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周航再傳離職,易到總危機即將爆發?

上個週末, 關於易到CEO周航離職加入順為資本的消息在反轉之間持續發酵著。 4月9日下午, 先是新浪科技向接近順為資本的人士確認,

“周航加盟順為資本, 出任投資合夥人”, 緊接著TechWeb從易到官方公關得到回復稱“周航先生並沒有離職, 目前的職務是易到CEO”。 而事件中心人物周航並未對外發聲。 。

無論最終周航將去往何方, 這場似乎並非空穴來風的風波都揭開了幕布一角, 那就是易到用車的總危機已經接近爆發的臨界點。

作為國內最早的網約車出行平臺, 創立於2010年的易到定位中高端, 曾經憑藉良好的乘車體驗和專業的司機服務獲得眾多使用者好評。 而在被滴滴、UBER、神州專車等市場定位更廣的、靠補貼開路的後起之秀超越後, 易到於2015年10月被樂視收購。 併入樂視生態後的易到在2016年啟動了大幅度充返促銷, 充返額度最高曾達100%。

走出瘋狂補貼後, 隨著專車新政和資本寒冬的降臨,

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易到, 不止一次被外界質疑資金鏈斷裂。 而在去年2月原樂視控股CMO彭鋼赴任易到用車總裁後, 周航已經逐漸淡出這家他一手創立起來的公司。

此次的周航離職風波, 或許意味著易到的危機, 終於要從幕後走向台前了。

司機提現困難, 用戶叫不到車……易到總危機即將爆發?

對易到資金鏈斷裂的質疑, 是從今年3月起變多的。

北京、廣東、深圳、杭州、溫州……不止一地的易到司機們發現, 提現開始變得越來越困難。

提現是指網約車司機們從車主端app裡將接送客人獲得的車費提取到自己的銀行卡或其他帳戶中。 無法提現意味著司機拿不到跑車的收入。

2月23日, 易到方面回應稱, 相關系統正在與國家有關部門監管資訊交互平臺進行資料對接,

可能會出現短暫性不穩定情況, 影響部分系統功能。 兩天后, 易到又稱, 一切功能正常, 只是提現時間限制為每個工作日的10:00-15:00。

不少司機開始掐著表, 趕在每天上午10點準時提現, 但仍然失敗。

在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3月份的一篇報導中, 北京的易到專車司機白冰近來每天上午10點半都要在一個300多人的易到司機群裡喊一聲:“有沒有兄弟提現成功了?”大多數人的提現均以失敗告終。

杭州的一位易到用戶李先生記得, 不止一位易到司機向他吐槽, 易到的提現從前是一週一結, 現在則是屢屢拖欠。

一位易到司機在百度貼吧貼出的提現失敗記錄

而與司機提現困難相對的, 是用戶發覺用易到叫車同樣越來越難。

百度貼吧裡的一位司機抱怨說, 自己的乘客十有八九反映打車太難, 只想儘快把充值的錢用完就不再使用易到。

不難發現易到已經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司機因為易到提現困難而放棄使用易到平臺,

車輛減少自然用戶打車變難, 用戶因為使用體驗差而放棄易到, 導致司機接到的生意更少。

高額補貼沒能燒出的未來

在上述貼吧司機提到的乘客中, 或許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易到大幅度充返促銷期間充的值。

2015年11月, 被樂視控股一個月後, 易到宣佈發起“史無前例”的100%充值返現活動, 用戶充100就再送100。

2016年初, 樂視CEO賈躍亭為易到制定了“百萬日訂單、新增百萬司機、新增百萬車輛”的目標。 當年1月, 易到用10億現金做了史上第一個專車節, 推出高比例充值返現活動。 隨後半年裡, 易到又展開了數次充大筆金額享受返現加贈送樂視電視、手機的活動。

易到“100%充返”活動最終持續了227天。 官方2016年7月披露的數據稱, 該活動共吸引超過653萬人參與, 總充值額超過60億元,易到提前半年完成賈躍亭的三個百萬目標。

在被樂視收購前,2013年和2014年周航曾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過他對補貼的反感:補貼用戶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易到絕對不不參與補貼大戰。當時的背景,是滴滴獲得騰訊1500萬美元B輪融資,快的獲得阿裡巴巴、經緯創投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滴滴和快的快速接入移動端支付,並持續砸錢進行用戶補貼。

補貼的成果非常顯著。易觀國際的資料顯示,2015年第1季度,滴滴快的的專車服務活躍使用者覆蓋率為80.9%,位居第二的易到占比為17.5%;到了第2季度,易到的市場份額已經被Uber和神州專車超過,下滑至2.7%。

周航曾預想過易到是一個“小而美”的專車軟體,但在被滴滴、UBER超越和被樂視收購後,他知道自己在易到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周航曾在財經訪談節目《我有嘉賓》中說,“樂視最終還是像一個白衣騎士一樣沖到面前,以並購的方式投資了易到。這個時候心情很複雜,一方面覺得這個公司終於被救了下來,另外一方面,作為創始人,簽字那一刻、交割那一刻,你也知道這個公司從此不是你的了,但是你又還需要繼續為它的前途和命運所擔心,你還要守護著它,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情。”

周航主動向樂視請來了彭鋼,希望給士氣低迷的易到注入樂視向死而生的狼性。

易到總裁彭鋼

體現的結果,是易到不可避免地“樂視”化了,包括開始燒錢投身補貼大戰。

但易到和樂視同樣不寬鬆的資金鏈讓高額補貼的後果變得難以承擔。據《北京商報》去年11月的報導,易到用車已拖欠客服供應商河北中銳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費用達200多萬元,共有五六家類似的供應商被拖欠費用,截至去年9月,拖欠的費用總額達5000萬元。

雖然易到方面對此回應稱易到已於去年8月終止與河北中銳合作,因尚有事宜未處理完結,因此部分剩餘尾款未結清。但外界對易到資金鏈斷裂的質疑,並沒有因此散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易到作為一家公司,即使挺過這一波危機,信用值還能剩下多少。

“文藝范”的周航,曾說要“重新理解失敗”

雖然周航的最終去向未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使留在易到,他“門面擔當”的作用也更大一些。

曾有不止一個接觸過周航的人,給他貼上“文藝”的標籤。

周航本人最喜歡的運動是皮划艇,“在湖面上,風景很好,有風吹來,讓人心情也很好。”將運動和競爭類比,他理解的競爭或許也並非勢必拼得你死我活、而是大家攜手共進的那種。

在今年3月27日湖畔大學第三屆開學典禮上,周航作為首屆學員代表發言,其中他談到了一段關於失敗的看法:

“創業從某種意義上,很像一個跳高比賽,如果你只是以挑戰為目的,那這樣的創業,可能它的終極宿命,就像跳高比賽一樣,可能就是失敗。也就是說可能失敗就是創業的一種宿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東西,既然不可避免,如果我們認為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話,那我們學習失敗的目的不是為了避免失敗,我們的目的首先是面對失敗、接受失敗、解決失敗、放下失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人生更好的前行。

我們怎麼才能更好地前行呢,我們咀嚼過去,舔這個傷口的目的是為了對這個世界、對商業也好、對人生也好、對世界也好,有一個重新的理解。”

周航今年3月在湖畔大學演講

重讀周航的這段話,他“失敗就是創業的一種宿命”的理解似乎意味深長。雖然無從得知他如何看待如今陷入危機的易到,但無論對易到還是對周航來說,現在都不會是終結。

文/天下網商記者 朱玥怡

總充值額超過60億元,易到提前半年完成賈躍亭的三個百萬目標。

在被樂視收購前,2013年和2014年周航曾在多個場合反復強調過他對補貼的反感:補貼用戶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易到絕對不不參與補貼大戰。當時的背景,是滴滴獲得騰訊1500萬美元B輪融資,快的獲得阿裡巴巴、經緯創投1000萬美金的A輪融資,滴滴和快的快速接入移動端支付,並持續砸錢進行用戶補貼。

補貼的成果非常顯著。易觀國際的資料顯示,2015年第1季度,滴滴快的的專車服務活躍使用者覆蓋率為80.9%,位居第二的易到占比為17.5%;到了第2季度,易到的市場份額已經被Uber和神州專車超過,下滑至2.7%。

周航曾預想過易到是一個“小而美”的專車軟體,但在被滴滴、UBER超越和被樂視收購後,他知道自己在易到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周航曾在財經訪談節目《我有嘉賓》中說,“樂視最終還是像一個白衣騎士一樣沖到面前,以並購的方式投資了易到。這個時候心情很複雜,一方面覺得這個公司終於被救了下來,另外一方面,作為創始人,簽字那一刻、交割那一刻,你也知道這個公司從此不是你的了,但是你又還需要繼續為它的前途和命運所擔心,你還要守護著它,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情。”

周航主動向樂視請來了彭鋼,希望給士氣低迷的易到注入樂視向死而生的狼性。

易到總裁彭鋼

體現的結果,是易到不可避免地“樂視”化了,包括開始燒錢投身補貼大戰。

但易到和樂視同樣不寬鬆的資金鏈讓高額補貼的後果變得難以承擔。據《北京商報》去年11月的報導,易到用車已拖欠客服供應商河北中銳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費用達200多萬元,共有五六家類似的供應商被拖欠費用,截至去年9月,拖欠的費用總額達5000萬元。

雖然易到方面對此回應稱易到已於去年8月終止與河北中銳合作,因尚有事宜未處理完結,因此部分剩餘尾款未結清。但外界對易到資金鏈斷裂的質疑,並沒有因此散去。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易到作為一家公司,即使挺過這一波危機,信用值還能剩下多少。

“文藝范”的周航,曾說要“重新理解失敗”

雖然周航的最終去向未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即使留在易到,他“門面擔當”的作用也更大一些。

曾有不止一個接觸過周航的人,給他貼上“文藝”的標籤。

周航本人最喜歡的運動是皮划艇,“在湖面上,風景很好,有風吹來,讓人心情也很好。”將運動和競爭類比,他理解的競爭或許也並非勢必拼得你死我活、而是大家攜手共進的那種。

在今年3月27日湖畔大學第三屆開學典禮上,周航作為首屆學員代表發言,其中他談到了一段關於失敗的看法:

“創業從某種意義上,很像一個跳高比賽,如果你只是以挑戰為目的,那這樣的創業,可能它的終極宿命,就像跳高比賽一樣,可能就是失敗。也就是說可能失敗就是創業的一種宿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東西,既然不可避免,如果我們認為失敗是不可避免的話,那我們學習失敗的目的不是為了避免失敗,我們的目的首先是面對失敗、接受失敗、解決失敗、放下失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人生更好的前行。

我們怎麼才能更好地前行呢,我們咀嚼過去,舔這個傷口的目的是為了對這個世界、對商業也好、對人生也好、對世界也好,有一個重新的理解。”

周航今年3月在湖畔大學演講

重讀周航的這段話,他“失敗就是創業的一種宿命”的理解似乎意味深長。雖然無從得知他如何看待如今陷入危機的易到,但無論對易到還是對周航來說,現在都不會是終結。

文/天下網商記者 朱玥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