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解讀|專家析美航母會否在朝鮮半島“單幹”:太過危險的選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結束訪美之旅。 對於外界普遍關注的朝核問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介紹中美元首會晤成果時表示, 雙方確認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 同意就半島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 而根據白宮網站發佈的消息,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表示, 兩國元首同意在遏制朝鮮核開發方面加強合作。

8日稍晚時候, 美國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轉向”朝鮮半島附近海域。 根據8日下午發佈的聲明,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宣佈取消航母戰鬥群的港口訪問和聯合軍演任務, 改為向北航行。 “提前公佈航母的行動很不尋常,

通常旨在發出明確的信號。 ”美國《海軍時報》9日寫道。

上周, 美國剛剛對敘利亞政府軍事基地發射了59枚巡航導彈。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9日談及這一6年來的首次行動時表示, 這也是對包括朝鮮在內的其他國家的警告, 如果它們構成了危險, “(軍事)回擊是可能的”。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在同一天也對媒體表示, 特朗普總統已經要求官員們給他準備“一個全套的選項”, 以便解除來自朝鮮核武器的威脅。

這些表態和行動迅速給本已危機四伏的朝鮮半島籠罩上了一層更為濃厚的戰爭陰雲。 美國特朗普政府真準備好對朝鮮實施“單邊行動”——精確打擊清除掉朝鮮的核武器?

“(定點清除)這種方案建立在一個假設之上,

即美國可以通過一次打擊就達到自己的既定目標, ”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如果在第一波攻擊過後, 朝鮮的核力量沒有被百分之百摧毀, 則韓日等國以及駐紮在那裡的美軍將面臨核打擊的威脅, “這對於任何一位美國領導人來說, 都是一個太過於危險的選項。 ”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亞洲和日本項目負責人邁克爾·格林(Michael Green)也持類似的觀點, 他表示, 對於射程覆蓋韓國與日本的全部朝鮮導彈, 美國無法保證能夠一次性摧毀, 因此單方面“先發制人”式的打擊將不太可能是特朗普任內會做出的決策。

“有了航母, 領導層有了很多選項”

在上周美國對敘利亞發起巡航導彈打擊後,

圍繞這一打擊行動對外釋放了怎樣的信號這一問題, 觀察家們爭相討論。

英國《金融時報》9日發表文章稱, 對敘利亞動武加之派遣一個航母打擊群進入朝鮮半島附近海域, 特朗普正同時對付兩場危機:平壤的核武野心, 以及華盛頓與莫斯科在敘利亞問題上的衝突。 這被視為“特朗普在干預問題上的180度大轉彎”, 此前, 他曾承諾更為孤立主義的“美國優先”外交政策。 但近幾周來, 他和他的安全團隊都發出信號表明, 他們準備在需要的時候動用美國的強大軍力。

美國CNBC電視臺網站9日也發表分析文章稱, 敘利亞和朝鮮問題上的兩項軍事動作似乎表明特朗普政府開始採取更加進取的手段。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聲明沒有直接提及朝鮮,

但兩名匿名美軍官員表示, 此舉旨在向朝鮮和本地區所有國家發出信號, “有了航母, 領導層就有了很多的選項。 ”一名美軍官員對《海軍時報》說。 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包括航空母艦卡爾·文森號以及三艘導彈驅逐艦。

《紐約時報》援引軍方和情報官員的話報導稱, 派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的時機同樣與朝鮮即將迎來一大重要日子有關——即已故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誕辰105周年(4月15日), 以往在這種重要日子裡, 朝鮮通常會試驗導彈以表紀念。 “通過派出卡爾·文森號, 美國也向朝鮮釋放信號:即便聚焦在敘利亞, 也不會忘記它。 ”文章寫道。

朝鮮中央通訊社9日發表文章譴責美國導彈打擊敘利亞,

並說這恰恰證明平壤有必要加強自己的防禦, 包括發展核武器。

“與過去相比, 朝鮮對韓國、日本, 以及美國在區域內的軍事基地所造成的威脅可以說是極大地增加了。 ”邁克爾·格林日前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如此評估道, 他曾擔任小布希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及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 “儘管一些技術上的細節目前依然處於保密狀態, 但大部分學者, 包括一些前政府官員都同意, 朝鮮目前已經擁有了數百枚射程覆蓋日本的彈道導彈, 以及數千枚射程覆蓋韓國的短程彈道導彈以及火炮。 ”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 朝鮮有可能掌握足以打擊美國本土的導彈技術, 配合上已經擁有的核彈頭, 朝鮮將擁有對美國本土實施核打擊的能力。”他說。

美國媒體報導稱,朝鮮一直在試圖研發能攜帶核彈頭的遠端導彈,想要能擊中大約8000公里外的美國大陸。朝鮮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五次核子試驗,可能正在準備第六次核子試驗。而就在最近,朝鮮又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驗。

“沒有方案能將中國排除在外”

考慮到朝鮮核威脅的複雜性以及對中美的不同影響,指望特朗普上臺以後的第一次中美元首會晤就對此問題彌合立場差異似乎操之過急。

儘管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中美元首會晤後對媒體表示,兩國元首已經“達成共識,朝鮮的核開發已經進入一個危險的階段。”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介紹情況時也強調了共識,“雙方確認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同意就半島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雙方還同意拓展在防擴散、打擊跨國犯罪等全球性挑戰上的合作。”他重申堅持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方將繼續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

但是,王毅仍然強調了中方關於解決朝核問題的“雙軌並行”思路和“雙暫停”建議,希望找到複談的突破口。

目前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尚未制定出一個處理朝鮮的清晰戰略,但他批評奧巴馬政府面對朝鮮持續發展遠端核打擊能力的努力所採取的“戰略忍耐”政策。特朗普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曾拋出解決朝核問題的“單幹論”,但兩天之後,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官約翰·海騰(John Hyten)在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對參議員們表示,美國無法獨自解決朝核問題。

“我是個軍人,我的工作是給總統提供軍事上的選項……從戰略角度考慮,我看不到有任何一種解決(朝核問題的)方案能夠將中國排除在外。” 海騰說。

邁克爾·格林認為,“這屆美國政府可能的動向依然是加強對朝鮮的制裁,並考慮在日本等地部署更多的導彈防禦系統,與區域內的盟國進行更多的軍事演習等。”這意味著,美國的主要希望仍是說服中國採取更多約束行動。

但其他手段的應對也在考量之內。《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一直在進行電子和網路戰行動,旨在對平壤進行導彈試驗的發射階段加以干擾。但目前仍無法判斷這一專案是否在上周的導彈試驗中運用。

對於如何具體落實朝鮮半島的去核化,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認為可採取“三步走”的方式,逐步予以解除。

“首先是‘蓋頂’——允許朝鮮在短期內保留現有的核武器,但不允許朝鮮製造新的核武器;接下來是‘核查’,派出人員監督朝鮮的核設施;然後是‘分階段去核’,在50年左右的週期內,逐步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但想要實現這一方案,還需要有關各方,尤其是中美之間進行大量的外交努力。”沈丁立說。

朝鮮將擁有對美國本土實施核打擊的能力。”他說。

美國媒體報導稱,朝鮮一直在試圖研發能攜帶核彈頭的遠端導彈,想要能擊中大約8000公里外的美國大陸。朝鮮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五次核子試驗,可能正在準備第六次核子試驗。而就在最近,朝鮮又進行了一次彈道導彈試驗。

“沒有方案能將中國排除在外”

考慮到朝鮮核威脅的複雜性以及對中美的不同影響,指望特朗普上臺以後的第一次中美元首會晤就對此問題彌合立場差異似乎操之過急。

儘管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在中美元首會晤後對媒體表示,兩國元首已經“達成共識,朝鮮的核開發已經進入一個危險的階段。”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介紹情況時也強調了共識,“雙方確認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同意就半島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雙方還同意拓展在防擴散、打擊跨國犯罪等全球性挑戰上的合作。”他重申堅持半島無核化、堅持維護半島和平穩定、堅持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中方將繼續全面執行聯合國安理會涉朝決議。

但是,王毅仍然強調了中方關於解決朝核問題的“雙軌並行”思路和“雙暫停”建議,希望找到複談的突破口。

目前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尚未制定出一個處理朝鮮的清晰戰略,但他批評奧巴馬政府面對朝鮮持續發展遠端核打擊能力的努力所採取的“戰略忍耐”政策。特朗普此前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曾拋出解決朝核問題的“單幹論”,但兩天之後,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官約翰·海騰(John Hyten)在出席參議院聽證會時對參議員們表示,美國無法獨自解決朝核問題。

“我是個軍人,我的工作是給總統提供軍事上的選項……從戰略角度考慮,我看不到有任何一種解決(朝核問題的)方案能夠將中國排除在外。” 海騰說。

邁克爾·格林認為,“這屆美國政府可能的動向依然是加強對朝鮮的制裁,並考慮在日本等地部署更多的導彈防禦系統,與區域內的盟國進行更多的軍事演習等。”這意味著,美國的主要希望仍是說服中國採取更多約束行動。

但其他手段的應對也在考量之內。《紐約時報》報導稱,美國一直在進行電子和網路戰行動,旨在對平壤進行導彈試驗的發射階段加以干擾。但目前仍無法判斷這一專案是否在上周的導彈試驗中運用。

對於如何具體落實朝鮮半島的去核化,復旦大學教授沈丁立認為可採取“三步走”的方式,逐步予以解除。

“首先是‘蓋頂’——允許朝鮮在短期內保留現有的核武器,但不允許朝鮮製造新的核武器;接下來是‘核查’,派出人員監督朝鮮的核設施;然後是‘分階段去核’,在50年左右的週期內,逐步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但想要實現這一方案,還需要有關各方,尤其是中美之間進行大量的外交努力。”沈丁立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