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游青海

第1天 2014-09-13

去浦東機場路上。

第2天 2014-09-14

西寧城北興鼎安大酒店

酒店自助早餐

午飯, 西寧馬忠飯店, 這裡的熱氣羊肉非常好吃, 可惜忘了拍照片了。

土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 現有人口大約接近29萬。 主要分佈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其中青海省境內的土族約占全國土族總人口的85%。 使用語言:土族語, 使用文字:漢文、兼用藏文, 宗教信仰:喇嘛教、道教、多神教、薩滿教等, 主要聚居於青海省東部湟水以北, 附近藏族稱土族為“霍爾”(對藏北遊牧民的泛稱, 藏文史籍曾用以指回鶻或蒙古族;另說即吐谷渾),

漢、回等民族稱之“土人”、“土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依據本民族意願, 統一稱為土族。 主要從事農業, 兼營畜牧業;使用土族語, 屬阿勒泰語系蒙古語族。 過去通用漢文, 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形式的土族文字, 正在試行。

彩虹部落

土族小夥唱歌

土司府邸

水房

土族民居

輪子秋

輪子秋:是土族人民勇敢、智慧、團結的結晶和象徵, 是土族男女老幼喜聞樂見並踴躍開展的傳統活動。 據傳, 土族從遊牧民族轉向農耕民族後, 有了木輪車, 有了碾場的碌碡。 在麥場上, 幾個玩童無意掀翻了大板車, 爬上車輪隨意旋轉, 這就成為了最原始的輪子秋。 每年秋收季節, 碾完場後, 人們在平整寬闊的麥場或者寬敞的地場上, 把卸掉車棚的大板車車軸連同車輪豎起來,

底下車輪壓上碌碡, 車輪綁上一根長木橫杆, 橫杆兩頭拴上繩子做成秋千, 打秋人坐在秋千上, 其他人推動橫杆轉動車輪。 80年代後, 改用鋼制輪盤, 套以滾珠軸承, 使之更為結實和美觀, 飾以各色彩旗。 現在輪子秋運動是在場地正中豎立著一根4米來高的鋼管, 安裝在鋼管正中為一直徑約1.2米的鋼(或鐵)制圓盤, 將鋼管分兩部分, 下接底座, 頂端置火炬。 數名身著民族盛裝的土族姑和小夥子們足踩懸吊在鐵盤邊緣的踏板, 隨著大圓盤飛快地旋轉, 並不時作出"寒鵲探梅"、"雄鷹展翅"、"猛虎下山"等各種高難度空中動作。

蒙古包, 晚飯

第3天 2014-09-15

前往青海省貴德縣, 貴德俗稱青海小江南。

在途

貴德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產狀水準或平緩的層狀鐵鈣質混合不均勻膠結而成的紅色碎屑岩( 主要是礫岩和砂岩), 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 並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蝕、風力侵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狀、寶塔狀等各種形狀的地形。 主要分佈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 首次發現於1928年, 粵北仁化縣發現丹霞地貌, 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質學碩士學位的礦床學家馮景蘭, 在我國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注意到了分佈廣泛的第三紀(6500萬年~165萬年前)紅色砂礫岩層。

丹霞地貌

1983年《地質辭典》首先提出丹霞地貌定義, “指厚層、產狀平緩、節理發育、鐵鈣質混合膠結不勻的紅色砂礫岩, 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侵蝕、溶蝕等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狀、寶塔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或峰林狀的地形。

”這是學術界對丹霞地貌所下的第一個定義。

女媧峽

青海小江南

問天峽

通天峽, 僅適用于在導遊陪同下的探險。

黃河清大橋

這也是黃河!

雲, 都那麼有規則

俗話說, 天下黃河貴德清, 據說最清的時候能見度達3-4米。

天下黃河貴德清?

貴德縣, 當地人在玩的遊戲, 沒看懂

什麼樹知道嗎?是法國梧桐。

貴德縣玉皇閣

貴德玉皇閣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青海省貴德縣河陰鎮, 距省會西寧114公里。 是建築類人文風景旅遊區。 貴德玉皇閣是明清的古建築遺存, 始建于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 建築包括玉皇閣萬壽觀、文廟、大佛寺、關嶽廟、城隍廟、民眾教育館(現為梨馨園)六個院落及古校場(俗稱隍廟場)和貴德古城。

玉皇閣俯瞰

第4天 2014-09-16

貴德縣金河源國際飯店。

在途

日月山, 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自然分界線。 海拔3520米。

日月山藏語叫日月山為“尼瑪達哇”, 蒙古語稱“納喇薩喇”, 都是太陽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地理位置: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 海拔:4877米。 日月山位於青海省湟源縣西南40公里, 青海湖東側, 為祁連山支脈, 西北一東南走向, 長90公里, 寬10--15公里, 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最高峰阿勒大灣山, 海拔4877米。 日月山, 是我國自然地理上的一條非常重要的分界線, 是我國外流區域與內流區域、季風區與非季風區、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分界線, 也是青海省內農業區與牧業區的分界線。 日月山東側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罕見。日月山頂部由第三紀紫色砂岩組成而呈紅色,故古時被稱為“赤嶺”,藏語稱“尼瑪達娃”,蒙古語稱“納喇薩喇”,即太陽和月亮之意。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

白犛牛

自熱米飯,途中午餐,外加一個蘋果,一罐八寶粥和一根火腿腸。

進入青藏高原。

牛羊成群的青藏高原

京藏公路大水橋收費站

茶卡鹽湖,海拔3100米。

茶卡鹽湖,也叫茶卡,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在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有青海南山,與青海湖相隔;盆地東西長80km,寬30km,面積2400km2。茶卡鹽湖位於茶卡盆地的西部,長15.8km,寬9.2km,面積154km2,湖面海拔3059m;鹽湖的邊緣呈放射狀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烏蘇河等河水直接入湖,並且在湖區東部泉水發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補給茶卡鹽湖湖盆。茶卡鹽湖也叫茶卡或達布遜淖爾,“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鹽的海;“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它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茶卡鹽湖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網站,東距西寧298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200公里,被譽為柴達木東大門,歷史上是商賈、遊客進疆入藏的必經之地

鹽雕

鹽結晶

小鹽雕

鹽路

鹽的世界

中國的天空鏡湖-茶卡鹽湖

芨芨草是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喜生於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鹽鹼灘沙質土壤上,為中等品質飼草,對於中國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區,解決大牲畜冬春飼草具有一定作用。但據說當地的牛羊都不喜歡吃,它的主要功用是固沙。

遠處的雪山屬昆侖山脈。

正在翻越橡皮山(海拔>4200米)

翻越橡皮山,海拔4200米

雲咋就排得那麼整齊呢?

抵達青海湖邊的晚餐地點,青海湖二郎劍景區。

青海湖邊,晚飯後出來看見有晚霞,可惜不能進景區,因為這是出口,到不了湖邊,只能遠望。

篝火

第5天 2014-09-17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其地理位置為剛察縣、共和縣及海晏縣交匯處,面積:4583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1米,最大深度:32.8米。

青海湖長105公里,寬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和鹹水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大通山,東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間。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離西寧約200公里。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積8平方公里,為淡水。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幹濕季分明。

青海湖的清晨

遠山的呼喚

昨晚的住宿,不過有的住已經很不錯了。

出來才知道昨晚住的還是“別墅區”

綠茶,遠山,藍天,白雲☁,空氣清新。

藍天白雲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入口全景

經幡

遊湖

二郎劍景區

祭海台

遠處白皚皚的雪山、幽藍的青海湖映襯著盛開的油菜花

再見,青海湖。

在途

金銀灘

原子城——金銀灘 金銀灘草原,位於青海省海北州境內,它的西部同寶山與青海湖相臨,北、東部是高山峻嶺環繞,南部與海晏縣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遺址,建于西漢王莽秉政時期),在這方圓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貫穿,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灘、銀灘大草原;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熱土地上,有30多萬隻牛羊在這裡生息,是典型的牧區。 金銀灘的黃金季節是7、8、9三個月,鮮花盛開,百鳥飛翔,尤其是百靈鳥兒的歌聲,動聽迷人。

遠眺原子城,兩彈一歌的地方。原子彈,氫彈,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參觀原子博物館,瞭解我們國家的核武器歷史進程,接受教育。

第6天 2014-09-18

李家峽水庫是青海尖紮縣境內的屬黃河上游第二階梯水電站之一,在著名的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下面,周邊由紅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圍繞。陽光下山陽面紅褐、山陰面深褐,水淺處碧綠、水深處湛藍。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遼闊,深處逾180米。山水輝映,極其壯美。黃河由此流出,清澈見底,與尋常見到的黃河回然不同。

李家峽水庫。

拍到這些藏族小孩照片可是很不容易的哦。

總算是笑了

藏族母子

寂靜的山嶺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尖紮縣境內,距青海省西寧市131公里,距尖紮縣城50公里。它景區面積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為20℃,最低氣溫為-11℃,年均溫度-6℃-2。9℃,公園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偉的電站大壩、綺麗的峽谷庫區及獨特的藏族風情所構成,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身,是開展旅遊、朝拜、觀光、度假、野營和科學考察、生態旅遊的理想勝地。面積:15000多公頃,與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緊密相連,距省會西寧131公里。坎布拉地區以獨特的“丹霞”地貌而著稱,山峰挺拔,雄渾壯麗,充滿陽剛之氣,具有很強的自然風光魅力,堪稱全國之最。

進入坎布拉核心景區

坎布拉門票

車行在崎嶇的山路上

也屬丹霞地貌,與貴德國家地質公園的不同在於貴德地貌以青灰色為主,而坎布拉地貌以紅色為主。

船游李家峽水庫

船老大

高原上的湖光山色(海拔3600米)

一抹紅

再見,坎布拉地質公園

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在地質方位上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區域。公園內涵蓋“丹霞”峰林地貌景觀、新生界沉積環境和沉積構造類型以及3800萬年以來的地質生態環境演化遺跡。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紅色砂礫岩構成,岩體表面丹紅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主要地貌特徵。山體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獸,形態各異。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形態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坎布拉地區有十八座奇山險峰,南崇峰、宮保峰、德傑峰、內寶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犛牛峰等,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瓊南宗和內寶宗最為聞名。德傑峰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去,猶如拉薩布達拉官之盛景;位於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仙女”們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讓人歎為觀止;強起崗位於風景區的西部,是由大小數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狀山峰組成,在最佳景點觀賞,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嵐雨雪,氣象萬千,給人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岩峭壁,只有一條石階小徑通往峰頂,這條小徑大部分是在懸崖上人工開鑿而成的。

遊覽圖

在途

第7天 2014-09-19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方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內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康熙皇帝賜有“淨上津梁”匾額,乾隆皇帝賜“梵宗寺”稱號,並為大金瓦寺賜有“梵教法幢”匾額。三世達賴、四世達賴、五世達賴、七世達賴、十三世達賴、十四世達賴及六世班禪、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另外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塔爾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遠近聞名。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遠眺塔爾寺

塔爾寺是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名塔爾寺。塔爾寺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方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聖地,主要建築依山傍原,分佈於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經堂、彌勒殿、九間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紮倉、丁科紮倉、曼巴紮倉、大拉浪、大廚房、如意寶塔等9300餘間,組成一龐大的藏漢結合的建築群,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塔爾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大小建築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殿宇僧舍,規模宏大,宮殿、佛堂、習經堂、寢宮、喇嘛居住的紮廈以及庭院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自古以來即為黃教中心及佛教聖地。寺廟的建築涵蓋了漢宮殿與藏族平頂的風格,獨具匠心地把漢式三簷歇山式與藏族簷下巧砌鞭麻牆、中鑲金剛時輪梵文咒和銅鏡、底層鑲磚的形式融為一體,和諧完美地組成一座漢藏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建築群。塔爾寺不僅是中國的喇嘛教聖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識份子的高級學府之一,寺內設有顯宗、密宗、天文、醫學四大學院。塔爾寺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

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羅桑紮巴(1357-1419)的誕生地。宗喀巴大師早年學經于夏瓊寺,16歲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創立格魯派(黃教),成為一代宗師。傳說他誕生以後,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燃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袞本”(十萬身像)的名稱即源於此。塔爾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組織,寺院政治組織和寺院經濟來源,文化生活等的體系化。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後,其母香薩阿切盼兒心切,讓人捎去一束白髮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後,為學佛教而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1幅,並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指宗喀巴出生處的那株白旃檀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西元1379年),香薩阿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蓮聚塔”。此後180年中,此塔雖多次改建維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嘉靖三十九年(西元1560年),撣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側倡建靜房1座修禪。

17年後的萬曆五年(西元1577年),複于塔之南側建造彌勒殿。至此,塔爾寺初具規模。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來青海,翌年春,由當地申中昂索從措卡請至塔爾寺。三世達賴向仁欽宗哲堅贊及當地申中、西納、祁家、龍本、米納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擴建塔爾寺,賜贈供奉佛像,並進行各種建寺儀式。經四世達賴指示,萬曆四十年(西元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顯宗學院,講經開法,標誌著塔爾寺成為格魯派的正規寺院。 從清康熙以來,朝廷向塔爾寺多次賜贈,有匾額、佛塔等。正是因為這些特殊原因,塔爾寺迅速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蜚聲國內外的六大寺院之一。最盛時有僧侶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1983人。該寺文物極為豐富,建築、法器、佛像和文獻藏書,使寺院成為一座藝術的寶庫。該寺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和欠巴紮倉,研習佛學和藏族語言、文字、天文、曆算、醫藥、舞蹈、雕塑、繪畫、建築等各方面的知識,並于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創建該寺印經院,所印藏文經典及各種著述,暢銷藏區各地。該寺於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別舉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會,稱之為“四大觀經”。

祈壽殿,漢藏建築的統一

大金瓦殿

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佈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於一體的建築群。 主要建築 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大金瓦殿,位於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初建於西元1560年,後於西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後來又在簷口上下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飛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設有金剛套獸和銅鈴。底層為硫璃磚牆壁,二層是邊麻牆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寶鏡,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內還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匾額題字為"梵教法幢"。

轉經輪

大經堂

日月山東側阡陌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風光;西側草原遼闊,牛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體兩側有如此之大的反差,實屬國內罕見。日月山頂部由第三紀紫色砂岩組成而呈紅色,故古時被稱為“赤嶺”,藏語稱“尼瑪達娃”,蒙古語稱“納喇薩喇”,即太陽和月亮之意。因山體呈現紅色,古代稱為“赤嶺”

白犛牛

自熱米飯,途中午餐,外加一個蘋果,一罐八寶粥和一根火腿腸。

進入青藏高原。

牛羊成群的青藏高原

京藏公路大水橋收費站

茶卡鹽湖,海拔3100米。

茶卡鹽湖,也叫茶卡,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在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有青海南山,與青海湖相隔;盆地東西長80km,寬30km,面積2400km2。茶卡鹽湖位於茶卡盆地的西部,長15.8km,寬9.2km,面積154km2,湖面海拔3059m;鹽湖的邊緣呈放射狀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烏蘇河等河水直接入湖,並且在湖區東部泉水發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補給茶卡鹽湖湖盆。茶卡鹽湖也叫茶卡或達布遜淖爾,“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鹽的海;“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它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茶卡鹽湖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網站,東距西寧298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200公里,被譽為柴達木東大門,歷史上是商賈、遊客進疆入藏的必經之地

鹽雕

鹽結晶

小鹽雕

鹽路

鹽的世界

中國的天空鏡湖-茶卡鹽湖

芨芨草是多年生密叢禾草,莖直立,堅硬。喜生於地下水埋深1.5米左右的鹽鹼灘沙質土壤上,為中等品質飼草,對於中國西部荒漠、半荒漠草原區,解決大牲畜冬春飼草具有一定作用。但據說當地的牛羊都不喜歡吃,它的主要功用是固沙。

遠處的雪山屬昆侖山脈。

正在翻越橡皮山(海拔>4200米)

翻越橡皮山,海拔4200米

雲咋就排得那麼整齊呢?

抵達青海湖邊的晚餐地點,青海湖二郎劍景區。

青海湖邊,晚飯後出來看見有晚霞,可惜不能進景區,因為這是出口,到不了湖邊,只能遠望。

篝火

第5天 2014-09-17

青海湖又名“措溫布”,即藏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其地理位置為剛察縣、共和縣及海晏縣交匯處,面積:4583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1米,最大深度:32.8米。

青海湖長105公里,寬63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和鹹水湖,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大通山,東面是日月山,南面是青海南山,西面是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海拔3600~5000米之間。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里,環湖周長360多公里,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離西寧約200公里。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48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積8平方公里,為淡水。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幹濕季分明。

青海湖的清晨

遠山的呼喚

昨晚的住宿,不過有的住已經很不錯了。

出來才知道昨晚住的還是“別墅區”

綠茶,遠山,藍天,白雲☁,空氣清新。

藍天白雲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入口全景

經幡

遊湖

二郎劍景區

祭海台

遠處白皚皚的雪山、幽藍的青海湖映襯著盛開的油菜花

再見,青海湖。

在途

金銀灘

原子城——金銀灘 金銀灘草原,位於青海省海北州境內,它的西部同寶山與青海湖相臨,北、東部是高山峻嶺環繞,南部與海晏縣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遺址,建于西漢王莽秉政時期),在這方圓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有麻皮河和哈利津河貫穿,這就是青海有名的金灘、銀灘大草原;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熱土地上,有30多萬隻牛羊在這裡生息,是典型的牧區。 金銀灘的黃金季節是7、8、9三個月,鮮花盛開,百鳥飛翔,尤其是百靈鳥兒的歌聲,動聽迷人。

遠眺原子城,兩彈一歌的地方。原子彈,氫彈,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

參觀原子博物館,瞭解我們國家的核武器歷史進程,接受教育。

第6天 2014-09-18

李家峽水庫是青海尖紮縣境內的屬黃河上游第二階梯水電站之一,在著名的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下面,周邊由紅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的群山圍繞。陽光下山陽面紅褐、山陰面深褐,水淺處碧綠、水深處湛藍。群山峻峭,海拔近4000米,水面遼闊,深處逾180米。山水輝映,極其壯美。黃河由此流出,清澈見底,與尋常見到的黃河回然不同。

李家峽水庫。

拍到這些藏族小孩照片可是很不容易的哦。

總算是笑了

藏族母子

寂靜的山嶺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冶州尖紮縣境內,距青海省西寧市131公里,距尖紮縣城50公里。它景區面積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均氣溫為20℃,最低氣溫為-11℃,年均溫度-6℃-2。9℃,公園以奇特“丹霞”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古老的宗教文化、雄偉的電站大壩、綺麗的峽谷庫區及獨特的藏族風情所構成,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身,是開展旅遊、朝拜、觀光、度假、野營和科學考察、生態旅遊的理想勝地。面積:15000多公頃,與國家重點工程李家峽水電站緊密相連,距省會西寧131公里。坎布拉地區以獨特的“丹霞”地貌而著稱,山峰挺拔,雄渾壯麗,充滿陽剛之氣,具有很強的自然風光魅力,堪稱全國之最。

進入坎布拉核心景區

坎布拉門票

車行在崎嶇的山路上

也屬丹霞地貌,與貴德國家地質公園的不同在於貴德地貌以青灰色為主,而坎布拉地貌以紅色為主。

船游李家峽水庫

船老大

高原上的湖光山色(海拔3600米)

一抹紅

再見,坎布拉地質公園

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在地質方位上處於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會區域。公園內涵蓋“丹霞”峰林地貌景觀、新生界沉積環境和沉積構造類型以及3800萬年以來的地質生態環境演化遺跡。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紅色砂礫岩構成,岩體表面丹紅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為主要地貌特徵。山體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獸,形態各異。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形態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坎布拉地區有十八座奇山險峰,南崇峰、宮保峰、德傑峰、內寶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犛牛峰等,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瓊南宗和內寶宗最為聞名。德傑峰在陽光照耀下,遠遠望去,猶如拉薩布達拉官之盛景;位於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會”,是由數十個拔地而起,形態各異的圓錐形山體組成,上面有奇花異草點綴,四周地形隆起,猶如“仙女”們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讓人歎為觀止;強起崗位於風景區的西部,是由大小數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狀山峰組成,在最佳景點觀賞,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嵐雨雪,氣象萬千,給人以氣勢磅礴,蔚為壯觀之感。阿瓊南宗四周為陡岩峭壁,只有一條石階小徑通往峰頂,這條小徑大部分是在懸崖上人工開鑿而成的。

遊覽圖

在途

第7天 2014-09-19

塔爾寺位於青海省西寧市西南25公里處的湟中縣城魯沙爾鎮。塔爾寺又名塔兒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方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對寺內上層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號,清康熙皇帝賜有“淨上津梁”匾額,乾隆皇帝賜“梵宗寺”稱號,並為大金瓦寺賜有“梵教法幢”匾額。三世達賴、四世達賴、五世達賴、七世達賴、十三世達賴、十四世達賴及六世班禪、九世班禪和十世班禪,都曾在塔爾寺進行過宗教活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另外寺內還珍藏了許多佛教典籍和歷史、文學、哲學、醫藥、立法等方面的學術專著。每年舉行的佛事活動“四大法會”,更是熱鬧非凡。塔爾寺的酥油花雕塑也是栩栩如生,遠近聞名。塔爾寺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遠眺塔爾寺

塔爾寺是先有塔,而後有寺,故名塔爾寺。塔爾寺是青海省和中國西北地方的佛教中心和黃教的聖地,主要建築依山傍原,分佈於蓮花山的一溝兩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經堂、彌勒殿、九間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紮倉、丁科紮倉、曼巴紮倉、大拉浪、大廚房、如意寶塔等9300餘間,組成一龐大的藏漢結合的建築群,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塔爾寺共有大金瓦寺、小金瓦寺、花寺、大經堂、九間殿、大拉浪、如意塔、太平塔、菩提塔、過門塔等大小建築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間殿宇僧舍,規模宏大,宮殿、佛堂、習經堂、寢宮、喇嘛居住的紮廈以及庭院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自古以來即為黃教中心及佛教聖地。寺廟的建築涵蓋了漢宮殿與藏族平頂的風格,獨具匠心地把漢式三簷歇山式與藏族簷下巧砌鞭麻牆、中鑲金剛時輪梵文咒和銅鏡、底層鑲磚的形式融為一體,和諧完美地組成一座漢藏藝術風格相結合的建築群。塔爾寺不僅是中國的喇嘛教聖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識份子的高級學府之一,寺內設有顯宗、密宗、天文、醫學四大學院。塔爾寺殿宇高低錯落,交相輝映,氣勢壯觀。

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羅桑紮巴(1357-1419)的誕生地。宗喀巴大師早年學經于夏瓊寺,16歲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創立格魯派(黃教),成為一代宗師。傳說他誕生以後,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燃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袞本”(十萬身像)的名稱即源於此。塔爾寺自建立之日起,慢慢完善了一套自己的寺院宗教組織,寺院政治組織和寺院經濟來源,文化生活等的體系化。宗喀巴去西藏六年後,其母香薩阿切盼兒心切,讓人捎去一束白髮和一封信,要宗喀巴回家一晤。宗喀巴接信後,為學佛教而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1幅,並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指宗喀巴出生處的那株白旃檀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西元1379年),香薩阿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蓮聚塔”。此後180年中,此塔雖多次改建維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嘉靖三十九年(西元1560年),撣師仁欽宗哲堅贊於塔側倡建靜房1座修禪。

17年後的萬曆五年(西元1577年),複于塔之南側建造彌勒殿。至此,塔爾寺初具規模。萬曆十年(西元1582年)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來青海,翌年春,由當地申中昂索從措卡請至塔爾寺。三世達賴向仁欽宗哲堅贊及當地申中、西納、祁家、龍本、米納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擴建塔爾寺,賜贈供奉佛像,並進行各種建寺儀式。經四世達賴指示,萬曆四十年(西元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顯宗學院,講經開法,標誌著塔爾寺成為格魯派的正規寺院。 從清康熙以來,朝廷向塔爾寺多次賜贈,有匾額、佛塔等。正是因為這些特殊原因,塔爾寺迅速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蜚聲國內外的六大寺院之一。最盛時有僧侶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1983人。該寺文物極為豐富,建築、法器、佛像和文獻藏書,使寺院成為一座藝術的寶庫。該寺設有顯宗、密宗、時輪、醫明四大學院和欠巴紮倉,研習佛學和藏族語言、文字、天文、曆算、醫藥、舞蹈、雕塑、繪畫、建築等各方面的知識,並于道光七年(西元1827年),創建該寺印經院,所印藏文經典及各種著述,暢銷藏區各地。該寺於每年農曆正月、四月、六月、九月分別舉行4次全寺性的大型法會,稱之為“四大觀經”。

祈壽殿,漢藏建築的統一

大金瓦殿

位於寺中心的大金瓦殿,綠牆金瓦,燦爛輝煌,是該寺的主建築,它與小金瓦殿(護法神殿)、大經堂、彌勒殿、釋迦殿、依詁殿、文殊菩薩殿、大拉讓宮(吉祥宮)、四大經院(顯宗經院、密宗經院、醫明經院、十輪經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來八塔、菩提塔、過門塔、時輪塔、僧舍等建築形成了錯落有致、佈局嚴謹、風格獨特、集漢藏技術於一體的建築群。 主要建築 八寶如意塔,位於寺前廣場。據說,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大金瓦殿,位於全寺正中。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初建於西元1560年,後於西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簷歇山式金頂,後來又在簷口上下裝飾了鍍金雲頭、滴水蓮瓣。飛脊裝有寶塔及一對“火焰掌”。四角設有金剛套獸和銅鈴。底層為硫璃磚牆壁,二層是邊麻牆藏窗,突出金色梵文寶鏡,正面柱廊用藏毯包裹,殿內還懸掛著乾隆皇帝御賜的金匾,匾額題字為"梵教法幢"。

轉經輪

大經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