曾經低效的粗放投資拉動正在被高效的精細化模式取代;新的底層技術基礎設施上的模式之爭也正在全球激烈的展開(德國的工業4.0、中國的工業2025以及美國的工業回歸),回避不了的永遠是這個時代的大趨勢,不管最終格局如何,但只有參與進來,才有勝算。

老路子走不通了,就要壯士斷腕走新路子。

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支付寶、共用單車和網購”,其實技術層面來看那個國家都有,關鍵是巨量市場規模之上的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在這個方面我們確實很大的優勢。畢竟人才是經濟的起點也是終點,當最完備的工業體系+世界上最為龐大的中產群體,最終綻放出來的一定是最為奪目的新經濟之花。

正如,10月份大會上講的:“我們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接近我們要到達的幸福生活的偉大目標”。

大白話講一下就是,老鐵們,咱們離成功就差那猛一躥了!

一般情況下,沒有技術革命或者叫技術質變的倒逼,在底層技術水準穩定的情況下,經濟的改革是沒有多少動力的。為什麼現在這麼緊迫,那就是因為一系列技術突破的前提下,推動著世界正在醞釀智慧經濟時代的大發展,囊括全球主要國家的大賽跑,誰跑在前面誰就有話語權,其實也就是能賺的更多。就像老美在上一次資訊革命的優勢一樣,電腦、互聯網技術的進步,以及實施“資訊公路”戰略,從微軟到ibm等一些列互聯網獨角獸公司強勢崛起,其世界影響力和賺錢能力至今依然不可小覷。

雖然目前一場革命還是在醞釀並尋求爆發的階段,但風口搶佔的節點已經非常緊迫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們一直是追趕者,但在一系列細分行業我們確實已經有了彎道超車的硬實力,從航空技術到基因技術,再到人工智慧技術(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方面),戰果還在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擴大。

甩掉包袱的中國經濟,在新的週期將有超預期的表現。

5

結語

▲帝都藍天

最近的藍天白雲多了,如果這已經成為新常態的話,或許就預示著咱們經濟發展模式深層次的變革成果正在逐步的夯實。

一切變革和發展的成就都是有成本的,改革前夜的吵鬧聲,其實還是對如何付出成本這個問題的糾結與博弈。

看吧,那個北邊的、南邊的國還在吵呢!

真金白銀的代價已經付出了,求品質、求效果的新經濟模式滾滾而來,曾經一直讓全社會環境兜底的落後產能、落後模式必須出清完畢。

時代潮流經過,高品質、高效能新的經濟模式將會揚帆遠航,至於拖著歷史後腿的低品質落後產能、落後中小企業,絕沒有慢慢來那一說了,時間不等人,大潮的衝擊下,必然是落後中小企業的屍橫遍野。

此刻,有沒有感覺到,除了天空在變藍,咱們日常衣食住行物品的品質也在全面變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