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製造讓英美日專家低頭,港珠澳大橋8年建成世界之最

曾幾何時, 中國在國際上的代言詞還是“人口大國”;曾幾何時, 國際上將中國產品稱為“低等貨”;如今, 卻新冒出了一個“基建狂人”的稱號。 尤其是在這座舉世矚目的跨海大橋即將通車的時候, 一連串的“世界之最”“全球唯一”仿佛不要錢似的鋪天蓋地而來......

港珠澳大橋, 總歷時8年時間建成55公里的跨海大橋, 不僅是亞洲最長, 還是全球範圍內工程量最大, 最長, 難度最高的跨海大橋。 尤其是修建主橋與人工島以及海底隧道之間的主體工程時, 面臨著困擾人類長達20年的技術瓶頸, 當初信誓旦旦的英美日頂尖建築專家團隊都束手無策, 最終是華南理工經過兩年的研究論證, 成功研發領先世界的GMA澆築技術, 讓全球建築師都體驗了一次“瞠目結舌後低頭”的感受。

根據大橋管理局的官網顯示:橋面鋪裝集料分檔多、用量大、規格及品質要求高, 為了在品質上精益求精, 在生產精度上對團隊提出了近乎可不能的要求。 在這種推翻“不可能”, 拒絕“如果”的態度下, 中國人楞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題, 攻出了一個又一個領先世界水準的成果。

2018年1月1日, 港珠澳大橋即將正式通車連貫三地, 屆時, 香港市民僅需半個小時即可到達珠海或澳門,

將此前往返一地需要6個小時的行程縮減為60分鐘, 還將連線G94珠三角高速, 與國內大陸成為一條直達港澳的高速通道。

英國EAS建築網給出評價:香港珠海澳門大橋連線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陸-海-島連接點, 環線包括各種橋樑,

堤道, 人工島嶼和隧道, 被視為目前最具挑戰性的工程。 為了適應從橋樑到隧道的過渡, 還修建了兩個長度為625米的人工島, 其中6公里為全球唯一的深埋海底沉管隧道。 這是建築史上又一次偉大的工程, 而中國人再次悄無聲息的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在大橋還處在設計階段, 包括臺灣在內的境外媒體, 從建造難度到投入與回報比例等等方面各種唱衰, 但現實卻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耳光”。 世界銀行預估數據剛剛出爐:港珠澳大橋對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區域的意義非常重大, 尤其是澳門居民的出行更多了一個選擇, 從經濟角度而言, 香港作為物流中心的地位會更加穩固, 就業機會也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更重要的是歐洲旅遊網給出的預測:這座跨海大橋將遊客往返時間大大縮短,對於港珠澳三地而言都是共贏的結局,對於境外遊客而言,香港入境再前往內地旅行,會在5年內成為首選路線。港珠澳大橋不僅會成為香港和澳門最強大的旅遊賣點,也會大大方便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兩地購物消費。

2017年12月17日,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知名作家莫言登上港珠澳大橋,親眼目睹施工人員付出的點點滴滴,隨後寫下“橋飛架東西,三地連成一體”的題詞。

我們不會忘記這些工作人員的付出,更不會忘記幕後辛勤的工作人員,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中國人才得以挺直腰板大聲的說:“中國製造”。

更重要的是歐洲旅遊網給出的預測:這座跨海大橋將遊客往返時間大大縮短,對於港珠澳三地而言都是共贏的結局,對於境外遊客而言,香港入境再前往內地旅行,會在5年內成為首選路線。港珠澳大橋不僅會成為香港和澳門最強大的旅遊賣點,也會大大方便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兩地購物消費。

2017年12月17日,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知名作家莫言登上港珠澳大橋,親眼目睹施工人員付出的點點滴滴,隨後寫下“橋飛架東西,三地連成一體”的題詞。

我們不會忘記這些工作人員的付出,更不會忘記幕後辛勤的工作人員,正是因為他們的努力,中國人才得以挺直腰板大聲的說:“中國製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