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秒殺宜家和MUJI的國內家居品牌,究竟都是誰?

有人說, 這一代年輕人如何裝飾未來的新家, 決定了誰會成為中國的宜家、MUJI和HAY。

如果把國內參展的百來個家居品牌梳理一遍, 就會發現在新與舊的較量中, 笨重的大公司用年輕子品牌尋找著突破口, 日漸成熟的獨立設計品牌正進行多元化探索。

我們挑選了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品牌, 試圖從中理清一些未來的國內設計趨勢。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文藝品牌 >

失物招領

從國子監街西口的牌樓往裡走, 沒多遠就能看到北京文青圈無人不知的失物招領。

失物招領誕生於2008年, 創始人李若帆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 也是國內獨立咖啡的先行者, 她早在1997年就創立了雕刻時光咖啡館, 當年的人們在此談論文學、藝術、電影。

為了給咖啡館挑選合適的傢俱和器物, 她跑遍了北京的舊貨市場和胡同, 直到倉庫堆滿了老物件, 便又成了一間二手舊傢俱店。 懷著對“舊” 執念修修補補, 失物招領也就誕生了, 李若帆賦予了它“別樣的歷史感”和“歲月的沉澱”。

△慕古文房獲得2017年度金點設計獎

實木的設計簡單、平常、古典和樸素, 傢俱都是一副不新不舊、也不願引人注目的樣子, 幾乎複刻了創始人安靜低調的氣質。

失物招領極其重視線下店鋪的設計感, 去年夏末, 他們找青山周平給國子監街42號店面來了一次大改造。

△北京國子監42號店

這樣一個“胡同裡的家”被打造成歲月靜好的理想空間, 閣樓上有傢俱、陶器, 有玻璃頂的天井是個小花園, 即便強科技感如Dyson戴森的產品放進來, 也毫無違和感。

△青山周平×Dyson戴森商業短片取景

經過9年的悉心打造,失物招領現已在北京、上海和無錫成立四家門店,上海店氣質最為溫潤安靜,三層的老洋房本身就魅力十足。

△上海店

失物招領也充分利用線下實體店的優勢,從日本請來陶藝、木工、織品和金工的職人們,在店內開展覽辦沙龍講故事,構築一個關於家和器物的精神角落。

一次次沙龍聚起一群熱愛家居的人們,失物招領不疾不徐地守著對家的熱情,沒有去跟前幾年的電商風口,而是借著高品質的線下分享去進一步傳播家的理念。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具人氣品牌 >

Norhor北歐表情家居

與失物招領走相反路線,Norhor北歐表情家居2003年從一家小小的淘寶店做起。

五星級皇冠、十四年老店和旗艦店、粉絲數量突破100萬,現在北歐表情的顧客遍佈全國超過15萬個家庭。它在家居設計圈也是小有名氣,為國內外50多家專業設計機構提供產品支援,這樣的成績足以傲視一眾剛剛起步的獨立設計品牌了。

北歐表情更像一家國外設計集合店,也保留小部分自己的設計,多元大氣的風格中不乏一些世界經典設計的身影,保證大眾銷量的同時也做到了設計過關。

在取得一定銷量和人氣後,北歐表情在北京、上海、杭州的老廠房裡,接連開出了線下家居生活體驗館。

△北京展廳由原供銷倉庫歷史建築改造

△上海展廳由原摩托車廠房改造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愛跨界品牌 >

梵幾

國內做出了獨立美感和完善產品線的傢俱品牌,2010年創立的梵幾算一個,它家主打以黑胡桃和白蠟木為主的實木傢俱,讓“現代中式”在年輕人中流行。

梵幾的設計理念源于北歐設計師漢斯·瓦格納,“梵”字本意為清淨、寂靜,“幾”即為具,梵幾就是清淨的傢俱,既有北歐和日式傢俱的簡約樸素,也有著中式的淡淡的禪意。

除了風格外,梵幾的售賣方式也很特別,幾乎不做存貨,一年裡的新款只有十來件。添貨的頻率全憑創始人高古奇的想法,作為一個設計師,他並不去努力迎合市場,對傢俱產品有著處女座的完美主義和執念。

對於當下“中國的文藝復興”,古奇高很想做點什麼,於是他採訪了產品設計師、園藝師、手工藝人等朋友的生活,並把他們的故事集結成冊。

別人把陳列傢俱的地方叫做“展廳”,梵幾卻叫“客廳”,這也是宜家、無印良品、NITORI等家居巨頭一直在拓展的模式。

△吳秀波和湯唯在拍時尚大片時取景“梵幾客廳”

北京、杭州、西安三地都有梵幾的實體店,靜靜的木頭傢俱圓潤而油亮地在變老,每處細節都藏著光陰的故事。

△北京國子監店

△杭州留和路店

△西安美術館店

△北京三裡屯太古裡店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愛搞社交品牌 >

木納

木納工廠開始於2001年,在2004年就開出了第一家實體店,既有定制服務也有成品傢俱。設計師花了三年半的時間,把一幢舊倉庫改成了花園,作為木納最新的線下大本營。

△北京通州區店

△北京朝陽區店

但木納的白房子遠不止售賣北歐經典傢俱,他們把二樓開闢成一個集藝術課程、講座、展覽、家居體驗於一體的空間。

木納常常聯合舉辦一些有趣的手作課,解決都市人“週末去哪兒過”的千年難題,借此傳遞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與美學。

△木納攜手LIN手作研習社打造聖誕手作課

作為一個專注於實木傢俱定制服務的品牌,讓顧客面對面地觸摸到木紋質感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木納過去一年中在北京各地,不是正在辦藝術展,就是在開快閃店的路上。

△木納×賢空間 針成之物展

△木納×搜咖機遇空間 快閃店

△木納×白集 設計周嘉年華

與木納相像的家居原創品牌還有很多,杭州東信和創園就隱匿著木墨、一嶼、元白之類的家居店。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會玩材料品牌 >

本土創造

在每家都用的實木雷同到讓人根本記不住的時候,把著力點回歸到打磨“材質”本身,或許會在一眾平庸設計中鶴立雞群。本土創造成立於2012年,團隊由一群年輕設計師組成,他們擅長並熱衷於使用水泥作為原材料進行設計。

除了拿水泥設計些小體量的產品,愛玩跨界的他們還為喜茶店提供了清水泥。酷酷的灰色有多對年輕人們的胃口?看看人們為了喝茶在門口排多長隊就知道了。

△喜茶樂峰廣場店

△喜茶中心城店

以做水泥製品而贏得差異化市場受眾的本土創造,試圖挖掘不同材質的獨特肌理,製造符合關注自我的年輕人需求的產品,衍生的新品牌“不造”就脫胎于本土創造的“很美”系列。

在今年的環保再生展覽"Nouvelles Vies"上,本土創造作為唯一的中國品牌參展,實驗性地用建築廢渣再生的水磨石吊燈“凸”,共同探討當下全球經濟環境下的迴圈生態觀。

這個大理石吊燈和標誌性的水泥家居產品一起,出現在了Wework在上海和北京的共用辦公空間裡。

△上海威海路Wework空間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極簡小眾品牌 >

DOOK STUDIO

國內原創傢俱品牌的市場,前些年一直是被一批偏好於做大體量、“新中式”概念的大品牌把持著,多少Moreless、平仄和U+等品牌帶來了一大批定調於“新中式”的傢俱。這一波“新中式”熱潮如今還在持續,但卻與年輕的消費市場越來越脫節。

新一代消費主力大多不喜歡略顯沉悶土氣的“新中式”,更青睞靈活實用的傢俱產品。獨立家居品牌DOOK STUDIO很擅長做原木與植鞣皮結合的傢俱款式,產品幾乎都是那種淡淡的原木色,頗有些MUJI的意韻,這樣的極簡小清新挺受年輕人的歡迎。

新品「雜誌太多的人之座」並不複雜,由底座與一塊獨立木板組成。地板上堆起幾本書後蓋上木板,就是一張座椅。

雖然還沒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創始人沈敏想進一步嘗試金屬和皮革的結合,“新中式已經氾濫了,前幾年是全木傢俱,現在是木頭裡面加點別的材質。如果想試點別的材料,現在技術可能還不太成熟。”

只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青山周平×Dyson戴森商業短片取景

經過9年的悉心打造,失物招領現已在北京、上海和無錫成立四家門店,上海店氣質最為溫潤安靜,三層的老洋房本身就魅力十足。

△上海店

失物招領也充分利用線下實體店的優勢,從日本請來陶藝、木工、織品和金工的職人們,在店內開展覽辦沙龍講故事,構築一個關於家和器物的精神角落。

一次次沙龍聚起一群熱愛家居的人們,失物招領不疾不徐地守著對家的熱情,沒有去跟前幾年的電商風口,而是借著高品質的線下分享去進一步傳播家的理念。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具人氣品牌 >

Norhor北歐表情家居

與失物招領走相反路線,Norhor北歐表情家居2003年從一家小小的淘寶店做起。

五星級皇冠、十四年老店和旗艦店、粉絲數量突破100萬,現在北歐表情的顧客遍佈全國超過15萬個家庭。它在家居設計圈也是小有名氣,為國內外50多家專業設計機構提供產品支援,這樣的成績足以傲視一眾剛剛起步的獨立設計品牌了。

北歐表情更像一家國外設計集合店,也保留小部分自己的設計,多元大氣的風格中不乏一些世界經典設計的身影,保證大眾銷量的同時也做到了設計過關。

在取得一定銷量和人氣後,北歐表情在北京、上海、杭州的老廠房裡,接連開出了線下家居生活體驗館。

△北京展廳由原供銷倉庫歷史建築改造

△上海展廳由原摩托車廠房改造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愛跨界品牌 >

梵幾

國內做出了獨立美感和完善產品線的傢俱品牌,2010年創立的梵幾算一個,它家主打以黑胡桃和白蠟木為主的實木傢俱,讓“現代中式”在年輕人中流行。

梵幾的設計理念源于北歐設計師漢斯·瓦格納,“梵”字本意為清淨、寂靜,“幾”即為具,梵幾就是清淨的傢俱,既有北歐和日式傢俱的簡約樸素,也有著中式的淡淡的禪意。

除了風格外,梵幾的售賣方式也很特別,幾乎不做存貨,一年裡的新款只有十來件。添貨的頻率全憑創始人高古奇的想法,作為一個設計師,他並不去努力迎合市場,對傢俱產品有著處女座的完美主義和執念。

對於當下“中國的文藝復興”,古奇高很想做點什麼,於是他採訪了產品設計師、園藝師、手工藝人等朋友的生活,並把他們的故事集結成冊。

別人把陳列傢俱的地方叫做“展廳”,梵幾卻叫“客廳”,這也是宜家、無印良品、NITORI等家居巨頭一直在拓展的模式。

△吳秀波和湯唯在拍時尚大片時取景“梵幾客廳”

北京、杭州、西安三地都有梵幾的實體店,靜靜的木頭傢俱圓潤而油亮地在變老,每處細節都藏著光陰的故事。

△北京國子監店

△杭州留和路店

△西安美術館店

△北京三裡屯太古裡店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愛搞社交品牌 >

木納

木納工廠開始於2001年,在2004年就開出了第一家實體店,既有定制服務也有成品傢俱。設計師花了三年半的時間,把一幢舊倉庫改成了花園,作為木納最新的線下大本營。

△北京通州區店

△北京朝陽區店

但木納的白房子遠不止售賣北歐經典傢俱,他們把二樓開闢成一個集藝術課程、講座、展覽、家居體驗於一體的空間。

木納常常聯合舉辦一些有趣的手作課,解決都市人“週末去哪兒過”的千年難題,借此傳遞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與美學。

△木納攜手LIN手作研習社打造聖誕手作課

作為一個專注於實木傢俱定制服務的品牌,讓顧客面對面地觸摸到木紋質感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木納過去一年中在北京各地,不是正在辦藝術展,就是在開快閃店的路上。

△木納×賢空間 針成之物展

△木納×搜咖機遇空間 快閃店

△木納×白集 設計周嘉年華

與木納相像的家居原創品牌還有很多,杭州東信和創園就隱匿著木墨、一嶼、元白之類的家居店。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會玩材料品牌 >

本土創造

在每家都用的實木雷同到讓人根本記不住的時候,把著力點回歸到打磨“材質”本身,或許會在一眾平庸設計中鶴立雞群。本土創造成立於2012年,團隊由一群年輕設計師組成,他們擅長並熱衷於使用水泥作為原材料進行設計。

除了拿水泥設計些小體量的產品,愛玩跨界的他們還為喜茶店提供了清水泥。酷酷的灰色有多對年輕人們的胃口?看看人們為了喝茶在門口排多長隊就知道了。

△喜茶樂峰廣場店

△喜茶中心城店

以做水泥製品而贏得差異化市場受眾的本土創造,試圖挖掘不同材質的獨特肌理,製造符合關注自我的年輕人需求的產品,衍生的新品牌“不造”就脫胎于本土創造的“很美”系列。

在今年的環保再生展覽"Nouvelles Vies"上,本土創造作為唯一的中國品牌參展,實驗性地用建築廢渣再生的水磨石吊燈“凸”,共同探討當下全球經濟環境下的迴圈生態觀。

這個大理石吊燈和標誌性的水泥家居產品一起,出現在了Wework在上海和北京的共用辦公空間裡。

△上海威海路Wework空間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援

< 最極簡小眾品牌 >

DOOK STUDIO

國內原創傢俱品牌的市場,前些年一直是被一批偏好於做大體量、“新中式”概念的大品牌把持著,多少Moreless、平仄和U+等品牌帶來了一大批定調於“新中式”的傢俱。這一波“新中式”熱潮如今還在持續,但卻與年輕的消費市場越來越脫節。

新一代消費主力大多不喜歡略顯沉悶土氣的“新中式”,更青睞靈活實用的傢俱產品。獨立家居品牌DOOK STUDIO很擅長做原木與植鞣皮結合的傢俱款式,產品幾乎都是那種淡淡的原木色,頗有些MUJI的意韻,這樣的極簡小清新挺受年輕人的歡迎。

新品「雜誌太多的人之座」並不複雜,由底座與一塊獨立木板組成。地板上堆起幾本書後蓋上木板,就是一張座椅。

雖然還沒找到合適的供應商,創始人沈敏想進一步嘗試金屬和皮革的結合,“新中式已經氾濫了,前幾年是全木傢俱,現在是木頭裡面加點別的材質。如果想試點別的材料,現在技術可能還不太成熟。”

只在於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