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王興東:無愧電影華表杯最佳編劇第一人

消費日報網訊 “提升文藝原創力, 推動文藝創新”, 在十九大精神鼓舞下, 近日參加倍受關注的“克拉瑪依——為中國原創編劇加油”活動。

一向堅持原創的著名編劇、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影協副主席王興東開幕式上演講, 贏得全場陣陣掌聲。 他說:“原油是一切工業產品的能源, 原創是一切電影產品的能源。 我們的電影就是要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無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 槍桿子捍衛旗杆子, 維護國旗下每一寸領土的安全;筆桿子挺直腰杆子, 用民族文化守護每一塊精神領地, 鑄就中國人的精神支柱。 文化興國運興, 文化強民族強。 ”

他講話的視頻背景, 展現創作《蔣築英》和《離開雷鋒的日子》兩次手握華表獎盃和金雞獎盃的圖片。 特別是1993年廣電部艾知生部長親自頒發《蔣築英》最佳編劇獎的照片, 引起眾人注意。 據查, 自1957年中國政府獎勵電影藝術成就,

只獎影片, 未有個人。 從表彰1992年電影評獎時, 開始設立編劇、導演、男、女演員四座個人單項獎, 而且首次將天安門前的華表作為獎盃的造型。 王興東拿下代表中國電影政府獎華表杯第一個最佳編劇獎, 他說這是生活給予的能源, 攻克了創作科技精才蔣築英, 獎勵劇本原創的成果。 《蔣築英》還獲得華表杯最佳影片獎, 最佳女演員奚美娟得獎。 同年《蔣築英》在廣州獲得第13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說明他堅持深入生活搞原創的作品, 政府滿意, 專家肯定, 群眾擁護。 只隔四年, 王興東又因《離開雷鋒的日子》獲得96年華表杯優秀編劇獎和第1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 這是他四次去遼寧鐵嶺, 發現了雷鋒戰友喬安山的事蹟,
結構成感人的故事, 贏得廟堂點頭, 群眾鼓掌的效果。 劇作角度新穎, 寫喬安山因車禍致雷鋒犧牲後, 喬安山傳承雷鋒精神, 這部電影紅遍大江南北, 成為宣揚真善美的經典電影。

王興東從《蔣築英》拿第一個華表獎盃之後, 連續有《留村察看》、《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

《良心》、《法官媽媽》等獲得政府華表獎盃。 在真人真事的電影創作中有所突破, 把英模人物寫成感動人心的電影故事, 很多人非常想知道其中編劇的秘訣。 在“克拉瑪依為中國原創編劇加油”的演講中, 他飽含深情地談到:“如果我沒有和油田接觸的機會, 就不會看到我這些獲獎電影。 我從邊防戰士考入長影學習編劇, 第一課就是給《創業》編劇張天民當助理, 深入大慶油田, 住乾打壘四個月, 從勘探到鑽井, 採油到煉油, 到化肥廠, 為採訪鑽井工人, 有時住在野外鑽井隊裡。 張天民是中國石油通, 走遍中國所有油田, 包括克拉瑪依, 所以他才寫出反映鐵人精神的《創業》電影, 採訪筆記寫了80多萬字。 ”

當王興東問張天民, 當編劇需要這麼費勁嗎?張天民指著腳下對他說:“生活的大地蘊藏著無窮的能源,

不下鑽頭打不出來的, 打十米是水井, 打下一千米才能出原油。 沒有油, 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玩不轉了。 劇本創作同樣道理, 只有向生活的大地開鑽, 向生活要能源, 向生活要能力, 生活是源, 人物是根, 沒源沒根, 一切發昏。 ”

電影劇本是用腳寫出來的。 王興東為寫《蔣築英》採訪60多人, 從長春到北京, 到成都, 用了一年多時間, 採訪筆記寫了20多萬字。 他深有感觸地說, 紙上得來總覺淺, 到火熱的生活中, 到底層群眾中。 他說:“有觸動才有感動, 有感動才能激動, 有激動也有創作的衝動。 我的每部劇本都能找到生活的井位, 我是‘只換鑽頭, 不換井位’, 盯住一個人, 一鑽到底,直到鑽出油來,鑽到這個人的靈魂!我寫蔣築英,孔繁森,喬安山,牛玉儒,許海峰、劉長春,雷經天,鄒碧華,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法官媽媽》尚秀雲,這些人物都是從生活中鑽研出來的。感謝石油工人教會我‘鑽井採油’的方式,能源不枯,能力才強,有能量就有創新的膽量。”……在場的青年編劇都在仔細聆聽,拿筆記錄。王興東每一座獎盃後邊都是深入生活,貼近人物的有力證據,向生活的大地開鑽,向火熱的實踐拓取,向人物的靈魂世界探索,深入生活是堅持原創的前提,不要嚼別嚼過的饃,不拆別人的舊毛衣重織一遍,不搞那種過濫的重複改編。

為原創加油,就是要發揚石油工人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看到王興東寫《蔣築英》的創作談,究其他何始終動情地謳歌時代的英雄,《蔣築英》讓他拿到第一個華表杯,激勵引導他堅持弘揚主旋律,敢於寫時代英模人物,善於講好英雄的故事,因為這些英模人物都是從群眾中湧現出來的,是群眾愛戴的最善良的人,充滿大愛和人性的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就是要寫人民擁護和愛戴的人。回顧王興東創作的主旋律作品,都是滿腔熱情地謳歌共產黨人和謳歌英雄。所以,他的主旋律是正能量的,真正用筆桿子在挺起中國人的精神腰杆子。有這樣的實踐才有這樣思考,有這樣的責任才講究作品的格調。

今年66歲的王興東,在影視界闖蕩了40多年。他曾經與電影演員、導演的事業擦肩而過。1974年他23歲在延邊軍分區宣傳隊作過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準備重拍的《平原遊擊隊》,部隊推薦了他,試戲沒達標。但是,這次經歷撩撥出他對電影的興趣,開始收集電影劇本,並且悟出“劇本猶如交響樂章的總譜,一切表演不過是總譜下的符號”。“於是,我開始崇拜那些把人生宣言大寫在銀幕上的劇作家”。機會又來了,長影廠擴大生產到部隊招人,當時大學裡還沒有畢業生,只好在工農兵中挑選。他應招考入長影,退出現役,被分配到導演室。但他鐵了心要當編劇,最終還是去了劇本總編劇室當了編輯,這才有跟隨張天民學習編劇那段經歷。

向生活的大地鑽井採油,深入底層,勇為人先,這是王興東劇本創作的起點。1980年他發現齊齊哈爾紮龍有人工飼養的仙鶴,採訪了養鶴夫婦徐鐵林和黃瑤珍,創作了電影劇本《飛來的仙鶴》,這部電影由陳家林導演,首次將人與鶴的故事搬上銀幕,人鶴齊舞,美動天地。當影片獲得國家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政府獎),踩著獎盃他和王浙濱進入長影創作組,由編輯變為編劇。那年他31歲已經編劇《明天回答你》、《白樺林中的哨所》,他總是肩扛著觀眾的眼睛,向生活的大地開鑽,當他撲進長春第一汽車廠,深入生活4個月,創作老解放汽車換型改造的工業題材《解放》;1996年他到雲南邊境前線,採訪自衛反擊作戰的官兵,創作了《陸軍見習官》和《我只流三次淚》,1986-1987年廣電部頒發政府獎,《解放》和《我只流三次淚》榜上有名,得到政府獎勵。生活沒有虧待尊重生活的編劇,生活大地提供他們藝術加工的原油。《蔣築英》是在他三次得政府影片獎之後,艾知生部長親自頒發王興東華表獎單項編劇獎,可見那時對編劇的尊重。

題材無禁區,作家有立場。王興東是黨員作家,他認為電影不是簡單的商品 ,也不是概念化宣傳品,而是作用於人的精神產品,應該傳播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建黨七十周年之際,他創作的反貪肅紀的電視劇《紀委書記》獲得第一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1年),參加了中宣部在上海頒發五個一工程獎會議上,受到丁關根部長的接見,鼓勵他為精神文明建設當好靈魂工程師。此後,他參與編劇的作品10部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一屆《紀委書記》、第二屆《蔣築英》、第四屆《留村察看》、第五屆《孔繁森》、第六屆《離開雷鋒的日子》、第七屆《良心》、第十屆廣播劇《深情》、《生死牛玉儒》、第十二屆《建國大業》、《辛亥革命》,成為五個一工程獎入選最多的作者。

參與編劇的電影,5 部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留村察看》、《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生死牛玉儒》、《建國大業》。

儘管王興東艱難地創作弘揚主旋律的電影,但是寫藝術影片對他來說,也是得心應手。1993年他為香港導演嚴浩創作的劇本《天國逆子》,一舉拿下1994年第七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影片大獎和最佳導演獎,日本電影劇作家協會會長鈴木尚之先生,專門電報祝賀他,這個兒子控告母親的故事,是他親自找到這個兒子採訪,同時介紹給了導演。不佔有第一手生活,沒有真情實感,王興東是不會下筆的。寫《建國大業》是他當了多年全國政協委員的親身感受,第一屆人民政協合法地創建了新中國,為此,他親自去河北省城南莊發表五一口號的地方採訪,去上海、南京,還採訪了第一屆政協代表雷潔瓊副委員長,去美國採訪了國民黨和談代表團團長張治中將軍的女兒張素久,因為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代表團全團參加了人民政協會議,這是重要情節,足可見人民政協統一戰線的力量,高舉民主和團結的兩大主題。王興東以令人信服的照片和授權許可中影拍攝的檔投影,告訴人們“藝術是磨煉真誠的一門課程”,同時他揭穿冒充《建國大業》編劇董某,說他是編劇界欺世盜名的騙子,是編劇界典型的網路扒手。

王興東說,強調深入生活和依賴閉門造車,不是簡單的兩種創作方法,因為後者會抄襲前者,除了法律追責外。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以高於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文藝工作者既要有這樣的態度,也要有這樣的能力。”

1998年,王興東被推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直到第十二屆,在這20年裡,他堅持“為寫劇本的人群寫提案”,開始了他“為編劇們的權益呐喊”的長征,先後提案《關於依法維護影視編劇權益,保障使用劇本獲得報酬權利》、《建議電影百花獎要增設編劇獎,評獎要體現首創原創的核心價值》、《對“電影產業促進法”有關劇本著作權的建議》、《關於廣電總局出臺規範字幕的建議》、《建議影視拍攝立項嚴格履行劇本授權書制度》、《建議重大題材劇本創作深入生活採用專案經費申報制度》、《劇本著作權的合法性決定影視片的合法性、行政審查要依法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等涉及編劇權益的提案。

為了呼籲電影法要促進劇本原創, 2016年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王興東在大會上發言,直言不諱地批評“電影院的衛生消防都寫進法律,而把電影賴以生存的劇本排除在外,這種舍本求末的作法,必須糾正過來!”贏得大會一片掌聲。最終《電影產業促進法》第十二條,採納為“國家鼓勵電影劇本創作和題材、體裁、形式、手段等創新”的內容。

王興東曾批評“當下‘炒作高於製作,製作詆毀原作,得魚忘筌,過河拆橋’是中國電影無視編劇的弊病,幾年後中國電影會因為原創疲軟無米下鍋而發愁的。”、“作為編劇的政協委員,能夠為國家文化建設留下一些制度,可能比留下一個劇本更可貴”、“電影首輪的競爭就是原創劇本的競爭,內容為王,劇本為先。不把編劇的原創品質提上去,電影就會喪失核心競爭力。”

為了編劇維權,他批評“有的影片將編劇的名字和司機和茶水放在一起,豈有此理?”;在《關於“金雞獎,最好不再設立市長杯”》的提案裡,直接放炮“‘特別設立’由慕綏新頒發的那個‘市長杯’,散發著有悖於藝術世界的一股黴味?”,最終,金雞獎盃取消了市長杯。他在政協大會發言《中國電影產業的四大困境及出路》提出,“電影是要看票房,更要看感動多少人的心房,讓失業的,失學的,失戀的,失所的,看過電影,給他們生活的力量。”“當下電影原創的少了,改編的多了,離網路近了,離生活遠了。甚至買外國的版權貼中國的標籤,電影產業是版權經濟,唯有原創擁有版權,才具有競爭力量。”

站在為中國原創編劇加油的講壇上,這位中國電影編劇的領頭羊,從一個復員兵變成一位劇作家,尤其是編劇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編劇了毛澤東主張召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實現《建國大業》,推翻蔣介石獨裁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重大歷史劇目,為國家寫史,為英雄立傳,為民族塑像,沒有長期的思想積累,沒有多年實踐經驗,是不可能完成的。王興東每一部劇本的背後,都是時代生活的深刻記憶。他的成功經驗就是向生活的大地開鑽,採油和提煉是編劇的基本功。原創最辛苦,成功最快樂,沒有苦惱就沒有快樂,編劇就是駕馭這兩個輪子向前行駛。”

王興東,1951年生,滿族,遼寧大連人。一級編劇。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創作電影31部,《蔣築英》、《離開雷鋒的日子》獲華表獎最佳編劇獎和13屆、1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我只流三次淚》獲得第三屆童牛獎最佳編劇獎;《蔣築英》《離開雷鋒的日子》《留村察看》《法官媽媽》《孔繁森》《建國大業》《辛亥革命》等電影及廣播劇《深情》10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天國逆子》獲得第七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鴿子迷奇遇》獲得印度第五屆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章獎。電視劇《紀委書記》《離別廣島的日子》獲得飛天獎。話劇《北平·1949》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一鑽到底,直到鑽出油來,鑽到這個人的靈魂!我寫蔣築英,孔繁森,喬安山,牛玉儒,許海峰、劉長春,雷經天,鄒碧華,國旗設計者曾聯松,《法官媽媽》尚秀雲,這些人物都是從生活中鑽研出來的。感謝石油工人教會我‘鑽井採油’的方式,能源不枯,能力才強,有能量就有創新的膽量。”……在場的青年編劇都在仔細聆聽,拿筆記錄。王興東每一座獎盃後邊都是深入生活,貼近人物的有力證據,向生活的大地開鑽,向火熱的實踐拓取,向人物的靈魂世界探索,深入生活是堅持原創的前提,不要嚼別嚼過的饃,不拆別人的舊毛衣重織一遍,不搞那種過濫的重複改編。

為原創加油,就是要發揚石油工人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看到王興東寫《蔣築英》的創作談,究其他何始終動情地謳歌時代的英雄,《蔣築英》讓他拿到第一個華表杯,激勵引導他堅持弘揚主旋律,敢於寫時代英模人物,善於講好英雄的故事,因為這些英模人物都是從群眾中湧現出來的,是群眾愛戴的最善良的人,充滿大愛和人性的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就是要寫人民擁護和愛戴的人。回顧王興東創作的主旋律作品,都是滿腔熱情地謳歌共產黨人和謳歌英雄。所以,他的主旋律是正能量的,真正用筆桿子在挺起中國人的精神腰杆子。有這樣的實踐才有這樣思考,有這樣的責任才講究作品的格調。

今年66歲的王興東,在影視界闖蕩了40多年。他曾經與電影演員、導演的事業擦肩而過。1974年他23歲在延邊軍分區宣傳隊作過演員,長春電影製片廠準備重拍的《平原遊擊隊》,部隊推薦了他,試戲沒達標。但是,這次經歷撩撥出他對電影的興趣,開始收集電影劇本,並且悟出“劇本猶如交響樂章的總譜,一切表演不過是總譜下的符號”。“於是,我開始崇拜那些把人生宣言大寫在銀幕上的劇作家”。機會又來了,長影廠擴大生產到部隊招人,當時大學裡還沒有畢業生,只好在工農兵中挑選。他應招考入長影,退出現役,被分配到導演室。但他鐵了心要當編劇,最終還是去了劇本總編劇室當了編輯,這才有跟隨張天民學習編劇那段經歷。

向生活的大地鑽井採油,深入底層,勇為人先,這是王興東劇本創作的起點。1980年他發現齊齊哈爾紮龍有人工飼養的仙鶴,採訪了養鶴夫婦徐鐵林和黃瑤珍,創作了電影劇本《飛來的仙鶴》,這部電影由陳家林導演,首次將人與鶴的故事搬上銀幕,人鶴齊舞,美動天地。當影片獲得國家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獎(政府獎),踩著獎盃他和王浙濱進入長影創作組,由編輯變為編劇。那年他31歲已經編劇《明天回答你》、《白樺林中的哨所》,他總是肩扛著觀眾的眼睛,向生活的大地開鑽,當他撲進長春第一汽車廠,深入生活4個月,創作老解放汽車換型改造的工業題材《解放》;1996年他到雲南邊境前線,採訪自衛反擊作戰的官兵,創作了《陸軍見習官》和《我只流三次淚》,1986-1987年廣電部頒發政府獎,《解放》和《我只流三次淚》榜上有名,得到政府獎勵。生活沒有虧待尊重生活的編劇,生活大地提供他們藝術加工的原油。《蔣築英》是在他三次得政府影片獎之後,艾知生部長親自頒發王興東華表獎單項編劇獎,可見那時對編劇的尊重。

題材無禁區,作家有立場。王興東是黨員作家,他認為電影不是簡單的商品 ,也不是概念化宣傳品,而是作用於人的精神產品,應該傳播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在建黨七十周年之際,他創作的反貪肅紀的電視劇《紀委書記》獲得第一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1年),參加了中宣部在上海頒發五個一工程獎會議上,受到丁關根部長的接見,鼓勵他為精神文明建設當好靈魂工程師。此後,他參與編劇的作品10部入選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第一屆《紀委書記》、第二屆《蔣築英》、第四屆《留村察看》、第五屆《孔繁森》、第六屆《離開雷鋒的日子》、第七屆《良心》、第十屆廣播劇《深情》、《生死牛玉儒》、第十二屆《建國大業》、《辛亥革命》,成為五個一工程獎入選最多的作者。

參與編劇的電影,5 部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留村察看》、《孔繁森》、《離開雷鋒的日子》、《生死牛玉儒》、《建國大業》。

儘管王興東艱難地創作弘揚主旋律的電影,但是寫藝術影片對他來說,也是得心應手。1993年他為香港導演嚴浩創作的劇本《天國逆子》,一舉拿下1994年第七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影片大獎和最佳導演獎,日本電影劇作家協會會長鈴木尚之先生,專門電報祝賀他,這個兒子控告母親的故事,是他親自找到這個兒子採訪,同時介紹給了導演。不佔有第一手生活,沒有真情實感,王興東是不會下筆的。寫《建國大業》是他當了多年全國政協委員的親身感受,第一屆人民政協合法地創建了新中國,為此,他親自去河北省城南莊發表五一口號的地方採訪,去上海、南京,還採訪了第一屆政協代表雷潔瓊副委員長,去美國採訪了國民黨和談代表團團長張治中將軍的女兒張素久,因為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代表團全團參加了人民政協會議,這是重要情節,足可見人民政協統一戰線的力量,高舉民主和團結的兩大主題。王興東以令人信服的照片和授權許可中影拍攝的檔投影,告訴人們“藝術是磨煉真誠的一門課程”,同時他揭穿冒充《建國大業》編劇董某,說他是編劇界欺世盜名的騙子,是編劇界典型的網路扒手。

王興東說,強調深入生活和依賴閉門造車,不是簡單的兩種創作方法,因為後者會抄襲前者,除了法律追責外。我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走入生活、貼近人民,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態度;以高於生活的標準來提煉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本能力。文藝工作者既要有這樣的態度,也要有這樣的能力。”

1998年,王興東被推選為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一直到第十二屆,在這20年裡,他堅持“為寫劇本的人群寫提案”,開始了他“為編劇們的權益呐喊”的長征,先後提案《關於依法維護影視編劇權益,保障使用劇本獲得報酬權利》、《建議電影百花獎要增設編劇獎,評獎要體現首創原創的核心價值》、《對“電影產業促進法”有關劇本著作權的建議》、《關於廣電總局出臺規範字幕的建議》、《建議影視拍攝立項嚴格履行劇本授權書制度》、《建議重大題材劇本創作深入生活採用專案經費申報制度》、《劇本著作權的合法性決定影視片的合法性、行政審查要依法維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等涉及編劇權益的提案。

為了呼籲電影法要促進劇本原創, 2016年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王興東在大會上發言,直言不諱地批評“電影院的衛生消防都寫進法律,而把電影賴以生存的劇本排除在外,這種舍本求末的作法,必須糾正過來!”贏得大會一片掌聲。最終《電影產業促進法》第十二條,採納為“國家鼓勵電影劇本創作和題材、體裁、形式、手段等創新”的內容。

王興東曾批評“當下‘炒作高於製作,製作詆毀原作,得魚忘筌,過河拆橋’是中國電影無視編劇的弊病,幾年後中國電影會因為原創疲軟無米下鍋而發愁的。”、“作為編劇的政協委員,能夠為國家文化建設留下一些制度,可能比留下一個劇本更可貴”、“電影首輪的競爭就是原創劇本的競爭,內容為王,劇本為先。不把編劇的原創品質提上去,電影就會喪失核心競爭力。”

為了編劇維權,他批評“有的影片將編劇的名字和司機和茶水放在一起,豈有此理?”;在《關於“金雞獎,最好不再設立市長杯”》的提案裡,直接放炮“‘特別設立’由慕綏新頒發的那個‘市長杯’,散發著有悖於藝術世界的一股黴味?”,最終,金雞獎盃取消了市長杯。他在政協大會發言《中國電影產業的四大困境及出路》提出,“電影是要看票房,更要看感動多少人的心房,讓失業的,失學的,失戀的,失所的,看過電影,給他們生活的力量。”“當下電影原創的少了,改編的多了,離網路近了,離生活遠了。甚至買外國的版權貼中國的標籤,電影產業是版權經濟,唯有原創擁有版權,才具有競爭力量。”

站在為中國原創編劇加油的講壇上,這位中國電影編劇的領頭羊,從一個復員兵變成一位劇作家,尤其是編劇了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編劇了毛澤東主張召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實現《建國大業》,推翻蔣介石獨裁統治,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個重大歷史劇目,為國家寫史,為英雄立傳,為民族塑像,沒有長期的思想積累,沒有多年實踐經驗,是不可能完成的。王興東每一部劇本的背後,都是時代生活的深刻記憶。他的成功經驗就是向生活的大地開鑽,採油和提煉是編劇的基本功。原創最辛苦,成功最快樂,沒有苦惱就沒有快樂,編劇就是駕馭這兩個輪子向前行駛。”

王興東,1951年生,滿族,遼寧大連人。一級編劇。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長。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創作電影31部,《蔣築英》、《離開雷鋒的日子》獲華表獎最佳編劇獎和13屆、1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我只流三次淚》獲得第三屆童牛獎最佳編劇獎;《蔣築英》《離開雷鋒的日子》《留村察看》《法官媽媽》《孔繁森》《建國大業》《辛亥革命》等電影及廣播劇《深情》10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天國逆子》獲得第七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大獎。《鴿子迷奇遇》獲得印度第五屆國際兒童電影節金章獎。電視劇《紀委書記》《離別廣島的日子》獲得飛天獎。話劇《北平·1949》獲得中國話劇金獅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