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嫌疑人X的獻身》:“四色理論”的電影呈現

作者:許 兢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 是石泓說的那句“有時候, 有些人只是好好的活著, 便能拯救某人了。 ”

近日, 由蘇有朋導演的《嫌疑人x的獻身》在全國上映, 不到幾天票房過億, 口碑也在持續發酵中。 故事講述了一件離奇殺人案, 數學天才石泓為了幫助自己喜歡的陳婧隱藏其殺害前夫的罪行, 製造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騙局, 和警方及物理學家唐川展開了一連串的針鋒相對, 鬥智鬥勇。 雖然這只是蘇有朋導演的第二部作品, 作品還是可圈可點的。

在筆者看來全劇是圍繞著“四色理論”展開的。 何謂“四色理論”?四色理論又稱四色猜想、四色問題,

是世界三大數學猜想之一。 其本質就是許多人認為在平面或者球面無法構造五個或者五個以上兩兩相連的區域。 電影中四色理論的意義在哪?影片中, 這個理論被巧妙地用在了石泓對陳婧的感情上。 沉浸在自己數學世界的石泓自小不被人理解, 有著某種程度的自閉。 成年後的石泓甚至會因為一道解不開的數學題而產生輕生的念頭, 當時抓狂的石泓深陷進了自我懷疑的漩渦裡, 久久找不到出路。 此時陳婧的出現對於石泓而言仿佛是一縷迷霧中的光明, 但自卑的石泓自然不敢表達自己的感情, 身處黑暗的他深知不能跟鮮豔的陳婧活在一個世界。 更為諷刺的是, 這就跟四色理論一樣,
兩個儘管相鄰的地界卻始終不能是同一顏色, 按石泓的話來說, “我不是那種能取悅她們的人”。 在他的視角裡, 他不用融入進也融入不進陳婧這樣鮮豔的顏色, 只要陳婧在他身邊存在著, 便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所以在最後他終於說出, “某些人只是好好活著, 都足以拯救另外一個人啊”。

石泓心中的“四色理論”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其實, 在石泓自殺未遂的時候, 那個癡迷於數學, 將自己關進籠子的石泓就已經死了。 陳婧的出現賦予了心如死灰的他第二條命, 所以就算知道自己永遠得不到陳婧, 石泓還是會為了她付出自己的一切, 因為他的“第二人生”是為了陳婧而活著的。

從這裡回過頭看, 電影的開始便埋下伏筆,

不管是日版還是國版, 年幼的石泓執著於用“最完美”的方法來證明“四色理論”。 如果你仔細看, 最後電梯相遇時唐川抱著的正是標題為“四色理論”的書。 石泓問他的“難不難?”實際是問他證明“四色理論”難不難, 唐川這時才明白石泓所做的一切, 所以推開大門時, 迎接他的便是一片光明。 所以實際上, 石泓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用“最完美”“最優雅”的辦法來證明“四色理論”這個在他心中代表孤獨, 無奈的概念。

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 取得如此高企的票房, 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之外, 導演對於一些鏡頭和內容的設計也別出心裁。 筆者個人非常喜歡三個鏡頭, 石泓自殺時遇到陳婧、爬山時溪流中的落葉、結尾的“難不難” 。

第一, 電影特意選在白天, 然而石泓房間的窗戶關著, 只留著一盞小燈, 以凸顯石泓內心的黑暗, 這與開門時陳婧身後的陽光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第二, 關於溪流的落葉。 當時石泓正好在說自己心中的糾結, 像是在爬山時迷路了, 上也不得, 下也不得。 這時的落葉在原地打轉, 表明了石泓之前心中的躊躇。 但是當他說他要走“下”去的時候, 這個走下去, 我認為是指事情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 就只能硬著頭皮做下去了, 葉子終於順著水流飄了下去。 最後, 關於“難不難”的追問。 我覺得這是全劇最有意思的一幕。 它跟片頭的少年唐川與石泓討論的四色理論做了呼應。 長大後的石泓用了自己的方法證明了四色理論, 得意地問唐川他的這個證明到底“難不難”。

電影的細節處理得體, 有著不少別具匠心的鏡頭。 演員的表演, 也盡可能地展現原著的風貌。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 是石泓說的那句“有時候, 有些人只是好好的活著, 便能拯救某人了。 ”把所有的難題一一解開, 迷霧散去之後, 我們看到的只是石泓對陳婧近乎瘋狂的愛。 按照原著中石神的話說, “邏輯的最後, 不是理性與秩序的理想國, 而是我用生命奉獻的愛情”(許 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