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雲計算正在向邊緣計算轉移

從一些商業應用程式(如ERP和Salesforce軟體), 到及時在社交網路上發佈更新, 由於商業用戶和消費者對效率和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 低延遲已經成了標配。

為了滿足這種需求, 不少IT部門在使用一種新的計算方式:邊緣計算。 邊緣計算能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資料放在正確的位置, 支持快速和安全訪問。

前不久, 雷鋒網報導Google還公佈了邊緣資料中心的SDN服務Espresso, 它可以基於即時性能衡量, 自動化選擇最佳資料中心位置, 進而從這個位置服務於某個特定的使用者。

雷鋒網曾介紹, 邊緣計算指在靠近物或資料來源頭的網路邊緣側, 就近提供邊緣智慧服務, 滿足即時、安全、隱私等方面的需求。 雲計算適合非即時、長週期資料的大資料分析, 而邊緣計算則主要完成即時、短週期資料的分析, 更適合本地業務的即時處理與執行。

走向邊緣

向邊緣計算的過渡, 由三個方面驅動:物聯網IoT的發展,

技術對商業的改變, 以及用戶期望。

物聯網設備數量的爆發幾乎成了共識, 預計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聯網設備。 而事實上, 物聯網是推動邊緣計算架構最常被提到的原因, 超過80%的IT公司都希望資料中心能更可靠, 跟上物聯網的步伐。 邊緣計算可實現更快的即時分析, 降低管理, 分析和存儲物聯網資料的成本。

幾乎所有行業的公司都需要即時資料。 比如, 餐館連鎖店要知道食品從哪裡來, 什麼時候到期, 什麼時候送達。 零售商店要知道客戶昨天買了什麼, 他們花了多少錢, 下次會買什麼。 在金融領域, 高頻交易演算法都是以毫秒為單位。 而在醫療保健方面, 即時病人資訊可能是生死攸關的。 這些情況都對延遲很敏感,

需要有相應的速度和規模。

對終端使用者來說, 對服務的期望值也對計算提出了要求。 邊緣計算可以為客戶群分散在各地的公司, 提供按需的特殊服務, 同時還能夠立即在全球範圍內共用資料。 它還讓一家公司的遠端或分支機搆, 能在本地複製雲服務, 從而提高性能。

雷鋒網瞭解到, 根據最近的BI Intelligence報告, 製造業、公用事業、能源和交通運輸行業, 預計將首先採用邊緣計算, 其次是智慧城市、農業、保健和零售業。

而且, 77%的IT公司認為, 資料中心最重要的功能, 就是讓用戶更接近他們提供的內容。 利用邊緣資料中心意味著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更短的物理距離和最小的延遲。

位置優化能將資料處理從數分鐘到數小時,

減少到幾毫秒和幾微秒, 並盡可能接近即時。 較少的物理距離也就變成了低延遲和可靠性。 通過將處理帶到網路邊緣, 企業通過優先處理和減輕主網路上的負載來減少延遲, 支援更好, 更快速的決策。

儘管雲計算的增長不會放緩, 但邊緣計算正在IT架構中佔有一席之地。 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有不同的優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