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中國快遞教父:他差點收購順豐,卻最終敗走快遞江湖!

說起中國快遞行業的標杆, 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王衛口中“不快”的順豐。

但20年前, 國內最強的快遞老大卻是宅急送!

強到什麼程度?差點就收購了順豐!

“宅急送”:克隆出來的快遞神話

宅急送的創始人叫陳平, 湖北天門人。

1990年, 陳平初至日本時, 感受到日本快遞產業的發達:小到給情人送卡片, 大到給海外送加急文件, 招呼一聲 “宅急便”, 馬上替你完成。

1994年, 陳平和二哥陳東升回國後, 馬上克隆了日本的“宅急便”, 創立了宅急送的前身——北京雙臣快遞。

按陳平的設想, 雙臣快遞的近期目標是一年內做起北京市場, 3年後將業務擴展到全國。

但90年代的中國, 是崔健唱一首搖滾都被禁的年代, 當時國人根本不知快遞為何物, 以至於雙臣快遞都開業四天了, 還是沒有接到一單生意。

創業受阻的陳平只能每天在報紙縫的小廣告裡找活幹:搬家、換煤氣罐、接孩子上下學,

撐到年底, 公司勉強掙到4700元。

1995年, 陳平再度到日本取經, 一城株式會社的負責人小林給他支了一招:送鮮花。 第二年的情人節, 雙臣快遞推出的鮮花快遞服務風靡京城, 一天接了1萬多單, 日營業額超過15萬。

但嘗到甜頭的陳平卻毅然放棄了鮮花快遞和搬家業務,

因為他盯上了外企大公司的送貨業務。 很快, “宅急送”成為最早的大牌外企專業運輸隊, 僅為雀巢一家服務, 每月的收入就達到30多萬。

在 “運輸專業戶”做得風聲水起時, 陳平又一次選擇了放棄, 這一次他瞄上了北京站每天到站的那些包裹單, 他覺得快遞包裹比運輸隊利潤更高, 從而果斷放棄了運輸隊業務。

從1998年開始, “宅急送”的業務步入正途:以北京、廣州、上海三地為基地, 以武漢為交匯中心, 輻射整個中國東半部的24小時全國“門對門”快運服務。

這一步走得有多快?20年後的今天, 阿裡、京東們還在為貨物的24小時使命必達而奮鬥。

2007年, 宅急送的營業額突破13億, 員工近萬名, 覆蓋了全國300多個城市, 無可爭議地成為當時的快遞老大。

當時, 宅急送主攻大件包裹, 另一家後起之秀順豐主攻小件物流市場, 當聽說順豐的營業額已達26億時, 陳平決定收購順豐, 以擴展自己的業務。

為此, 陳平專程坐飛機南下, 但收購順豐的計畫被王衛一口回絕。

如今, 順豐的市值衝破3000億, 宅急送卻在為區區10億的融資而上下奔忙。

風雨飄搖日, 兄弟反目時

雖然收購順豐失敗, 但陳平還是堅信, 以順豐為代表的民營快遞是快遞業的未來, 宅急送在專案物流上已經“摸到了頂”, 應該儘快調整方向, 搶佔小件物流市場。

然而, 陳平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大哥陳顯寶和二哥陳東升的認同, 這也為陳平日後離開宅急送埋下了伏筆。

但是陳平還是不顧家族的反對, 開啟了宅急送轉型小件物流的瘋狂擴張模式。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 一場誰都意想不到的金融危機不期而至, 大張旗鼓的宅急送首當其衝, 加上引資失敗, 宅急送的收入增長陷入停滯。

隨後, 知天命之年的陳平“引咎辭職”, 離開為之奮鬥了15年的宅急送, 公司由大哥陳顯寶掌舵。

宅急送總裁陳顯寶

至此,陳平強推的小件物流改革以失敗告終,陳氏三兄弟一度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陳顯寶日後說:2008年宅急送發生的危機,表面上看是由於快速擴張,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危機,實質上是管理的危機。

幾出幾進宅急送

陳平離開的時候,以德邦物流為代表的公路快運企業迅猛崛起,順豐、“四通一達”等國內快遞公司也在野蠻生長。

他走得顯然並不是好時候。

而在陳平出走後,宅急送的定位是“快遞企業”,快遞業務之外,快運業務也占了公司很大的比重,也這讓它錯過了電商快遞發展的黃金時代。

2009年,陳平創立了“星晨急便”,意欲捲土重來。

當時陳平確立了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小件物流領域,二是電商方向,這和阿裡巴巴的戰略方向不謀而合,阿裡當即給了陳平7000萬的戰略投資。

3年後,星辰急便初見規模,擁有150個運轉分撥中心和將近4000個網點,行業為之惻目。

轉折出現在2011年。

這一年,星晨急便與深圳鑫飛鴻合併,希望通過後者的網路平臺做大規模。

但是,由於兩家公司有不少網點重合,最終,雙方不是在合作,倒是為爭地盤吵得不可開交。

受此次合作影響,2012年,星辰急便的業務大幅萎靡,直至退出快遞江湖,陳平也一度被傳“攜款跑路”。

2015年,闊別已久的陳平回歸宅急送,擔任CEO一職。

人雖然回來了,江湖已不是之前的江湖了。

此時,國內快遞已形成EMS、順豐、通達系、百世匯通的穩定結構,即使是快遞教父陳平,都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了。

2016 年10月,陳平再度卸任宅急送CEO一職。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20年前只有3台車、7名員工,後來慢慢發展到數億淨資產的快遞老大,陳平的宅急送無疑創造了中國物流行業的神話。

但所有的神話都有走下神壇的時候,宅急送也不例外。

其一,陳平一生都在和一個自己無法掌握的家族企業在作鬥爭。

每一次遇到資金危機時,陳氏家族都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代價卻是管理權的侵犯和旁落。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平的才幹正是在家族、同學、戰友等複雜的關係漩渦中慢慢耗盡的。

其二,照搬外國經驗,忘了中國特色。

對比一下順豐,早在2003年,實力還不強大的順豐就看到空運市場的潛力,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走出了一條領先同行的道路,而宅爭送卻一直模仿日本狹窄的“宅急便”,以至於現在越來越宅。

其三,服務和管理跟不上同行。

不管是運輸速度還是客服水準,和順豐等快遞企業相比,宅急送的優勢不復存在,客戶的流存率自然很難得到轉化。

如果不從根本上做出改變,宅急送的困境很難有大的好轉。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最先發現新大陸的人,不一定能主宰這片新大陸。

以往你強大過,並不代表著你會永遠強大。

所以,諾基亞被蘋果取代,外賣搶走速食麵的用戶,宅急送被順豐超越。

但宅急送依然是可敬的,因為沒有它在前面淌路,中國的快遞行業還會走更多的彎路:作為快遞行業的頭羊,即使迷失了,它仍然成為照亮後來者的明燈!

宅急送總裁陳顯寶

至此,陳平強推的小件物流改革以失敗告終,陳氏三兄弟一度鬧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陳顯寶日後說:2008年宅急送發生的危機,表面上看是由於快速擴張,資金鏈面臨斷裂的危機,實質上是管理的危機。

幾出幾進宅急送

陳平離開的時候,以德邦物流為代表的公路快運企業迅猛崛起,順豐、“四通一達”等國內快遞公司也在野蠻生長。

他走得顯然並不是好時候。

而在陳平出走後,宅急送的定位是“快遞企業”,快遞業務之外,快運業務也占了公司很大的比重,也這讓它錯過了電商快遞發展的黃金時代。

2009年,陳平創立了“星晨急便”,意欲捲土重來。

當時陳平確立了兩個主攻方向,一是小件物流領域,二是電商方向,這和阿裡巴巴的戰略方向不謀而合,阿裡當即給了陳平7000萬的戰略投資。

3年後,星辰急便初見規模,擁有150個運轉分撥中心和將近4000個網點,行業為之惻目。

轉折出現在2011年。

這一年,星晨急便與深圳鑫飛鴻合併,希望通過後者的網路平臺做大規模。

但是,由於兩家公司有不少網點重合,最終,雙方不是在合作,倒是為爭地盤吵得不可開交。

受此次合作影響,2012年,星辰急便的業務大幅萎靡,直至退出快遞江湖,陳平也一度被傳“攜款跑路”。

2015年,闊別已久的陳平回歸宅急送,擔任CEO一職。

人雖然回來了,江湖已不是之前的江湖了。

此時,國內快遞已形成EMS、順豐、通達系、百世匯通的穩定結構,即使是快遞教父陳平,都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了。

2016 年10月,陳平再度卸任宅急送CEO一職。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從20年前只有3台車、7名員工,後來慢慢發展到數億淨資產的快遞老大,陳平的宅急送無疑創造了中國物流行業的神話。

但所有的神話都有走下神壇的時候,宅急送也不例外。

其一,陳平一生都在和一個自己無法掌握的家族企業在作鬥爭。

每一次遇到資金危機時,陳氏家族都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代價卻是管理權的侵犯和旁落。從某種意義上說,陳平的才幹正是在家族、同學、戰友等複雜的關係漩渦中慢慢耗盡的。

其二,照搬外國經驗,忘了中國特色。

對比一下順豐,早在2003年,實力還不強大的順豐就看到空運市場的潛力,與揚子江快運簽下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走出了一條領先同行的道路,而宅爭送卻一直模仿日本狹窄的“宅急便”,以至於現在越來越宅。

其三,服務和管理跟不上同行。

不管是運輸速度還是客服水準,和順豐等快遞企業相比,宅急送的優勢不復存在,客戶的流存率自然很難得到轉化。

如果不從根本上做出改變,宅急送的困境很難有大的好轉。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最先發現新大陸的人,不一定能主宰這片新大陸。

以往你強大過,並不代表著你會永遠強大。

所以,諾基亞被蘋果取代,外賣搶走速食麵的用戶,宅急送被順豐超越。

但宅急送依然是可敬的,因為沒有它在前面淌路,中國的快遞行業還會走更多的彎路:作為快遞行業的頭羊,即使迷失了,它仍然成為照亮後來者的明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