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藥的煎煮方法是否適當,直接影響到藥物療效,這些你要知道!

煎煮用的容器如何選擇?

一般容器中砂鍋和瓦罐是最好的。 首選傳統砂鍋, 其次選擇搪瓷和不銹鋼鍋, 但是要忌用含金屬的銅、鐵、鋁鍋。

為什麼傳統砂鍋是首選呢?這是因為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矽酸鹽, 化學性質比較穩定, 受熱比較均勻, 傳熱比較緩慢, 煎藥時水分不容易揮發。 而不能選擇鐵鍋或鋁鍋是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鐵、鋁等金屬後會發生沉澱反應、降低溶解度, 甚至會引起化學變化, 產生一些副作用。 比如有些中藥含有鞣質的成分, 它跟鋁、鐵這些會發生沉澱反應就生成鞣酸鋁和鞣酸鐵, 服用後會引起噁心嘔吐;鋁和鐵還會與朱砂等含有重金屬的中藥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有毒的游離汞, 造成汞中毒

煎煮用水多少合適?

一般是以乾淨新鮮的水為好。 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蒸餾水、井水都是沒問題的, 但不能用礦泉水來熬藥。 這是因為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 它們可能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作用, 有時會使藥效降低, 副作用變多。

煎煮的火候多少最好?

一般煎藥先用武火, 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火先煎煮, 燒開了以後就改成文火, 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火, 保持微沸狀態, 期間要攪拌兩到三次。

攪拌的目的一是為了中藥能夠煎透, 有效成分充分的融出, 第二是為了避免把藥煎糊。 攪拌是要注意攪拌到底, 避免像山藥、茯苓這類含澱粉高的藥物粘鍋。

一般的中藥怎麼煎煮?

浸泡

一般中藥煎煮前首先要將中藥浸泡30-60分鐘, 切忌浸洗。 用水量要高出藥面2-3釐米,

一般煎煮次數是2次。 第二煎的用水量要比第一煎略少。 兩次煎出的藥液去渣過濾以後混合到一起分兩次服用。

浸泡主要作用是讓中藥的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 浸泡的時間需要根據藥材的質地、季節溫度的差異來分別對待。 比如質地比較堅硬的根莖類或者礦物類中藥浸泡時間要更久一點, 而草類的、疏鬆的、花類的浸泡的時間就可以相對減少。 季節方面一般夏季時間浸泡時間更少;秋冬季的浸泡時間可以稍微長一些。

浸泡的用水一定要用涼水不能用熱水。 這是因為用熱水浸泡的話不利於水分滲入藥物的組織內部, 有礙藥物有效成分的煎出。

為什麼中藥不能浸洗?如果中藥洗過後, 藥材的水溶性成分就會溶出,

在倒掉水的過程中就會使這些水溶性成分丟失。 最後, 還有部分藥材是經過炮製的, 有輔料, 比如說蜜炙的蜜麻黃還有炙甘草, 還有些酒炙的、醋炙的藥物都有輔料在表面, 如果水洗, 這些輔料都會隨著水分丟失。 所以中藥不宜水洗, 以免造成藥材成分的丟失影響藥物療效。

浸泡時一定要一次性加夠水量, 高出藥面兩到三釐米後再煎煮, 以免某些藥材吸水導致水量不夠。 在煎煮過程中就不要再加水了, 煎服以後更不能再加水重複的煎。

煎煮時間

煎藥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短了有效成分無法完全煎出會影響療效,但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煎藥的時間要根據方劑的功能、主治和藥物的性質來決定:

· 一般藥物的第一煎,煮沸以後再煎煮20-30分鐘即可,第二煎在15-20分鐘即可。

· 解表藥、清熱藥含有易揮發性成分較多,不宜久煎,應大火急煎,一煎煮沸後再煎煮15~20分鐘,二煎10-15分鐘即可。

· 滋補藥第一煎,煮沸後再煎煮30~60分鐘。第二煎,再煎煮20-40分鐘。

煎藥的時間不是越久越好。這是因為煎中藥是將中藥裡面的有效成分通過煎煮不斷地釋放出來,當中藥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已經完全煎出,再持續地煎煮也不會使更多有效成分溶解出來,反而會使一些有效成分揮發而減少,甚至在長時間的高溫中破壞有效成分,導致藥效的降低。

特殊中藥的煎煮方法

先煎

先將特殊藥物煮沸20~30分鐘後,再下其他藥物同煎。主要適用于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一些礦物藥、介殼類的藥,如磁石、赭石、龍骨、牡蠣、珍珠母、石決明、龜甲、鱉甲等;含有毒性的藥物,如附子、烏頭等。

後下

後下剛好跟先煎是相反的。在其他藥物即將煎好之前再放下後下藥在一起煎5-10分鐘。主要適用于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揮發而降低藥效。如薄荷、砂仁、木香、豆蔻等。

包煎

用紗布袋裝好,再與其他藥物同煎,主要適用于黏性強、粉末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可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於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車前子、滑石、伏龍肝、旋覆花、辛夷等。

熔化(烊化)

在其他藥煎至預定量並去渣後,將其置於藥液中,文火煎煮,同時不斷攪拌,待需溶化的藥溶解即可。主要適用於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為避免入煎劑粘鍋或粘附其他藥物影響煎煮。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飴糖、蜂蜜等。

沖服

用溫開水或藥液沖服。

· 貴重藥,防止損失。如牛黃、人參(粉)等。

· 根據病情需要提高療效的藥物,如三七粉、是善於止血的消腫定痛的,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用三七粉沖服比較好。

· 海螵蛸(粉),是用於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比如胃潰瘍、胃酸過多就用來沖服。

· 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藥物,如朱砂。

· 液體藥物,如薑汁、竹瀝汁等。

另煎(另燉)

單獨另煎(燉)2~3小時。煎液可以另服,也可與其他藥液混合服用。

適用於某些貴重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山西省中醫院藥師提醒:

以上幾種特殊煎法的藥,除了沖服和融化以外,其他方法在煎煮之前都是需要浸泡。

煎煮時間

煎藥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時間短了有效成分無法完全煎出會影響療效,但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

煎藥的時間要根據方劑的功能、主治和藥物的性質來決定:

· 一般藥物的第一煎,煮沸以後再煎煮20-30分鐘即可,第二煎在15-20分鐘即可。

· 解表藥、清熱藥含有易揮發性成分較多,不宜久煎,應大火急煎,一煎煮沸後再煎煮15~20分鐘,二煎10-15分鐘即可。

· 滋補藥第一煎,煮沸後再煎煮30~60分鐘。第二煎,再煎煮20-40分鐘。

煎藥的時間不是越久越好。這是因為煎中藥是將中藥裡面的有效成分通過煎煮不斷地釋放出來,當中藥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已經完全煎出,再持續地煎煮也不會使更多有效成分溶解出來,反而會使一些有效成分揮發而減少,甚至在長時間的高溫中破壞有效成分,導致藥效的降低。

特殊中藥的煎煮方法

先煎

先將特殊藥物煮沸20~30分鐘後,再下其他藥物同煎。主要適用于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一些礦物藥、介殼類的藥,如磁石、赭石、龍骨、牡蠣、珍珠母、石決明、龜甲、鱉甲等;含有毒性的藥物,如附子、烏頭等。

後下

後下剛好跟先煎是相反的。在其他藥物即將煎好之前再放下後下藥在一起煎5-10分鐘。主要適用于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揮發而降低藥效。如薄荷、砂仁、木香、豆蔻等。

包煎

用紗布袋裝好,再與其他藥物同煎,主要適用于黏性強、粉末狀及帶有絨毛的藥物,可防止藥液混濁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於鍋底,加熱時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車前子、滑石、伏龍肝、旋覆花、辛夷等。

熔化(烊化)

在其他藥煎至預定量並去渣後,將其置於藥液中,文火煎煮,同時不斷攪拌,待需溶化的藥溶解即可。主要適用於膠類藥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藥物,為避免入煎劑粘鍋或粘附其他藥物影響煎煮。如阿膠、鹿角膠、龜甲膠、飴糖、蜂蜜等。

沖服

用溫開水或藥液沖服。

· 貴重藥,防止損失。如牛黃、人參(粉)等。

· 根據病情需要提高療效的藥物,如三七粉、是善於止血的消腫定痛的,如果有消化道出血用三七粉沖服比較好。

· 海螵蛸(粉),是用於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比如胃潰瘍、胃酸過多就用來沖服。

· 高溫容易破壞藥效或有效成分難溶于水的藥物,如朱砂。

· 液體藥物,如薑汁、竹瀝汁等。

另煎(另燉)

單獨另煎(燉)2~3小時。煎液可以另服,也可與其他藥液混合服用。

適用於某些貴重藥材,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如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山西省中醫院藥師提醒:

以上幾種特殊煎法的藥,除了沖服和融化以外,其他方法在煎煮之前都是需要浸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