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點|首次實現一年開通三條線 大武漢邁向世界級地鐵城市

導讀

歲末年初, 空氣中彌漫著喜慶的氣息。

今日, 隨著8號線、陽邏線、1號線徑河延伸線開通試運營, 武漢地鐵運營里程新增56公里, 達到237公里, 超越巴黎, 接近香港。

在復興大武漢的新征程中, 引領城市功能提升的地鐵, 如蜘蛛網一樣快速延伸:

從無到有, 從線到環, 從環到網;

從“一年通車一條線”, 到“一年通車二條線”, 再到今年首次實現“一年通車三條線”;

從地鐵藍、梅花紅, 到芳草綠、歸元金、鸚鵡綠, 再到編鐘青、雲苔紫……

武漢地鐵建設奮力拼搏趕超, 跨步進入“戰略性提速”的新時代。

10餘天前, 來漢參加試運營評審, 為新線開通把關的上海市交通運輸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周淮預言:按照這一速度,

武漢將在2018年進入世界級地鐵城市行列。

他的理由是:東京、莫斯科、首爾等世界級地鐵城市, 地鐵運營里程都只有300多公里。 世界上首條地鐵誕生地倫敦, 經過150多年發展, 地鐵運營總里程402公里。

根據開通計畫, 武漢地鐵運營里程有望在2018年達到300公里, 在2020年突破400公里, 進而趕超倫敦。

大武漢, 闊步邁向世界級地鐵城市。

大武漢, 越來越接近這個既定目標。

軌道交通建設戰略性提速

12月18日, 武昌園林路, 武漢第一條獨立地鐵環線——12號線土建預埋工程開工。 線路全長約60公里, 貫穿武昌、漢陽、礄口、江岸、江漢、青山、洪山等七大主城區。 設站37座, 其中換乘站近半, 幾乎能與所有地鐵線路換乘。

這是武漢地鐵線網“環+放射”骨架結構中的關鍵一環, 也是地鐵建設中的超級工程:兩過長江, 一過漢江, 兩次穿湖。

工程建設難度前所未有。

既已開工, 必須全力以赴!

同一天, 地鐵前川線土建預埋工程也破土動工。

前川線由7號線一期園博園北站引出,

穿過黃陂盤龍城、橫店臨空產業園至前川, 全長約36.5公里, 設站11座。

該地鐵線採用市區共建模式融資, 是繼漢口北延長線、陽邏線、紙坊線、蔡甸線後, 武漢市區共建的又一條軌道交通線路, 也是經過黃陂區的第四條軌道交通線路。

至此, 在一年之內, 武漢地鐵新開工線路5條, 同步在建線路16條, 在建里程360公里, 建設規模、建設強度位居全國前列。

為何如此大氣魄、大手筆?

根據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定位, 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總體目標, 武漢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建設世界級地鐵城市”“戰略性提速軌道交通”戰略部署, 勾畫出嶄新的發展藍圖。

今年年初, 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調研武漢地鐵集團時強調,

軌道交通一頭挑著發展、一頭牽著民生, 是提升武漢城市功能和品質的重大工程, 要做到“思路藍圖不改、政策措施不變、投資力度不減、建設速度不降”。

地鐵建設必須提速, 這是武漢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部署, 也是三鎮人民的熱切期盼, 更是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

為破解過江難立下大功

地鐵作為現代化、大運量、高效率客運方式, 首要功能在交通。

長江、漢水穿城而過, 把大武漢分為武昌、漢口、漢陽三鎮, “過江”成為武漢人生活的一部分, “過江難”一直是城市交通的痛點。

為此, 武漢痛下決心修建地鐵。

之前,因為地質條件複雜,武漢曾被冠以“不適宜修建地鐵”的帽子。現在,不僅甩掉了這頂帽子,還領跑中部——地鐵運營里程237公里,即將躋身世界級地鐵城市!

時間回到13年前。

2004年7月28日,武漢首條軌道交通——由宗關至黃浦路的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當時投入運營的只有1條線路、10座車站、10餘公里,日均客運量僅0.78萬乘次,人氣慘澹,主要用作“觀光”。

2010年7月28日,1號線二期試運營,客流有所增加。

2012年開始,每年年底,武漢都有新的地鐵線路開通——

2號線一期開通,坐地鐵過江成為時尚,成功分擔“兩橋一隧”車流。

4號線一期、二期相繼開通,軌道交通穿江進漢陽,“工”字形軌道交通網絡格局初步形成;1號線延長至漢口北,軌道交通首次延伸至新城區。

3號線一期開通,打通“武漢地鐵第一環”,實現從“連通三鎮”到“環通三鎮”的新跨越。

2015年5月,軌道交通累計客運量突破10億乘次大關。

2016年底,機場線和6號線一期開通,軌道交通線網串連1座機場、3大火車站,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日均客運量超過270萬乘次,是13年前的近350倍;單日最高紀錄頻頻刷新,今年國慶日前的9月30日,一舉突破333萬乘次,創下武漢地鐵客運之最!

今日,8號線、陽邏線、1號線徑河延伸線同時開通,武漢地鐵首次實現一年通車3條線,必將進一步緩破解過江難,方便居民出行。

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年接著一年。武漢地鐵從無到有,從線到環,從環到網,成為眾多市民出行的首選,為緩解交通擁堵立下首功,助推“公交都市”和“兩型社會”建設。

截至目前,全線網累計運送乘客超過30億乘次,相當於把全中國的人口運送了兩次。在武漢公共交通中,地鐵客流占比38%,承擔約38%過江客流。

已開通的線路中,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8號線穿越長江或漢江,與江面矗立的座座大橋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立體交通體系。而正在建設的7號線、12號線等,也將加入跨江地鐵的陣營,奮力突破大江大河的阻隔。

拉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地鐵建設中,巨大的投資在拉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陽邏線配備車輛25列,15列在江夏生產。

這是武漢最快的地鐵列車,設計時速100公里。列車車頭採用白鰭豚面部造型,線條圓潤飽滿,整個外觀以長江江豚為設計靈感;車內頂部採用“藍天白雲”照明方案,仿佛“全景天窗”;車廂立柱扶手,採用線路色“雲苔紫”噴塑塗層。

位於江夏的車輛生產方武漢中車株機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介紹,截至2017年8月,已獲得武漢地鐵累計964輛車的生產訂單,目前正在加緊生產紙坊線、8號線二期和三期車輛。預計到2020年,地鐵車輛當地語系化製造及配套產業、維保、架修產業規模將突破20億元。

8號線一期配備20列車,6列在黃陂生產。

該線路採用A型車,每列車定員載客量1860人,最大載客量2590人,是目前武漢地鐵最大容量的列車。為了儘量多載客,列車自重減少,一列車比原先的A型車減輕3噸左右,同時節省約15%的電能。

位於黃陂的車輛生產方武漢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介紹,公司訂單不斷,已生產地鐵車輛91列546輛,近年來產值大幅攀升:2014年1億元,2015年4億元,2016年突破10億元。今年生產地鐵車輛62列372輛,預計產值將達18億元!

軌道交通產業鏈中,地鐵列車是核心設備。

武漢地鐵建設的大蛋糕,吸引中車集團在漢佈局兩家製造企業,分別選址江夏、黃陂。

武漢地鐵集團持有這兩家企業股權,在地鐵建設中既是工程甲方,也是製造企業股權方,對推動地鐵車輛當地語系化生產,壯大武漢軌道交通產業鏈有話語權。

正是在武漢地鐵集團大力推動之下,短短幾年內,武漢地鐵列車已實現當地語系化生產,為“武漢製造”轉型升級增添新動能。

省經信委印發《湖北省軌道交通裝備“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從目前約13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漢產”軌道交通列車,也將迎來新的更大市場空間。

統計顯示,武漢完成軌道交通投資超過1800億元,在漢形成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鏈。

除了工程設計、工程建造、裝備製造、運營維護外,一大波新概念、新技術接踵而至。

以地鐵信號系統為例。當前,90%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採用2.4G赫茲WiFi技術,由於2.4G赫茲為免費公共頻段,與民用WiFi存在干擾,影響地鐵安全運營。武漢地鐵集團旗下武漢智慧地鐵科技有限公司展開技術攻關,完成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在CBTC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將6號線一期通信信號頻段,切換至1.8G赫茲,相當於在原來信號傳輸通道之外再建一條高架橋,從根本上解決頻段干擾問題。

這套用於列車控制的車地無線傳輸系統,實現國內首次LTE-M系統承載CBTC業務工程化應用,目前全國有40餘線路採用該項技術。

一條又一條地鐵,從宏偉的藍圖裡呼嘯而來,扣成環,連成網。

帶來便捷的交通,帶來全新的產業,帶來樓市的風向,帶來美好的詩篇,帶來文明的氛圍。

地鐵,讓大武漢更美好。大武漢,正大踏步邁向世界級地鐵城市。

讓我們擁抱地鐵新時代!

武漢痛下決心修建地鐵。

之前,因為地質條件複雜,武漢曾被冠以“不適宜修建地鐵”的帽子。現在,不僅甩掉了這頂帽子,還領跑中部——地鐵運營里程237公里,即將躋身世界級地鐵城市!

時間回到13年前。

2004年7月28日,武漢首條軌道交通——由宗關至黃浦路的1號線一期工程開通,當時投入運營的只有1條線路、10座車站、10餘公里,日均客運量僅0.78萬乘次,人氣慘澹,主要用作“觀光”。

2010年7月28日,1號線二期試運營,客流有所增加。

2012年開始,每年年底,武漢都有新的地鐵線路開通——

2號線一期開通,坐地鐵過江成為時尚,成功分擔“兩橋一隧”車流。

4號線一期、二期相繼開通,軌道交通穿江進漢陽,“工”字形軌道交通網絡格局初步形成;1號線延長至漢口北,軌道交通首次延伸至新城區。

3號線一期開通,打通“武漢地鐵第一環”,實現從“連通三鎮”到“環通三鎮”的新跨越。

2015年5月,軌道交通累計客運量突破10億乘次大關。

2016年底,機場線和6號線一期開通,軌道交通線網串連1座機場、3大火車站,市民出行更加便捷:日均客運量超過270萬乘次,是13年前的近350倍;單日最高紀錄頻頻刷新,今年國慶日前的9月30日,一舉突破333萬乘次,創下武漢地鐵客運之最!

今日,8號線、陽邏線、1號線徑河延伸線同時開通,武漢地鐵首次實現一年通車3條線,必將進一步緩破解過江難,方便居民出行。

擼起袖子加油幹,一年接著一年。武漢地鐵從無到有,從線到環,從環到網,成為眾多市民出行的首選,為緩解交通擁堵立下首功,助推“公交都市”和“兩型社會”建設。

截至目前,全線網累計運送乘客超過30億乘次,相當於把全中國的人口運送了兩次。在武漢公共交通中,地鐵客流占比38%,承擔約38%過江客流。

已開通的線路中,2號線、3號線、4號線、6號線、8號線穿越長江或漢江,與江面矗立的座座大橋一起,形成更加完善的立體交通體系。而正在建設的7號線、12號線等,也將加入跨江地鐵的陣營,奮力突破大江大河的阻隔。

拉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

地鐵建設中,巨大的投資在拉動城市經濟轉型升級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陽邏線配備車輛25列,15列在江夏生產。

這是武漢最快的地鐵列車,設計時速100公里。列車車頭採用白鰭豚面部造型,線條圓潤飽滿,整個外觀以長江江豚為設計靈感;車內頂部採用“藍天白雲”照明方案,仿佛“全景天窗”;車廂立柱扶手,採用線路色“雲苔紫”噴塑塗層。

位於江夏的車輛生產方武漢中車株機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介紹,截至2017年8月,已獲得武漢地鐵累計964輛車的生產訂單,目前正在加緊生產紙坊線、8號線二期和三期車輛。預計到2020年,地鐵車輛當地語系化製造及配套產業、維保、架修產業規模將突破20億元。

8號線一期配備20列車,6列在黃陂生產。

該線路採用A型車,每列車定員載客量1860人,最大載客量2590人,是目前武漢地鐵最大容量的列車。為了儘量多載客,列車自重減少,一列車比原先的A型車減輕3噸左右,同時節省約15%的電能。

位於黃陂的車輛生產方武漢中車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介紹,公司訂單不斷,已生產地鐵車輛91列546輛,近年來產值大幅攀升:2014年1億元,2015年4億元,2016年突破10億元。今年生產地鐵車輛62列372輛,預計產值將達18億元!

軌道交通產業鏈中,地鐵列車是核心設備。

武漢地鐵建設的大蛋糕,吸引中車集團在漢佈局兩家製造企業,分別選址江夏、黃陂。

武漢地鐵集團持有這兩家企業股權,在地鐵建設中既是工程甲方,也是製造企業股權方,對推動地鐵車輛當地語系化生產,壯大武漢軌道交通產業鏈有話語權。

正是在武漢地鐵集團大力推動之下,短短幾年內,武漢地鐵列車已實現當地語系化生產,為“武漢製造”轉型升級增添新動能。

省經信委印發《湖北省軌道交通裝備“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省軌道交通裝備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從目前約130億元,提高到600億元。“漢產”軌道交通列車,也將迎來新的更大市場空間。

統計顯示,武漢完成軌道交通投資超過1800億元,在漢形成完整的軌道交通產業鏈。

除了工程設計、工程建造、裝備製造、運營維護外,一大波新概念、新技術接踵而至。

以地鐵信號系統為例。當前,90%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採用2.4G赫茲WiFi技術,由於2.4G赫茲為免費公共頻段,與民用WiFi存在干擾,影響地鐵安全運營。武漢地鐵集團旗下武漢智慧地鐵科技有限公司展開技術攻關,完成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在CBTC系統中的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將6號線一期通信信號頻段,切換至1.8G赫茲,相當於在原來信號傳輸通道之外再建一條高架橋,從根本上解決頻段干擾問題。

這套用於列車控制的車地無線傳輸系統,實現國內首次LTE-M系統承載CBTC業務工程化應用,目前全國有40餘線路採用該項技術。

一條又一條地鐵,從宏偉的藍圖裡呼嘯而來,扣成環,連成網。

帶來便捷的交通,帶來全新的產業,帶來樓市的風向,帶來美好的詩篇,帶來文明的氛圍。

地鐵,讓大武漢更美好。大武漢,正大踏步邁向世界級地鐵城市。

讓我們擁抱地鐵新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