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便宜夠用出貨快,地攤白菜賺大錢

上一篇說了南昌飛機公司的產品線, 南昌飛機公司在我國是一個很神奇的公司, 屬於航空工業投資的二流三流水平, 航空產業的邊角地帶, 國家關注的次次重點, 但是幾十年來一直不斷的推出精品, 從初教6到強五, 從K8教練機到L15教練機, 無一不是國貨精品, 國內國外訂單滿滿, 獲獎無數, 名至實歸。 有牛產品背後必定有牛人, 當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大部分都歸功於南昌飛機公司的老領導, 陸孝彭總師曾經在英國的飛機公司做過設計部的主任, 總師年輕時候在西方的大公司經受過嚴格的訓練,

作風認真嚴謹, 總體追求卓越的作風, 塑造了南昌飛機公司的技術特質, 不出手就罷, 一出手就要追求卓越。

當然, L15獵鷹教練機最初設定了過高的目標, 完全用一種不折不扣的三代半戰鬥機的設計濃縮到一個小型噴氣教練機上, 飛機採用雙座雙發設計, 大型邊條翼加數位式電傳飛控, 可以執行無數的任務:高級教練, 超音速訓練, 超大迎角飛行, 特技表演, 對地攻擊, 上航空母艦, 偵察, 幾乎可以算萬能教練機, 和陣風戰鬥機有一比, 悲劇的是, 由於大部分飛行不需要超音速, 超音速飛機的造價又比較高, 這就搞的比較尷尬, 而且由於加力發動機拖了10多年出不來, 使得高大上的飛機只能很憋屈的飛亞音速, 哭死, 大部分志在必得的訂單都讓貴州的高教九教練機奪走。

獵鷹L15雙發噴氣教練機, 追求卓越無止境, 但是發動機拖了10年後腿, 市場份額喪失大半

說起這個來, 最終的教訓就是, 飛機設計師追求卓越是本份, 但是飛機是一種很特殊的時效商品, 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儘快推出,

為了追求盡善盡美而嚴重拖期, 不能及時銷售回款, 就飛機研發的財政壓力很可能導致企業直接破產, L15研發過程中曾經發生的資金鏈斷裂造成大量高素質技術人員流失就是慘痛的教訓。

和南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丟失訂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貴州飛機公司, 依靠白菜貨地攤貨, 快速推出打開局面, 真是始料不及, 貴州飛機公司, 地處偏遠的貴州安順山區, 廠區彎曲曲折星星點點羊拉屎十幾公里, 窮款潦倒, 過去傳統的三線工程, 最初選址的也是有意無意的噁心人, 不找點交通好的地方建廠。

這個公司的產品, 過去口碑非常糟糕, 上一代主流超音速雙座教練機殲教七, 是我國航空史上最爛飛機, 起降速度之高,

飛行品質之差, 飛行員淘汰率之大, 舉世無雙, 堪稱前所未有的坑爹貨, 雖然是坑爹貨, 但是還賣的到處都是, 所有需要超音速飛行的地方, 成都, 瀋陽, 空軍的航校, 都是這種爛飛機的蹤影, 為啥, 那時候就這麼一種超音速雙座教練機, 而且國內也沒有實力開發更好的產品, 最終選擇了從外國進口俄羅斯的米格21雙座型號進行仿製, 當然由於直接簡單的在追求超音速性能的米格21戰鬥機上簡單加座位, 未修改機翼增加升力, 就造成飛機嚴重的超重, 而且阻力更大, 航程暴跌, 起降性能更糟糕, 正常起降速度都300公里開外, 稍微不小心就容易沖出跑道, 這個東西在歷史上可算是比較典型的反面教訓。

殲教七教練機, 沒有修改機翼, 簡單的增加一個飛行員, 造成了嚴重的起降問題

當然殲教七也算成功了, 成功的秘笈何在, 就是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當然還有個市場行銷的g點:全國就這麼一個型號, 愛買不買都要買, 愛要不要都要要, 掐住了唯一的市場空檔, 隨便數錢到手軟。

官方資料:1989年開始研製,1990年11月9日首次試飛成功,很快完成了調整試飛,到1992年5月通過部級鑒定,在中國軍用飛機研製歷史上創造了受人讚譽的“P型機速度”和“P型機精神”。

殲教七教練機配合國產殲7殲8飛豹攻擊機,做二代機的超音速訓練,勉強合格,但是進入新世紀後,我國殲10,殲11戰鬥機大批量鋪貨,殲教七性能的弱點變得無法容忍,國產三代機殲10,殲11戰鬥機,飛機起降速度低,爬升快,滾轉盤旋都相當給力,這個時候繼續用殲教七模擬,就變得很滑稽,類似倒騎驢培訓F1駕駛員。

第一版山鷹,就是簡單的採用固定雙三角機翼設計降低飛行速度,機頭和梟龍01類似,別的幾乎沒動

在新世紀,三代機戰鬥機前置培訓就需要性能相當的教練機,為此教練機的兩大家族進行競爭,南昌延續了悠久的精品傳統,採取了先進的三代機總體氣動設計而貴州繼續走低端白菜路線,在殲教七上改進,改進的路線幾乎就是換個梟龍戰鬥機的機頭和進氣道,機翼從殲教七的三角翼改成平直翼,簡單的降低起降速度就可以了,別的東西幾乎完全不動,發動機繼續用老的渦噴13,便宜耐用出貨快, 今天下單明天提貨,剛剛的,多快好省嘛!

第二款在機翼前緣增加了一個小邊條,飛機機翼變成三角度後掠的複雜模式改善升力特性,但是意思不大

在這個飛機的總體選擇的時候,由於貴州地處偏僻,投資不利,這個時候成都飛機就伸出了友愛之手,給了大力的援助,最初的時候,他們給梟龍戰鬥機的資料,直接讓他們隨便改改,簡化設備就可以了,結果總師很牛氣的拒了,要自主研發,自己整設計,簡單的三角翼改平直翼,單角度改雙角度,最後發現效果不是很好,又加個邊條,邊條不太好,又回頭草,繼續用梟龍的那一套邊條翼加前緣機動襟翼,梟龍01,02,03的固定斜板進氣道升級到梟龍04的蚌式進氣道,當然,貴州還是超精明的。

對於空軍的需求,改改平直機翼降低速度就可以了,速度低了,啥都好,到了海軍航母甲板降落,這個平直翼混不下去了,才把梟龍04機的蚌式進氣道和邊條前緣機動襟翼這個給力大殺器放出來應對,真是嚴絲合縫,一點多餘性能不給,追求卓越,一步到位,滾,卓越了飛機更複雜,價格更貴,實驗時間更長,多出來的錢你給啊?

事後複盤,成飛的設計師感覺很不理解,直接用梟龍的技術一步到位多好,直接一個構架通吃空軍海軍,多好,當然貴州總師對此嚴重鄙視,不樣樣都做實驗,白吃別人的,家裡沒有技術積累,以後咋個整?技術這個東西不是越先進越好,只要客戶能接受,做成一坨屎,都沒有問題,當然,要趁熱快點上!

說實話,原版山鷹,出了起降速度好點外,和原來的殲教七差別不大

第二版小改氣動,其實也沒有多少用處,基本就是一個簡陋的邊條試驗機

第三款就不太折騰了,直接採用梟龍戰鬥機的全套,進氣道,邊條,前緣機動襟翼,當然後緣襟翼沒有改

類似這個設計之外,還有一個帶尾勾的陸地機場著艦訓練型號

官方資料:1989年開始研製,1990年11月9日首次試飛成功,很快完成了調整試飛,到1992年5月通過部級鑒定,在中國軍用飛機研製歷史上創造了受人讚譽的“P型機速度”和“P型機精神”。

殲教七教練機配合國產殲7殲8飛豹攻擊機,做二代機的超音速訓練,勉強合格,但是進入新世紀後,我國殲10,殲11戰鬥機大批量鋪貨,殲教七性能的弱點變得無法容忍,國產三代機殲10,殲11戰鬥機,飛機起降速度低,爬升快,滾轉盤旋都相當給力,這個時候繼續用殲教七模擬,就變得很滑稽,類似倒騎驢培訓F1駕駛員。

第一版山鷹,就是簡單的採用固定雙三角機翼設計降低飛行速度,機頭和梟龍01類似,別的幾乎沒動

在新世紀,三代機戰鬥機前置培訓就需要性能相當的教練機,為此教練機的兩大家族進行競爭,南昌延續了悠久的精品傳統,採取了先進的三代機總體氣動設計而貴州繼續走低端白菜路線,在殲教七上改進,改進的路線幾乎就是換個梟龍戰鬥機的機頭和進氣道,機翼從殲教七的三角翼改成平直翼,簡單的降低起降速度就可以了,別的東西幾乎完全不動,發動機繼續用老的渦噴13,便宜耐用出貨快, 今天下單明天提貨,剛剛的,多快好省嘛!

第二款在機翼前緣增加了一個小邊條,飛機機翼變成三角度後掠的複雜模式改善升力特性,但是意思不大

在這個飛機的總體選擇的時候,由於貴州地處偏僻,投資不利,這個時候成都飛機就伸出了友愛之手,給了大力的援助,最初的時候,他們給梟龍戰鬥機的資料,直接讓他們隨便改改,簡化設備就可以了,結果總師很牛氣的拒了,要自主研發,自己整設計,簡單的三角翼改平直翼,單角度改雙角度,最後發現效果不是很好,又加個邊條,邊條不太好,又回頭草,繼續用梟龍的那一套邊條翼加前緣機動襟翼,梟龍01,02,03的固定斜板進氣道升級到梟龍04的蚌式進氣道,當然,貴州還是超精明的。

對於空軍的需求,改改平直機翼降低速度就可以了,速度低了,啥都好,到了海軍航母甲板降落,這個平直翼混不下去了,才把梟龍04機的蚌式進氣道和邊條前緣機動襟翼這個給力大殺器放出來應對,真是嚴絲合縫,一點多餘性能不給,追求卓越,一步到位,滾,卓越了飛機更複雜,價格更貴,實驗時間更長,多出來的錢你給啊?

事後複盤,成飛的設計師感覺很不理解,直接用梟龍的技術一步到位多好,直接一個構架通吃空軍海軍,多好,當然貴州總師對此嚴重鄙視,不樣樣都做實驗,白吃別人的,家裡沒有技術積累,以後咋個整?技術這個東西不是越先進越好,只要客戶能接受,做成一坨屎,都沒有問題,當然,要趁熱快點上!

說實話,原版山鷹,出了起降速度好點外,和原來的殲教七差別不大

第二版小改氣動,其實也沒有多少用處,基本就是一個簡陋的邊條試驗機

第三款就不太折騰了,直接採用梟龍戰鬥機的全套,進氣道,邊條,前緣機動襟翼,當然後緣襟翼沒有改

類似這個設計之外,還有一個帶尾勾的陸地機場著艦訓練型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