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表彰一批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看看余慶是誰榜上有名!

貴州省脫貧攻堅表彰

12月26日, 貴州省脫貧攻堅表彰暨秋季攻勢總結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會上, 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2017年脫貧攻堅的60個先進集體和190名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

余慶縣大烏江鎮遠光村益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成元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勤勞創業終脫貧 致富不忘眾鄉鄰

——記大烏江鎮遠光村脫貧先進吳成元

立冬時節, 記者來到位於老林河畔的大烏江鎮遠光村鐵場坪村民組, 在冬日暖陽下, 一個身材瘦小、膚色黝黑、衣著樸素的中年男人走進記者的視野, 他就是吳成元, 今年 43歲。

見到吳成元時他正忙著給餵養的600只林下雞餵食。 站在吳成元家由近致遠望去, 3個30平米大小的雞舍各佔據一個小山頭,

一片苦丁茶樹枝葉茂盛, 林下是散養的土雞, 稍遠處還有剛剛新建的現代化溫氏生豬養殖大棚, 處處體現著吳成元和妻子勤勞致富的一面。

回想這幾年的變化, 吳成元就像在“做夢”一樣。 吳成元一家四口, 女兒讀高中, 兒子上小學, 由於缺少技術夫妻倆只能靠種植水稻和玉米獲得微薄收入, 外出務工也只能幹一些體力活, 一年到頭也掙不到幾個錢, 有時連女兒的生活費都供不上。

由於家庭條件十分困難, 2014年吳成元家被列入貧困戶。

“‘貧困戶’這頂帽子, 戴在頭上並不光彩, 我不光要自己摘掉這頂帽子, 還要幫助更多的人把它摘掉!”吳成元暗下決心, 在農業生產和打工之餘, 他處處留心創業的機會, 時時刻刻想著發展產業摘掉自己頭上貧困戶的帽子。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2015年初, 村幹部建議吳成元利用自家的林地發展林下土雞養殖實現脫貧致富, 於是, 他找到本地的另一名貧困戶吳友華, 在兩人幾經商量後決定成立專業合作社。 前期沒有資金, 他硬著頭皮向親戚朋友借錢, 又利用特惠貸的優惠政策貸款, 最終籌足了2萬元的啟動資金, 成立了余慶縣大烏江鎮遠光村益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缺技術, 鎮畜牧站技術人員為他們提供免費指導, 另外吳成元購置了一台雞苗孵化機, 通過向周邊農戶收購土雞蛋來孵化雞苗, 確保土雞品質, 他的脫貧之路就此開始了。

通過一段時間發展, 益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建成花卉苗木基地1個、林下土雞養殖基地2個、蛋雞養殖場1個, 3個30平米的鋼架大棚雞舍, 年收益10萬餘元。

2015年底, 吳成元順利摘掉自己頭上‘貧困戶’的帽子。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 大家致富才是富, 吳成元的益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從資金、選種、種植、防蟲、孵化等方面, 點對點、手把手進行扶持,幫助貧困戶解決在養殖和種植技術上的一道道難關。

2017年以來,通過聘請農業專家對每名貧困戶進行業務培訓指導3次。合作社與入社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保證了貧困戶的最大利益。

合作社還出臺了不拖欠盈餘分紅和工資的嚴格規定,保障了社員的利益和合作社生產經營持續發展。同時,長期顧請10多名周邊貧困戶到花卉苗木基地務工,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幾經摸索,合作採取“合作社+貧困戶”、“利潤化分成”模式,通過合作社帶頭幹、全社社員和貧困戶一起幹的方式,投入扶貧資金20余萬元,“輻射”帶動農戶30戶共同發展,其中15戶是貧困戶,僅僅半年時間全體社員實現分紅2萬元,15戶貧困戶戶均分紅1400餘元。

“明年,新建的現代化溫氏生豬養殖大棚裡將飼養500多頭豬,每頭豬刨去成本還能淨賺200元”。吳成元相信,在黨的好政策的指引下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願望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點對點、手把手進行扶持,幫助貧困戶解決在養殖和種植技術上的一道道難關。

2017年以來,通過聘請農業專家對每名貧困戶進行業務培訓指導3次。合作社與入社貧困戶簽訂收購合同,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保證了貧困戶的最大利益。

合作社還出臺了不拖欠盈餘分紅和工資的嚴格規定,保障了社員的利益和合作社生產經營持續發展。同時,長期顧請10多名周邊貧困戶到花卉苗木基地務工,人均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幾經摸索,合作採取“合作社+貧困戶”、“利潤化分成”模式,通過合作社帶頭幹、全社社員和貧困戶一起幹的方式,投入扶貧資金20余萬元,“輻射”帶動農戶30戶共同發展,其中15戶是貧困戶,僅僅半年時間全體社員實現分紅2萬元,15戶貧困戶戶均分紅1400餘元。

“明年,新建的現代化溫氏生豬養殖大棚裡將飼養500多頭豬,每頭豬刨去成本還能淨賺200元”。吳成元相信,在黨的好政策的指引下自己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大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願望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