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辭舊迎新|20萬人投出的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值得我們銘記!

新聞記錄歷史 人物輝映時代

由河南教育新聞中心、河南教育時報社主辦的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評選, 是河南省教育系統一年一度的年終盛事。 2017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評選, 有將近20萬人次參與微信投票, 影響空前。

根據微信投票和專家評議, 胡大白等10位教育人入選2017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 同時, 主辦單位決定, 自本屆起, 在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評選中, 設立年度致敬人物, 授予為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具有廣泛影響的標誌性人物。 2017年度致敬人物授予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終身名譽校長、當代教育名家姚文俊。

2017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

年度致敬人物

姚文俊:始終挺立基礎教育創新的潮頭

姚文俊(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終身名譽校長)

他, 初中畢業即留校任教, 經過50多年的摸爬滾打, 成長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德育先進工作者、首批全國優秀校長;

他, 擔任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20多年, 編寫出新中國第一部《少年兒童思想品德教育提綱》, 與北京師範大學攜手探索出中國六大素質教育成功模式之一的“主體教育”;

他, 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小學教育專業委員會“掌門人”近30年, 為“快樂教育”“差異教育”等素質教育成功模式的湧現, 提供了堅實而廣闊的平臺。

他就是被譽為“草根教育家”的姚文俊。 在他的思想意識裡, “現代化建設既需要官, 也需要家, 我願成為後者。 我人生無大志, 就想當個校長, 辦好一所學校”。 於是, 他謝絕了多個在省、市“高就”的機遇, 一直都在教育的田地裡辛勤耕耘。

1978年6月1日, 姚文俊被任命為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兼黨總支書記。 從此,

“姚文俊”這個名字便和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1979年, 姚文俊在全國率先編寫並實施《少年兒童思想品德教育提綱》, 在中國基礎教育界刮起一股“大道旋風”, 使得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成為全國小學德育戰線的一面旗幟。 1982年, 國家教委頒佈了由姚文俊參與制訂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試行草案)》。 1984年, 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在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視察時, 稱讚姚文俊是“為全國兩億青少年做出貢獻的專家”。 1993年教師節, 姚文俊等21位中小學校長被授予首批“全國優秀校長”稱號。 2008年, 姚文俊入選改革開放30年河南基礎教育戰線不能忘卻的10位基層代表人物。

1992年, 姚文俊創造性地提出了“少年兒童主體性發展實驗研究”這個課題。

1997年, 該實驗獲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研究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9年, 中國教育學會將“主體教育”作為六大素質教育成功模式之一向全國推廣。

2001年年初, 剛剛從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的位置上退下來的姚文俊, 毅然南下深圳, 出任富源教育城總校校長。 經過幾年的努力, 富源學校一躍成為“廣東省十佳民辦學校”, 姚文俊也因此入選“特區之子”。

2004年2月, 姚文俊被聘為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終身名譽校長。 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也在現任校長馬麗娜的帶領下, 經歷短暫的調整期之後, 正向著新的目標闊步前進。

2006年, 姚文俊被特聘為安陽市殷都區首席教育總顧問兼教科所所長。

他將“主體教育”思想與“多元智慧”理論相融合, 創造性地提出了“主體多元”教育思想, 並在殷都區進行了從點到面的區域實驗。 2007年, 殷都區被中國教育學會確立為“全國教育改革實驗區”。

2011年, 為了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校園的傳承工作, 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專門成立了“非遺校園傳承基金”, 姚文俊被聘為常務副理事長。 自擔任這個職務以來, 他還帶領師生走出國門, 到美國紐約聯合國大廈、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同年8月, 《教育時報》以《草根教育家姚文俊》為題對姚文俊的事蹟進行報導。

2017年6月9日, 在第九屆河南教育名片發展論壇暨“主體教育與師生發展”觀摩研討會上, 姚文俊應邀做了《一項跨世紀的教育實驗》的主題報告, 給與會老師以極大啟發。2017年11月29日,姚文俊由教育時報推薦入選由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聯合推選的當代教育名家。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6月16日《一項跨世紀的教育實驗》)

2017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

胡大白:做民辦教育的領航者

胡大白(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

1993年10月,胡大白在鄭州創辦了全國第一所進行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

2000年3月,黃河科技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所也是當年唯一一所民辦專升本大學。

2006年11月,黃河科技學院實施“以規模擴張為主”向“以內涵發展為主”的戰略轉移。如今,胡大白帶領黃河科技學院一直走在民辦高校發展的最前面,她的許多辦學經驗和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民辦高校的樣本。

自2003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起,連續5年,胡大白的議案沒有離開過教育,而且她不僅關注民辦教育,還把目光投向了大教育。

2007年5月,《教育時報》以《領航,以赤子之心》為題對胡大白的事蹟進行報導。2017年11月,胡大白入選由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聯合推選的當代教育名家。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2月5日《當代教育名家推選名單揭曉,我省兩名教師入選》)

劉成章:為農村脫貧扶智育才

劉成章(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劉成章是河南教育界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一個從基層教師一步一步走上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黨委書記、校長崗位的實幹家。

劉成章認為教育是良心活、團隊活,引導師生正確認識追求自由與管理制度的關係,引導師生把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他創造了近6年共有180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的高考奇跡;他用“二次創業”的執著,硬生生把鄲城一高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中學。

劉成章是先後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特級教師等。2016年,他被評為首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校長;2017年,他又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也是我省基礎教育領域唯一一位代表。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0月20日《為農村脫貧扶智育才》)

郭天財:在國家糧倉育苗更育人

郭天財(河南農業大學教授)

1974年,高中畢業的郭天財被保送到河南農業大學。1977年,郭天財以各科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並從事教學和小麥研究工作。

作為小麥高產的領軍人物,郭天財領導的團隊連創小麥最高單產紀錄,並在國內率先創造了在同一塊土地上小麥、玉米萬畝連片平均畝產超半噸糧的高產典型,首創了畝產821.7公斤的全國冬小麥最高單產記錄。

因為有郭天財,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國家首批‘2011計畫’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教學和科研平臺建在了河南農大。依託這些平臺,中國小麥研究走向了世界。

2017年9月,郭天財當選2017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9月8日《麥浪滾滾閃金光》)

苗旭峰:在追隨與掙扎中永不言棄

苗旭峰(南陽市實驗學校教師)

39歲的苗旭峰已關注了《教育時報》30年了。她讀過時報的創刊號,是這張報紙的第一批讀者。讀著這份報紙,她上了大學。大學畢業那年,她已經從時報上剪下來貼了整整20本剪報。24歲站上講臺的那年秋天,苗旭峰在時報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2017年5月21日,苗旭峰的一篇自傳體文章《一位基層女教師17年的掙扎與勇氣|教師版的“範雨素”》在教育時報官微“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一經刊發,立刻引起眾多教師共鳴。2017年10月,苗旭峰獲得了教育時報主辦的第六屆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評選優秀獎。

作為一名草根教師,苗旭峰除在《教育時報》創刊30年30人活動中成了標誌性人物之外,她的草根價值還在於從她身上表現出了一位基層女教師永不言棄的精神。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月1日《時報創刊30年,我追隨了她30年》)

馬麗娜:讓主體教育實現全覆蓋

馬麗娜(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

2005年年初,在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調整、發展的關鍵時期,馬麗娜受命擔任這所全國名校的校長。在她的帶領下,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真正實現了主體教育實驗的全覆蓋,而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了發展和創新。

“全面發展打基礎,個性發展有特長。”馬麗娜說,這是老校長姚文俊留給大道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大道秉持了25年的辦學理念。為此,當許多學校還在致力於打造“一校一品”的學校文化時,大道已經成功向下延展到了打造“一班一品”的班級文化的更深層面。

2017年6月9日,第九屆河南教育名片發展論壇暨“主體教育與師生發展”觀摩研討會在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舉行。河南教育名片示範校、第四屆河南教育名片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馬麗娜在會上做了《主體教育的大道之道》的主題報告,激起現場500多位校長和老師的共鳴。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5月16日《主體教育的大道之道》)

劉黎:以“一主兩翼”催生學校跨越式發展

劉黎(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自2009年擔任校長以來,在劉黎的帶領下,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進行“一主兩翼”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在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資訊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初中中招考試成績始終穩居新鄉市之首;高中應屆畢業生本科升學率近幾年連續攀升,各檔次的上線率在全省處於領先位置,遙居豫北地區各校之首。同時,學校被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30多所國內重點高校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

2016年11月,劉黎當選首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校長。2017年11月10至11日,第12屆河南教育名片發佈儀式暨“一主兩翼,多元發展”觀摩研討會在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行。劉黎在會上所做的《搞好頂層設計 助推學校發展》主題報告,受到省內外校長和教師的廣泛關注。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0月13日《培養搏擊長空的雄鷹》)

張瑩:把“老班”做到新境界

張瑩(長垣縣第一初中教師)

做了教師,張瑩才發現,現實的教育並不那麼美好,比如工作努力、成績優異,但榮譽未必就是你的。張瑩一度失落,但母親的開導讓她重新“發現”了教育。她說,班主任的付出與回報很多是無法用獎金衡量的。

做班主任,確實忙碌勞累,張瑩卻做出了新意和樂趣。在《教育時報》連載的專欄文章《做寄宿生的精神導師》,真實記錄了張瑩引領學生成長的用心和精彩。她把每天的班級動態、“老班心得”等都寫到博客裡“曬”給家長看,但孩子們寄宿在校又不便看到,於是她想到了辦紙質版的“博客”,取名“老班說說”。每天,張瑩都按時把“老班說說”掛到教室,並在家長微信群裡發佈照片。

2017年10月,在第六屆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評選中,張瑩因出色的表現名列榜首。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1月21日《家委會:遠離“江湖”,服務成長》)

朱貴華:做教育改革的火炬手

朱貴華(周口市文昌中學校長)

周口市文昌中學始建於2011年,有著28年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的朱貴華擔任校長。他深知分配制度對調動教師積極性和榮譽感的重要性。教師工資整體從財政接收,然後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發放,全校上下形成獎優罰劣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

學校多次派老師外出學習;在原有“求真課堂”模式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借智中國教科院韓立福教授的學本課堂,不斷改革導學案,改革問題工具單,最終走出課改之路——“智慧·求真·學本”課堂。

2017年4月,周口市文昌中學成功承辦第十屆河南課改先鋒公益論壇暨“國學塑人•學本求真”觀摩研討會。全國各地的千余名校長、老師前來取經學習。朱貴華本人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管理科研優秀中學校長、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4月4日《國學塑人·學本求真》)

張文栓:辦一所現代化的鄉村學校

張文栓(輝縣市吳村鎮中心學校校長)

2012年2月,張文栓被任命為輝縣市吳村鎮中心學校校長,這裡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那一年,學校從煤礦採空區搬遷至新校區,張文栓規劃了“創建全國鄉村教育樣本校”的發展遠景。首先在學校管理上,要讓“正氣”回歸。學校還開發了一系列鄉村課程,提出了以課程建設為主體、以動靜結合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學校發展思路。

近年來,學校成績連大幅提升,學校從17個班發展到47個班,外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張文栓當選為河南省名校長、河南省優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

2017年9月22日、23日,學校成功承辦了第十一屆河南課改先鋒公益論壇,張文栓做了題為《一所鄉村學校的求強圖變之路》的報告,引起強烈反響;2017年11月,輝縣市吳村鎮中心學校高票當選第12屆河南教育名片。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8月29日《現代鄉村學校:一個生動的實踐樣本》)

韓素靜:做青年教師成長的好夥伴

韓素靜(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員)

自1992年踏上講臺起,韓素靜已在教育戰線工作了25個春秋。她兢兢業業做教師和班主任,她勤勤勉勉做教研員,引領濮陽油田小語人開創著小語教學新局面。

自2010年起,每年都有20多萬字的記錄。近幾年,韓素靜發表了近200篇文章,出版了《與學生一起幸福成長》《上一堂樸素的語文課》《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您走過最後的日子》等4本書籍。

2012年,韓素靜調到濮陽市油田教育教學研究室工作。為完成角色轉變,還領更多的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近幾年,她先後被評為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河南最具影響力教師特別獎、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等,被河南師範大學等多所師範院校聘為教師培訓專家。

2016年、2017年韓素靜連續兩年擔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小學語文班班長,與中原大地上的優秀青年教師一起,以專業立身。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9月5日《這個夏天,熱的不只是天氣》)

原載:《教育時報》新年特刊

覺得不錯,請點贊↓↓↓

給與會老師以極大啟發。2017年11月29日,姚文俊由教育時報推薦入選由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聯合推選的當代教育名家。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6月16日《一項跨世紀的教育實驗》)

2017河南年度教育新聞人物

胡大白:做民辦教育的領航者

胡大白(黃河科技學院董事長)

1993年10月,胡大白在鄭州創辦了全國第一所進行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

2000年3月,黃河科技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所也是當年唯一一所民辦專升本大學。

2006年11月,黃河科技學院實施“以規模擴張為主”向“以內涵發展為主”的戰略轉移。如今,胡大白帶領黃河科技學院一直走在民辦高校發展的最前面,她的許多辦學經驗和模式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民辦高校的樣本。

自2003年擔任全國人大代表起,連續5年,胡大白的議案沒有離開過教育,而且她不僅關注民辦教育,還把目光投向了大教育。

2007年5月,《教育時報》以《領航,以赤子之心》為題對胡大白的事蹟進行報導。2017年11月,胡大白入選由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聯合推選的當代教育名家。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2月5日《當代教育名家推選名單揭曉,我省兩名教師入選》)

劉成章:為農村脫貧扶智育才

劉成章(鄲城縣第一高級中學校長)

劉成章是河南教育界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一個從基層教師一步一步走上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黨委書記、校長崗位的實幹家。

劉成章認為教育是良心活、團隊活,引導師生正確認識追求自由與管理制度的關係,引導師生把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他創造了近6年共有180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的高考奇跡;他用“二次創業”的執著,硬生生把鄲城一高這所名不見經傳的學校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中學。

劉成章是先後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省特級教師等。2016年,他被評為首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校長;2017年,他又被選舉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也是我省基礎教育領域唯一一位代表。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0月20日《為農村脫貧扶智育才》)

郭天財:在國家糧倉育苗更育人

郭天財(河南農業大學教授)

1974年,高中畢業的郭天財被保送到河南農業大學。1977年,郭天財以各科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並從事教學和小麥研究工作。

作為小麥高產的領軍人物,郭天財領導的團隊連創小麥最高單產紀錄,並在國內率先創造了在同一塊土地上小麥、玉米萬畝連片平均畝產超半噸糧的高產典型,首創了畝產821.7公斤的全國冬小麥最高單產記錄。

因為有郭天財,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作物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國家首批‘2011計畫’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等國家級教學和科研平臺建在了河南農大。依託這些平臺,中國小麥研究走向了世界。

2017年9月,郭天財當選2017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9月8日《麥浪滾滾閃金光》)

苗旭峰:在追隨與掙扎中永不言棄

苗旭峰(南陽市實驗學校教師)

39歲的苗旭峰已關注了《教育時報》30年了。她讀過時報的創刊號,是這張報紙的第一批讀者。讀著這份報紙,她上了大學。大學畢業那年,她已經從時報上剪下來貼了整整20本剪報。24歲站上講臺的那年秋天,苗旭峰在時報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

2017年5月21日,苗旭峰的一篇自傳體文章《一位基層女教師17年的掙扎與勇氣|教師版的“範雨素”》在教育時報官微“河南教師”微信公眾號一經刊發,立刻引起眾多教師共鳴。2017年10月,苗旭峰獲得了教育時報主辦的第六屆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評選優秀獎。

作為一名草根教師,苗旭峰除在《教育時報》創刊30年30人活動中成了標誌性人物之外,她的草根價值還在於從她身上表現出了一位基層女教師永不言棄的精神。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月1日《時報創刊30年,我追隨了她30年》)

馬麗娜:讓主體教育實現全覆蓋

馬麗娜(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

2005年年初,在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調整、發展的關鍵時期,馬麗娜受命擔任這所全國名校的校長。在她的帶領下,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真正實現了主體教育實驗的全覆蓋,而且在繼承的基礎上實現了發展和創新。

“全面發展打基礎,個性發展有特長。”馬麗娜說,這是老校長姚文俊留給大道的一筆寶貴的財富,也是大道秉持了25年的辦學理念。為此,當許多學校還在致力於打造“一校一品”的學校文化時,大道已經成功向下延展到了打造“一班一品”的班級文化的更深層面。

2017年6月9日,第九屆河南教育名片發展論壇暨“主體教育與師生發展”觀摩研討會在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舉行。河南教育名片示範校、第四屆河南教育名片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馬麗娜在會上做了《主體教育的大道之道》的主題報告,激起現場500多位校長和老師的共鳴。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5月16日《主體教育的大道之道》)

劉黎:以“一主兩翼”催生學校跨越式發展

劉黎(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校長)

自2009年擔任校長以來,在劉黎的帶領下,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進行“一主兩翼”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在集團化、多元化、國際化、資訊化建設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初中中招考試成績始終穩居新鄉市之首;高中應屆畢業生本科升學率近幾年連續攀升,各檔次的上線率在全省處於領先位置,遙居豫北地區各校之首。同時,學校被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30多所國內重點高校確定為優質生源基地。

2016年11月,劉黎當選首屆河南最具影響力校長。2017年11月10至11日,第12屆河南教育名片發佈儀式暨“一主兩翼,多元發展”觀摩研討會在河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行。劉黎在會上所做的《搞好頂層設計 助推學校發展》主題報告,受到省內外校長和教師的廣泛關注。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0月13日《培養搏擊長空的雄鷹》)

張瑩:把“老班”做到新境界

張瑩(長垣縣第一初中教師)

做了教師,張瑩才發現,現實的教育並不那麼美好,比如工作努力、成績優異,但榮譽未必就是你的。張瑩一度失落,但母親的開導讓她重新“發現”了教育。她說,班主任的付出與回報很多是無法用獎金衡量的。

做班主任,確實忙碌勞累,張瑩卻做出了新意和樂趣。在《教育時報》連載的專欄文章《做寄宿生的精神導師》,真實記錄了張瑩引領學生成長的用心和精彩。她把每天的班級動態、“老班心得”等都寫到博客裡“曬”給家長看,但孩子們寄宿在校又不便看到,於是她想到了辦紙質版的“博客”,取名“老班說說”。每天,張瑩都按時把“老班說說”掛到教室,並在家長微信群裡發佈照片。

2017年10月,在第六屆河南最具智慧力班主任評選中,張瑩因出色的表現名列榜首。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11月21日《家委會:遠離“江湖”,服務成長》)

朱貴華:做教育改革的火炬手

朱貴華(周口市文昌中學校長)

周口市文昌中學始建於2011年,有著28年教育教學和管理經驗的朱貴華擔任校長。他深知分配制度對調動教師積極性和榮譽感的重要性。教師工資整體從財政接收,然後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發放,全校上下形成獎優罰劣風清氣正的良好局面。

學校多次派老師外出學習;在原有“求真課堂”模式的基礎上,大膽革新,借智中國教科院韓立福教授的學本課堂,不斷改革導學案,改革問題工具單,最終走出課改之路——“智慧·求真·學本”課堂。

2017年4月,周口市文昌中學成功承辦第十屆河南課改先鋒公益論壇暨“國學塑人•學本求真”觀摩研討會。全國各地的千余名校長、老師前來取經學習。朱貴華本人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管理科研優秀中學校長、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4月4日《國學塑人·學本求真》)

張文栓:辦一所現代化的鄉村學校

張文栓(輝縣市吳村鎮中心學校校長)

2012年2月,張文栓被任命為輝縣市吳村鎮中心學校校長,這裡位於縣城西南35公里。那一年,學校從煤礦採空區搬遷至新校區,張文栓規劃了“創建全國鄉村教育樣本校”的發展遠景。首先在學校管理上,要讓“正氣”回歸。學校還開發了一系列鄉村課程,提出了以課程建設為主體、以動靜結合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的學校發展思路。

近年來,學校成績連大幅提升,學校從17個班發展到47個班,外來參觀者絡繹不絕。張文栓當選為河南省名校長、河南省優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

2017年9月22日、23日,學校成功承辦了第十一屆河南課改先鋒公益論壇,張文栓做了題為《一所鄉村學校的求強圖變之路》的報告,引起強烈反響;2017年11月,輝縣市吳村鎮中心學校高票當選第12屆河南教育名片。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8月29日《現代鄉村學校:一個生動的實踐樣本》)

韓素靜:做青年教師成長的好夥伴

韓素靜(濮陽市油田教育中心教研員)

自1992年踏上講臺起,韓素靜已在教育戰線工作了25個春秋。她兢兢業業做教師和班主任,她勤勤勉勉做教研員,引領濮陽油田小語人開創著小語教學新局面。

自2010年起,每年都有20多萬字的記錄。近幾年,韓素靜發表了近200篇文章,出版了《與學生一起幸福成長》《上一堂樸素的語文課》《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您走過最後的日子》等4本書籍。

2012年,韓素靜調到濮陽市油田教育教學研究室工作。為完成角色轉變,還領更多的教師走專業發展之路。近幾年,她先後被評為河南最具成長力教師、河南最具影響力教師特別獎、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等,被河南師範大學等多所師範院校聘為教師培訓專家。

2016年、2017年韓素靜連續兩年擔任河南教師成長學院小學語文班班長,與中原大地上的優秀青年教師一起,以專業立身。

(事蹟詳見《教育時報》2017年9月5日《這個夏天,熱的不只是天氣》)

原載:《教育時報》新年特刊

覺得不錯,請點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